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2754045012683先生(女士):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从1993年在全国开始实施,到现在已经26年了。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的工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作为视同缴费年限这一规定,是参保人中"老人、中人"人人皆知的事。 看来你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不够了解。根据该法 第十三条规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前的工龄,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作为视同缴费年限, 期间应当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政府承担。与现在 国家每年都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注入资金一样,负担视同缴费这部分钱记入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筹账户。 那么为什么政府要承担呢?因对那个时代工厂是国家的,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包括养老保险基金在内的各项提留、盈余积累全部上交给国家。职工做工出卖的是劳动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公职人员也是如此),换取的是工资,与供职单位的资产、经营管理和盈利无关。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前,职工退休由供职单位发给退休金,实行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后,国家把工人供职单位提留的养老保险基金交给了社保局,把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全部纳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领取的退休金也因此更名为养老金。这就是由县级政府劳动调配部门分配到国营或县办大集体单位工作人员参保前的工作年限为视同缴费年限的由来。 实际上在国家建立职工基本养老保制度以前退休的职工,或参加 基本养老保险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群, 不仅仅是六十五岁以上的退休职工。只要是在国家实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前退休(老人),或 在国家实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前 参加工作, 实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后退休或尚未退休的职工(就是所谓的"中人")都存在视同缴费年限。当然这个人群的职工,参加工作时必须是由县级政府人事、劳动部门统一调配的人员。 本题目提出社保改革以前几十年工龄怎么办?这的确是值得深思与研究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国家政策法规已有十分明确的规定。这就是必须把改革启动时点以前可以认定的连续工龄,一律视同缴费年限。而且,以实际缴费年限的计发办法作为参照系,对视同缴费年限进行必然的价值转换与合理补偿。这就是退休中人过渡性养老金的核算与给付过程,也就是对以前几十年没有养老保险缴费问题的基本对策与解决办法。 很显然,退休中人过渡性养老金的核算与给付,顺应与解决了这一棘手难题。而退休中人过渡性养老金的顶层设计与实务核算,却是极其复杂与极具挑战性的一个系统工程。 这个核算取向与实施过程是,它以反映退休中人实际缴费水平的平均缴费指数为基准,以体现目标替代率水平的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为支撑,以拓宽与加大权重的视同缴费年限的缴费指数作调节,通过上述三大关健参数叠加共振、综合作用,进而解决并实现对于视同缴费年限的合理价值补偿问题,这也就是对改革以前几十年连续工龄怎么办的政策取向与响亮回答。 感谢阅读、关注并点赞!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65岁以上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分两部分,93年以前的工龄拿退休金,93年及以后的工龄拿养老金。1993年国家统一实行养老保险后,改为合二为一,将93年以前工龄改为视同缴费年限,全部纳入养老金制度。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您好,6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有的以前几十年都没有交这个养老保险,那么这几十年的工龄应该怎么算?我们国家正式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制度是从1992年开始的,也就是说1992年之后参加工作的人群,那么都可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只不过就是在1992年之前有过一定工作年限的,企业单位的在职职工,他的这个缴费年限,是要被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最终计算到自己的养老保险当中去。这个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最终是以过渡性养老金的方式发放给个人。那么想要认定视同缴费年限,就必须要在个人档案中有明确的记载,这样的话在办理退休的时候都可以认定自己的过去,视同缴费年限。 所以说自己是真正的有这种工作年限,都可以被认定的事,不会少自己一分钱的退休金待遇的。即使作为65岁以上的退休职工,那么他在92年之前一般情况下都有一定年限的工作期限。所以说都可以认定自己的视同缴费年限,当然92年以后的实际缴费年限,那么就必须要实际参保养老保险,才有这样的一个累计缴费年限。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六十五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有的以前几十年没有养保制度,这几十年工龄怎么办? 视同缴费年限加上实际的缴费年限 视同缴费年限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当年没交社保,但是国家也当做你们交过了。如今养老金的发放就是按照你的缴纳总额和缴纳年限来计算的,所以视同缴费期间实际上是没有缴费的 。