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stan 编辑 | 世界 1984年4月18日,邓小平亲自接见英国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就香港主权问题进行谈判,而谈判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纰漏导致邓小平当场勃然大怒。 当时的状况是怎么样?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会让邓小平发这么大火呢? 耿飚谈判的激烈交锋 故事要从1982年"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访华说起。 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就香港的归属以及前途问题首次访华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会谈,邓小平接见了她。 撒切尔夫人此行的目的是希望1997年后英国人能够继续治理香港。 撒切尔夫人 这与一向爱好和平,始终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邓小平所希望的完全是背道而驰,于是二人的交锋便从这一刻开始了。 撒切尔夫人心中暗想中国还是之前那个软弱的国家,对于自己的要求和提议必定是顺从。 更何况刚在马岛战争取得胜利的英国,向全世界证明了本国的军事实力还是具有一定威慑力的,中国方面也必定不敢对自己的想法有任何异议。 因此在这次会晤中,"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态度坚决,对于中方的所有提议不予以理会,甚至继续宣扬晚清时期与清政府签署的3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依然生效,强烈要求整个香港应继续由英国政府管制。 更是以一种威胁的态度向在场的人强调:香港现在的繁荣离不开英国的人的统治,没有了英国的统治,香港的繁荣也就不复存在。 而且中国宣布收回香港,香港必然会引发骚乱,带来的灾难性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撒切尔夫人这番盛气凌人的话,显然是荒唐的,也彻底激怒了邓小平,英国记者报道说邓小平当时气得向旁边一位助手抱怨:这个女人完全不讲理,我根本没办法和她谈。 面对态度强硬的撒切尔夫人,邓小平自然也是丝毫不会让步。 首先义正严词地反驳了撒切尔夫人的"三个条约有效论",表示: 主权问题怎么可能拿出来谈判?香港的回归是势在必行的事。香港是中国的领土,香港的回归是团结统一的中国人的共同期望。 上述提到的三条条约是羸弱的晚清政府签署的,也是不道德不公正不平等的三条条约,它们的废除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所迫切希望的。 其次第二点关于香港的和平治理和繁荣发展问题, 邓小平严厉抨击英国人自以为是的想法,表示这并不关英国人的事,香港是中国的领土,繁荣与否取决于中国人自己。 简单的话语往往有蕴含着巨大的分量,又或者说是撒切尔夫人听懂了这句相当有分量的话。 之所以能有底气说出这样有分量的话,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以前所未有的潜力向全世界展示沉睡的东方雄狮苏醒了。 曾经那个软弱无能的政府早已被推翻,中国人骨子里的那份坚韧和团结被激发出来,对于主权的争取我们当仁不让。 这场激烈的外交争锋,足足持续了2个半小时,邓小以平压倒性的气势表明了中方的坚定立场。 撒切尔夫人出师不利,甚至有些精神恍惚,在会后离场时更是在人民大会堂门口摔了个踉跄,这对于国家首相来说无疑是最尴尬的时刻。 不在港驻军,还叫什么领土 时间来到1984年中英谈判进入到第14轮,关于中国派军驻守香港的问题,中英两方又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4月18日,前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到华访问,提议希望中国方面不要派军驻守香港。 对此,邓小平驳斥道:香港回归后,香港的国防外交必须交由中国直接管理,中国有权也有必要在香港驻军。 然而意外发生了,在这次谈判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纰漏,给了英国人一次"蹬鼻子上脸"的机会。 1984年5月,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香港记者突击采访了一位港澳人地区人大代表,记者提到:中国对于在香港驻军持什么态度,是否会派军驻扎呢? 这个代表就是耿飚,他因为连轴转的工作一时大意,含糊地说道可能不一定驻军,而恰巧就是这一句话,让港英媒体大做文章。 第二天香港各大报纸头版头条刊载了这句话,企图制造乱象,大肆宣扬中国政府态度试图妥协。 5月25日,得知消息后的邓小平勃然大怒,拍着桌子批评此言论,并立刻展开补救措施。 邓小平特地招来记者,对香港驻军问题做出澄清:有人说香港不会有中国驻军,这简直是一派胡言。 现在既然承认香港是我国的领土,那英国在我国领土驻军就是不合情理的。现在居然还要求我们,不准我们在自家领土驻军,这更是没有道理。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在自家门口养着别人的军队,国家能放心?