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必须说明,企业几号支付上一个月工资和企业经营状况不发生根本关系。 正规公司、事业编制单位、政府部门,基本上都是下个月15号之前支付上一个月工资。 20号左右支付上一个月工资的单位算不错了。 有很多私企是月末支付上一个月工资。 那么,这些私企月末支付上一个月工资,除了加大了一个月的资金流转量或者获得这笔工资款的银行利息以外。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便于对企业离职人员的约束。 企业离职人员离职需要工作交接事宜。 交接工作的内容有: 1、公司的账目,结清与公司财务的往来账(包括个人欠款、与其他公司的往来账); 2、客户业务信息; 3、工程项目管理的衔接(包括施工日记、工程档案的会签与移交、甲方项目负责人、工程监理、分包商的个人信息等); 4、公司办公用品的移交; 5、公司资料的移交; 6、岗位业务的移交; 7、公司重要的商业、技术机密信息的保密协议的签订; 8、非本意的疏忽,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赔偿。 等等。 公司月末支付上一个月工资就等于压了员工一个月工资。便于交接工作没有遗漏。 满足上述条件,可以有充分时间处理离职事宜。 有的公司是离职后,就结清离职员工工资,有的是离职后,下个月月末结清员工工资。原则上是,正常办理离职手续后,就结清员工工资。有的觉得离职员工有价值,老板会多付一些工资。 公司月末支付上一个月员工工资,原则上不违法。 身为一名财务我是比较有发言权的,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认为发工资的时间有月末、第二月15号和第二月20号,这要看公司规模的大小和员工人数,我们公司发工资是第二月15号,每月月末开始就是财务最忙的时间不止要做各种表格进行统计和核对,还要制作各个部门的工资表,各个部门的工资薪酬和增加的奖励都不一样,而各个部门里每个人的薪酬和奖励也不一样,做好工资表之后还要发给每个人看看工资是否漏加什么奖励之类的(碰到过很多次已经要上交定稿了又发现工资错误的)还要给上级审核,审核之后发给总部财务审核定稿,定稿之后资金申请,最后才能发,我身处的公司还不是什么太大的公司都十分繁锁,那些大集团20号发工资就十分好理解了,在这里说一句请多理解一下财务,因为真的很辛苦他们比你还想早点发工资,加班多而且工资少。 我做了20年左右的人力资源工作,服务过的几家单位。我所在的几家单位基本上都是10号发工资。那为什么很多公司都是20号左右发工资呢?对这个问题我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说起来,常见的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是因为工资的制表和发放需要时间,这个原因基本上就决定单位客观上快的话也要在10号左右才能发放工资了。 那么,我先介绍一下下工资的制表和发放流程吧。 (1)制表 服务过的这几家单位,基本上都是由人力资源部薪酬专员来作工资发放表,其中五险一金的数据由员工关系专员提供,考勤数据由行政部提供,绩效部分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或相关人员提供,员工工资调整变动部分由各部门配合,完成相关审批流程,然后由人力资源本部门提供,完成工资表的制作。 这个节点,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 比如五险一金的数据,为了便于财务核帐,平帐,一般要力求工资表上的相关数据和社保中心,及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准确吻合。就要和相关部门数据出来的时候进行核对。例如北京社保数据是每个月6号左右出上月扣缴费用数据。公积金还好,方便计算,数据出来得更早一些,一般不会有出入。 比如考勤数据,最早月初才能出来,由于进行核对。需要时间,公司规模大的话,差不多也要一周左右。 比如绩效考核结果,也是最早月初才能出来,差不多一周出来就算快的。如果遇到"十.一"之类的法定节假日还要延后。 薪酬专员把这些数据都拿到后,能完整的核算工资,更需要检查核对,这都需要时间。 (2)审核审批及发放 薪酬专员完成工资制表后,由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财务部负责人审核,总经理审批,然后由财务执行发放。这几个节点的相关工作,在流程中都需要时间。人力资源部部门负责人,审核需要时间,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核也需要时间,而且财务部月末月初很忙,部门负责人审核希望有更从容一点的时间进行处理,另外还要和税务部门报税,核对税务数据,这都需要时间。尤其是总经理,日理万机,那是大忙人。有时出差跑我,不在公司。