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在事业单位里,作为一个合同工,或者应该说是临时工,肯定是痛苦的。 第一,工资低 。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的编外人员收入都是远低于在编人员的,很多地方连正式员工的一半都没有。 第二、地位低 。编外人员作为事业单位里的最底层,注定就是被使唤的,脏活累活基本上都是他们做的,工作相对是更辛苦的。 第三、没发展 。编外人员工作再怎么努力,也没有办法直接转为编内的,所以在体制内根本没有升职加薪的希望。 总结起来,编外人员干着最苦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工资,还看不到前途,自然内心是痛苦的。 对于题主来说,既然感受到了痛苦,那就应该努力去做出改变! 对于编外人员来说,国家并没有禁止他们参加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考试,因此如果想要走仕途,那就好好读书参加考试 ,不少编外人员都通过这种办法成功入编了。 而如果没有一定要在体制内发展,那么其实去企业找一份工作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企业的收入并不低,上升空间也更大,用人更加灵活,有能力有想法的人在企业反而更有机会。 目前来说,"同工不同酬"确实是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只是编内人员和编外人员存在这种差距,就是行政编制和事业编制之间也有差别。但是作为个人来说,这种制度上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所能解决的,因此我们只能改变自己,努力去适应这个制度!我是职场问答达人流雷电,用简单的回答让您了解机关单位和国企的各种知识! 欢迎关注我,如果有不同意见,请下方评论留言探讨! 很多人觉得"同工不同酬"不公平。 但是如果有无编制收入相同,对那些寒窗苦读、努力考上编制的人又公平吗? 该努力的时候没有努力,注定以后要吃苦。 而且,"同工"只是坐在一个办公室,但是工作内容是不同的,收入自然有差异。 为什么合同工收入低、没有晋升空间? 所有人都知道正式工有文凭要求,要通过考试,会有公示,可以申诉,实在不行还可以找媒体曝光;但是合同工的招聘方式却是不公开不透明的,有门路就可以去。 如果能够同工同酬,那关系户都当合同工,根本没岗位留给正式工了。 不同渠道进去的人收入待遇不同,这才是公平。不然就会劣币驱逐良币,普通人更没出头之日。 那为什么要有"合同工"的存在呢?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你的孩子不求上进,天天在家混吃等死,如果没有合同工的存在,你会不会为了孩子铤而走险?铤而走险的人多了,就会上下勾兑,可能会出大乱子。 有合同工的存在,大部分权利不大的领导就会随遇而安了。横竖有个工作,家里也有家底,饿不死。如果是个女儿,找个有前途的女婿,好好栽培也是一样的。 国泰民安靠的不是一身正气、一根筋,而是多方的利益权衡、人性的充分考量,让新人出头,又不让老臣寒心。 国家的规划是有大智慧的。 一,合同工2600元工资是低,还有其它的补助。 二,合同期满再签合同,无固定合同再高。 三,事业单位工不会少努力加油干,单位会给你不溥,五险一金少不了。 对于刚招录的事业单位合同制工作人员,工资低是个过程,试用期满一般还是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报酬的。当然有的是清杂工岗位,那是另一类用工管理办法。事业单位的工资标准也不能是"一刀切",刚参加工作的肯定不能与老职员等同报酬,得有个过程,工龄有别待遇就不同,还有的是岗位区别。所以,要客观的看待这些问题。 在我国一些机关事业单位,有公务员、雇员和合同工三类不同身份的工作人员。由于其身份不同,他们的薪资、福利待遇也不尽相同,而且相差距离也比较大,你可能就是后者吧。机关事业单位合同工的工资、福利和报酬,不是根据你的能力大小、工作时长和表现程度来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你当初入职时的合同约定。所以说,你的现有职位和待遇是两者相愿的结果。 作为一个入职机关的合同工,如果对自己的工作和待遇有纠结,或者不称心,甚至比较痛苦,可有三条路可走:一是安于现状。对自己现有的身份和待遇有些想法,是人之常情,可以通过心理调试来解决,看淡功名,看淡利益,看淡发展。在权衡自我和利弊,也经过了充分的思考,还是没能找到更好的就业渠道和机会,我看还是既来之,则安之,毕竟这里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还是安于现状的好。二是改变身份。你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产生了痛苦,这证明你心有不甘,内在动力浓厚。这样,你要趁势进取,发奋学习,用百折不饶的精神来改变自己的现有身份,如参加每年两次的公务员招考等。我单位原有两个大学生临工,她们一边干好本职工作,一边抓紧业余时间学习,第三年就考取了县直公务员。三是另谋出路。