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创造美好的生活只能靠自己,因为孩子有很多不确定性,不见得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把你考虑在范围之内。 一旦孩子的变动于你有什么不利,你都很难说服孩子改变。 再者,你要是依靠子女,万一子女向你索取,你还有有盈余给他们吗? 现在年轻人压力也很大的,老了本着不给子女添负担的心里就不想依靠他们,住进养老院这样的事情也非常多。 自己的生活还是要靠自己,在你最孤单的时候你会发现,连影子都会离你而去。只有自己爱自己才最可靠。 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只有自己最可靠! 当然应该是靠自己为好, 一般而言,想靠子女改变家庭阶层的父母已人到中年,靠自己不行了。但子女"化鱼为龙"得靠"天时地利人和"。"高考"就很关键,自古以来"科举"的厉害之处就是能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现在的高考制度同样也是国家选拔人才。比如拿我自己举例,我高中毕业后即失业,两年后父亲找关系好不容易才找到街道小作坊活,每天把做印泥的染料倒入染缸后揉搓。幸逢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我以所报考大学专业第一名的成绩入读外语系。现在我已退休,我的体会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国家恢复高考前,谁能理解并支持我自学英语、法语和日语?谁给我立足之地?我还记得区教育局有一次招收小学教师时,我都没有报名资格。 我认为,为人父母不能"等、靠、要",不要想"子女能给我什么?"而是要问自己"我能给子女什么?"我感到无比欣慰的是,我能在学费和学习上帮助爱女远赴重洋读本科读研,现在她已成长为美国某著名跨国银行集团的亚太地区总部的一名中层干部。我感到,人生价值是你的付出必须大于你的所取。 这句话说的很对,所谓阶层是指生活富裕层次吧! 一、普通父母必须靠自已。应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靠自己的智慧、才干,抓住机遇拼搏进取,创业致富,改变自身生话阶层。这样,无论眼下,还是将来老了,生活都会过得无忧无虑。 二、靠孩子改变阶层是未知数。培养他们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等,也可能会出人头地,建功立业,改变家庭所处阶层。但孩子也可能是啃老祖。 因此,普通父母年轻能干时,靠自已的努力,走上致富路,为孩子将来创业奠定基础,使家庭生活富裕层次越来越高。 这个问题的回答不知从哪个点切入?在我看来至少应当有如下几条前提: 首先,一个人必须有孩子,才能够是为人父母(不婚不育,热衷二人世界者不在此列)。 其次你必须是社会低阶(低收入)群体,才会想着去改变自己的阶层属性(穷则思变)。 再者,你的孩子必须稍大且学习成绩等各方面的表现优秀到足够使你产生这种美好寄托(想象)。 最后,所谓"不如靠自己",应当是现实打败想象(幻想),你对这种寄托逐渐失去信心(认清现实),最终丢掉幻想,彻底回归现实,更加自策,更加努力奋斗。看来,在孩子尚未走上社会,且崭露头角之前,过早对孩子的未来寄托过高奢望是不靠谱的。为人父母者宜尽力而为,为孩子成长提供尽可能好的培育条件,也为自己老有所依创造多些经济保障才靠谱些。 事实上,广大低阶(普通工薪阶层)群体与少数中高阶层的望子成龙观念都是内心深处的传统执念。只是目标虽然相同,奈何条件大不同。没有可比性的低阶(普通)群体实现起来可能性要小得多,但只要阶层不被固化,可能性就应当存在。正如我们的政府和社会现在做的就在努力缩短各阶层间的巨大差距,减少低阶群体家庭的焦虑感。 这个年代哪有能靠得住的?不靠自己靠谁?都是靠自己。 父母出人头地不如孩子出人头地,我是这样想的。我尽可能无用,当然不是躺平,而是装作无用,让孩子撑起这个家,让孩子从小学会当家。《易经》蒙卦中有个爻这样写道:包蒙,纳妇,子克家。我的解释是,憨包汉子娶妻生子,儿子当家,儿子胜任当家。父母精明,什么都干好了,儿子想干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儿子就什么也不想干了。父母样子无能,什么事都放手让儿子去干,儿子越干越精明。憨包实则不憨,而是装憨。这就是俗话说的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于儿孙用三分。 三百六十项行行出状元。穷能翻身,富不生根。落井的瓦片也能见青天。人只要有自尊性,自信性,事业心,责任性,占研性不管那行工作总能出人投地。相反条件最优越没有了对自已对他人的责任性,是一事无成的。 首先靠自己,如果觉得自己没什么发展前景了,就会把它寄托在孩子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