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抛弃的3000残军,留6万后代在邻国建起繁华小镇毕生怀念中国
#头条创作挑战赛#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这样的一群人,残兵败将,他们先是被大部队抛弃,然后又被人利用,甚至被历史所遗忘在异国他乡。
但就是这群命途多舛的残兵,他们的后代却在异国他乡建立起了一座城镇,而且城镇上的人都毕生怀念祖国。
70多年过去了,他们曾经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现在又过得怎么样呢?被大部队抛弃,3000人退守缅甸
解放战争时期,随着昆明保卫战的打响,大部分敌人都被我军歼灭或者收编。但是有这样一支残余部队,冥顽不化,从云南原始丛林退守缅甸境内。
这支残余部队的将领是李国辉,当时部队的团长。退守缅甸的他千辛万苦联系到了在台湾的蒋校长,希望蒋校长派人接他们去台湾。前往金三角当雇佣兵
蒋校长给他们这3000人的回复是四个字——"自谋出路"。
此时的李国辉心如死灰,大部队抛弃他们,回国又害怕前途坎坷,于是他们来到了著名的三不管地区——"金三角"。
为了有口饭吃,李国辉的部队当起了当地的"雇佣兵"。经过一段时间,队伍还扩大了几百人。
与缅甸军方的较量
这支活跃在缅甸境内的中国残余势力被缅甸军队发现了,五十年代初期,他们集结了近20000人以及飞机大炮等武器装备,准备将其彻底铲除。
面对袭击,李国辉没有丝毫慌张,毕竟是拥有10余年实战经验的部队。
李国辉率领部队在丛林中与缅甸军方打起来游击战,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缅甸伤亡人数近5000,李国辉的伤亡人数不过500。
此事在东南亚引起了很大的议论,远在台湾的蒋校长也得知此事,惊讶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于是,蒋介石派遣李弥来接管。被人利用,再次被抛弃
李弥本是云南人,淮海战败后,蒋介石不仅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还安排他去云南。当云南被解放后,李弥知道这次蒋校长一定不会饶过他,于是逃到香港去了。
某一天,李弥接到蒋校长的信件,说要他去金三角,还给他提供装备资金。这让战败逃往此处的李弥十分兴奋。
这支3000多人的残兵在李弥的领导下,人数扩展到3万多人,他们甚至还修建了机场。
这么一支庞大的队伍在金三角,搞得缅甸,泰国和老挝三国都惶惶不安,于是他们告向了联合国。
蒋校长当时已经是内外交困了,为了保住在联合国的地位,于是就第二次抛弃了这支部队。
一分为三,解甲归田
按照联合国要求,这支近3万人的部队被拆分为三支部队 。
其中柳元麟 这个分支属于屡教不改的顽固派,因为他们屡次在金三角附近胡作非为,而且多次侵扰中国云南边界。最后,在新中国和缅甸军方的合作下被全部剿灭。
李文焕 的这个分支本就是由当地流民组成的,所以他们最后投靠了坤沙。
而这最后由段希文带领的3000人 ,大多数是当年从云南退守缅甸的军人。被蒋校长二次抛弃后,他们来到泰国,卸甲归田,只想安度余生。
成为合法公民的艰苦过程
刚来到泰国的时候,他们受尽了冷眼和歧视,被当地排挤监视,日子过的十分艰苦。
后来在泰国北部发生了武装斗争,连当地长官都被俘虏了。这个时候,段希文与有关当面谈判,表示自己可以带领退役的军人们平息判断,救出长官。条件就是,事成之后,泰国需要承认3000人的合法公民身份。
就这样,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家人以及后代在异国他乡有容身之地,这些卸甲归田的老兵又重操旧业。
在段希文带领下,3000人以少胜多,救出地方长官,泰国方面也遵守承诺给予了这3000人合法公民的身份。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
拥有了合法基本的权益之后,这段流落异国他乡的老军人开始发挥中国人传统的勤劳智慧。他们利用泰国独特的气候土壤,种植了大量的茶叶和咖啡。
到上世界80年代,这片区域已经成为整个泰国茶叶和咖啡产量最多的地区。他们在异国他乡,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将中国的习俗文化在这里发扬传承。
这群军人的后代还将此处开发为泰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并且给这片地区取名为"美斯乐" 。
残余军队开创的新天地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个原本只有3000中国残余军队的地区,已经成为一个拥有6万华裔后代的繁华旅游胜地。
今天的美斯乐是泰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整个小镇拥有 6万多人口,他们大多数都是那3000残部的家属后裔。
如果你来带美斯乐旅游,你不会认为这里是泰国,你只会觉得这是海外的一座"中国城"。
因为这里人人说汉语,写汉字,过春节;在这里,你可以看到独属于中国文化特色的亭台楼阁。
这里的居民,他们祖坟的朝向是中国云南方向,因为那是根所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