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名弃。其母有邰(tái)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kù)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穀(gǔ)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之兴,在陶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 后稷卒,子不窋(kū)立。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以失其官而饹戎狄之间。不窋卒,子鞠立。鞠卒,子公刘立。公刘虽在戎狄之间,复修后稷之业,务耕种,行地宜,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周道之兴自此始,故诗人歌乐思其德。公刘卒,子庆节立,国于豳(bīn)。 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yǔ)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dàn)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逾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乃贬戎狄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作五官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古公有长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历,季历取太任,皆贤妇人,生昌,有圣瑞。古公曰:"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历以传昌,乃二人亡如荆蛮,文身断发,以让季历。 古公卒,季历立,是为公季。公季修古公遗道,笃于行义,诸侯顺之。 公季卒,子昌立,是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公季之法,笃仁,敬老,慈少。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hóng,)夭、散宜生、鬻(yù)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崇侯虎谮(zèn)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bì)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砲格之刑。纣许之。 西伯阴行善,诸侯皆来决平。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祇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诸侯闻之,曰"西伯盖受命之君"。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yú)。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明年,西伯崩。 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yǒu)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诗人道西伯,盖受命之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后十年而崩,谥为文王。改法度,制正朔矣。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盖王瑞自太王兴。 《尚书帝命验》曰:季秋之月甲子,赤雀衔丹书入丰,止昌户,拜稽首。至于磻(pán)谿(xī)之水,吕尚钓涯,王下趣拜曰:"公,望七年,乃今见光景于斯!"答曰:"望钓得玉璜,刻曰:姬受命,吕佐旌。"遂置车左,王躬执驱,号曰师尚父。 《周书》曰:文王昌曰:"吾闻之无变古,无易常,无阴谋,无擅制,无更创,为此则不祥。"太公曰:"夫天下,非常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国,非常一人之国也。莫常有之,惟有道者取之。古之王者,未使民民化,未赏民民劝,不知怒,不知喜,愉愉然其如赤子。此古善为政也。" 又曰:文王在镐,召太子发,曰:"呜呼,我身老矣。吾语汝,我所保与我所守,传之子孙:吾厚德而广惠,忠信而志爱;吾不为骄侈,不为太靡,不淫于美;吾栝柱而茅茨,吾为民爱费也;春夏育山林不升□,以成草木之长而慎天时;水泽不内舟楫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畋猎惟时,不杀童羊,不夭胎,童牛不服,童马不驰不骛,泽不行害,土不失其宜,万物不失其性,天下不失其时。" 又曰:文王独坐,屏去左右,深念远虑,召太公望曰:"帝王猛暴无文,强梁好武,侵凌诸侯,苦劳天下,百姓之怨心生矣。