封面新闻记者赵紫君 "小时候来春游,这里是一片荒滩,杂草丛生。"上中坝湿地公园观景台上,许多市民正拿着小饼干抛给空中的红嘴鸥,鲁琦感慨不到5年,荒滩变成了美丽的湿地公园。 "我今天又看见了游隼,它嘴里还叼着一只小鸟!"构溪河湿地保护区里,村里的长辈挽着刘文元拉家常。 多年来,四川南充持续推进多年湿地生态修复过程,据市林业局统计,南充现有湿地面积54228公顷,其中包括各类河流、湖泊、沟渠和内陆滩涂湿地等。 一江春水福泽后人,南充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南充正实行最严格的湿地保护制度,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大美湿地。" 航拍上中坝湿地公园 昔日荒滩变生态湿地公园 嘉陵江从南充穿城而过,在江东的高坪区形成了天然冲积岛—上中坝岛。 鲁琦是南充市园林管理处高级工程师,从小生活在南充的他,是上中坝岛"蜕变"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以前的上中坝岛存在岸线冲蚀严重、生态系统脆弱、抗洪能力较差、市民难以亲水亲绿等问题。" 2017年12月,南充决定对上中坝岛进行保护性生态修复,清理杂树败枝、填充耐水植被系统、增加塘泡、强化湿地生态地貌……历时一年,按照"只搞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通过对滩涂岸线的保护以及对生态系统的恢复,昔日荒滩变身集桑蚕园、森林湿地、风情演绎、东岸生态走廊于一体的生态湿地公园。 对公园植物进行分层规划。划设桑园、森林、水域保育区,禁止游客随意离道穿行进入保护区域,减小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建设20个不同类别的塘泡,形成完整的水生动植物群落。 "这是稻田塘泡,是我们给鸟儿做的食堂。"鲁琦介绍,公园环境的改善引来画眉、白鹭、红嘴鸥、野鸭等多种鸟类栖息筑巢,建立起良好的生态链。"它们很聪明,每次看见人提着口袋过来,就会往这边飞。"住在顺庆区的李先生,每天都会带着一袋面包来公园请红嘴鸥"吃饭"。 公园自开园之后,吸引的不仅仅有本地市民,还有各地游客,迄今累计接待游客900余万人次。 傍晚时分,当灯光亮起,星星点点 ,市民们沿着嘉陵江的绿道,徜徉绿色之中。 阆中野生动物救助站救助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国保动物"乐居自然保护区 鸟儿留恋停留,市民绿色呼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很好的样子"不止在上中坝。 南充已建成国家湿地公园5个,面积1.5万公顷。位于阆中境内的构溪河湿地全长79公里,流域面积660平方公里,包括四川省构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构溪河国家级湿地公园。 作为四川十大湿地之一,这里有川北最集中、保护最好的野生植被区,129种野生动物,其中鸟类达95种。 晨曦初露,构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主任刘文元开始日常的巡林、巡河工作,并将监测情况详细记录下来。"光靠我们工作人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刘文元介绍,湿地区域范围内村民聚集点较多,但村民们都养成了"我是守护者"的意识。 湿地保护区内,几只鸟扑腾着从水中跃起,循着它们飞走的方向看去,树上密密麻麻落满了鸟。"保护区内丰富的水生生物和优良的水质,为湿地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 "作为一线工作人员,尽自己所能,和村民们守护好这片湿地,保护湿地内的生灵。" 据了解,2022年,营山制定完成《四川营山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营山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工作职责及制度》等制度,蓬安制定《四川蓬安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制度》和《四川蓬安相如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监测管理职责》等制度,清水湖国家湿地公园服务中心聘请专家制定治理方案……南充正全面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南充样本。 (图片由采访者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