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乡镇做过7个月的临时工,然后考上了这个乡镇的事业编,想想也是有缘。 先讲感受,再讲经历。感受:做的这几个月临时工是真的爽,如果可以不考虑经济的情况下,我还真想一辈子做个临时工。 为什么呢,每天加班是不可能加班的,迟到倒是经常有,上班就是做点电脑材料,填填表,都是一些基本没有难度的工作,平时请假只要不忙,随便请,上班自由,工作轻松,没有压力,不用担责,大不了不干了,请问,这样的临时工它不香吗? 有人肯定会问,临时工难道不应该是被压榨的对象吗?不应该钱少、事多,还背锅,哈哈,这个还是要看你的运气,你去的那个单位的人怎么样,有的人认为临时工就是干活的,无情压榨,有的呢,觉得临时工钱太少了,不会让其干太多活,再说也没人管你,考核?不存在的,再说,我当时是安排在村里面帮忙,可想而知这个轻松程度。 总而言之,我在政府做临时工的日子我觉得非常美好,轻松,也很舒服,但最终我还是考了编制,你品,你细品。 本人女,大学毕业后在市高新区公安分局做过两年的辅警工作,任职纪检、督察部门。一个大大的办公室里,有两个五十多岁的正科级领导,和一个四十来岁的老科员。 我的日常工作就是打扫卫生、辅助老科员整理和打印文件,工资在两千左右,早八晚五,双休,遵循国家法定节假日,五险一金,没有加班,中午还能吃食堂——总的来说,这个体面又好听的工作,除了工资低点,各方面待遇都很不错的样子。 老科员是一个憨厚的中年男子,对我照顾有加,工作中也教了我很多东西,最令我感动的是除了在天气不好的时候顺路接送我上下班,还在自己下发的福利中拿出订奶券分给我。他是我工作生涯中最亮最温暖的光,及至现在,虽然已经过去六七年了,我对他依然心存感激[玫瑰][玫瑰][玫瑰] 当然了,不好的方面远远多于那些好的点点滴滴。首先, 两个领导整天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板着脸,多少天都不见一个笑模样,两年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完全没有将我放进过眼睛里。 其次, 局里来往都是领导,规矩大的有些吹毛求疵,在他们眼皮子底下始终都是战战兢兢,生怕做错事情;而在与同龄的在编人员相处时,不自觉中总能感觉低人一等,特别心累。 最后一个, 就是在体制单位内不管是正式的还是临时的,随便拎出一个都是非富即贵之人,我等没背景没财力的小老百姓只能望洋兴叹,既羡慕又心酸,实在融入不进去[抠鼻] 以前当过一段时间办公室主任,管理单位的几十号临聘人员,对这个群体比较了解。 第一,工作压力比较小。临时工一般都只从事辅助工作,那种有技术含量的、有一定风险点的活儿基本不会让临时工干,同时临时工相对来说加班很少,基本上是到点上班、到点下班,下班后基本上单位不会有事情再找到了,所以下班后就不需要操心单位的事情了,所以工作压力是比较小的。 第二,收入有保障但不高。临时工一般是劳务派遣制,每个月收入比有编制的人要少一些,但是非常有保障,很稳定,机关事业单位一般到了时间就把工资和社保费用打给劳务派遣公司,劳务派遣公司扣除管理费用后就将临时人员的工资发放了,同时为劳务派遣人员缴纳了社保。从每个月的收入看,一个月拿到手的3000元的样子,还有几百元需要缴纳的社保,工资不高,只够养活自己,要靠这点收入买房买车娶媳妇儿,确实不现实。但好处是稳定,绝不拖欠,到点就发。 第三,感觉他们不能融入有编制的群体,但心高气傲,在单位反而有时候容易摆谱,服务态度不佳被投诉的一般也是他们,因为他们的收入不高,所以也无心思学习钻研具体业务,一遇到复杂的问题就去问有编制的负责人,对待办事人员态度一般比较恶劣,对待同单位正式的一般人员也照样不买账,只有领导或者能管着他们的人他们才买账。 第四,他们一般没有什么追求,虽然不少上了大学,甚至是本科,只有少部分人在努力准备公务员考试,大多数上班就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下班就各种玩,根本不会去钻研业务,每个月就是等那点工资然后消费后再等下一个月工资。 