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古代没有指甲刀,女子该如何修剪指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引言
相信喜欢看古装剧尤其是宫斗剧的朋友们经常能看到后宫妃嫔们留着长指甲,带着精致护甲的样子,葱葱玉手的养成不仅需要长指甲还需要后期的修剪,这样戴上美丽的护甲,才能突显出手部的曲线。但无论是后宫嫔妃,还有平民百姓,其实都需要处理指甲。
《孝经》言: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连头发都不敢毁伤的古人面对指甲难道就不修剪吗?和我们现代人理解的完全相反,古人对指甲的更为讲究,不仅是对指甲卫生有要求,还对修剪指甲的时间以及修剪后指甲的去处都有要求。 特别是古代女性,指甲的处理与装饰更是成了她们彰显身份地位的重要工具。
一.修甲历史由来久,文献记录为佐证
通过对历史长久以来的考证,我们知道古代人剪指甲的方法其实就是 剪 和 削 。公元前15世纪古埃及人就已经开始使用青铜铸造剪了,而孔翁坡神殿内的墙上刻画有剪刀与一些医学用具也是最好的证明。欧洲的剪刀发展史要稍迟一些,U形剪刀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而在公元1世纪,现今使用的交叉型剪刀才出现
关于剪刀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于尧舜时期我们便能隐约看到它的身影,到了商周、春秋战国就已经出现了关于"剪"的文字记载,在距今2100年前的洛阳西汉古墓中也出土过剪刀。这一切都说明了剪刀早已影响了古人的生活,并且为古人提供着便利。
古人又称剪刀为"龙刀",可见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如今在洛阳北宋熙宁五年的古墓中发现的剪刀实物是中国现存的最早样式的剪刀,其充分利用杠杆原理,使它在使用时简单便捷。 而在公元6世纪左右,剪刀走出了中国传入了日本,于日本江户时期被大量制造并使用 。
在《隋书·薛孺传》中曾有过这样记载: "太常丞胡仲操曾在朝堂,就孺借刀子割爪甲。" (爪甲即指甲)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太常丞胡仲操曾经在朝堂之上借人的刀子剪指甲,这就证明了在古代,古人是会剪指甲的;而扬州三把刀中的修脚刀的出现与闻名,也可证明古人早已将剪指甲这一行为商业化了。除剪刀外,也出现很多专用修理指甲的工具。
宋杨伯嵒在《臆乘》这样记述道:"思牢竹,南番思牢国产,竹质涩甚,可以礪指甲……今广东新州有此种,製琴样为礪甲之具。"
这里提到的思牢竹,便是南番思牢国的产物,竹子质量十分坚硬,可以制作成锉刀用来磨指甲。
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修剪指甲禁忌颇多
在中国古代,不仅有蓄甲的传统,同时也会注意修剪的时间安排,许多传统医书、养生书都提倡定时修剪指甲,如唐代孙思邈在《保生铭》里说:"寅丑日剪甲,理发梳百度"。唐代唐临于《脚气论》里云∶"丑日手甲、寅日足甲割之"。明高濂于《遵生八笺》中云:"寅日剪指甲,午日剪足甲。"以上种种都显示出古人对于剪甲时间也是有安排的。
剪完指甲后,指甲可以随意丢弃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指甲作为身体发肤的一部分,古人怎么会轻视它的处理呢。对于剪下的指甲,古人不仅不会将其随意丢弃,还会单独找一个匣子将它装起来或者用布包好妥善保存,还有就是埋在土中,代表落叶归根,并且古人十分忌讳将剪掉的指甲随意丢掉水里或者用火烧掉,认为这些行为都是对父母的不敬和不孝。当有人死后,他们的指甲也会被修剪掉并与他们一起埋葬。
《凤凰台记事》中便记录过一件朱元璋与指甲相关的趣事:太祖时,整容匠杜某专事上梳栉修甲。一日,上见其以手足甲用佳纸裹而怀之,上问:"将何处去?"杜对曰:"圣体之遗,岂敢狼籍,将归谨藏之。"上曰:"汝何诈邪?前后吾指甲安在?"杜对:"见藏奉于家。"上留杜,命人往取甲,其家人从佛阁上取之,以朱匣盛顿,香烛供其前。比奏,上大喜,谓其诚谨知礼,即命为太常卿(正三品)。这里整容匠杜荣因妥善处理了朱元璋的指甲而升官进爵直观地反映了古人对指甲处理的谨慎,以及对指甲去处的关心。
