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优秀的物理老师去参加高考,也不能保证考满分,我相信李永乐老师有绝对的实力,在解题的方法和思路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数据的运算过程中就不能保证不出错。实话实说,学生的运算能力优于老师,物理老师去参加高考,可能还考不过班上的学霸。 每年的高考物理题都有一定难度,老师去参加高考也会出现"卡壳"的现象,没有谁能轻轻松松考满分,高考主要靠实力,但还有运气的成分。比如选择、填空题,老师也有可能会出错,现在考试的难度、广度和深度都在增加,特别是物理实验探究题,对于没有遇到过的类型题目,老师同样会出错。 去年我们参加省上的骨干教师培训,专家要求培训学员按照中考要求完成一套成都物理中考b卷,老师们得到试卷后心里根本没有底,因为最后一道计算题的难度较大,一共有3个小问,很多老师只解出了第1个小问,专家让我们自己评分,从评分的成绩来看,没有一个培训学员考满分。这些培训学员都是物理骨干教师,在当地都是很有名的学科带头人,为什么没有一位老师考满分呢?不是说这些老师不优秀,只能说明考满分是可遇不可求。 现在的教育观念已发生了改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知识可能比老师还全面,学生的记忆力和运算能力可能比老师还强,老师虽然对教材中的知识点烂熟于心,但面对创新题和发散性思维的题目同样会出现一筹莫展的情况。老师并不是万能的,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也不是100%的掌握了,李永乐老师也不例外。 很多没参加过高考的人都说可以满分。以我对高考的理解,物理或数学的满分不但需要绝对的实力,还必须有绝对的运气,。李老师有绝对的实力,但未必有绝对的运气,所以他肯定能考高分,也有可能考满分,但不会必然考满分。就算高考状元来年再参加一次高考,他也不一定能再中状元,这也有运气成分的。 请不要怀疑李老师的水平,物理数学奥赛高材生,保送生,物理数学满分不费吹灰之力。那个姓郭的鸡蛋里挑骨头。 李永乐在一所有名的中学担任物理教师,同时他也是一名网红教师,在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他深入浅出地讲解各种知识点。 高考快要到了,如果让李永乐去参加高考,物理能否得满分?这里我可以更假设一步,如果是让薛其坤、潘建伟参加高考,我不相信他们能够考满分,甚至不相信他们能够考出比较突出的成绩。而李永乐,我会比较看好他。我相信他能够考出一个非常优异的物理成绩,会比薛其坤、潘建伟要考得好。至于考满分,这有一定的偶然性,这种偶然性发生在他身上也并不意外。 薛其坤、潘建伟是国内响当当的物理学家,而李永乐无论如何也称不上物理学家,为何李永乐能够考满分呢?因为李永乐从事的工作更接近高考,他会和高中物理试题打交道,会和各种竞赛试题打交道。对于做高考题,中学物理老师会归纳总结出各种解题技巧和方法,也会在平时的工作中提升了解题速度,能够在紧张的考试时间中完成试卷上的所有题目。尤其是像李永乐这样的数学、物理基础非常好的老师,几年教师生涯的训练就可以让他在高考物理考场中游刃有余。 而物理学家的工作不是做题,不是研究解题技巧,不是归纳解题方法,也不是训练解题速度。物理学家从事的是研究工作,是探寻新的规律。高考考查的知识点虽然非常基础,但是科研和做题是差别比较大的两种工作,尤其是物理学的分支变得越来越细的情况下,一位物理学家可能只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比较熟悉。从光学跨到凝聚态就会感到举步维艰,一个基础的问题就能够让人抓耳挠腮,更何况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问题。物理学家已经很多年没有接受过这样的训练,他们会败在李永乐等老师的手下。 物理学家考不了满分并不是说考满分的同学只适合做题不适合做科研。科研工作者都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他们也是经过紧张的高中生活走出来的,他们当年也考出过非常高的分数。只是做题的生疏使他们败给了后浪。李永乐能够考满分,他可以发挥他的这个优势;物理学家考不了满分,但物理学家也有自己擅长的工作。 李永乐何许人也? 李永乐,毕业于清华大学,高中数学、物理老师,精通物理与数学。西瓜视频签约作者。拥有1000多万粉丝,他的科普视频形象生动,寓教于乐,获得广泛的好评! 1983年出生在吉林省,就读高中时,李永乐获得全国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全省第一名,并因此获得保送北京大学物理系的资格。2009年,李永乐作为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毕业。同年,李永乐成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物理教师。 假如李永乐老师参加高考,物理肯定能得满分。 毕竟这么多年都是在一线从事物理相关的教学工作,对所有的知识点掌握相当全面,熟能生巧。这种考试犹如考卖油翁向葫芦中注油,考庖丁解牛! 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里做一年是徒弟,做十年是师傅,做二十年以上就会成为鼻祖式的人物,任何行业只要坚持下去都会获得无法比拟的成就。 希望李永乐老师能够继续给粉丝们带来更多更好的作品,收获更多的粉丝,人气长红,事业长红,红红火火! 感谢悟空问答小秘书/头条教育邀请。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李永乐和张雪峰应该是教师中知名度非常高的两个了,张雪峰闻名于考研志愿填报和专业介绍,去年开始杀入高考志愿填报,据有关媒体数据,每18个考生中就有一个考生是看了他的专栏填报的志愿,当然,这只是据说,不知真假。李永乐老师是另一个网红老师了,李永乐是人大附的老师,经历也是有些传奇色彩,本科北大,硕士清华,毕业后没有去高大上的公司而是去了人大附当了一名老师,据他自己说,之所以选择当一名中学老师是因为自己率直的性格,因为他愿意分对错,当一名中学老师好像很合适。