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不大,慢慢悠悠,一个上午也就逛完了,但还是很值得去的。 青龙古镇一年四季都适合去。整个街道都是青石板铺就的道路,是步行街,不允许车辆进入。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拍照、闲逛都别有一番滋味。晋商也曾在这个小镇无比的繁荣。 如果只在街上逛逛,是免费的。古镇上有4个景点是收费的,可以买通票60元,包括三个博物馆和明清时期古地道。三个博物馆分别是时代生活博物馆,民间艺术博物馆,农耕文化博物馆。这4个景点的门票也可以单独购买,一个景点20元。 其实,这些景点还是很值得去逛一下的。每个博物馆根据主题的不同,陈列着很多的物件。有电话机、有衣物、有农具……最早的物件可以追溯到清代。每一件物品,都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明清时期的古地道则是由青砖修砌,每隔几米挂有一盏马蹄灯,所以光线很好。里面还有水井、排水井和狙击口,甚至还有食堂灶台,散发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此外,古镇上还有一条美食一条街,逛累了,可以吃个饭。 中国人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宫""室"的概念,并且一直延续了下来。而"宫""室"归根究底属于建筑,古往今来,中国建筑史可谓是繁花似锦。在山西这片土地上,最有特色的应该是寺庙,而在太原这座省会城市,附近就有一座古镇—青龙古镇,别有风格。 青龙古镇位于阳曲县,坐公交的话,需要转车,而且因为较为偏僻,公交较少,特别挤,因此,驾车过去,是更好的选择,大概要一个小时吧。到了景区,能看到有一个牌坊,古镇的西门有一个很高的阁楼,外墙由青砖建成,其他多为木制构造,能够营造出一种古香古色的美,从阁楼二层能遍览整个青龙古镇。 镇中其他建筑多为这种构造,整体造型连贯,听当地人说,当时是想要将整个镇的建筑排成龙的形状,在对外宣传上他们也是强调的这个,但由于视角限制,很多人看不出龙的形状,因此,如果想要一饱眼福,一定要找一个好的视野。另外,由于古镇在历史上是一个要塞,所以外围建有城墙,远远看过去,有一种‘长城’的感觉,在这里,能纵览古镇风光,唯一的缺点是风有点大,一定要注意保暖 门票68,破破烂烂,都是新造的 ,放些老式农具日哄人。谁去谁后悔系列之一。 我告诉大家! 去过的不用我说了,后悔至极! 没有去过的,千万不要去,花了钱让你心里堵得慌。 我的印象,白请我去,我也百分之百不去!有空去晋城的大阳古镇看看,不花门票,玩一整天时间,比这个破古镇强1000倍! 大家好!我是老岳;在山西太原有一处深山千年古村落,以上古传说中的尊贵的神兽命名,占地235万平,如今却只有1400人居住。 看了这个村落,我就感叹,再好的深山古村落,也经不起"城市化"的风吹雨打啊,村人进城,已经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但留下来的人和村落本身,却成为了旅游者的"天堂",在这里,我们体味着逐渐定格的历史文化和美丽。 今天要跟大家介绍的这处山西千年古村落(古镇),名叫"青龙古镇"。位于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境内,该镇以我国上古神话传说中四大神兽之首的青龙命名,确实是霸气非常。 据说,青龙古镇本是一个大村落,因为当地的王氏家族,没错,就是那个王家大院的所有者,向当时的清廷捐了大几百万两白银,被赐予青龙大旗,由此,村落就改名为青龙镇了。 因此这青龙旗,由王家在青龙镇大兴土木,按照颐和园的规格,在这里布局建立,南龙北凤,东文西武,让整座青龙镇呈现出一条巨龙的样子。 不得不说,这王家,当时非常有想头。目前,青龙古镇内还住着1400多人,是一座活生生的千年古镇,也被很多游客戏称为"山西版的颐和园"。 看了青龙古镇,你就会明白,当年北方的大家族,是有多么的庞大和雄伟。只可惜,这些北方宗族们,如今,一去不复返了。 又是一年一度的"十一黄金周"小长假,不知道大家这几天玩耍的怎么样,除了开始的"堵堵堵"影响假期美丽的心情之外,是不是这几天连绵的阴雨天又让大家心情更加不太舒服呢?但是一切都是暂时的。"如影随形,放飞梦想",在这个特殊的假期中,给大家介绍一下具有北方博物馆,太原后花园美称的小镇——青龙古镇 青龙古镇 (原名菁蒿嘴),距离太原约15公里,位于山西省阳曲县与尖草坪区相邻的侯村乡,该村紧傍208国道、北同蒲铁路和大运高速公路,交通极为便利。全村总面积235万平方米,其中耕地面积3500亩,户数500户,人口1400人。