在政府或事业单位做临时工的有吗?谈谈是什么感受? 我从2015年4月份到现在,足足在我们市里的一个政府事业单位做了5年多的临时工,好在今年11月份通过事业编考试成功上岸了,这5年走过来感触颇多。 要说感受的话,压抑当中带点欣喜,只能这么说。01工资接近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是编内人员的四分之一,每次提到钱是最痛苦的时候 5年前,我刚刚大学毕业,就通过我们单位的编外人员考试顺利进入本单位,当时我记得很清楚,第一个月发的工资,和现在的基本差不多。 当时是因为单身,没有结婚,更没有孩子,所以觉得工资低点也没什么大不了,一个人省着点也够吃够用,但是结婚生子后,各种花销呈指数增长。下图是我上个月的工资打开记录,不到2600,没错,这就是我做临时工的工资收入。基本上,是我们这里最低工资标准,而且5年内基本上没有涨过。 而相比编内人员,我拿的钱连他们的零头都不到。同一个办公室同事,编制为事业编,一年能够拿到将近20万左右,我满打满算一年拿到手不到5万,她基本上是我的4倍。所以,每次提到钱,提到发工资,是我最痛苦的时候,一个大男人,拿着不到3000块钱的工资,说到哪都不好听。02工作内容基本上以辅助为主,没有编内人员的资格,会处处受限 当初和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时候,岗位上一栏写着"XX辅助",这说明我的工作还是以帮助编内人员工作为主。说的难听点,就是帮正式工打下手的,哪里用到的你,你就去哪里。 我们单位偏向于基层执法,而出去执法的时候,基本上是一个正式工带着我。到达现场的时候,有些文字资料、录像、拍照等琐碎的工作,就由我来做。而询问现场情况、亮证等环节,我就没有资格了(因为我连执法证都没有),只能由编内人员去做。 另外,包括去外地培训、参加评审会、录入案件资料,甚至是参加晚上的夜学,我们临时工都没有资格。03好在领导和同事照顾,自己学到了不少东西,为今后的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尽管自己仅仅是一个临时工,但是单位里大部分领导和同事,都不会戴着有色眼镜看我。仍然把我当做是他们的同事,生活上更是非常关心和照顾我,这让我非常欣慰,觉得自己运气不错,能碰到这么友好的单位。 自己也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在做临时工的5年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在工作中更是掌握了很多先进的理论和知识。另外,我还是没有放弃对编制的想法,在5年中我参加了国考、省考、事业编等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 虽然说,考了5年才考上个事业编,这根本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但是,对于我这个天赋不怎么样的人来说,已经是非常幸运了,自己也很庆幸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更是领导和同事帮助下才取得成果。我是@一个临时工,做了5年的临时工,2020年11月份通过事业单位考试成功上岸,和你一起探讨关于编制的大事小事。 我的一个小师妹,3年前,在县里一个小单位,也就是一个小局做过4个多月的临时工。她的感受应该能够代表大多数在政府或者事业单位做临时工的人的感受。 县里那个小局,只有9个编制,9个人。局领导一正二副,占了3个编制。其中,两个年轻人借调了出去,一个在政府办,一个在扶贫指挥部。局里还需要一个人驻村搞扶贫。 如此一来,那个9个人的局,就剩下1个局长,2个副局长,一个年轻的财务股股长,一个其他局的局长退二线的老同志,一个局里副局长退二线的老同志。 老同志嘛,有一个还有1年多退休,有一个还有4年多退休,他们能够正常上下班就不错了。你要他们做更多的事,承担很重的任务,显然不太现实。 局长、副局长不想真正参与到具体事务之中。