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报道说,近日,河南信阳一女子在优衣库试衣间更衣,被两名男童多次猛推帘子。女子制止无果后家长与其发生争吵,家长抢夺手机,双方发生冲突。当事女子回应称:其中一位女子老公还煽风点火激化矛盾,对方家长还骂我从事"特殊职业"。 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女子试衣间更衣,本身没啥问题。如果两个男童无意推帘子,也没问题,孩子打闹玩耍是天性,情有可愿,但多次猛推,显然故意为之。 女子制止无果,从侧面看并不是个好孩子。好孩子,知道犯错了,会听劝,更改。更能说出父母对孩子的管教有所缺失,甚至无从管教。 后续的争吵及行为,恰恰验证了事实。 争吵过程中,家长抢夺手机,属于流氓行为。也能说明为什么争吵,太流氓了,不听好言相劝。其中还有人煽风点火激化矛盾,无理还猖狂,真的家长素质堪忧。可能还妄想用舆论和暴力解决问题,这是不可取的。还骂女子从事特殊职业,无凭无据,怎么敢说,简直神了。 熊孩子干的那些事,屡见不鲜,仿佛成了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了。 琅琊新闻网: 1月5日,河南郑州。熊孩子电梯里点燃广告扬长而去,电梯门关上,不管不顾,整个电梯间烟雾弥漫。 浙江:4个"熊孩子"高速上嬉戏打闹 诸如此类,时有发生。 熊孩子与乖孩子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家庭环境,引导孩子乐观积极向上的正确价值观。天真无邪是孩童本性。 儿童对事物的认知不全,也不知道什么是对与错,犹如一张白纸,需有人为其添上墨彩,才美如图。正因如此,他们天真烂漫,说话无心,总是贪玩打闹,甚至不想后果。天真无邪,而不顾后果,便是孩子的缺陷。唯有正确引导,才能天真可爱,又懂事的好孩子。故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家庭环境,教养好,熊孩子都变乖孩子 随着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许多父母外出打工谋生计,疏于对孩子的管教,交于老人帮忙照顾。老人一般都有心无力,孩子太活泼好动,管不住,甚至不想管。老人带孩子带丢,也是常事。如果父母不外出,能在本地工作,固然好,但有时也迫不得已。 父母外出,老人有心无力,孩子便无拘无束,啥都想干,好奇心重。打游戏,玩手机,一天到晚想玩这,想玩哪。如果没人说这是不能玩,是不对的,便潜意识认为是可以的,就会一直玩。 老人带孩子 制止,引导,他们是最重要的。 父母在身边,我们家长要做到言传身教,不可干坏事,要做好事。比如,帮助小动物,小朋友,不要打架。潜移默化下,孩子便会向你学习,往好的方向走。 做到惩罚分明,好事奖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但绝大多数的家长,是缺席孩子的童年的,生活所迫,往往这类家长是没啥文化,但素质是可以有的。 家长的素质,与文化无关,与自己的秉性关系极大。傲娇与自大,无知,才是熊孩子的家长所在。 所以,不论在不在孩子身边,我们都可以通过网络,亲人,回家,把自己的话传递,进行言传身教。办法总比困难多。 社会层面 在社会上,我们需要老师,对孩子进行一些说教,引导他们。也希望社会对问题儿童,提供心理健康帮助,对原生家庭的重视。贫穷家庭孩子,可以适当提供经济援助,以防为了生活,做出抢劫等事。 国家层面 《民法典》第1188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 为了防止一些家长,对孩子生而散养,不管不顾,不加管教。出台法律,进行制约,不放纵。防止以熊孩子为挡箭牌,掩饰自己对家庭教育的过失。 总结:追究的不是熊孩子,追究的是熊父母的家庭教育,他们的低素质。家庭教育是产生熊孩子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