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难理解,看过对孙卓的采访就知道了,他回答记者的提问曾说他在那里生活了14年,这14年对于他来说就是生命的全部,就是那里对他是特别有感情的地方,有养父母的疼爱,有两个姐姐的关心,那里就是他的家,建立一份感情不是一朝一夕的。对于生母那边我觉得还是慢慢来的好,感情需要慢慢建立,不能操之过急。相信孩子想明白了会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小时候的记忆就是现在的养父母,何况现在已18岁了,对亲生父母没有什么感情,养父母对他又好,没办法,拐卖人口应该判死刑,买家也应该判无期徒刑这样才没有人敢买。 错换人生28年的郭威,也是高调回九江,认祖归宗,相认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最后还是选择留在养父母这边生活。孙卓知道自己是被拐卖的后,为什么也要选择回养父母那里呢?原因有: 一、养育之恩大于一切。 常言道,生育之恩没有养育之恩大。孙卓选择回到养父母身边,说明他爱他的养父母,爱疼爱他的两个姐姐,爱这个让他拥有快乐生活的童年的家。孙卓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孙卓在14年又57天后找到了亲生父母,不幸的是他从小被人贩子拐卖,让他与亲生父母骨肉分离。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后,孙卓选择回到养父母这里生活,说明孙卓懂得感恩,知道自己的养父母的不易。二、他生活的环境已经很难改变。 孙卓从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他已把养父母当作了亲生父母,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会忘记,孙卓也不例外,他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这就是他的家,当然亲生父母寻找他的艰辛,他同样不会忘记,环境改变人就是这个道理。 三、他想回归平静,回归属于自己的生活。 孙卓相认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他更离不开自己的养父母,他想让自己的养父母好好的,不能有任何伤害,他想上学,想报答自己的亲生父母和养父母,他不想打破他的宁静的生活,所以他选择了回到养父母这里继续上学。 总之,孙卓选择回到养父母那里生活,看上去是对亲生父母的不公,其实尊重孩子的选择是最重要的。人贩子最可恨,愿天下无拐! 人是感情动物啊! 从他记得的时候,就是和养父母生活在一起。他的一切生活学习都是养父母在照料。 14年的日子一点一滴的感情培养。 孙卓做这个决定太正常了。 他养父母的问题那是国家法律去界定。 而他对亲生父母和养父母的感情决定的人只有他一个。 从理性上来说亲生父母生了他并想好好养大他,只因为可恶的人贩子造成了14年的隔阂。但从血缘上来说那就是他父母,是一直寻找期盼他的父母。 但14年的隔阂,真不是一朝一夕的相见感情立马就回来的。 从感性上来说,他的养父母从他记事起就在养他,他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不是亲生的。突然遭遇这样的变化,感情上来说他肯定是无法一下和养父母这边割舍的。 估计在他的心里,见到了亲生父母那是多了一对父母,而不是换了一对父母。 这种感情的巨变,让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去处理,实在太过难为他了。 习惯和感情让他选择回到养父母那边,回到那个熟悉的家,于情于理都能理解。 给他点时间吧! 或许当他做了父母,会更加知道自己亲生父母的痛苦和不容易。 但在今时今日,我们不该再对一个遭逢大变的孩子去苛求什么。 让他好好享受这份久别的亲情吧! 估计是那边天天求着孩子,让他回来,让孩子的亲父母不要告他们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父母对孩子爱,那是一种绵延不绝的,从内心有感而发的爱。这种爱旷久持远。 大概这世界上最看不得的片段就是孩子从父母身边丢失或者离去,就像被拐的孩子给父母留下长久的痛,那种痛是痛彻心扉的。看过打拐题材的电影《亲爱的》,相信大家都会为那个张译演的举着牌子找孩子的父亲所感动泪目。 影片的最后还是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但是这个父亲总算放下了偏执,选择重生,再生一个孩子,给自己和妻子带来一丝曙光。当然,现实中的原型父亲也是如此做的。 