况且,领导需要参加的大会小会,多如牛毛。于是,局里办公室的活,财务,安全生产,档案,扶贫,党建,宣传,节能减排等等的工作基本上就压在那个年轻人身上。 局长一看不对,这样下去,很多涉及到年终绩效考核的材料都做不出来,被扣分,得三等奖事小。被县领导批评或者认识工作能力、领导能力不行事大啊。 于是,他们向社会公开招聘1名办公室人员。最后,进入那个局当临时工的就是我那个小师妹。双方签订合同,一年期,也就是一年一签,月工资2500元,没有绩效,可以加入工会,如果她考上公务员,或者考上事业编制人员,合同自动失效。 当然,合同是死的,人是活,谁也不会那么死板。我小师妹跟我说过,局长说了,只要她不想做了,提前一个月说一声就行,想走就走。 我小师妹报到上班后不久就开始叫苦连天了,安排她在办公室。她到了之后,原来那个财务股股长的小伙子,开始滑头了,他有事没事就打开电脑里那个账务的软件,一会说自己要学习财务知识,一会说要做帐什么的,总之,把原来他做的那一堆事,都推给我小师妹了。 辛苦,事多,杂事多,应付的事多,烦心的事多。 上传下达,接收文件,到县委县政府拿机要文件。撰写各种各样的应付检查的材料。局里开会、领导会议、支部会议,要拍照,要写记录,要写总结。总之,按照她所说的,即使24小时坐在办公室里,也有忙不完的工作。 在政府部门里,再小的单位,哪怕是县文联只有1个主席,1个副主席两个人,该有的材料,你还是要有。这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事事要留痕,处处要佐证材料,相片,文字,一样不能少。 收入少,没任何转正的机会,这才是最痛苦的。 收入是固定的,每个月15号发2500块钱。要知道,2500块钱在县城当个服务员都有了。她跟我说,局长看她工资少,想提高一点,可是人家问了县里有关部门,单位自己招聘的临时工,最高2500,不能再多一毛钱了。 她说,最痛苦的是没有任何转正的机会。想想也是,本来就是一个合同临时工,国家单位,怎么可能给你转正呢?同工不同酬?现在是比正式工付出多几倍的精力,可以说承担了局里的大部分工作,可是工资收入却没有他们的一半。因为,正式的公务员,每年的年终绩效资金都拿3、4万。 进入体制内工作,能够接触领导,为考公务员积累知识,那是做梦。 小师妹明确跟我说过,她进入局里当临时工,不是奔着钱来的,她是想,能够在一个单位里上班,能够接触领导,接触一些能够对考公务员有用的知识。比如,那些县里的公开文件是可以看可以学习的。比如,领导的讲话艺术,是可以学习的。 可是,做了三个月后,她发现,那都是白天做梦。因为每天一到办公室就是忙不完的杂务事,哪里有时间去看文件,听回想领导说了什么。总之,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为考公务员而复习。 有的网友也许会说,你不知道利用工作时间之外的时间去学习啊。她说,上班的时候跟个陀螺似的,累个半死。下了班回家,就想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想,好好躺在床上,甚至有时候想,一睡不醒多好啊。 很多事,不经历过的人真的不知道真相。不管什么事,都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当然也不会复杂到哪里去。 总之,做了三个月后,我小师妹就向局长提出了不想干的想法。局长也同意了。 前年,我小师妹考到了隔壁县的一个乡镇当公务员。很久没联系了,也不知道她现在的处境是什么样的。 当然,从她的微信朋友圈里了解到的是,她过得挺好的,心情像春天的花儿一样灿烂。 这就是我的答案。关注辛酸职场,给您职场干货! 事业编制当然好了,话又说回来了那有这么多空位孑等着你,所以说有能力尽量自己干,在有编制的单位看人脸,拿临时工的工资不舒心。[玫瑰] 我当年就是在一个机关干了十二年的临时工。反正是活多钱少,公务员事业编有的福利全没有。他们当领导,我们来干活,一个单位里有三十来人有编制的,另外二三十人都是没有编制的。只有干活的份,没有上升的空间。 2008年劳动法实施后,把合同签在了一个服务中心开始交保险,但是工资只有八百块钱,每年涨五十。 