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智化技术应用的日益普及,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正快速发生变革。本文通过研究数智化浪潮对邮储银行网点经营的冲击,运用银行转型相关理论, 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网点转型经验,探索邮储银行网点转型的策略与实施路径。 文中分析了数智化时代邮储银行网点经营的现状, 指出了邮储银行网点盈利能力逐年降低、柜面交易量逐年下降、跨界竞争的压力逐年升高的困境。 运用理论以及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的转型经验,分析了邮储银行网点转型面临的宏观、微观竞争环境。基于转型策略, 从网点转型组织规划、网点布局调整、网点转型推进方式、网点转型流程优化以及网点转型考核评价 等五个方面探索了网点转型的具体路径。 聚焦国内物理网点最多、分布最广的邮储银行网点转型,对整个银行业网点主动拥抱数智化变革,提升网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有益探索,也为提升人民群众金融服务获得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 邮储银行现状分析 邮储银行前身是邮政储金局,早在1919年就开办了邮政储金业务,中间因为国家体制机制改革原因,业务中断。 2007年,成立邮政储蓄银行有限责任公司。2012年1月,整体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 2015年12月,引入十家境内外战略投资者。2016年9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改制后,经过15年的高速发展,业务规模迅速扩张,并保持了远低于银行同业的不良贷款率, 具有显著的成长潜力,是领先的大型零售银行之一。 二、 资产规模情况 截至2020年末,邮储银行资产规模持续保持平稳增长,如图2.1所示:工商银行以其近35万亿元的资产规模牢牢占据"宇宙第一大行"的地位,邮储银行总资产规模排国内13家主要上市银行第5位,增速排第6位,与其国有六大行之一的地位基本匹配。 在六大行中,邮储银行总资产规模以11.35万亿元居第5位,在存款资产规模中, 邮储银行存款余额10.36万亿元,排第5位。 在国内13家主要上市银行中,邮储银行存款资产规模与整体资产规模位次相当,这与邮储银行存款立行的定位相符,也与邮储银行网点分布和经营客群的特征一致。 三、 邮储银行网点经营困境 数智化应用的日益广泛,深刻改变了银行的作业模式。传统银行业务依靠人与人直接的面对面接触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而数智化应用的泛华,IT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终端的推出,让客户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大部分金融服务 ,然而邮储银行近三年柜面交易量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而且降幅较大。 在银行柜台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柜面交易量的减少,直接导致柜员工作量减少, 柜员工作不饱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在相对高薪情况下,银行性价比必然降低。 四、跨界竞争的压力逐年升高 身处数智化时代,银行网点竞争对手已经不仅仅是其他银行网点。近年来, 银行网点在支付结算、储蓄理财、贷款投资等各项金融业务都面临着来自非银行业的竞争。 从支付结算开始,已逐渐渗透到个人理财产品、个人消费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信用中介、保险等领域,出现了阿里小微金融集团、京东、苏宁、腾讯、宜信、人人贷等各类创新型企业,对传统银行业构成了挑战。 这种竞争将会逐步成为常态,并且将逐渐改变银行业的竞争方式和竞争格局。以支付领域为例,在爆发式增长的过程中, 以第三方支付为代表的非银行支付机构交易频次已远高于银行渠道, 交易规模也远超银行卡消费、移动电子支付。 五、国内外商业银行网点转型典型案例 1.美国安快银行"商店型网点"模式 美国安快银行在20世纪60年代建立,经过近三十年的深耕发展,在美国银行业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和其他银行不同,安快银行借鉴酒店、商场的经营方式,它把网点改造成"商店", 不管是从客户关系维护还是银行内部的管理,以及网点形象设计、布局等, 一切都以客户的行为习惯为导向。 银行网点内有供人看书、上网的专区,不管是否办理业务,均可以到网点来,同时网点内还有免费咖啡提供,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呈现方式也和商店里的商品摆放方式非常接近; 不同区域的网点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服务吸引本地的客户, 安快银行的经营方式并不是体量大获取高额利润,而是以获取口碑,提升客户黏性获利。 