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9年,与 奥地利联姻的匈牙利国王 拉约什二世愚蠢地拒绝了 奥斯曼帝国的和平倡议,接下来就爆发了决定巴尔干半岛命运的第一次科索沃战役。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 穆拉德一世于战役开始时即被暗杀,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奥斯曼帝国上下为之震动。 穆拉德一世被刺 此时,正在右翼指挥军队作战的巴耶塞特王子在其亲信的护送下前往中军大营,面对父亲 穆拉德一世的惨死,他来不及悲伤。他也深知这一变故本就给瞬息万变的战局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俗话说:"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为了重振军心,他高调地在军中宣布成为下一任苏丹。他慷慨激昂道:"我深知我的族人从来不缺乏勇气和智慧,他们只是因为敬爱的苏丹突然死亡而乱了方寸而已。为了严惩凶手,请将你们的悲愤转化为复仇的力量,愿真主保佑我们,马蹄的暴风,将死亡的闪电带向卑鄙的 塞尔维亚人"。 巴耶塞特一世整理己方溃退的勇士 巴耶塞特一世的战前演讲,震撼了全军。帝国的军队在巴耶塞特一世的激情下,大声呐喊到:"复仇、复仇"。这位年轻人华丽而出色的爆炸式出场,扭转了科索沃战役,挑动了整个历史舞台,向分裂的巴尔干述说着:"天无二日,地无二王;要么臣服,要么灭亡"。 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很快就恢复了阵形,他们的惶恐悲伤已经变成了燃烧着的愤怒。他们凭借着来去如风的 西帕希骑兵开始有意识地分割各不同种族的结合部,联军各部间的协同被打破,惊慌和混乱开始在联军内部蔓延开来。有的种族开始动摇,有的种族开始撤退,有的种族开始逃跑溃散。彼时的 拉扎尔大公竭力地呼喊着,依旧止不住联军的溃散。无奈的他,只得控诉着上帝的不公,带领着少数为自由、为荣誉而战的骑士们向密集的奥斯曼帝国步兵发起绝望的冲锋,试图唤醒联军众人。 巴耶塞特一世那肯给他这个机会,他立即调整了各部队的位置,加紧了围攻的力度。此时,剩余的联军已完全陷入苏丹军队的包围。起初,联军凭借着对本民族圣地 科索沃的无限深情浴血苦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胜败已无悬念,战斗终于在最后演变成了屠杀。 在联军一次次绝望的冲锋中,显赫一时的塞尔维亚骑士之花于此役全部凋落, 巴尔干半岛各民族有组织地抵抗也到此谢幕。年轻的巴耶塞特一世却悄悄地从幕后走向了前台,开始他一个人的独舞。 奥斯曼帝国军队 巴耶塞特一世指了指地图上的君士坦丁堡,对大臣说道:"征服不能止于口中的诉说和对以往历史的追忆,要用现实的利剑打破黎明前的宁静"。1391年,巴耶塞特一世进军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 科索沃战役的胜利震动了欧洲各国的统治者,他们显得惶恐与不安。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他们向求救中的拜占庭帝国派出了援军。 在欧洲方向,一支新的十字军被召唤组织起来。有人会很好奇,跨越200年的十字军东征早在十四世纪初就已经结束了。而彼时的 天主教已陷入大分裂时期(亚维农与罗马的教宗互相对立 ),其自身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大不如之前,为什么这最后的十字军得以组成,究其原因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1389年,英法百年战争进入了周期性的休战;另一个则是 勃艮第公爵菲利普二世的支持,他为十字军东征提供了120000里弗赫(法国货币)。 经历第一次保加利亚战役失败的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匈牙利国王 西吉斯蒙德一直寻找机会一雪前耻,在得到西方十字军援助之后,于1396年发动了第二次保加利亚战役。 时间来到了1396年4月30日,十字军从 第戎出发,取道 斯特拉斯堡横过巴伐利亚抵达多瑙河上游,并透过河运与西吉斯蒙特在布达会合。