2014年工资拿不到两千,辞职了,来到了现在民企。 留下的那些同事,后来也开始清理,因为财政上没有钱给他们发工资,走了几个人,每年拿了几万块钱的补偿金,还有不到十个人留下了,关系放在劳务派遣公司。仍然是干过去的工作,但是和单位没有什么关系。好处是有双休,按点上下班不加班,说出去在某局,好听些。 有些人也想走,但是走也走不了,因为没有一技之长,还养懒了,出来到企业可能适应不了。 但是仍然感谢那些干临时工的日子,让我比一直在企业工作的人眼界宽一些。还有在原来单位积累了不少人脉,和原来领导同事相处的也比较好,有需要帮忙的,大家态度都很好。 在私企的工作量和压力大,每周休一天,还有些加班什么的,只要工作需要,随时都得干。但是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职位和待遇也在提高,现在工资是过去的五六倍吧。庆幸走对了,后悔走晚了。 今年到了要退休的年龄了。想找个接替的人,来应聘的人有不少是在政府和事业单位工作的,不满意现在的待遇,想到私企来,但是能力看上去还差点事,一直也没有物色到合适的。 最大的感受不是工资的高低,而是他们根本没把你当成单位的人!一句话,你是外人!你是雇来干点零活的!你不是我们的人! 他们人情世事都会避开你!包括同事们结婚,升职,请客!包括他们谈论工资,福利!都会避开你,因为你的收入不可能应付他们的应酬!他们也是怕不小心刺激你! 很多活动都不会把你列在内!你和他们不是平等的!你是下人!他们对你的和蔼,是对外人的和蔼!对下人的和蔼!是一种大度!高高在上的大度,也许他们习惯了,没觉出来这种大度是只有对下人的大度! 你没有用!身份的性质决定你没有前途!他们不会尊重你,他们会奇怪你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可能干工资这么低的临时工!但他们又需要你干活!记住,不要太用力,他们会说你是傻子! 比你大,比你小的正式工,都是你的领导!你没有自尊,没有出头之日!所以不要干太久!除非你没办法! 去企业吧!趁年轻,学点技术!没有身份差异,大家都是平等的!这种感觉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单位最多的时候有七名聘请人员,有三名聘请人员已经在单位工作八年多,从与她们平时的交流中,可以发现她们非常缺乏安全感,对未来缺乏稳定预期,内心存在一种挫败失落感。当然这些感受,她们学会了藏在心底。平时她们也都很乐观,工作生活的也都很开心,但这些并不能改变她们内心真实的感受。一、同工不同筹,付出与回报相差较大。 2016年我到单位的时候,单位有三名聘请人员,分别承担着单位的三个重要专业。当时她们都自嘲的说,单位招她们是来做苦工的。虽然她们是聘请人员,但她们所负责的专业工作,工作开展的非常好,在全市都是能排的上名次的。 由于她们三人性格活泼,工作能力也很强,单位有什么重要工作需要抽调人员时,总会想到她们。这几年,有一人多次被点名参加全县年终考核组,有一人参加了多次大型普查工作,有一人利用家中资源优势,为单位解决了一些重要工作难题,可以说她们对单位的贡献真的是非常大。毫不夸张的讲,她们所承担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比在编人员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她们的工资真的很低。2016年的时候,我工作满七年,当时一个月拿到手有3000元的样子,这个工资水平在单位是排倒数。而她们当时每个月扣完保险后,到手实发只有700多元。而且没有年终奖金,不享受任何政策性补贴。2016年,每月700多元,这是一个什么工资水平?请十个人吃顿饭还不敢点放心的点菜!好在她们家里都不靠她们挣钱,不然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那时候,她们的愿望就是每月能到手拿一千元,她们自嘲的说就是凑个整数。 后来换了几任领导,给她们工资待遇也做了大幅上涨调整。但是她们现在的工资,每月扣除五险一金后,拿到手也才2200多元,同样仍然没有其他的待遇和收入。