其灾,予奚行而得免于无道乎?"太公曰:"因其所为,且兴其化,上知天道,中知人事,下知地理,乃可以有国焉。" 《帝王世纪》曰:文王昌,龙颜虎肩,身长十尺,胸有四乳。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文王合六州之诸侯以朝纣,纣以崇侯之谗而怒,诸侯请送文王弃于程。十年正月,文王自商至程。太姒梦见商庭生棘,太子发取周庭之梓,树之于阙间,梓化为松柏柞棫。觉而惊,以告文王。文王不敢占,召太子发,命祝以币告于宗庙群神,然后占之于明堂,及发并拜吉梦,遂作程寤。始,文王继父为西伯,都于雍州之地。及受命,复兼梁荆二州,化被于江汉之域。于是诸侯归附之者六州,而文王不失臣节。先是,文王梦日月之光著身,又鸑鷟鸣于岐,作武象之乐。神农氏始作五弦之琴,以具宫、商、角、征、羽之音。历九代,至文王复增其二弦曰少宫、少商。文王嗣位五十年,即《周书》所谓"文王受命,享国五十年"是也。 又曰:文王晏朝不食,以延四方之士。是以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之属咸至,是为四臣。文王虽在诸侯之位,袭为西伯,纣既囚文王,文王之长子曰伯邑考,质于殷为纣御,纣以为羹,赐文王曰:"圣人当不食其子羹。"文王得而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其子羹尚不知也。" 《洛书灵准听》曰:苍帝姬昌,日角乌鼻,身长八尺二寸。 《诗》曰: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又曰: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又曰:文王曰:""咨,咨汝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 《诗含神雾》曰:太任梦长人感己,生文王。 《春秋元命苞》曰:文王龙颜,柔肩望羊。 又曰:伐殷者,为姬昌。生于岐,立于丰。精翼日,衣青色。迁造西,十刻消。 又曰:文王四乳,是谓含良,盖法酒旗,布恩舒惠。 《春秋感精符》曰:孔子按《录书》含观五常英人,知姬昌为苍帝精。 《孟子》曰:昔者文王之治岐也,耕者九一,仕者世禄,关市讥而不征,泽梁无禁,罪人不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墨子》曰:赤雀衔珪之岐社,曰命周文王伐于殷。 《韩子》曰:周有玉板,纣令戾索之,王与也。 《吕氏春秋》曰:文王立八年,岁六月,文王寝疾,五日而地动东西南北,不出周郊,百吏皆请曰:"臣闻地之动也,为人主也。今王寝疾五日而地动四面,不出周郊,群臣皆恐,请移之。"文王曰:"若何移?"对曰:"兴事动众,以增城。"王曰:"是重吾罪也,不可昌也。请改行重善以移之,其可以免之乎。"于是谨其礼秩皮革,以交诸侯;饰其辞令、币帛,以礼豪士;颁其爵列等级田畴,以赏群臣。无几何,疾乃止。 又曰:周文王使人扣地,得人之骸,吏以闻文王,文王令葬之。吏曰:"此无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今我非其主耶?"遂令以衣棺葬之。天下闻之,曰:"泽及枯骨,又况于人乎哉!"或得宝以危其国,文王得朽骨以喻其意,故圣人之于物也,无不被才也。 又曰:文王处岐事纣,冤侮雅孙,朝夕必时,止贡必适,祭祀必敬。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文王再拜稽首而致辞曰:"愿为民请去炮烙之刑。"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也,以为民请去炮烙之刑,必得民心,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矣。 又曰:文王修德,百姓亲附,是时,崇侯虎与文王同列为诸侯,德不能及文王,常嫉妒之。乃谮文王于纣曰:"西伯昌圣人也,长子发、中子旦皆圣,合谋,君其虑之。"纣乃囚文王于羑里,将欲杀之。于是文王四臣散宜生等乃周流海内,经历丰土,得美女二人,水中文贝、白马、朱鬛(liè)以献于纣,陈于中庭。纣立出西伯。文王在羑里时演《易》八卦为六十四,作郁厄之辞,困于石,据于蒺藜,乃申愤以作歌曰:"殷道溷溷,浸浊烦兮。朱紫相合,不别分兮。迷乱声色,信谗言兮。阎阎之虐,使我愆兮。幽闭牢穽,由其言兮,遘(gòu)我四人,忧勤勤兮。" 《淮南子》曰:文王归自商,乃为玉门,筑灵台,相女童,击钟鼓,以待纣之失也。纣闻之曰:"周伯昌改道易行,吾无忧矣。"乃为炮烙,剖比干,剔孕妇,杀谏者。文王乃遂其谋。 又曰:文王之时,纣为天子,赋敛无度,杀无止,康梁流湎,宫中成市。作为炮烙之刑,刳谏者,剔孕妇,天下同心而苦之。文王四世累善,修德行义,处岐、周之间,地方不过百里,天下二分归之。文王欲以卑弱制强暴,以为天下去残除贼而成王道,故太公之谋主也。 《贾谊书》曰:文王昼卧,梦人登城而呼己曰:"我东北陬(zōu)之腐骨也,速以人君葬我。"文王曰:"诺!"觉,召吏视之,信有焉。文王曰:"速以人君葬之。"吏曰:"此无主,请以五大夫。"文王曰:"吾梦中已许之矣,奈何其背也。"士民闻之曰:"我君不以梦之故背腐骨,况于生人乎!" 《桓子新论》曰:《文王操》者,文王之时,纣无道,烂金为格,溢酒为池,宫中相残,骨肉成泥,璇室瑶台,蔼云翳风,钟声雷起,疾动天地,文王躬被法度,阴行仁义,援琴作操。故其声纷以扰,骇角震商。