觑茶微炙,善佳魏晋南北朝茶文化兴盛,这时的茶都有什么功效?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引言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唐宋时期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关于茶的著述,如唐代《茶经》,宋代《云谷杂记》等。然而,在这些著述里,常看到"茶自魏晋以来有之"这样的记载。
这说明,魏晋南北朝应该是中国茶文化的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长期处于分裂中的人们不论是身体还是精神都疲惫不堪,于是他们迫切的寻找可以延年益寿的东西聊以慰藉,饮茶之风借此盛行。一、茶之为饮,在逃避中兴起的饮茶之风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的兴起,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与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有着极大的关联。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口的广泛流动。
魏晋时代是一个战乱时期,人口大规模迁移,为了躲避战火,就迁入安全地带。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同时南方也出现人口流动,由巴蜀迁往东南沿海。成汉政权的建立与西晋、东晋之间战争不断,原来的天府之国再也无法保持安定的生活状态。
特别是在成汉建国之初和桓温灭成汉之时,哀鸿遍野,尸横满地,大量的汉士族开始向东迁移,一来逃避战乱,二来他们把东晋当作正统。
其中,巴蜀人口的迁移方向与产茶区的扩展方向是一致的。人口迁到了外地,但是却保留了其本身的风俗,那些喜好饮茶之人就在迁入地种茶、制茶、饮茶,这样就使得饮茶之风在人口迁入地广泛传播。
魏晋时期战乱增多,自然灾害也是频繁发生,粮食产量相应减少,酒的产量就不足,为节省粮食保证人民生存所需的基本物资,政府还多次下了禁酒令。《三国志·简雍传》载:
"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
可见,在天灾人祸横行,政府出台政策禁酒的情况下,饮酒就不被允许,而茶叶的生产成本低,产量又大,人们只能将喜好转向饮茶。
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的兴起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是密不可分的。
值得一提的是,魏晋时代的清谈之风也是推进饮茶之风兴起的一大动力。魏晋之际,清谈之风渐渐兴起,并发展到一般的文人都崇尚清谈。
刚开始清谈大家多为好酒之徒,就像竹林七贤中的刘伶、阮籍一样。但是大量的饮酒会使人丧失理智,自身行为多逾越礼法。
而喝茶则不会,所以之后的清谈大家多喜爱饮茶。王羲之也曾说:
"觑茶微炙,善佳。"
谢安更是被人用茶水招待。这些说明,西晋以后的清谈大家都喜欢饮茶,由于他们的喜爱,饮茶之风传遍士林。
由此可见,饮茶之风在魏晋南北朝的兴起有其历史原因,人口流动、灾害频发、政府禁酒以及清谈之风盛行,这些都是茶文化得以兴起和传播的原因。二、酒的替代,和风细雨般的茶
其实,在政府下令禁酒之前,魏晋时期士人多喜欢饮酒。不过饮酒过量后会产生许多负面作用,既耽误处理公务,又会出现各种失礼之态。
如顾谭在孙权嫁侄女时因喝醉酒极其失礼,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三国志·顾雍传》载:
"谭时为选曹尚书,见任贵重。时日,权极欢。谭醉酒,三起舞,舞不知止。雍内怒之。明日,召谭,诃责之。"
所以过量饮酒并不是一件好事,酒后的失态更是要避免,有些时候又不得已而为之,就需要借助其它物品快速醒酒,饮茶就能使人加快解酒。这是茶区别于酒的一大功效。
张揖《广雅》中也说饮茶的好处:
"其饮,酒醒,令人不眠。"
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经开始用茶来解酒,在过量饮酒之后,多喝茶水,缓解醉酒的状态,使人能从醉酒中快速清醒恢复正常的神志。
其次,喝茶能够提神并缓解疲劳,故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十分看重茶的此种功效,甚至把它当作药材来用。