所以,其网点选址以及布局的理念是找一个能吸引人们停留的区域,把这些适合的金融服务在合适的时间提供给客户,最 夸张的地方是,安快银行不仅给进入网点的人办理业务, 甚至人们携带的宠物都能匹配到适合的金融服务。 正是基于以上的"商店型网点",安快银行在21世纪初期的金融危机中依然耸立,保持了良好的经营效益和客户口碑,成为美国比较受欢迎的银行之一。 六、工商银行"智能化网点"转型模式 工商银行以其30多万亿元的资产规模闻名于世,被誉为"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在资产扩张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网点转型之路, 在一些智能化应用领域,工商银行走在了其他商业银行前面,比如在网点完成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智能设备更换, 开发智能柜员机等,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大量投放,在减少客户排队等待办理业务的同时,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消耗,获得了效益和品牌的双赢。 工商银行网点转型的主要措施有:一是加大智能化平台和设备的研发以及布局力度,近年来, 工商银行开发了"融e联"、"融e行"线上平台以及"工小智"客户服务机器人 ,加大了线下产品往线上转移的力度,优化线上业务流程,让客户体验到智能、便捷、高效的现代金融服务。数据显示,工商银行网点智能化设备覆盖率接近99%,2020年智能设备累计服务客户达5.7亿人次。 二是延伸金融服务触角。 工商银行通过技术手段,以网点为中心,推进大数据与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精准识别客户、精准推送服务、精准分流客户,让客户随时随地体验到工商银行的服务。 三是精简业务流程。 工商银行通过其庞大的公司信息资源,打通内部间信息流,实现了客户在多个渠道、多个平台的信息交互,基于此,工商银行从业务办理流程上进行了精简,大大减少了客户办理业务中所要提供的材料,在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的同时,改善了客户体验。 在一些简单的业务领域,一张身份证可以办理所有的业务,无需再提供其他材料, 工商银行作为国内资源最为雄厚的商业银行,其庞大的信息流带来的衍生资源开发仍然在路上。 面对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入演进,工商银行拥有其他行难以企及的优势和潜力,如果工商银行的资源禀赋进一步释放,工商银行的网点转型将会迸发更强大的动能,也会大大提升金融服务的便利性。 从国内外商业银行转型探索中,不难发现商业银行网点转型都是朝着设备智能化、网点轻型化、定位社区化和服务体验化的方向发展。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个是日常简单交易从线下转为线上。 日常交易的过程不再是经过柜员人工完成的,而是直接通过银行ATM机、智能柜员机等自助设备来完成,人力从柜台内解放出来。 第二个是个性化差异化财富管理服务功能 。日常简单交易行为的减少,助推人力从操作岗向营销岗转变,传统的柜员的交易工作转变为营销服务工作。 第三个是跨界的融合。 银行网点不再仅仅是办理金融业务的场所,越来越多的非金融业务将成为引流的重要方式。第四是金融服务更具人性化。网点的服务"温度"将成为客户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冷冰冰的问答式服务将会迅速退出市场,真正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将会成为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结语 随着数智化变革的不断深入,未来银行网点转型也是任重道远。从现有国内国外实践看,银行业在积极研究网点发展策略,推进网点重新定位和转型。目前,在三个方面基本达成了业内共识。 一是银行网点向小型化、智能化、轻型化、泛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银行服务重点不再简单的交易操作类,而是更加关注客户体验,为客户主动、甚至超前提供全渠道服务清单 ,客户可以"点单"办理业务,同时银行场景也不是单纯地线下或者线上,而是线上线下一体化协同,线下侧重场景体验,线上侧重交易办理。 三是银行实体网点将会逐步重新布局,但不会消失,未来,实体网点仍然是满足客户金融服务需求的重要平台, 特别是个性化、复杂的交易。银行需要向客户提供多渠道服务,既要通过线上渠道处理标准化的客户需求和相关业务,更要加快网点转型,为客户提供面对面的专业服务,满足其复杂和个性化的综合金融需求,建立和深化客户关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