对于现有职位和待遇确实感到委屈和痛苦,就不要彷徨和犹豫,下定决心辞职,在社会和市场上重新绽放自己,任何成就和满足都是自己打拼出来,毕竟,在机关做临工是没有发展和未来的。 简单地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认认真真地想了一下,我还是决定非常真诚地、非常现实地说真话:最好赶紧走人吧! 毫无疑问,事业单位的正式工作人员,有国家承认的事业编制,基本由本级政府的财政部门负担工资福利待遇,工作职责是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虽然没有行政职务,但依然是现行体制下响当当的体制内人员。 与此不同的是:目前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各种各样的没有编制、政府财政部门也不负担工资福利待遇的无编制工作人员大量涌现,如所谓的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等等。不论你是从哪种途径进来的,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进来的,还干了多长时间,可以肯定地说:第一、基本不可能取得正式编制;第二、不可能与编制人员,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第三、稳定的工作岗位、提拨、正常增加工资等等,均与你完全无关。可以说:编制,就是体制内工作人员的金字招牌;当然了,编制也是横亘在编制内、外工作人员之间一道几乎无法跨越的、无形的高墙。没有编制的人,无论你在什么关键岗位,业务能力有多么强,领导有多么倚重你,人缘有多么好,统统毫无意义。说到底: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但没有编制的人,无论工作上风景多美好,单位实力多么强大,社会地位多么高大上,你永远只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可有可无的看客而己。想同工同酬吗,说实话你想多了。为什么呢?想想自己怎么干上这份工作的,就应该彻底明白了。为工作辛苦、待遇低而痛苦,那就赶紧走人,抓紧寻找属于自己的用武之地,并且越早越好,越快越好!贪恋他人的风景,干得时间长了,奋斗的动力只能不断降低,一辈子人也就看不到什么希望了。 至于说操着公务员的心,坦率地说,你还真是一本正经地在吹牛B。就算是体制内事业单位的在编人员,绝大多数人也不用操公务员的心,也无须操公务员的心,根本就不存在操公务员的心的前提和条件。所谓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己。毕竟,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还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如果你真是在操着公务员的心,又如此地痛苦,我只能说你很傻,傻得一蹋糊涂,不可救药。 所以,对于事业单位拿着2600元的工资,操着公务员的心,工作很痛苦,不知道怎么办的人来说,我的建议非常简单:赶紧走人,越早、越快越好,抓紧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吧;此间虽好,可没有你的位置,压根儿就没有你什么事儿。套用一句老话,就是:梁园虽好,确非久留之地。 我也深深地知道:对于这些深感人生之路前不得、后不得,陷入彷徨、无助与痛苦之中的非编制人员这样说话,显得即无情无义,又格外扎心甚至是残酷、冷血。说心里说: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非编人员,关系都还不错,工作上他们也大多很努力、很认真,我也经常与他们交流想法,我依然会非常真诚地建议他们:一边挣点钱养家糊口,一边抓紧寻找自己的出路,干没有编制的工作,你永无出头之日。令人高兴的是:有好几位己经考出去了,并且正式上班了。对于年轻人来说,给一个好的建议,或许比给一些毫无意义的顺情话更为实在,更为有用。所谓的话丑理端、话糙理不糙是也。如果你认为我说重了,请予以谅解!我确实是一片好心。总之一句话:此心拳拳,唯天可表! 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理解: 一,收入少。 2600的工资要看是什么地方的工资,沿海和内陆,城市和农村,收入差距是很大的。经济发达的地区确实是不高,但是在相对的贫瘠地区这工资却不算低。 还要看2600的工资是到手的收入,还是扣除五险一金前的。还要看除了月收入外,有没有其它福利和奖金,一般事业单位福利都是不错的。 二,工作累,工作性质决定了工作强度,这是没办法改变的,只能从心态上给自己安慰。以我接触过的职场经验来看,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人觉得自己的工作不好干,操心受累,这种抱怨随着工作年限越长越大。 你要想改变,有两点建议给你: 一,辞职,结合自身的能力谋求新的发展机会,注意!一定要慎重考虑后再决定,因为收益越大风险越大。把你想要做的新职业与目前的从薪酬,稳定性,发展空间等方面做个对比。头脑一热做的事往往都是泼的冷水降温。 二,兼职,可以利用工作外时间做兼职,发展副业。