《全晋书》载:刘琨评茶:
"前得安州干茶二斤,姜一斤,桂一斤,皆所须也。吾体中烦闷,恒假真茶,汝可信致之。"
刘琨把茶当作解除自己体内烦闷的"良药"。陶弘景也认为常饮茗茶,可以轻身健骨。饮茶虽然不能治疗疾病,但是却有醒脑提神的功效。
华佗也说长时间的饮茶能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在那个玄学盛行,人们追求成仙得道的时代,茶的这种功效正符合人们的心理追求,的确能吸引更多的人饮茶。
再者,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茶叶除了本身的功效外,还成了贡品,大量的茶叶进贡朝廷供皇室使用和赏赐大臣。
茶叶成为贡品就提高了它的身价,在饮品中的地位就脱颖而出,皇室喜欢饮茶对全国饮茶之风的盛行起了带动作用,无论士人还是平民争相效仿,饮茶之风逐渐形成。
身价的提高,带来的另一个效应就是茶叶的消费。当茶变成了商品之后,它的流动就大大增强,更容易让世人接受。
魏晋时期的文献中多有卖茶的记载,《茶经·七之事》中有"闻南市有蜀妪作茶粥卖"的记载,蜀地的老妇人到洛阳卖茶粥,可见茶已经成了一种商品,并且有着极高的利润,所以才会使得蜀地人跑到洛阳卖茶。
除此之外,茶在魏晋南北朝时代还成了祭祀用品。《南齐书·武帝纪》记载了齐武帝的遗诏中对祭祀品的要求:
"唯设饼、茶饮、干饭、酒脯而已。"
皇室也用茶祭祀死者,生前所喜爱的东西死后变成了祭祀之物,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饮茶十分喜爱,不仅活人喜欢饮茶,即便去世之人也希望能够于阴间饮茶。
由此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茶不仅有提神、醒酒、缓解疲劳等治疗功效,还有其被赋予的外在作用。既做贡品,也做商品,还可以用于祭祀,用途广泛。三、既是饮料也是良药,与儒学相关的外在联系
魏晋南北朝饮茶之风的盛行,以及饮茶功效及其多种多样用法,促进了茶叶的广泛使用、传播、种植。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已普遍种植茶树。
东晋常壕《华阳国志·巴志》载其地产茶,用来"纳贡",又载园有"香茗"。涪陵郡:
"惟出茶、丹、漆、密、腊"
该书《蜀志》载:
"什郁县山出好茶"
自魏晋时代开始,产茶地不再只限于四川盆地,在气候上长江流域及南方广大地区也适宜茶树生长,茶叶产地不断扩大,经历了一个由四川盆地向东向南,呈辐射状传播到整个南方地区的过程。
茶叶产地的扩大表明了茶叶需求量的扩大,在茶叶产地扩大的同时,茶叶生产也由采摘野茶向人工种植转变,茶叶变成人工种植之后其产量就会大大提升。
《南齐书·刘明善传》记载:
"(明善)出为海陵太守。郡境边海,无树木,明善课民种榆槚杂果,遂获其利。"
刘明善带领郡民种植茶树,为百姓谋得了福利,可以推断出茶叶的产量相当可观。
茶叶的主要来源由采摘野茶向人工种植转变,是茶叶产量上升的保证,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兴起的物质条件。
只有茶叶产量充足,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流动,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饮茶的风气。
除了茶叶的种植,茶文化的兴起还与儒学思想相关。《晋书·桓温列传》载:
"温性俭,每宴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
茶成了节俭的生活作风象征,这与儒家提倡的"穷独兼达、正己正人"思想不谋而合。
这是茶从另外一个角度越出了自然功效的范围,通过与儒家思想建立联系,而进入了人的精神生活领域,并开启了"以茶养廉"的茶文化传统。
陆纳的以茶待客,齐武帝的以茶祭祀,桓温的以茶下饭,在表示着生活节俭的同时,也具有了洁身自好的意味。
这一品茶风格,极大的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使得饮茶具有了象征意义。节俭之风随着饮茶之风得到了传播,成为了中华民族刻进骨子里的优秀传统。结语