琴操曰"受命者,谓文王受天命。文王以纣时为岐侯,躬修道德,执行仁义,百姓附亲。是时,纣为无道,刳胎斩涉,废坏三仁,天统易运,诸侯瓦解,皆归文王。其后,有凤凰衔书于郊。文王曰:"殷帝无道,虐乱天下,皇命已移,不得复久。"乃作《凤凰》之歌曰:"翼翼翔翔,鸾皇兮。衔书来游,以命昌兮。瞻天案图,殷将亡兮。苍苍皓天,始有萌兮。五神连精,合谋房兮。" 又曰:文王修德,百姓亲附。是时,崇侯虎与文王列为诸侯,德不能及文王,常嫉妒之。乃谮文王于纣曰:"西伯昌,圣人也。长子发,中子旦,皆圣人也。三圣合谋,君其虑之。"乃囚文王于羑里。 《论衡》曰:文王饮酒千锺,圣人能以德将酒也。 魏陈思王曹植《文王赞》曰:于赫圣德,实维文王。三分有二,犹复事商。化加虞芮,旁暨四方。王业克昭,武嗣遂光。 《文王赤雀赞》曰:西伯积德,天命攸顾。赤雀衔书,爰集昌户。瑞为天使,和气所致。嗟尔后王,昌期而至。 《文王见吕尚赞》曰:言归养老,垂钓西川。岸上盘石,溪惟小船。风雨未感,意气怡然。有此相望,于今几年。 《皇王大纪》: 《大雅》十一篇曰《生民》,八章,四章章十句,四章章八句,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 诞寘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寘之平林,会伐平林。诞寘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 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 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穈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穈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 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 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 《周颂》十篇曰《思文》,一章八句,后稷配天也。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莫匪尔极。 贻我来牟,帝命率育。 无此疆尔界,陈常于时夏。 《周颂》五篇曰《天作》,一章七句,祀先王、先公也。 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子孙保之。 《大雅》首篇曰《文王》,七章,章八句,文王受命作周也。 文王在上,於(wū)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pī)显,帝命不时。文王陟(zhì)降,在帝左右。 亹(wěi)亹文王,令闻不已。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肤敏,祼将于京。厥作祼(guàn)将,常服黼(fǔ)冔(xǔ)。王之荩臣,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脩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宣昭义问,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载,无声无臭(xiù)。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周颂》首篇曰《清庙》,一章八句,祀文王也。周公既成洛邑,朝诸侯率以祀文王焉。 於(wū)穆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zhēng),无射(yì)于人斯! 《周颂》二篇曰《维天之命》,一章八句,太平告文王也。 维天之命,於(wū)穆不(pī)已。 於乎不显,文王之德之纯。 假(jiā)以溢我,我其收之。 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 《周颂》三篇曰《维清》,一章五句,奏象舞也。 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zhào)禋(yīn),迄用有成,维周之祯。 《周颂》七篇曰《我将》,一章四句,祀文王于明堂也。 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仪式刑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gǔ)文王,既右飨(xiǎng)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周颂》十七篇曰《雝(yōng)》,一章十六句,禘太祖也。 有来雝雝,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於(wū)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绥我眉寿,介以繁祉(zhǐ),既右烈考,亦右文母。(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