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和万事,一醉解千愁,酒的好处已在古诗词中描写得淋漓尽致,生活中大家也觉得酒是感情的联络剂,生活的调味品,对身体来说,适量饮酒可缓解疲劳,帮助消化,舒筋活血,驱除寒冷,软化血管,开胃消食,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心肌供血,缓解情绪紧张等好处。 但饮酒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一次饮酒过多发生急性酒精中毒,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慢性酒精中毒,出现酒精性肝病、酒精性心肌病、周围神经炎、中毒性脑病、慢性胰腺炎、慢性胃炎及溃疡病等。 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报告提示全球范围内饮酒人群约占45%,过量饮酒每年可造成330万人死亡。2015年我国大陆地区约16万人死于酒精相关终末期肝病,其中约3万人死于酒精性肝硬化,约13万人死于酒精相关肝癌。 今天给大家解读酒精性肝病。谈谈如何防治酒精性肝病的问题。 1、什么是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慢性肝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部分可转化为肝癌。 我国成人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6%。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和饮酒人群比例的增多, 酒精性肝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逐渐发展成为人类慢性疾病之一,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2、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制 酒精性肝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其发生与酒精及其代谢产物诱发的肝脏免疫损伤、氧化应激、细胞自噬、肠道微生态失调以及遗传因素和非编码RNA密切相关。 3、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增加酒精性肝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有:(1)饮酒量和时间:短期反复大量饮酒可发生酒精性肝炎,平均每日饮酒80g达10年以上可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 (2)遗传易感性被认为与酒精性肝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在不同个体内,分解酒精的乙醇脱氢酶活性不一,活性低者,对酒精不耐受,更易发展为酒精性肝病,但具体遗传标记尚未确定. (3)其他肝病如HBV、HCV感染可增加酒精肝病发生的危险性,临床上酒精肝合并乙肝肝硬化者比例较高,而且预后较差。 (4)长期饮酒者, 多有蛋白质与热能供应不足,缺乏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常继发性营养不良,而后者又是酒精性肝病的危险因素。 4、酒精性肝病的诊断 (1)饮酒史 饮酒史是诊断酒精性肝病的必备依据。我国现有的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为:有长期饮酒史,一般超过5年,折合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80g/d。酒精量换算公式为:酒精量(g)=饮酒量(m1)×酒精含量(%)×0.8。 (2)症状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质量减轻黄疸等;随着病情加重,可有神经精神症状、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3)影像学诊断①超声显像诊断 具备以下3项腹部超声表现中两项者可诊断为弥漫性脂肪肝:a.肝区近场声弥漫性增强,回声强于肾脏;b.肝脏远场回声逐渐衰减;c.肝内管道结构显示不清。 ②CT诊断弥漫性肝脏密度降低,肝脏与脾脏CT值之比≤1。肝/脾CT比值≤1.0,但>07者为轻度;肝/脾CT比值≤0.7,但>0.5者为中度;肝/ 脾CT比值≤0.5者为重度。 (4)组织病理学诊断酒精性肝病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大泡性或大泡为伴小泡性的混合型肝细胞脂肪变性。依据病变肝组织是否伴有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有饮酒史,同时有病毒性肝炎现症感染者,可诊断为酒精性肝病伴病毒性肝炎。 5、酒精性肝病的治疗 (1)戒酒是治疗酒精性肝病的关键。 如能坚持戒酒10年,其生存率为88%,如未戒酒,则生存率约为73%。酒精性肝炎患者如出现黄疸,则1年生存率为30%。提示如果坚持戒酒,则预后较好,否则生存率大幅降低。 (2)营养支持:长期嗜酒者, 容易出现营养过剩或营养不均衡的情况。他们缺乏的不是碳水化合物,是蛋白质和维生素, 故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并补充多种维生素。 (3)药物治疗:多烯磷脂酰胆碱可稳定肝窦内皮细胞膜和肝细胞膜,降低脂质过氧化。S腺苷甲硫氨酸也有一定疗效,对于重症酒精性肝炎可用激素治疗。 (4)预防:生活中 要学会健康饮酒。不空腹喝酒 ;不酗 酒 ;不喝勾兑酒或者假酒 ;不喝混合酒;最后,不喝情绪酒,不要在悲伤的时候喝酒,这对身体的伤害非常大。 已有酒精性肝病者除戒酒外,建议定期门诊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甲胎蛋白、肝胆脾胰的超声检查,适时评估酒精性肝病的进展。 敬请关注点赞,更多科普详见医学科普文章合集 医学透视镜为你呈现最动容的医学情感故事,最实用的医学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