饮茶在人类餐饮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由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发明。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茶文化兴起并逐步发展成型的阶段,虽然在这个时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饮茶文化,但是饮茶之风已经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社会各个阶层普遍接受饮茶都是很好的说明。
魏晋南北朝时期饮茶之风的发展,是我国茶文化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成为隋唐时期茶文化成熟的前奏。
同时,茶与儒学之节俭结合,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奠定了我国茶文化的精神基调,也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优良传统。
参考资料:
《全晋书》
《南齐书》
《三国志·顾雍传》
深圳开个小工厂,月收入45万,研究生学历,年薪预计20万多,深圳能买房么?月薪四五万年薪二十万,你是怎么做到的?研究生就这样毕业的!真牛你的工厂能经营下去再说月收入四五万,生薪二十万。这逻辑思维,也能开厂?可以买宝安沙井!这边房子不错,而且是未来重心纯利
农田守望者还能坚持多久?十月的农村格外忙碌,以徐州丰县为例这个时候到了玉米收获的季节。今年的秋收格外艰难玉米田里积水严重2021年绝对是丰县百姓艰难的一年,暴雨从6月份开始,隔一段时间就会袭击一次,农田里
大家有没觉得今年的气候非常反常?大家有没觉得今年的气候非常反常?不是2021年的天气有多怪,而是天气越来越怪!一项发表在科学上的研究表明,地球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而且这个速度已经变得越来越快!与过去相比,现
有些乡村的农田丢荒,有的工厂招不到人,请问是什么造成的?总体看,当前农村农田丢荒的现象还是比较少的,只是在南方一些边山区土地贫瘠地区,有个别零星地块有时没人耕种,而比如我们黑龙江地区,一亩地流转费都在500元以上,哪舍得丢荒啊,不过,由
手下的员工提离职,交接工作期间后悔了,正常公司人资部门会怎么处理?曾经遇到一个员工,发生过这样的情况。怀孕3个月的时候她流产了,她认为是一次短途出差路途颠簸所致,无论我如何挽留她都坚决辞职。于是我只好又招了一个人来接替她的工作。一周的工作交接顺利
军校毕业后工作到底怎么样?我是岭南通途,我来回答!军校毕业后工作到底怎么样?军校毕业以后就是一名军官,可以说是很多人羡慕的身份!军校毕业以后的工作可以说全国各地,各个岗位都有,不同的军校毕业,工作的大方向也
我想把工作辞了,专业干自媒体,大家觉得靠谱吗?自媒体夲身就是记录生活,发表感言,如果不是大,我觉得做专职有点不妥,一边工作,然后做兼职还是可以。一,自媒体初期,收入寥寥无几,一进来就做专职,除非你各方面比任何人都强。一般人,还
那些失业好久的人,没有学历工作经验和特长,都是怎样找到工作的?没有学历工作经验和特长,都是怎样找到工作的?很简单,直接降低求职欲望,肯吃苦受累,不计较工资和其他条件,就非常容易找到工作。多数人找不到工作,主要原因应该在于以下几点。规避这三条后
退休职工高龄补贴怎么样才领到?高龄补贴是有民政部推出的一项爱老惠民政策,目的是关心关爱高龄老年人,保障高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高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确保高龄老年人老有所养,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的爱老举措。由于
你经历过哪些细思恐极的事?我说的是真人故亊,信不信由你。前几天,我的一个侄子出海打鱼,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感到头皮发麻,腿筋打颤,极度恐慌。事情是这样的,侄子的船在东径39分线西纬146度
假如在银行存1个亿,会享受什么样的待遇?有些人觉得在银行存款一个亿是一个意淫的行为,觉得这个问题太夸张,我只能说那是因为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实际上目前中国存款在一个亿以上的个人和单位并不在少数。我给大家说一个真实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