三、爱美之心人皆有,修剪指甲样式多
第一种方法就是染甲;染甲可追溯到人类文明早期。染甲最早出现在宗教祭祀中,祭祀人员将各种图案涂满在指甲上,用来祈求上苍的庇佑。商周的豪门贵族女子,通过将蛋白、蜂蜡等透明材料混合在一起,涂在指甲上的方式保持指甲的光泽透亮。
到了唐宋,染甲的风气越来越浓,其工艺也日渐精湛,大多用凤仙花凃染指甲,到了每年的夏秋之际凤仙花盛开之时,闺阁中的女子便会去采摘凤仙花,将凤仙花的花瓣捣碎成汁染于指甲之上,赵翼的《陔余从考》(卷三十一上)记载道"俗以凤仙花染指,自宋已然"。王三聘的《古今事物考》(卷六上)也有记录"唐杨贵妃生而手足爪甲....宫中效之,此其始也"由此看来,唐宋之际染指很受推崇,上至宫廷贵妃,下至平民百姓都以凤仙花染指。
凤仙花又称为"指甲花",在民间用凤仙花染指甲这件事屡见不鲜,历代诗人也多有记录
唐人《秋日》诗云: "洞箫一曲是谁家,河汉西流月半斜,俗染纤纤红指甲,金盆夜捣凤仙花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写道: 忆绕朱栏手自栽,绿丛高下几番开。中庭雨过无人迹,狼藉深红点绿苔 ;而元代女词人陆琇卿则在《醉花阴》云: 银甲暂教除,染上春纤,一夜深红透。绎点轻濡笼翠袖,数颖相思豆 。
虽不少资料记载过用凤仙花染指甲的方法,但这些方法的本质却是相差不大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如何用凤仙花染指存有详细的记载:指甲花,有黄色与白色两种颜色,夏季盛开,它的香味像木犀,可以用来染指甲。清李调元辑《南越笔记》中也有记载:"指甲花,似木犀,细而正黄,多须药,一花数出,甚香,粤女以其叶兼矾石少许染指甲,红艳夺目"。
唐诗‘弹筝乱落桃花片’谓此。以凤仙花染指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最普遍的染指方法,加上凤仙花染指色彩艳丽,持久不消,深受古代闺中女子喜爱。就如南宋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录的那样:初染色淡,连染三五次,其色若胭脂,洗涤不去,可经旬。
第二种方法便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护甲;护甲别称指甲套,最开始是用来保护指甲的,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装饰品,代表了妇女的审美意趣以及阶级地位。指甲的保护是一项非常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一般来说,指甲大概需要3到4个月的时间才能长3-5厘米,而长出自己想要美观大方的指甲大概需要半年左右,如果不注意,可能就会折断,所以古人为保护自己的指甲,便发明了护甲。直到后来,随着护甲制作工艺的改进,不仅制作材料发生了变化,而且纹饰越来越复杂精致,这时护甲便有了装饰功能。
护甲历史悠久,在目前的考古发掘中,吉林榆树大坡老河深汉墓、内蒙古准格尔旗战国墓都出土了以金、银为材料制作的护甲,但是这一时期因为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单一,护甲的样式较为简单,材料也仅限于金、银、铜等金属,没有复杂精致的纹饰作为装饰,并且佩戴的人群都是一些皇室贵族妇女。
护甲真正流行是在清朝,有历史记录的最早佩戴护甲的人是慈禧的婆婆孝全成皇后;但其却是在慈禧时期达到了巅峰,《清宫二年记》中曾记载过慈禧的护甲:右手戴着金护指,长度约三寸;而左手护甲的长度与右手的护甲长度相同,只是换为了玉护指。这时候的护甲在制作工艺、使用材料与纹饰上相较之前都有了极大的进步;在工艺上采用锤击、焊接、雕刻、镶嵌、拉丝等技巧,在材料上运用金、银、玉、铜、玳瑁、玻璃、珐琅等进行装饰,在样式上采用梅花纹、连环纹、古钱纹、竹叶纹、蝙蝠纹等纹饰进行点缀,精美绝伦。清朝指甲套之所以十分流行与当时的审美有关。