一年下来,所有加起来也不到四万。而单位正式编制的人员一年的工资总额已经都突破了十万。对比之前,她们工资确实涨不了不少。但对比在编人员,对比她们所承担的工作和发挥的作用,这点工资确实还是有点太少了。二、同龄不同命,不能进编内心很失落。 我和她们都是同龄,相差一两岁。她们经常说自己的命不好,没有像我一样有编制。随着年龄的增大,她们连参考的资格也没有了。有时候,一谈到身份,她们就很失落,对我们在编的人是非常的羡慕。 其实她们之前也都还是有机会考取一个编制的,其中一个甚至已经考取了乡镇学校的老师,但是由于家里原因又放弃了。到我们单位以后,她们中也有一个,因为个人能力突出,被市局一领导看中,给她介绍了市区的一份工作,工资待遇和保障比在单位要好很多,但是最后她还是选择了留下来。我想她应该不是不想去,而是有太多的牵挂和无奈。 近两年,领导也认为她们工作成绩突出,工作能力过硬,想通过自主招考或者其他的方式,把她们招进单位,解决她们的编制问题,让他们成为有编制的正式人员。当时提出这个设想的时候,她们都很期待,但是后来这事因为各方面原因没有落实,她们还是很失望的。现在,她们还时不时的问一下我,这事还有没有希望。我都不忍心给她们真实的答案,因为这样只会让她们又一次的失望失落。 她们也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你看我们年龄都差不多,而且我们还是美女,怎么就没有你的命好呢!三、同岗不同职,未来难期缺乏安全感。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政府对聘请人员的管理越来越严,她们内心感到非常不安。这两年,随着机构改革,单位也在逐步解决缺编的问题,她们看在眼里,失落在心里。因为她们在想,哪天单位满编了,哪还有她们的立足之地呢? 这两年,政府对各单位聘请人员管理,要求是只出不进。有的单位已经主动辞退了部分聘请人员,加上她们的用工合同都是一年一签,这更是让她们时刻在担心,不知道哪一年单位就不会再同意续签合同了。 这也导致了她们平时十分注重自己的言行,她们生怕自己哪点没做好,或者违反了纪律规定,那样就有可能被单位辞退。她们经常说,真实羡慕你们有编制的人,只要不出大的错误,单位也不能把你辞退,可以安安心心的工作到退休。而她们担心自己,即使表现再好,也不知哪天单位就不要自己了。真到了那一天,年龄也大了,别的工作也不会,该怎么办呢? 因为是聘请人员,没有正式编制,所以她们的未来确实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虽然我们在同一个单位做着相同的工作,但是她们内心却从来没有真正觉得安全过!总结与感悟 在当前的现实环境下,即使聘请人员能力出众,工作出色,但在在工资待遇,未来发展等方面,还是很难得到公平的对待,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有些甚至是无法逾越的鸿沟。 希望我们的用人单位,能真正体恤聘请人员的心理和难处,给他们更多更实际的关心关爱,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真正安心工作和生活。 同时,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年轻的同志,一定要及早对自己人生合理规划,趁年轻把握住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获得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 相对于正式在编人员而言,不在编即"临时"工。此临时工非真正的临时工,虽不在编却是单位的正式职工,如果"表现好"的话(关系硬),依然能够担任领导。而那些干部身份的在编人员,由于老实不懂"人情世故",干到退休仍徘徊在科员(或者初级职称)的边缘晋升不上去。 这是以前的情况,现在怎么样就不太了解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