往往回来才能签批,然后交财务部门执行发放。现在基本上都是银行打卡。银行账户也要有反应时间。这些都能按时高效完成,差不多就是10号左右了,遇到节假日差不多就要10号以后,甚至到15号左右了。如果中间出了这样那样的情况,可能会更晚些。这样20号发放就比较从容,更有制作核对和调整的余地。 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 上面的流程告诉我们,如果单位效率高,10号左右应该是可以发放工资的。为什么很多单位还要定在20号呢?第二个原因就是单位想争取一些对离职员工费用清算,约束离职交接的主动权。不留后帐。免得拿到钱人走了,应该员工个人支付的钱没处扣,比如五险一金个人缴费部分,不好要,形成坏账。免得拿到钱人就走了,不好好交接,影响日后的工作。 第三个原因呢? 那就是公司出于运营对资金的考虑,如果能晚发一个星期。公司的资金运作就会更有弹性,公司更加主动,公司的利益能够更大化。 以上个人见解,仅供参考。 如果你对劳动关系有疑问或见解,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水流云在草青青 。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如果有几份工作摆在你面前,有五号发工资的,十号发工资的,20号发工资的,建议你一定不要选择这个20号发工资的。因为20号发工资的就比十号发工资的公司多压十天的工钱,别看这十天,如果公司员工多的公司,就能缓解很多的资金压力,就相当于用员工的钱去赚钱。 正常来说员工提供劳动力,就转让了风险来换取微薄的工资,不应该再让员工来承担风险,但是一些自私的企业主既用了员工的劳动力,还摆出一副施舍的姿态,而且还把经营的风险转嫁给员工。 20号发工资的公司要么是他有意占员工便宜,要么他自己资金非常的紧张,这样员工即使在这种公司工作,拿不到钱的风险也是非常大的。 不过如果经济不景气,选择拖欠工资,延后发工资的公司会越来越多。 专注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喜欢可以关注我,分享文章和微头条,了解最新行业动态 题主你好,一般来说,由于公司员工数目较多,所以公司财务会计需要完成的账目工作就比较繁多,而大量的工作自然需要一定时间,这往往就造成大多数公司发放工资的日期不是每个月月末而是下个月的某个时间。 比如我毕业签的国企,是每个月25号发工资,由于有将近上万的员工,所以财务会计工作量可想而知;我的上一家公司规模不大,所以会计一般是月底统计账和报销,然后每个月11日发放工资。 20号左右发工资受公司规模、员工数量等因素制约,存在一定客观因素影响。当然也不排除其中一部分是人为因素,或许是领导或者股东有意而为之,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但毕竟也都是少数。 就我自己所在的铁路局,每个月基本都是15到20号发工资。 每个月发工资的时间很多公司都不太一样,每个月中旬发工资,跟财务有较大的关系。 像我自己单位,每个月25号之后算第二个月,计件只有记到25号之前,一般都是下个月发上个月的工资。像我如果是每月15号发工资,段里面的财务应该从25号各个车间的员工计件上传到他们那边,他们需要做各种表格统计核对,做好之后还要上面签字,中间的这个流程很多事情要做,各个流程之后,发工资。同时在发完工资之后还要进行月底的奖金结算,差不多25号到30号左右发放。 公司要处理的事情较多,尤财务部都是先公司后员工的原则,先交纳公司各种支出,同时只有到月底才能拿到员工考勤统计和绩效报表,在月底就核算出当月的工资,从这一点上来说,月中发工资也合理。 公司每月20号左右发工资不外乎以下三点: 一、公司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约定了每月20号为发放工资的时间。 劳动法是没规定每月几号发工资的,只是第五十条规定了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但规定了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双方需确定每月发放工资的日期。所以20号发工资应该是单位跟员工每月约定发放工资的日期。 二、为何很多单位都是20号发工资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便于工作吧!因为发工资前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如:计算考勤、计算绩效及福利。再到财务制表核算工资,给财务经理、总监审核,到老板签字批准。一层一层下来,需要到20号左右才能做出来。所以就定下来每月20号为发工资的时间。 三、当地政府的《工资支付条例》刚好规定了每月20号为工资发放时间。 这个可能性很很小。我就知道,深圳市有《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其它城市有没有还不太清楚。