因为当时清代女性的服饰为满族旗装,这种服饰袖口比较宽大,手往往很容易暴露在阳光下,对于爱美的女性来说如果有一双修长无暇的手,会增加整体的美感,而通过佩戴护甲,可以弥补手指不够修长的缺陷。以我国历史上酷爱美甲的慈禧太后为例,慈禧喜欢在无名指和小指上佩戴护甲,使手指看起来十分修长。美国女画家凯瑟琳·卡尔在《我眼中的慈禧太后》说:她左手的甲套是翠玉,右手是黄金打造,镶嵌着红宝石和珍珠。
护甲不仅反映了审美状况也是一种阶级象征,一般佩戴的都是皇室贵族以及大户人家的贵妇人,普通贫苦女子基本不会佩戴,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的限制,另一方面是佩戴护甲不方便劳作。
结语
无论是古人指甲的修剪、修剪的时间、忌讳还是美甲方法,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以及古人智慧的精妙绝伦。其中古人指甲的修剪尤其是工具的使用体现了古人物物而不物于物的思想;对修剪指甲时间的安排以及禁忌的注意体现了古人对身体发肤的重视,以及对孝文化的推崇;而染甲和护甲则展现了古人的审美取向和古代美甲艺术的发展。
好消息!黄石又上央视啦!黄石又上央视啦这次是因为它随着天气日渐转凉一些冬候鸟开始南迁近日,多只濒危珍禽白枕鹤群飞抵阳新县网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据悉,这是首次监测到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白枕鹤这群白枕
待云开雾散,我想在临大见到你夏日已成故事,秋日已是风景,十月的临大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无论清晨还是傍晚,无论溯园还是韵园,无论羲之湖还是文心潭,临大的四季,都汇聚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卷,呈现出
以为秋天只是金黄色?长三角这些当红秋色你知道吗?如果给每个季节都选一种颜色的话,想必不少人都会给秋天贴上金黄色的标签吧。但在长三角的秋天里,热情似火的红枫,挺拔恬静的红杉,还有又圆又萌忙着换装的红叶地肤都毫不逊色。今天,就跟小布
AI产业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受访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据新加坡亚洲新闻台网站报道,中国为AI产业积极培育年轻人才。在过去一年里,8岁的马明杰(音)有了一项新课后活动参加为少儿开设
历史童书带孩子穿越时空,学中国千年历史在孩子5岁前,基本没有接触过历史相关的书籍。因为孩子比较小,面对很多抽象词语并不是很理解。像朝代更迭,需要很详细的讲解,而这些内容即便是家长很有耐心的讲解,可能孩子也未必很快的理解
柳叶刀中国饮食杀手并非油和糖,致死率前三的吃法,尽早改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作为支撑人们生活的必要条件,每个人每天都在吃饭。可怕的是,有些常见的饮食,可能属于饮食杀手,会在日积月累中损害人的身体,甚至致病致死。那些致死率高的吃法,一定
首穿中国队服出战,林孝埈引韩媒热议环球时报特约记者许云峰金惠真北京时间30日凌晨,2022至2023赛季短道速滑世界杯蒙特利尔站结束首个决赛日的争夺,遭遇意外的中国队当日无奖牌入账。其中,主将林孝埈在男女混合200
西班牙队成功卫冕,中国队看到差距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詹淑真10月31日,2022U17女足世界杯在印度落幕,西班牙队在决赛中以1比0战胜哥伦比亚队成功卫冕冠军,哥伦比亚队获得亚军,尼日利亚队获得季军。本届U17女
3名中国裁判将执法世界杯中国裁判时隔20年重返世界杯2022世界杯将在卡塔尔举行,国际足联此前公布了129名裁判名单,其中有3位来自中国,这是中国裁判时隔20年重新执法世界杯比赛。2022卡塔尔世界杯将在11月21日至12月18日进
塞尔比颜丙涛将比丁俊晖早拿世界冠军,沉稳决定了他是中国之星塞尔比颜丙涛肯定比丁俊晖更早拿世界冠军,他更适合长局制比赛,他的沉稳风格决定了他才是中国斯诺克的未来之星。中国虎颜丙涛自2016年转入职业以来已经斩获了加里大师赛冠军和大师赛冠军,
