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70年,80岁的张先娶了18岁的少女为妾,八月十五这天在家大摆宴席,宴请亲朋友好友。推杯换盏间张先看着身着红衣,娇艳欲滴的新娘子,不禁诗意大发: 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 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 前来祝贺的忘年之交苏轼,自然也不甘示弱,随口吟出: 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 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正在苏试为自己风趣幽默洋洋得意时,被他取笑的新娘有点不高兴了,也吟诗一首回应苏轼: 本不同庚不同命,梨花岂作海棠梦。 鸳鸯好戏强促成,他年红颜总是痛。 不得不说文人的宴席,不但有快乐,而且有经典,单单苏轼的一句"一树梨花压海棠"就已经是流传千古。 虽然是在嘲笑张先老牛吃嫩草,可张先的确是宝刀未老,婚后接二连三的与小妾生下了两男两女。 张先出在于公元990年,与文坛大咖欧阳修是同年进士,张先因在安陆当过官,又被称为张安陆。 张先虽然一生官运平平,但被日子却过得逍遥自在,因活到89岁被称为年岁最高的词人,又因他放荡不羁的性格被称为老顽童。 张先的长寿与他的强大的朋友圈和自由自的生活方式是离不开的。 1. 张先的朋友圈。 俗话说:"朋友多了路好走"。可张先的朋友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既有才,又有权。 张先的朋友大部分都是他的粉丝,他的小迷弟。 公元1030年40的张先高中进士及第,与他一同上榜还有小他17岁的欧阳修。他们也因是同榜进士的缘故结为忘年交。 张先高中进士后,得到主考老师宴殊的特别关照,在宴殊当担任京兆伊期间,京兆伊的职位相当于一线城市的市长。 宴殊出于对张先的才华的欣赏,特批征用张先为通判,通判这个职位相比大家应该熟悉,在电视剧《知否》中的盛紘官职就是一个五品通判。 张先不喜官场上勾心斗角,所以他的最高的职位只做到了尚书都官郎中。 除了欧阳修,宴殊之外他还有一堆小迷弟比如:王安石,苏轼,另外还有相当于水利部长的宋祁,教育司司长的梅尧臣等。 虽然王安石与苏轼是政敌,但对于张先的喜欢,他们观点却是不谋而和的。 为了表达对张先的喜欢王安石专门写下诗词《寄张先郎中》 留连山水住多时,年比冯唐未觉衰。 篝火尚能书细字,邮筩还肯寄新诗。 胡床月下知谁对,蛮榼花前想自随。 投老主恩聊欲报,每瞻高躅恨归迟。 后苏轼因与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贬为杭州通判,后又被调任密州知州,在去密州赴任的路上与仰慕已久的张先相逢。 两人一见如故,以诗会友,觥筹交错之间,张先特意作词《定风波令》一首: 西阁名臣奉诏行,南床吏部锦衣荣。中有瀛仙宾与主,相遇。平津选首更神清。 溪上玉楼同宴喜,欢醉。对堤杯叶惜秋英,尽道贤人聚吴分。试问,也应旁有老人星。 他把苏轼比作贤人,把自己比作老人星,意指两的忘年之交。 张先除了有强大的朋友圈,还强大的女人缘。 2.张先的女人缘 张先喜欢美女路人皆知,他只要遇见喜欢的美女,能娶回家的就娶回家,不能娶回家的也要制造一段浪漫的爱情。 据说,张先与许多官妓都保持长期联系,经常会她们写一些小情小爱的诗。 其中有一个叫龙靓的官妓因迟迟未到张先写的诗词,醋意大发,还专门还了一首诗寄给张先:"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 张先看到后回赠《望江南》一首,把龙靓夸赞一番:"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不得不说在夸女人方面,张先第一,没人敢说第二,活该人家有这么好的女人缘。 美女是张先一辈子的爱好,在他85岁时,居然又娶了一位小妾,作为好友的苏轼自然不会错过调侃他的机会。 于是,专门写下《张子野年八十五尚闻买妾,述古令作诗》送给张先: 锦里先生自笑狂,莫欺九尺鬓眉苍。 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子归来燕燕忙。 柱下相君犹有齿,江南刺史已无肠。 平生谬作安昌客,略遣彭宣到后堂。 短短八句话,信息最却超大,涉及到杜甫《南邻》中神奇人物锦里先生,《西厢记》中的张君瑞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特别是"公子归来燕燕忙"这句更是把张放与赵飞燕偷情的艳事都给写出来。 在"柱下相君犹有齿"一句中,他把张先比作秦国时的柱下相君张苍,意指张先虽然80多岁,但依然有一口坚不可摧的牙齿。 他还用"江南刺史已无肠"这一句写出了想要江南刺史李绅家中小妾的刘禹锡,意指他自不量力。 而最后两句说的是西汉时张禹的老师,不公平对待两个学生的故事,老师总是在下课之后,偷偷把彭宣留下到后堂开小灶。 虽然苏轼喜欢嘲讽张先对待女人这件事情,但他对张先绝对是真爱,真心喜欢,在张先面前更什么都敢说,这也足以证明两人的关系好的一般。 张先除了喜欢美女之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画画。 3.被美女和诗词耽误的画家 据说,在张先82岁时,突然想起了已逝的你父亲,就拿出父亲生前的诗作,欣赏起来。 当读到《太守马太卿会六老于南园》这首诗的最后两句: "它日定知传好事,丹青宁羡洛中图"时,张先突然受到启发,引出了创作《十咏图》的想法。 《十咏图》是一幅山水人物画,画的是吴兴南园一角,画中的主体建筑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楼阁,亭中有鹤,亭角有花有草,环境幽雅而气势恢宏。 楼阁内,马太守正陪二老对坐下棋;亭子内,二老手扶栏杆,一面赏景一面闲话;另二老或携琴或曳杖,款款而来。旁边还有童仆衙役伺候着。 张先《十咏图》完成之后,流传于后世,多次移主。清朝灭亡后,末代皇帝溥仪将《十咏图》偷运至长春伪皇宫,藏于"小白楼"。 1945年,溥仪仓皇外逃后,《十咏图》从此流落至民间。直到1995年,在北京的一次拍卖会上,张先的《十咏图》再次现世,最后故宫博物院征求了徐邦达、启功、刘九庵等几位专家的建议,并得到有关部分批准后,以1800万的价格将《十咏图》购回。 张先一生逍遥自在,虽身在官场,却不争高低。一生才华出众,引来一众迷弟的追捧,更是让无数美女为之留情。 张先长寿的原因大概跟他时刻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以及与世无争的性格有关! 张先最大的成就,就是为后世留下了众多佳作。 公元1078年,89岁的张先病逝,苏轼强忍心中悲痛写下祭文《祭张子野文》,表达了他与张先之间亦兄亦友的感情。 故事来源:《古今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