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语文阅读题都有套路模式,但是为什么小学不教答题思路,中学才开始?
正如题主所言,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语文阅读题都有套路模式,但是小学老师和中学老师的教学重点确实不一样,在教阅读理解思路上也不一样。原因在于:
一、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较为简单,语文阅读理解侧重于用原文的话解答问答,因此教学的侧重点在于教学生尊重文章本身,教会认真读文章,认真读题,再以题目返照原文,从原文中找到相关答案信息的能力,即使是拓展型的问题,也仅停留在"你想对某人说什么?"这种简单的情感交流,大多是送分题。另外在语言赏析类题目中多停留在理解比喻、拟人、夸张、反问等常见的修辞作用的分析上,而这类题的答题套路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肯定会讲解。
二、小学高年级阅读理解设题方式和解题技巧分析。
小学高年级的阅读理解题设题比较单一,综合性不强,审题难度不大。
1、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和作用题。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仅限于理解加点字、词的意思。能写出加点字词在原文中的意思就可以了。到了5、6年级加入了对加点字词作用的解析,一般答出此字、词表现了文中人或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即可。如下图所示:
2、赏析句子题分为两类,一类如下图所示多和文章所表达的中心有关,仅限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说说自己的感受。第二类涉及句子修辞方式及表达效果,这两类题相对都比较简单。
虽然此类题答题有套路,但是和初中的句子赏析比起来可谓大巫见小巫了,初中句子赏析题要从结构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表达手法以及与文章中心的联系各个角度都要考虑到,如果不讲答题套路的话,学生很容易因角度不全而失分。
3、概括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或者归纳文章中心思想题也是小学语文阅读中常考的难度较高的题型,具体解题套路如下图所示:
此类题在中学考查时并不单纯,大多不考查文章的中心思想内容是什么,而是要解析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因此要从全文结构及内容各种表达手法上来多角度解析,因此套路也最多。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理解题老师在讲解时很少解析解题套路,原因一方面源于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所设题型较单一,多从原文中即可找到答案,因此只教孩子如何读比教孩子如何答更重要。另一方面,进入初中、高中语文阅读理解题型角度多样,考试题型从表现手法到结构、内容的理解都远远超出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因此不讲套路有可能就无法提高解题能力,因此中学、高中甚至大学老师讲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套路都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是多年来奋战在一线的教师集体心血总结出来的。而小学老师多数没有经历严酷的升学压力,因此对研究解题套路也就不那么上心了。但也并不是所有小学老师都不讲解题套路,该讲的一点也不会落下。
以上指尖教育帝国原创,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期待大家的关注。
我是个语文老师,我说说语文阅读题套路和模式的问题。
第一,小学阶段的阅读,都很简单,都只是对字面意思的考查,很少去挖掘和关注文字背后的意思。这个小学生的年龄有关系,和他们的接受能力有关系,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就是识字,认字,读字,小朋友会说,会读就够了。他们的语文考试不需要套路和格式。
第二,小学结束以后,语文考试的阅读题就会有套路和格式了,阅读理解中的绝大部分题型都有规范的答题格式。我认为不能把答题规范全部棒杀,要知道一定的答题规范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从而让学生在考生中有更多作答时间,可以提高答题的效率,很多时候,语文考试没有打完,往往就是在一些主观题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第三,我们在初高中讲套路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套路不是作答的根本。随着高考改革的频繁,很多题多答案都在反套路反格式,因此,有的老师就走入了一个极端,认为所有格式和套路都不能有。这也是不对的。对格式和套路,我们必须客观对待。高考中,必须弄懂,文章到底在讲些什么,其实,当学生把问文章弄明白以后,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答案,和以前的套路出不了多少。
总之,对格式和套路,要客观。
"你们连最基本的套路都没掌握,怎么能得分?"
"这道题,啧啧啧,上节课才说了答题格式,结果立马就有人忘记 !"