这个比较鼓励去做。最近人社部出台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国家都支持了机会就更大了。 我有个远方亲戚,小女孩一个,刚毕业也是签了一个残联的合同工,一个月3000元,活儿基本都是她干,其他的同事每天的大部分工作就是聊家常看报纸。干了也就半年吧,辞职了。 虽然大家都不看好,觉得稳定就是福,但小姑娘心气高,愣是自个儿创业去了。按照她的话说,虽然也累但有个奔头,创业刚开始没多少收入有时候还入不敷出,但是她不后悔。 讲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你都已经用痛苦来形容了,不辞职留着过年? 让我来猜猜你的心思,虽然是合同工但毕竟是事业单位,说出去有面子,也不丢份儿。但这工作实在太基层太琐碎太杂乱,每天也累得够呛,一想到钱还这么少,实在不知道坚持的意义在哪里。于是陷入了痛苦和纠结中。 不怕打击你,现在一线城市的快递员月薪五六千的一大把,送餐的外卖小哥辛苦点的还有能挣上万把块的;你这点工资确实不能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求,但是,你为什么不敢辞职呢? 终其原因有两点: 一、放不下那份所谓的体面; 事业单位,最起码稳定有保障,收入不多但是也很少裁员;说出去有面子。但也是因为这个,人的思想和行动便有了禁锢,不敢越雷池一步。 刚解放那会讲究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靠的不是摸石头过河而是先干了在说。我想既然你不满足现状,肯定也不是快到退休的年纪,咱干嘛不趁着年轻再折腾折腾? 二、能力匹配不上你的欲望。 有些人看到别人挣大钱两眼发光,但是如果让他做同样的工作给双倍的薪水又开始怂了。为啥呢?因为能力不够,如果你想改变,从根儿上解决你现在的处境,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本事才是正道。如果你本身是一个保守的人,可以边在职边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多去看看招聘要求,好好想想自己缺什么便补什么;当然,你也可以选择破釜沉舟,直接辞职。辞职的好处就是你有了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并有可以为自己的未来做好清晰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 有人说,现在大环境不好。但我想说,疫情不是理由,新冠肺炎终有消失的一天,即使在现在的情况下,招聘网站上也满是招聘信息,努力提升自己,向自己喜欢的工作靠拢,一大波好工作在向你招手呢。 敲字不易,如觉得还算有点小帮助,还请点个赞,小芳阿姨谢谢你。 很正常!这些人单位里干最累的活儿,拿最少的工资,取得成绩你的科长受表扬,如果演砸了,受批评弄不好被辞退…… 必须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就是为了这个跳板忍辱负重吧!希望有一天考进体制内,你就会变成现在你的小领导! 朋友在政府下属单位当领导,在册四十人中有二十五六个这样的合同工!当时我孩子临近毕业时,很迷茫。多次咨询他该怎么办?他建议如果孩子考编有希望,回来暂时先工作,毕竟男孩子离家近,相对负担轻一些;如果没有大的把握,就是去国企当工人也不要回来。 他提到现在各个部门都一样,大部分都是毕业一两年的学生,五险一金之后工资两千四五。工作量很大,除了双休日经常加班以外,忙时工作到深夜也是常有的事儿(还没有加班费),弄得刚刚出校门的孩子叫苦不迭,没有好的选择就要坚持下去。当然你来我往,流动性很大! 这些人考编是唯一出路,但僧多粥少!只有通过努力改变自己,那时才是乌鸡变凤凰! 坐标长沙,这个像极了我们单位的合同工啊,我们单位的合同工正好一个月2600,还有一个月800块的餐补,这点和在编的一样,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钱了。年底综治,文明单位也有点钱,拿在编的0.3。 怎么说呢,这个肯定会让人很难受,心态不好就容易爆棚,但是,你说你操着公务员的心,这个要看你和谁比,事业单位现在也一堆的事,业务工作,采购工作,每年来自多条线的绩效考核,做点事还要做宣传报道,接待领导和同行,参加学术会议,还要不定期的接受审计。如果以上这些事你负责了一半以上,那么你可以说你操心了,如果没有,请清楚知道自己后面还有一群人在负重前行。 再回到你的问题上,该怎么办,分两种情况,第一,你家经济条件好,家底好,其它有门路提供稳定经济来源,足够一家人小康生活,从马斯洛需求理论来看,这份工作不能满足你的第一层需求,但是如果满足你第二至第四层的需求,那么你可以选择一直这在呆着。这种情况不多。 第二,只能离开了,这个地方终究只能成为你的跳板,骑驴找驴,找一个更好的工作,年龄不大的话可以到处考试,公务员国考,省考,事业编,再次一点政府雇员,收入都会提高一大截。当然,如果专业技术过硬的话,也可以选择去企业,只要足够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 希望你能早日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