孩子找到了,生活得无波无澜挺好的 今年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就是《亲爱的》原型中的孩子孙卓找到了,而且在深圳进行了现场认亲。 之前经过DNA的确认,已经证实了孙卓是当年丢失的孩子。孙海洋等待着的即将打开的认亲之门,一个少年从里面翩翩而走出。 这就是他寻找了十几年的孩子,经过14年总算再次重逢,幸好孩子还没完全长大,而且生活得也还不错,经历了良好的学习教育。 孙海洋的妻子一直在哭,孙海洋把孩子一把抱住,抱起来转圈圈。仿佛这个举动应该是十几年前就应该给予孩子的,但是迟到了那么多年,如今的孙海洋显得有点抱不动,因为孩子已经长大了。苍天不负有心人,团聚总归是一个失散的故事最好的结局。无论经历什么样的磨难和坎坷。 遗憾,孩子心怀愧疚,但选择留在养父母身边 孙卓正在聊城阳谷上高中,成绩还可以,属于中上游。他的养父母对他不错,教育的也挺好,上面有两个姐姐,姐姐对他也很疼爱。他也是几个星期之前才突然知道这件事情,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来了两个办事的人,当时的反应时头脑一片空白。 现在的家里还有两个姐姐,小时候,大姐曾对他说,他是"捡来的",不是亲生的。孙卓以为姐姐在开玩笑,现在才知道是真的。当记者问到关于亲生父母的时候,17岁的少年孙卓似懂非懂,说"其实我心里有点愧疚,压力比较大,和几个很好的朋友说过这个事,他们说我的亲生父母找了这么多年,是很疼我的。我也谢谢他们,他们一定很辛苦。" 令人遗憾的是,就像过郭堂刚的儿子一样,孙卓直言自己感到很愧疚,他不会留到亲生父母那边,会选择继续和养父母生活。"他们应该会很失望吧",孙卓明白亲生父母对他深沉的爱,同时他又无法割舍十几年来的亲情。 为什么那些被找到的小孩,大都选择养父母? 既然这个事情有了一个结局,但是令很多人意难平的是,就跟很多孩子被拐事件一样,那些孩子经过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的跋涉,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亲生父母,但是往往在激动人心的认亲场面之后,在一切回归平静之时,他们选择留在了养父母身边。 仿佛发生了什么,仿佛一切有没有发生。而对亲生父母来说,这样的结局虽然比找不到孩子要好很多,但是总归成为心中无法抹去的一个伤疤。 自己的孩子跟自己再也亲不起来了,也许这是他们最大的遗憾,也是此生无法平息的意难平。 其实那些被找到的孩子选择养父母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贩子往往抓住年幼小孩子没有记忆的短板,专挑这些小孩子下手。而小孩子在熟悉的养父母身边长大,慢慢的就会忘却了童年模糊的记忆,把养父母当作自己最亲近的人。 而且令人十分不解的是,孙卓也好之前找到的郭刚堂的儿子也好,他们的养父母往往有自己亲生女儿,而且是两个女儿,但仍然选择抚养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终归还是传统重男轻女思想在作祟,这种陋习一天不除,社会风气始终无法得到净化。而且有些落后地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到令人无法想象,望而生畏。 最后只能衷心的说一句,但愿从此往后天下无拐。皆大欢喜,并不是童话故事。 把养父母抓起来,他就知道不是什么感情都值得留恋的了。 自然是从小对这种畸形的亲情给影响而不自知,长大了已经形成了潜移默化的理所当然。从小分辨不出是亲情还是依赖,长大自然而然的认为这就是正常的爱。可怜,也可悲,更可气。真希望国家能出重拳打击整治一下这种人间悲剧。 14岁的他在面对养父母和亲生父母之间,他可能只看到了养父母对他养育的恩情,却没想到亲生父母为了找到他这14年都是怎么过来的。 不要忘了养父母当初收养他时,家里面还有两个女儿,之所以对他这么好难到不是因为养父母想要一个儿子的原因?为了满足自己能有个儿子,却通过违法的手段把人当成商品进行买卖,把一家三口原本就能和和美美的给捅成马蜂窝?家里是有皇位需要继承? 如果你说养父母对他有养育之恩,那我想说,如果他没被人贩子拐走和自己亲生父母一起生活,亲生父母会不爱他不养育他?这14年的寻子之路恐怕已足以证明亲生父母对他的爱吧。 14岁的他只看见了养父母的养育之恩,却没想到养父母的另一面却是贪婪自私。 我记得见亲生父母前孙卓说要留在养父母那,见亲生父母后说自己现在还想不清楚留在哪里。说明他已经体会到了亲生父母的爱,但是养父母14年的感情,14年的生活,不是一下子能做出告别的勇气的。我很能理解他的心情,应该给他更多时间去消化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