人们能安心吗? 邓小平的这番言论很快在港媒那边传播开来,英国政府知道自己理亏,同时看到中方态度如此强硬,也就不再坚持反对中国行使驻军权。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在采访中说道: 我有责任告诉各位,认为在1997年以后,英国可以继续管制香港的协议,是不切实际的。 这次的据理力争是非常成功的,同时邓小平如此强调驻军权的问题,不仅是为了防止香港动乱,而且还有长远的考虑。 二战结束后,美国在国外驻军的人数差不多是整个军队的四分之一,其中,日本驻军人数3.8万,韩国超过2.6万。 日本方面是因为战败后和美国签署了协议,协定美军以盟军的身份继续驻留日本,美方称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日本的和平发展。 韩国方面则是自己把美军请进国。主要是因为当时韩国的军事实力薄弱、经济情况也不怎么乐观,且朝鲜半岛一直对韩国虎视眈眈,迫于压力不得不请求美军的援助。 这带来了什么后果呢? 一方面有美国做后盾,日韩确实不用担心外来侵犯的问题,同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而另一方面,繁荣背后的问题也十分显著。驻日、韩美军在当地都享有特权,当地政府完全管不了他们,强奸妇女、寻衅滋事的情况屡有发生。 近日环球报就有报道,一名驻韩美军在闯红灯后被拦下,与韩国民众发生争执,暴打一位韩国女性致其骨裂。 这些美军为什么能在别人的国土如此肆意妄为?难道韩国政府就这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不顾吗? 其实这一切也是因为和美军签署了协定。 根据双方签订的驻军协定,只有当美军士兵犯下谋杀和强奸等十二种恶性罪行时,韩国警方才能绕过美方并将其拘留。 否则,韩方无权逮捕美军,只能将肇事者交给驻韩美军宪兵队。 因此,韩国政府也只能无奈漠视。这也正是驻军权缺失带来的严重后果,看似掌握主权,实则深陷无权的泥沼。 韩国知名导演奉俊昊就曾多次在自己的电影里讽刺这一社会现象。 其执导的电影《寄生兽》曾荣获第9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该片他讽刺了当代社会的不平等,同时也隐喻韩国社会的悲哀。 电影将韩国当前的阶级矛盾、贫富差距和思想固化体现得淋漓尽致,而将电影映照到现实,韩美关系也不过如此。 两国就如同活在高低两个阶层,优势一方可以为所欲为,不受束缚,但是可以提供优厚报酬给弱势一方。 弱势一方无权无势,也没有向上攀登的机会,唯有出卖自己,为优势一方充当劳动力,但能换回一口饭吃。 这样畸形的社会关系,不利于国家的发展,而且这样的关系存在越久只会就会越依赖,直到自身麻木,不再反抗。 无奈于这样的社会现实,也都要归因于国家主权的形同虚设。更值得令人深思的是一个活在别人阴影下,自己的命脉都不能自己掌握的国家,又怎么能称得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呢? 幸运的是我们没有让这样的悲剧在自己身上上演,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我们迎来了曙光。 最后的妥协,光荣收复 1984年12月19日,在历经两年二十二轮的中英谈判后,中国正式和英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声明确认1997年7月1日中国收回香港并行使主权。 邓小平在谈判期间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仅使香港问题、澳门问题两大历史遗留问题顺利得到解决,更是为国际上就主权问题的争端提供宝贵经验。 从根本上维护了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国家主权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 1997年7月1日0点,中英联合声明的文字变成了现实,全世界共同见证从此香港开始了全新的历史。 多年以后,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她的自传里回忆道: 这场世纪谈判,与我们交手的是一个毫不妥协而且具有压倒性优势的超级强国。 香港的顺利回归,要归功于邓小平在谈判中步步为营地想尽办法和强有力的态度,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团结一心解决主权问题,我们不会再低头。 邓小平同志一生的丰功伟绩,我们难以概述,他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是领导全党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科学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他创立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 他更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他的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和深谋远虑,至今令人敬仰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