城地香江与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2022年10月27日,城地香江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智能光伏绿色储能综合智慧能源管理云数据中心业务等方面开展合作,聚力双碳目
永不凋零的叶子他们是一对恋人,彼此深爱,忠贞不悔,如牧师讲的无论将来彼此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健康还是疾病。今生的承诺换来一世的相随,童话般晶莹如翡翠。在一个黄叶飘落的季节,相逢于黄昏幕后一个林荫的
换季过敏别作死!安心入秋这套必看换季温度总是忽冷忽热,皮肤难免受到刺激感到不适。皮肤缺水干燥,还容易脱皮。除了做好补水保湿之外,还要好好调理好屏障机能,才能彻底改善换季敏感问题换季温度总是忽冷忽热,皮肤难免受到刺
大树的风采(序诗)献给老红军李学先大树的风采(序诗)献给老红军李学先作者柯原他从如磐夜色中走来,从苦难的大地走来,怀着满腔烈火,唱出人生的豪迈。1997年7月,李学先在陕西省黄帝手植柏树前扯旗山人摄影一次次灾难向他
微博世界大会星光暗淡槽点多,网友不如不办万众期待的微博视界大会办了,但是一晚上看下来,星光暗淡索然无味,网友纷纷吐槽,还不如不办?不同于其他主流颁奖典礼,微博视界大会最大的噱头就是流量明星的盛宴,为了这一场盛会,提前好几
在农村葬礼上,孝子们手里拿着的那根孝杖是做什么用的小时候爱看戏,但经常看不懂,看不懂便瞎琢磨。比如杨门女将里的佘太君,她上殿见皇帝,手里总是拄着一根比她还高的龙头拐杖,便以为是佘太君老了,自然就拄拐杖。可转念又一想,既然她老得连走
世界杯巡礼枫叶之国加拿大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西北部邻美国阿拉斯加州,南接美国本土,北靠北冰洋达北极圈,世界上最寒冷的几个国家之一。加拿大的国土面积为998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二大国
43岁苏提达在葬礼上惊艳了!穿黑衣戴珍珠项链,泰国王后好端庄泰国王后苏提达现在是越来越有王后的派头了,每一次的出场造型也都能美到我们,而最近,泰王夫妇一起亮相葬礼,这回苏提达穿了一身黑色的套装,整个人看上去端庄大气,脖子上的珍珠项链也让一身
回忆一代歌后邓丽君的恋情葬礼和给我们留下的美丽歌声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音乐。在80年代,邓丽君的歌声绝对是大陆一代年轻人心中最难忘的记忆。美丽迷人的邓丽君80年代,在上海街头,一群年轻人用录音机播放着邓丽君歌曲,听她的歌曲已经成
西双版纳,星光夜市11。25西双版纳27双子塔满街史卢比小车2022年版纳楼价星光夜市景洪佛塔大金塔傍晚的灯火初上粉红夕阳傣族烧烤电音音乐节曼飞龙巷六国水上市场远处粉红天边傣族烤鱼爽嫩烤鸡柠檬虾灯火
齐天大圣六小龄童炮轰周星驰侮辱国粹,借恩师葬礼宣传新剧朱龙广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仅仅是因为在西游记里演了三场戏居然差点惊动外交部1982年经典名著西游记开拍扮演各路妖魔鬼怪及神仙的演员均已就位但唯独缺了西方如来佛祖眼看马上就要拍到佛祖的戏
31省份平均工资出炉,海南打工人为何能挤进全国前十本文来源时代周报作者曾思怡近日,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了2021年31个省份的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的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数据。从数据来看,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前十的省份分别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