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生活打卡季##历史##民间故事# 读过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或听过历史故寧的人都知道,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是陕西米脂县人。可是,这里却传说李自成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 明朝末年,河南驻马店市西50多里处有一条小 河,河两岸相距半里之遥的李楼和臧集便是《三上轿》故事发生的地点。李公子是李楼人,他的同窗好友臧丙仁是臧集人,李公子夫人崔氏则是臧集西北方向的大和村人。 臧丙仁是一个好色之徒,被崔氏美貌吸引,曾多次调戏崔氏。崔氏不从,也未向李公子讲明此事。 一年仲春时节,李公子邀臧丙仁去乐山游舂。臧丙仁推脱身体不适,李公子一人上了乐山。李公子走后,臧丙仁着意修饰一番后,悄悄溜到李公子家里,见了崔氏拱手道:"娘子,小生有礼,不知娘子欢迎与否? " 崔氏权作一句玩笑话,不以为然,问道,"臧公子,你不是身体不适吗? " "是稍有不适,只是见到娘子,这点小小不适 便烟消云散了!"臧丙仁酸溜溜的上前拉住崔氏的手, 又动情地说:"我的美入呀,难道你真的看不出我臧丙仁的心?你勾走了我的魂,牵动着我的魂,我为你茶饭不思,彻夜难眠……"。臧丙仁说着竟落下两行泪水。崔氏象被毒蛇噬晈一般又羞又怯急忙挣脱了臧丙仁的手,脸红得赛过三月桃花。臧丙仁又用金耳环金戒指诱惑崔氏,无奈崔氏毫不动心。臧丙仁最后向崔氏"扑胳"跪下。崔氏正告他说:"要我嫁给你,除非我丈夫死了。"崔氏做梦也没想到,就在李公子同臧丙 仁进京赶考途中,臧丙仁竟用毒酒害死了李公子。接着托媒向崔氏求婚,欲纳为妾。 崔氏心如明镜,很想去衙门告臧丙仁,可她又一想,有什么证据呢?何況县太爷与臧家交往甚密,弄不好落个诬陷罪,也达不到替丈夫报仇的目的。 这时,崔氏已身怀六甲,她前思后想,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待孩子生下来后悄悄送给人家,再嫁臧丙仁,给李家留条根,长大好为他父母报仇雪恨。 臧两仁答应了崔氏的要求,他也不希望李家的骨血生到他家,再说,也怕引起街坊邻居的怀疑,惹出麻烦来。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崔氏为李家生下一个男孩, 崔氏悲喜交并,感慨万端。在一个风清月黑的晚上, 她将熟睡的儿子放在封闭好的木抽屉中,而后将抽屉放入那条清澈的小河,让抽屉顺着东北方向漂流。她相信孩子命大,苍天一定有眼,孩子一定会得救。崔氏伏案将手指咬破,写下苦命的儿子的名字,并留下断肠的遗书。 崔氏在遗书中写道,"我那可怜而苦命的孩子,你长大成人后要时刻记住,你生父是被臧丙仁这条恶狼用毒酒害死的,你母亲为给你父亲报仇被迫答应嫁给这条恶狼。娘要学历史上那箸名的刺客荆柯,杀死这条恶狼后娘也自尽。如桌刺杀不成功,娘也要自尽,娘是个贞节女子……"。 崔氏以血泪为墨给刚出生不久的儿子写完遗书后,遂连同二十两银子一起塞进孩子的胸前,趁黑夜来到 小河边办。 小河呜咽着向前流淌,载着她的痛苦仇恨委屈和 不幸。她跪在潮湿的地上给老天爷叩了几个头,乞求苍天保佑儿子落入好人家,长大能给父母报仇。 儿子刚刚吮饱了奶水,睡得很香甜,红扑扑的小 脸蛋不时地发出梦笑。