这个视同缴费期间,你的个人账户中也是没有实际上的缴费行为的,所以在视同缴费年限当中不是缴的"费",而是缴纳的"年限",也就是时间 那么视同缴费年限有哪些人可以有呢? 首先是固定职工,在实行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费,基本养老保险费制度之前这个按照国家规定计算为连续工龄的时间,都是可以"视同缴费年限"。而且可以跟实际的"缴费年限"合并来计发养老金。 第二点就是机关事业单位 正式职工调入企业之后应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原有的工作年限就当做视同缴费年限了 第三是复员退伍军人、城镇下乡知识青年,被招为合同制工人的也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他们的军龄还有下乡期间的时间按照国家规定都可以计算为连续的工龄年限 那么视同缴费期间不算钱,到底是用来干吗的呢? 这个视同缴费年限其实是我们专门为了解决"中人"退休待遇而设计的一种退休资格条件。它是说职工全部的工作年限当中漫长的一段时间,可能有一段时间没有这个制度,所以你没有交钱,也就是说没有实际上的个人缴费行为,但是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时间会把你这段没交钱的时间也算进去。通俗地打个比方来说,如果说一个人的视同缴费年限被认定为是6年,那么在国家实行缴纳养老保险政策之后,他再实际缴纳9年就可以在退休时享受养老待遇了。因为我国规定养老保险缴满15年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了。 当然,养老金是多缴多得,在缴满15年之后还没有到达退休年龄的,我觉得最好还是按时足额的缴纳养老保险因为这样才能在垂暮之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没有一点后顾之忧 所以总结一下视同缴费年限的作用 第一是跟你实际的缴费年限合并起来作为退休资格条件,在计算养老金的时候来合并计算一下。 第二是确定发放过渡性养老金的比例,毕竟您那段时间还是没有交钱的所以需要过渡一下。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视同缴费年限应该指的是国家承认的连续工龄,而不是改革前参加工作的全部时间。 感谢邀请,感谢楼主的提问。 楼主你好,实际上在这个养老保险制度,正式开始缴费以后,那么是从1992年就开始了。所以说65岁以上的退休人员,他基本上从1992年就有一个实际缴费年限,所以说这个实际缴费年限当然也可以达到27年左右的一个时间。虽然说你的实际工龄可能比这个27年还要更长。 那么我们国家也是制定了这个视同缴费年限的认定。也就是说你在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并且有相应的工作年限,那么都可以认定你的视同缴费年限的,你只要能够提供有效的证据,证明你在视同缴费年限这个期间,有相关的档案记载,那么并且能够提供给相应的社保部门都是可以认定你的视同缴费年限的,那么视同缴费年限是按照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给你计发到总的养老金当中去的。 所以说对于任何一名退休人员来说,只要自己有一个实际工龄,那么自己的退休金都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所以我们所担心的这个问题是多余的一个问题,其实并不存在的,只要是你有正常的视同缴费年限,都可以享受到过渡性养老金的待遇。 感谢阅读,请加我的关注。 一是工龄。该多少年还是多少年。 二是缴费。以缴费前工龄数,视为缴费年限。 92年以前的工龄应该和事业单位的工龄相同,那时还没有什么不同的退休轨道,计算的退休方式是一样的,所以那时的工龄应该和事业单位的相同,92年以后交社保的年限可以按现在的方式计算退休金。为此92年以前的工龄国家还要补我们的退休金才对。 六十五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有的以前几十年没有养保制度,这几十年工龄怎么办? 企业目前这个年龄的人,在退休时称为企业"中人",例如1996年养老金制度改革后建立个人账户,一般都有二十几年是在建立个账户之前的连续工龄,即使92年养老金制度改革开始了缴费,有4年实际缴费因没有建立个人账户,也和没有缴费一样看待,因为建立个人账户之前的二十几年乃至几十年工龄都作为视同缴费年限。 建立个人账户前的视同缴费年限和建立个人账户之后的实际缴费年限一样作为缴费年限用缴费指数计算养老金,只是这段时间的缴费指数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不与实缴指数挂钩,哪怕你建立个人账户前缴过几年费,有实缴指数也不算,因为那时没建个人账户,得由当地社保局统一确定个指数计算。例如某企业"中人"93年开始缴费,因是高级工程师,按工资基数单位个人共同缴费,93年当年缴费指数是1.96,但是96年1月建立个人账户,因此96年以前的所有工龄24年包括上述已缴的三年统统用视同指数1计算养老金。1996年建立个人账户后实缴平均指数为1.38,(包括下岗后自己选择缴费指数缴费在内),那么,计算平均指数,平均指数=(24*1+15*1.38)/39=1.146,那么用平均指数=1.146来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大家分析一下一个高级工程师,建立个人账户之前实缴了三年且93年按工资基数实缴指数为1.96,可是退休时作为视同指数1计算,即使下岗后仍能缴费1.38,可用平均指数1.146计算基础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你说这个养老金结果能高吗?当然很低。如果下岗后实缴指数为0.6(相当于在岗1.5缴费,因下岗缴费比例是在岗缴费比例2.5倍)可想养老金会更低了。 相反,2014年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目前已退休的都是事业"中人"改革前工龄也为视同缴费年限,大都有三十几年至四十年视同缴费年限,那他们的视同指数又是怎么确定的呢?他们的视同指数不是和企业一样统统确定为1,而是以职级确定,如高级职称例如有些地区确定副高7级~副高5级定为1.657~1.9878,而且过渡性养老金不是以企业的平均指数算,而是以视同指数算。可想而知,目前巳退休事业中人视同年限长于同年退休企业中人20年,他们的过渡性养老金多很多,是企业同类人员4~5倍以上,虽然个人账户养老金低点,但有1.5倍的年金账户养老金补上来,两户养老金仍然比一户养老金多。这就是企业与事业退休"中人"的养老金计算区别。 回答题主: 企业六十五岁以上的退休人员有的以前几十年没有养保制度,这几十年工龄就是这样算的。但同年龄事业退休人员称事业"老人"他们全部工龄包括退休都在没有养保制度中度过,退休工资是老办法按在职工龄加津补贴总额按比例计算的。 在国家没有实行社保制度之前,我们那时的工资很低,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都作为税利上交国家了。即按新的社保规定应交的社保金部分,哪时都作为企业利润上交国家了。故国家在实行社保制度后,明确规定我们之前的连续工龄一律"视同缴费工龄"。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