以上,百分百还原语文课堂现场。没错,大多数同学们都会觉得很恼火。你以为你懂了,其实你还没入门!就像你在重庆旅游,你以为你在一楼,穿过一扇门,哦豁,你在五楼来了亲。
语文阅读同理,也是一件非常玄妙的事。
有时候,语文阅读确实是有很多套路,但是你也会发现,语文阅读并不是时时都有套路,你以为自己答题的时候就是按照老师说的套路来的,却发现分数很低,老师就会告诉你:这种套路并不是每一道题都是适用的呀,有时候要学会变通。
听到这里,你原本对语文阅读有点眉目的时候,一下子被老师的一番话搞得懵了。
所以,你可能就会感叹,为什么这种套路,不早点教给我们呢?!
你要相信,套路不仅会出现,而且还会准时出现,从来不会晚点!
中学才开始教大家答题套路,肯定是有原因的!
一、教育,永远是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这就像学武功一样,张无忌爸妈都是教派里面数一数二的高手,义父是金毛狮王。看看这阵容,就知道张无忌从小就奠定了深厚的武功基础,最后练成了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太极拳,圣火令神功。要知道,张无忌虽然有天分,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张无忌也需要从小磨练,最后才能将这些神功融会贯通。
小学,本身就是打基础的阶段。
先要从常用字、常见词,基本的语言使用规范开始学,等你能够比较流畅地表达你想说的话,能够顺利地读懂一篇大约800字的简单文章后,这才算奠定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了。
二、人的思维,都是从具象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
如果我们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时,打开百度地图,出现了两种路线选择,一种是曲曲折折弯弯绕绕的路线,一种是笔直清晰的路线,而且这两条路线的车程都差不多,我想你应该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笔直清晰的这条路线吧。
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思维发展顺序就是先易后难,小学学的都是皮毛,到了初高中才是升级打怪的大好时光!
小学,我们的水平是菜鸡;中学,我们升级了装备,可以走点套路了!
所以,这个时候老师就会教我们答题套路了。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储备到位了,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的思维成长了,我们可以接受这种有点难度的问题了。
三、适应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
小学阶段应该给学生一些"做梦"的时间,所以即使是同一道阅读题,如果你在答题的时候"言之有理"即可,这是为了开拓学生思维。当到了初中,就需要做一些规范化要求了,"套路"就来了。
所以,相信教育的力量!你想要的套路会在最合适的时间出现!现在不告诉你,以前不告诉你,是因为讲了可能你理解不了,而现在,作为老师的我非常郑重其事地强调了,这些套路你就真的要记在心上了!
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题都比较简单,有很多考点都能在文中直接找到,所以根本不需要教给学生什么所谓的固定解题套路。只要学生能认真读题,不要答非所问即可。
而中学以后,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增加,对阅读类题目的回答要求肯定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学生根据平时的训练进行解答,也就是所谓的答题模式。
不管阅读题有如何的答题模式,要想得高分,就必须加强平时的阅读,只有多读书、多理解才能在阅读理解题上做到游刃有余。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对学生的阅读要求很高,如果不加强阅读,有的学生很可能连题目都阅读不完,更不要说去答题了。
小学机械记忆就行了吧
我是海淀鸡娃妈,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从小学到高考几乎所有的语文阅读题都有套路模式,但是为什么小学语文老师不教孩子阅读答题思路和技巧呢?最关键是一点是小学阅读题很简单,依照老师上课讲解课文的思路几乎就能全部答对。
以小学语文四年级为例,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各占一篇,课内阅读基本就就是课文中要求背诵的那一篇,一般5个题目,包括字词填写,标点符号,段落大意等,只要孩子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把老师的笔记读熟,基本都可以得满分,最多也就错一道稍微超纲那么一丁点的那道题。
课外阅读大约是600字的篇幅,一般有5道题,前4道题都可以从文章中找出答案,第5道题一般是写体会,分值基本是3分,也就是说,只要孩子认真阅读这篇文章,得上8分是不成问题的。
但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语文课本上的知识,必须大量涉猎课外阅读,因为随着年级的增高,语文考试的难度将会越来越大,语文试卷上阅读题的分值也会越来越高。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和转发,更多干货请关注海淀鸡娃妈。
憋气都不会,就直接学游泳吗?总要打基础,循序渐进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