传奇的是进入人大附以后,因为本身学科竞赛成绩突出,他要作为竞赛辅导老师,过程飞航辛苦,因为作为一名刚进校的年轻老师,他需要备课,还需要准备竞赛的课,那个更难,不过,回报是喜人的,学生竞赛成绩突出,他负责的一个差班毕业时好像又20多个进清北。 李永乐理数双绝,进北大就是因为物理竞赛全国一等奖,叶秋没听过他的物理,但听过他的数学,讲的非常好,重点突出,逻辑清晰,语速比较快,听他的课需要本身基础较好,思维敏捷,因为课堂进度较快,讲课给人感觉举重若轻、信手拈来,在高中数学这一块,应该是大师级人物了,但是现在,他已经不再讲数学了,因为他要讲物理,他的物理更强。 那么,如果他参加高考的话,能不能得满分呢?对他来说,如果满分150的话,140分以上不是问题,但满分对每个老师来说都不是一件容易得事。对于概念、理论题,相信李永乐一定可以快速的得满分,但对于计算题,谁也不能保证不出一点差错,所以,满分一定程度上还要看运气。可以这样说,李永乐老师绝对具有满分的实力,但能否得满分并不一定。 题主的问题很有意思,以前都是任课老师能不能得满分,现在问的是大神级老师李永乐能不能得满分,问题更具体了,从这个方面来看,每年能得满分得考生缺失非常不一般,他们基础扎实,思维敏捷,计算能力突出,临场应变能力突出,同时,他们还有一颗大心脏,在限定时间、气氛紧张的请款下还能得满分,确实不一般。 毫无疑问:假如李永乐老师参加高考,物理可以拿满分,有以下三点原因:1.物理的学科特性 物理属于理科,哪怕是主观题也有确切的答案,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答案唯一,这点与文科大不相同。 只要答案是唯一的,固定的,找到正确答案就能拿满分。2.李永乐的水平 李永乐作为如今教育领域最成功的头条作者,他的教学水平大家已经有目共睹。 何况翻开他的履历,这位学霸可是北京大学物理与经济双学士,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研究生。 更重要的是长期在人大附中一线教学!3.物理老师都行 其实不仅是李永乐老师,凡是在一线教学有过高三经历的老师,参加高考的话,物理都能拿满分。 这个与运气无关,是教学积累之下,自然形成的技能。 综上所述:一线物理老师,参加高考,物理拿到满分才正常,如果拿不到,那才不正常! 本文原创作者:新高考前沿,感谢您的关注。 看到这个问题,就又想起曾经有人问过的问题,就是老师们参加高考,能考过学生吗? 而今天的这个问题,难度更大,就是想知道李永乐老师能不能得满分,而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超越学生的问题了。 在书生看来,不管是老师考满分,还是老师要考过学生,这都是对老师这份职业的误解,都是对好老师的误解。 就从知识的角度来说,老师并不是简单的要比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是老师要通过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点击的方法和技巧,开拓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作为老师,要给学生讲清楚重点难点,在学生不能理解掌握的时候,需要通俗易懂的方法和例子让学生明白,而在遇到难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难题。 老师在学校和课堂上,需要的是能够讲得清楚,讲得明白,而且能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遇到难题的时候,如果能用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等等给学生讲解,这对学生来说,都是好老师。 而在考场上,不只是需要能做和会做,更需要做题的速度,因为很多时候,考生往往会做题,但是时间不够,而这个时间不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时候是因为考生反应速度比较慢,写字的速度要慢或者是过于认真,就会导致做题比较慢,另外就是把知识和方法掌握的不太牢固,或者是因为平时做题过少,所以很多学校才会要求考生们刷题,就是希望通过刷题提高学生的反应速度。 总是一句话,就是在考场上想要考到高分的话,做题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老师在平常讲课的时候,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并不要求速度,而要求的是如何给学生讲明白,讲清楚。 所以,在考场上,老师不见得就能搞得过学生,而老师考不过学生,也并不代表老师就教不好学生;这就像是教练可以训练出好的运动员,但是如果教练和运动员同时上场的话,多数情况下,这教练是比不过运动员,但教练仍然是好教练,绝对不能要求教练一定比运动员比赛成绩更好。 李永乐老师能不能考满分,一点都不重要,我们只要知道李永乐老师教的好就够了。 不出现失误的情况下,单从题来说满分没问题。 就像让一个人从1写到200,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写着写着就会出错 "细节决定成败",在短时间内,完成一个物理过程的分析,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个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物理老师慢慢地讲都要一节课,何况考试受时间、空间、心理因素的作用,稍有不慎,疏忽一个细节,就会"大意失荆州"。 老师、教授也不是神通广大,尤其是年龄稍大的老师,反应速度会迟于学生。李永乐老师虽学识渊博,但不是样样精通,他是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给网友传播科学知识。一个视频你化了10分钟看,但拍视频的过程也许要10个小时,甚至几天的功夫,要化大量时间来"备课"的。如果是考试,有这样充足的时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