青龙古镇被评为全国传统古村落、全省十大新锐景区之一。 古镇旅游现状 青龙古镇旅游景区包括:博物馆、明代古地道、陕西小吃一条街、古镇景区特色演艺活动(王员外招女婿、非遗表演水袖、川剧变脸、特色舞蹈表演、晋剧表演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糖画、铝线编织、雕刻、羊毛毡烙画等等)、摔碗酒、聊斋惊魂、射箭场、草莓采摘。 古镇里随处可见特色民俗小吃,山、陕、蒙、俄传统的饮食文化留存,配以大众所爱口味,漫步古镇食街长巷,享珍馐美味小吃。古镇丰富的餐饮资源将为您奉献一场完美的饕餮盛宴。古镇具有特色的传统手工酿制烧酒,以高粱为原料进行配比、发酵、蒸馏而成,是古镇不可或缺的饮品。古镇除了固定民俗演艺活动外,还根据不同节日策划符合时代气息的主题活动,并配有互动体验型场馆,参观景点,感受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亲自动手体验传统工艺的乐趣等等,绝对让你体验不一样的感觉,玩得不亦乐乎。 古镇名称的由来 据史料记载,青龙古镇文化源远,青龙古镇原名菁蒿嘴,(一种中药材---蒿子,因四季常青,而得名)。清嘉庆年间,村中王氏族人王绳中(出生于乾隆八年),为大清捐银百万两,皇家偿赐 "百万绳中"匾额一块和绣有"青龙"图案的大旗一面,示意满汉一家,为纪念这一盛事,从此菁蒿嘴便更名为青龙镇。但另一种说法是青龙镇整个山势和走向颇像一条腾飞的龙,故此得名。题外话——何为青龙 据现有文献表明,早在殷契时代,人们就已经将青龙星宿作为守护星来祭祀了。在汉代瓦当之中,青龙就以生有羽翼的应龙形象出现,唐代星经中又说:"苍龙有翼,方为真龙",认为青龙这类生有羽翼的,才是真龙。 《巫咸占》曰:五星入二十八宿宫,中外宫同。表春季。在中国二十八星宿中,古人将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合想象成为龙的形象,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属木为青色,故名"青龙"。 说起青龙,大家会不会联想起白虎、朱雀、玄武呢。青龙为东方之神;白虎为西方之神;朱雀为南方之神;玄武为北方之神,龟蛇合体。故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王者制宫阙殿阁取法焉。" 青龙古镇的布局 青龙镇两侧店铺林立,都是明清建筑。青龙镇的整个建筑群像一条腾飞的巨龙。清朝嘉庆年间,菁蒿嘴王家进入鼎盛时期,便在家乡依其南北5华里上下起伏、左右弯曲的地形,仿北京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而 镇南头弯道形建筑群为龙尾;镇西弯形建筑为弯曲向后蹬的龙的右腿;镇东曲起通向塌崖坡的道为龙的左腿。因此道向河边,恰似龙爪刚露出水面;风水坡弓形旧道是龙的右前腿;龙王庙弯曲的坡道是龙的左前腿,下街是龙脖,大十字是龙爪;河坡是龙头,五里长街为龙身,龙头上河神庙等两处庙宇的水井为龙眼。镇东一条大河由南至北滚滚而去,远远望去,青龙镇犹如一条出水巨龙,腾空而起。 由于战乱和人为的毁损,留下残垣断壁和美丽的传说,它所折射出的却是那种沧桑美和山西人的开拓精神。如果有机会去山西旅游,去了五台山、平遥古城、悬空寺、云冈石窟、壶口瀑布等景区,不妨也去 青龙古镇看看。 去过太原青龙古镇的朋友,不知道大家对其如何评价呢?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去过的朋友告诉我没什么意思,我还是怀着好奇的心上周末去了一次,亏的是不要门票,听说旺季还收门票,我就想问问凭什么?一点历史文化都没有,花纳税人的这么多钱盖了个山寨古镇,无聊透顶,真的是只回去一次的地方,不配叫景点! 青龙古镇,是一处集军事、古建、园林、庙宇、古道、地道、祠堂于一体的古建筑群,也是明清时期晋商出入晋阳城必经之路的第一个重要集镇。 最初的青龙古镇由王家仿颐和园昆明湖东文西武的构筑手法,东建文昌祠、西设龙王庙,北筑凤头寨,形成东文西武、南龙北凤、龙凤呈祥的总体布局,整体宛如一条活灵活现的巨龙。 登上古烽火台俯瞰古镇,钟楼、戏台,以及那些神秘莫测的地道...诉不尽的历史遗韵、黄土情节都附着在这残垣断壁之间,跨越百年,向往来行人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地址:山西省阳曲县与尖草坪区相邻的侯村乡 交通:太原—卧虎山公路—京昆线—景区 青龙古镇在文化内涵和旅游周边服务方面还需要下下功夫 好,还在升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