崔氏在孩子脸上亲了又亲,不由泪水盈眶,崔氏不敢放声恸哭,只好用手捂住嘴抽泣,让又苦又咸的泪水往自己腹中流。 崔氏待孩子漂得再也看不到的时候,还痴情地呆立在河边,泣不成声地诉说着,"儿啊儿啊,你是娘身上的一块肉,娘怎忍心扔下你啊?不是娘的心狠, 娘是怕你落入虎口,不得已而为呀……"。 小河下游三里处有个李潭村,村里有个叫李保的光棍,鸡叫两遍就抓耳挠腮睡不着,天不亮就背起粪筐往河边走去,突然婴儿的哭声紧紧揪住了他的心。这是谁家的孩子?是不是化作婴儿的水鬼?幵始他有点害 伯,但英文的啼哭一阵紧似一阵,李保再也待不下去, 壮着胆子向河边走去。 那只封闭极严的木抽屉果然被老柳树的根杈挡住。李保顾不上脱去鞋袜裤子,跳下水双手将抽屉抱起,来到岸上打幵一看,果然是个漂亮的男孩,正张着小嘴要吃东西。李保好生欢軎,怀揣住孩子匆匆赶回家中。 他回到家后,忙将门掩好,小油灯下,他打开婴儿胸前的包物,发现了银子和一封用血泪写成的书信。李保眼珠一转,似乎明白了什么,再看那封信,竟无一字能认。他将孩子放好,悄悄找到村里的账房先生。账房先生将书信念了一遍,李保在一旁气得咬牙根,要代崔氏去衙门告臧丙仁个龟孙鳖儿。账房先生连连摇头说:"不可不可。然后晃着脑袋转了半天想出一个主意,把婴儿送给陕西米脂来的李当铺。当年,陕西米脂一带来河南做生意的人不少。这李当铺先最早在确山县开当铺,后来生意不佳,就来到李潭村买一块田宅住下了。 李保听了后举得很好。李当铺两口子四十多岁 了,身边无有儿女,这可是他们做梦都思念的美事。 账房先生当即找到李当铺说明来意,李当铺满脸 欢喜,盛情款待账房先生,因同是李姓,孩子名姓不改。李保心眼虽实,可此刻却多了个心眼,将那封血书一直珍藏在自己身边。 转眼几年过去,婴儿李自成越长越聪明伶俐,两 口子终日乐得合不拢嘴。但有时两口子也犯愁,左邻右舍都知道孩子是捡来的,孩子长大后要问谁是他的生身父母咋办?思来想去,还是返回老家陕西米脂县好。两口子就这么一商量,第二年春天便卖掉了房屋田产和全部家当,抱着宝贝儿子回老家去了。 李当铺回到米脂县后,日子过得越来越艰难。后来,陕西北部瘟疫流行,两口子相继染病去世,年少的李自成只好靠婶母抚养。 李自成的婶婶是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女子,她将有关李自成亲生父母被害的传闻都告诉了渐渐长大成人的李自成,并要他长大后为父母报仇雪恨。 婶母的话后来对李自成影响很大。李自成曾三返河南,在驻马店周围的顺河、古城、确山一带与名将左良玉作战,只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时值明末一六二八年间,陕西北部连续八年闹晃灾,老百姓靠吃树皮草根观音土维持生命。腐败透顶的官府不仅不体恤民情救苦救难,反而催粮要款鱼肉百姓。陕北农民为求活命纷纷揭竿而起,农民义军领袖高迎祥扯起闯王大旗与官府分庭抗礼。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李自成也加入了义军队伍,而且得到了高闯王的器重。在高闯王战死后,李自成接过了闯王大旗。 李自成率领义军攻占洛阳后,没有挥师东进攻郑州克开封,而后打算过黄河进北京,却突然在图中调转方向,矛头直指河南省南部确山县管辖的臧集镇… 读者不难辨知,李自成进攻臧集的目的是为生身父母报仇雪耻。 再说李潭村的李保,已由一个30多岁的光棍汉子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驼背小老头儿,他早昕人说举义造反的李自成便是他当年在河里捡起的那个婴儿,本想千里迢迢去陕西寻找,终因贫穷未能成行,但李自成如今来到洛阳,何不前往辨认? 