《深圳市员工工资支付条例》第十一条工资支付周期不超过一个月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第七日;工资支付周期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的一个月;工资支付周期在一年或者一年以上的,约定的工资支付日不得超过支付周期期满后的六个月。按照这个规定深圳市的企事业单位一般是在每月7~12号发放工资。 我个人觉得,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首先为什么是20号发工资,因为现在打工的人不像以前那样多了,如果是按月发,不压工资。工人说不干就不干了,没人顶班,所以压你工资是有道理的。 大概是为了人力部门的工作,还有财务部门的工作,另外还有对员工的某种约束吧。这几乎成了职场各公司约定俗成的事,没什么好较真的了。 首先,公司是按月发的工资,那人力部门对员工的考核,也肯定是一个月完了之后的事了,财务计算工资同样如此。不这么做,就会出现: 1、人力财务工作紧张 当月发当月的工资,你让人力和财务部门的工作怎么做?各项考核不会在当月的最后一天出来,即便出来了,财务部门也需要时间核对。显然,这样会让人力和财务部门的工作变得十分紧张。如果把工资发放日定到次月的20号左右,就会给人力和财务部门留出足够的时间核算和发放工资。至于到底是放在20号以前还是20号以后,就要看各公司的情况了,有的是15号,还有的是25号。 2、失去对员工的约束 比如说员工要离职,你当月月末就把工资结算完了,那员工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走了。显然,这对工作不利。次月20号左右发工资,相当于压了员工一个半月的工资。员工想离职,就不得不考虑如何把工作交接后,把剩下的工资安全地拿到手。所以这是公司对员工的一种约束,如果不这样,这种约束就会荡然无存。员工就会变得肆无忌惮,这对公司不利。 3、公司会变得很被动 鉴于以上两种情况的发生,会让公司变得很被动。说什么,做什么,都需要去看员工的脸色。显然,这是不符合职场规律的。所以公司不会让这种情况发生,也决不会当月就结算清员工当月的工资。如果公司在工作中占不了主动,就会被员工耽误。这种耽误看似员工占了便宜,其实员工和公司最后都会倒霉。公司选择在次月的20号左右发放工资,就是为了工作中不被动。 其实,公司怎么发放工资,是和员工入职的时候都商量好的。如果你不喜欢公司发放工资的方式,就可以选择不入职。但你如果这么做了,就在职场中再也找不到工作了。因为所有的公司都是这么发放工资的,所以你要适应,更要看透其中的原因。别总是带着抱怨去接受,那样总有一天你会因为这件事变得跟工作过不去,开始心不在焉的。欢迎关注职聊堂,了解更多职场新鲜事! 发工资的时间,每个公司跟每个公司不一样。但是绝大多数公司他一般会集中在每个月的中上旬发。有的是每月的5号,有的是10号,有的是12号,有的是15号。一般来说,集中在下旬发的公司相对来说并不是太多。经常听到有人说,看一个公司发工资的时间,就能够看出这个公司的实力以及一些情况。这句话呢,有一定的道理。 没有做过人力资源和财务的人,他是不太清楚发工资的流程。其实工资发到每个人的手里,看是非常的简单,那天很多员工也都是期盼着早点能够收到自己的工资。但其实从开始计算工资开始到发到每个人手里,整个这一个过程是非常繁琐的。做工资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算计算考勤。有的公司只有打卡机。有的公司还借助于其他软件打卡。如果一个公司超过50人以上,再加上好几种打卡方式。那记算考勤来说是非常麻烦的。因为这好几种打卡方式结合在一起,才是这一个人的一个月出勤。考勤表做出来之后,还需要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员工去去核对,核对无误之后开始签字。 第二个环节就是准备各种上个月的人员薪酬异动情况。比如说有转正的有上保险的,有晋级晋升的。另外还有降级等等各种方式,各种情况。需要人力资源部进行统一的汇总。汇总完之后,然后再找领导签字。 第三个环节就是准备制作工资表。结合考勤以及人员异动变化情况等等,开始制作工作表。工资表制作完成之后,开始提交上一个部门审核。一般来说是财务部审核。如果审核之后,然后再提交公司的大领导去审核。审核时间也在一到两天之内。总经理审核之后,然后开始由出纳进行制作工资表,要工资表和人力资源部制作的工资表是不一样的,是专门发放工资的那个工资表。可以说从开始制作考勤到领导审核完毕再到发放,整个过程也需要4到5天的时间。 很多公司他的中层的工资都和一线员工的工资挂钩的。整体下来的话也是非常的耗时。于是很多公司他的工资是放在下半旬发。一般来说在上半月发的话,公司规模一般不是太大,相对来说计算比较简单。规模比较大的公司一般集中在中下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