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走西藏昌都最土豪的金沙江,流金三千年,真的能产出黄金吗?
⊙杨辉麟
金沙江,因江中沙土呈黄色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战国时称"黑水";东汉时称"淹水";三国时期称"泸水"。宋代时因河中出现大量淘金人,才改称"金沙江",一直叫到现在。
民国以前数千年间都有人在此淘金。据说金沙江流域沙金品质最好,是淘金最理想的地方。当然,私自淘金是违法的哟!
金沙江 (grub-chu) ,藏语意为"母牦牛河"。位于西藏昌都市江达县驻地以东,是长江的上游。亦称"植曲"、"治曲"、"州曲"、"布曲"、"珠曲"、"泌力曲"、"布垒楚"等。
发源于青海省境内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冬雪山北麓,正源沱沱河,是西藏和四川的界河。
金沙江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之间,在西藏江达县和四川石渠县交界处(江达县邓柯乡的盖哈河口)进入昌都地区边界,经江达、贡觉和芒康等县东部边缘,至巴塘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汇口处入云南,然后在云南丽江折向东流,为长江上游。
金沙江在昌都地区段河长587公里,江面海拔2296米~3340米,落差1044米,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可达301.9亿立方米(巴塘站)。
金沙江河谷地貌特征可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为峡谷宽谷相间的河谷段。自邓柯乡盖哈河口至德格白曲河口长207公里,江面海拔2980米~3340米,落差360米,平均坡降为1.74‰。
本段河谷相对切割深度为1000米~1500米,河谷谷坡一般为30度。
河谷形态受地质构造与谷坡岩性影响,呈峡谷与窄谷(宽谷)相间分布。峡谷段河床单一,阶地不发育。河宽一般为90米,河流切入基岩。窄谷段谷底一般宽度在500米左右,支沟口有洪积或泥石流台地发育。
其中最大的谷地在本段河谷的北端邓柯宽谷,该段河长40公里左右,江面海拔约3300米,河谷开阔而平直,呈北西走向,是受构造控制的河谷。
谷底宽达2公里~3公里,此段江面多分汊,河漫滩、江心洲发育,两侧支沟洪积扇发育,促使河道迂迥曲折,河流阶地呈不对称分布,该段谷地是昌都地区各大河流地中最宽大的谷地。在其它河谷段,河床仍为单一河道为主,江心滩十分少见。
中段为深切峡谷段。自德格白曲河口至巴塘玛曲河口,河长291公里,江面海拔在2382米~2980米间,落差498米,平均坡降为1.71‰。本段河谷相对切割深度在1500米~2000米间,河谷谷坡一般在30度以上。
河段"谷中谷"现象明显,河谷上部谷坡较缓,下部陡峻,河谷上有零星的谷肩平台分布。谷坡不稳定,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频繁发生。
河流深切基岩,河床中多急流、险滩,绝大部分地段河床即为谷底。在一些较小支沟汇入处偶见滑坡泥石流扇台地发育。
局部稍宽谷地里偶见阶地分布,如江达岗托附近有两级阶地,分别高出江面25米和65米。
本段河谷是昌都境内金沙江最狭窄的一段河谷。
下段为峡谷间窄谷段。本段河谷自巴塘玛曲河口至巴塘县中心线附近的麦曲河口西南方小河的金沙江汇口,长87公里,江面海拔2296米~2482米,落差186米,平均坡降2.14‰。
本段河谷相对切割深度约2000米,河谷谷坡一般为30度左右。峡谷段江面宽约100米,河床单一,河流切入基岩,阶地不发育。
本河段所夹的窄谷段,谷底一般宽度为500米,河床较宽,有狭窄的阶地和支沟口洪积或泥石流台地发育。如巴塘竹巴笼金沙江大桥附近江面宽约200多米,其下游可见河漫滩和江心洲发育。
江内产裸腹重唇鱼。流域沿途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肥沃的良田。
⊙ 提示 :昌都江达县境内的金沙江十八军渡口,是川藏线进入西藏所能看到的具有标志性的第一个景点。经历几十年风吹雨打,仍然较为完整地保留着当年那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和先人们的丰功伟绩,是一个值得游览的红色遗址。
∥我是@读走西藏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