李保卖了家产,携带珍藏多年的血书,直奔洛阳城。 数日后,李保精疲力竭来到军帐前,声称是大帅儿时的救命恩人,并给大帅带来了珍贵礼物。把门将军将此情禀告李自成,李自成让李保进帐详谈。李保颤颤惊惊进了大军帐,见到威风凛澳满脸杀气的李自成早抖出—身冷汗,想好了的话全忘得一干二净。待李自成反问他时,他才如梦方醒,小心从怀中取出已经泛黄的血书,结结巴巴地讲述着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 李自成将亲生母亲留给他的遗书一字一句反反复复看了三遍,心头顿时腾起一股复仇的怒火,烧得他浑身哆嗦,他握紧拳头愤怒地向案几砸去,就听"嘭" 地一声响,光滑的案面被他击穿了一个窟窿。 李保被当作贵客款待,吃山珍海味,穿绫锣绸 缎,总觉得自己在做梦。有时用手狠掐自己的皮肉, 边掐边自问,"是梦吗?不是梦,肉疼着呢,我李保晚年该享福哩……"。 李自成当即在军中设灵堂为生身父母大祭三日, 全军将士皆戴孝吊唁,好不悲伤,好不隆重。三日后,即刻召开主要将领会议,决定改变原进攻路线,直指河南确山县西北方向的臧集镇。 由于李自成复仇心切,大军日夜兼程,不几日便赶到遂平县境内的横山。在横山驻扎时,许多马匹染 上了瘟疫,眼睁睁地望着彪悍的战马一匹匹倒下去, 李自成不由心急如焚,遂下令部下四方寻求马医以解困境。三日后,访得著名马医魏老年。魏老年果然有回天之术,短时间医好了染疾的马匹,并止住了瘟疫的流行。闯王李自成十分欢害,再三挽留魏老年留在军中当马医,无奈魏老年执意不肯,李自成只好作罢,问他有什么要求,并取出重金酬谢。魏老年分文不要,只希望义军别伤害当地老百姓。李自成问老先生家门前可有什么标志,魏老年灵机一动说道,"俺家门前有株桂花树,你可以告诫你的部下,凡门前插有桂花枝者,都是我的亲朋好友,请不要入内。"李自成满口答应了魏老年的要求。 一六三五年的秋天,李自成率统义军浩浩荡荡向确山县境内的臧集进发。第二日来到臧集,将臧集围的水泄不通。传令兵满街敲锣吆喝,大人小孩男女老少痘到村南空场地集合,哪个抗拒者斩首示众。 很快,村里两千多口人全部集中到空场内,传令兵又宣布:每人都报出自己的姓名,作假者统统砍头。 两千多口人都报完了姓名,竟无一人姓臧,全都姓李。李自成感到奇怪,臧集是臧宫的建庄之地,他 们的家族后人很多,怎么会无一人姓臧呢?再说,臧丙仁死去的时间也不很长啊,难道他家的后代全死绝 了?李自成本想抓出几个人施以酷刑,可转念 错杀了姓李的也不合适呀。于是他让大家相互揭发, 折腾了半天,还是没有一人站出来揭发。 最后,李保站出来解围说,姓臧的家族听说闯王要来,早吓得屁滚尿流,一个个象乌龟的头都躲到山 上去了。李保刚说罢,下面许多人齐声附合道,就是,姓臧的都上乐山了,他们在家岂不是等死?一个老者站出来补充说,姓臧的年轻人连夜投奔明军去 了。李自成无奈只好鸣金收兵。 李自成撤退后,李保才听说,原来是遂平县著名马医魏老年送来的消息,也是他出的主意。李保虽然 得到闯王的关照,但他毕竟是当地人,平时与姓臧的又无冤无仇,何必要坏良心?所以李保也给闯王打了 埋伏,拯救了姓臧的数百户人家,姓臧的自然对李保感谢不尽。 李自成的义军撤出河南后,姓臧的全部改姓李, 因李自成前后活动多年,害怕有一天李自成再打回来找他们麻烦,所以一直未敢恢复姓臧。几百年过去 了,至今的臧集仍找不到一户姓臧的,就连臧集附近的村庄也找不到一户姓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