在期间,十字军统帅声称:"将奥斯曼军队驱逐出巴尔干半岛及援救 君士坦丁堡是其首要目标,之后他们会越过达达尼尔海峡,进军土耳其及叙利亚,解放所有被异教徒占领的地区,然后经海路返回欧洲"。面对十字军的这一计划,身为盟军一员的西吉斯蒙特有着自己的担忧,他建议十字军统帅不必长途跋涉去找他们,巴耶济德一世去年曾扬言将在5月份进攻匈牙利,虽然直至现在仍不见奥斯曼帝国军的踪影,但我坚信巴耶济德一世一定会来,我们只需要以逸待劳即可。 然而,高傲的法国及其盟友并不认同,昂盖朗七世代表法国骑士发言道:"即使苏丹夸下海口,我们也不应该不去争取军绩及追击敌人,这才不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无奈的西吉斯蒙特只得顺从。 此时身在亚洲的巴耶塞特一世意识到形势的危机,一面下令其驻扎欧洲的军队在亚洲主力到来前不得擅自出击;一面召集亚洲军队跨过达达尼尔海峡,前往军事重镇安德里亚那堡集结。 1396年9月12日,十字军前进到了尼科波利斯附近。是日,几名十字军将领攀附在石灰石峭壁上望着不远处的尼科波利斯要塞,期间,他们有说有笑,似乎尼科波利斯已经囊入手中。 作为尼科波利斯的土耳其将领多根·贝伊早已经戒备深严,不惧十字军的围攻,只待巴耶济德一世前来的救援。 而十字军并没有携带攻城武器,并且他们也乐观地认为无需多此一举。更有甚重,建议简单制造几把梯子,选择几名勇士便足以克服。令人惊奇的是,十字军并没有过多进攻,只是象征性地选择了几处作为突破口,失败后就撤退了。之后,他们就在尼科波利斯外围驻扎,封锁了城镇的出入口及河流,企图困死守军。 西吉斯蒙特一听十字军准备围困尼科波利斯守军,十分不解,便跑来急切地询问缘由。十字军统帅回复道:"围攻尼科波利斯只不过是解救 君士坦丁堡的第一步,而处在亚洲的巴耶济德一世不会前来救援"。西吉斯蒙特只得无奈摇了摇头,走出了营帐。 在围困期间,百无聊籁的十字军以酒席、玩乐及侮辱敌人的军事技能打发时间,军中士卒多有酗酒,有的离营到外抢掠,有时间他们连哨兵都忘记设置。总之,他们看起来不是前往作战,反而给人感觉是一场大型作秀活动。 西方联军的麻痹与涣散给予了土耳其人充足的时间做出反应,巴耶塞特率领军队通过强行军逼近了尼科堡,彼时,塞尔维亚的 斯特凡·拉扎列维奇在途中加入巴耶济德一世的大军。抵达尼科堡后,巴耶济德一世认真地分析了当地的地形环境,基于对敌人的了解,他选择了防守的策略。 通过几次与西欧骑士作战的经验中,巴耶济德一世幽默地打趣道:"跟骑士们作战,无需担心其两翼,他们只会朝着一个方向直扑而来"。随即他选择了一处距离尼科堡以南4英里的高地,并借用其溪谷的地形,将两翼军队隐藏。并且他在主力部队前面设下了三道防线,第一道,各附庸国的轻装弓箭骑兵;第二道,设置大量削尖的木桩和拒马桩的工事;第三道,配置了大批弓箭手。而在这三道防线之后,则是奥斯曼帝国的主力骑兵, 西帕希骑兵和塞尔维亚重骑兵。苏丹将他们隐藏在两翼军队的后面作为预备队。 苏丹的设想是通过杂牌军作为诱饵引诱西方联军骑兵进攻,当对方在混战中受到损失且次序陷入混乱的时候再将自己隐藏在峡谷之中的主力骑兵投入战场,做到一击制胜。 战争的结果印证了苏丹的猜想,尽管十字军骑士们顶足了苏丹军第一波投射,在箭雨攻击直接冲到了木桩和拒马桩工事前,凭借自身强悍,硬是将第二道防线扯出了一道口子,并击溃了前来增援的土耳其新兵。此时,骑士们士气昂扬,他们并没有选择听取昂盖朗七世及维埃纳提议停下来整顿阵形的建议,执意要追击溃退的土耳其新兵。 当他们追上山丘,自以为胜利在望的骑士们发现高地并没有多少新兵,映入他们眼帘的是一群身披精良甲胄的西帕希骑兵,此时的西欧骑士们已经力竭。 尼科堡会战中的西帕希骑兵 只听见一声喊叫:"真主至上",西帕希骑兵便朝他们汹涌地杀上来,法国骑士很快就显得绝望,也不顾及骑射的身份,一股脑地朝山下逃蹿。 其战争结果,十字军统帅讷韦尔及其昂盖朗七世、厄、盖伊·德·特雷穆瓦耶被俘虏,匈牙利军队的精锐在尼科堡几乎全军覆没,西吉斯蒙特只身逃往,并哭诉道:"法国人的自负虚荣使我们输掉了战争"。 此战,巴耶济德一世凭借勇敢而不鲁莽的表现赢得了名垂青史的美名"雷神之锤",欧洲人更喜欢称其为"闪电"。 尼科堡战役是土耳其与匈牙利长达百年战争中的第一幕,本来也完全可能成为最后一幕,彼时的东欧国家军队的精华在此役中毁于一旦,面对强势崛起奥斯曼帝国和他的军队,前景显得十分黯淡。然而,来自东方的帖木儿帝国挽救了这一切。 下一篇:奥斯曼帝国趣味史——挺进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