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你吃过最多的野菜叫什么?
俺这边属于山东省临朐县的丘陵地带,改革开放前的时候,粮食产量特别低;那时,生产队一天的劳动力也就值几分钱,庄户人最难熬的日子就开春时节。家里的粮食,早已上顿不接下顿,只好到田间地头挖来野菜,掺上少许玉米面或地瓜干子面,上锅蒸成窝窝头勉强度日。
因为家家都青黄不接,所以挖野菜的人也多;此时天气尚冷,野菜生长缓慢,一天之中能挖到的数量也不多,但总比没有强。
早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麦地里的苦菜和麦蒿(学名:甜葶苈子)是生长最快的,也没有其它品种,只能挖取这两种。苦菜性凉味苦,不易下咽;麦蒿幼苗嫩鲜,稍老纤维变硬无法食用,只能取叶梢部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春天的苦菜芽依然是抢手货,洗净晾干蘸大酱,既天然又环保,主要还是从养生方面出发。
所以,在农村吃的最多的野菜,应该就是苦菜,其余的相对少一些吧。
柳蒿芽,曲麻菜,小根蒜,刺老芽,灰菜,山茄子,吃得多的还是(图片)示范。
小的时候,每年春天最早能挖的野菜就属小根蒜了,记得有一年正月十五母亲领着我和大妹去捡柴禾,生产队的线麻地的小根蒜又胖又多,我和大妹用木棍挖了一大捧,那季节小根蒜真是新鲜野菜。
我小时候是我们围子最爱跑山的孩子,每年春天下来的野菜也是最先去采挖。
围子里三面环山,各种野菜应有尽有,最开始挖小根蒜,接着把蒿、小唠叨、山芹菜、猴腿、广东菜、刺嫩芽等各种野菜都下来了。我最喜欢采的是大叶芹和刺嫩芽。我小时候的年代,供销社每年都收刺嫩芽,没有放风的两毛钱一斤,家里都不舍得吃,都换钱了。
生产队种地之后,每天放学归来去挖曲麻菜、苦碟菜,母亲把曲麻菜剁碎了做小豆腐吃。鲜花盛开时,会挎着筐去摘洋槐花,母亲用槐花炸酱吃有股清香的味道。
唉!几十年过去了,常常在梦里梦见还在挖野菜。
糠菜半年粮,现在虽然不吃糠了,那吃菜还是少不了的,特别是地里的野菜,随手就可以取来,有的野菜营养价值还特别高,值得一吃。
要问吃过最多的野菜叫什么?这个问题也很难回答,因为每一种野菜,都有它的食用期,食用时期长短都不相同。
现在正适合使用的是韭花、韭菜、小蒜,它们的食用期就比较长,吃过的也最多。
野鲜菜的食用量大,但现在已经老了过时了,不可以使用了。
大部分的野菜都是吃些比较鲜嫩的叶子,叶子老了就不可以吃了。
由于野菜的种类繁多,可利用它的食用期,用量大小可以自由决定。
各人的喜爱也不相同,喜欢吃的就多吃点,不喜欢吃的就可以不吃。
过去的韭菜、小蒜、韭花都吃慯了,现在又恢复了它们的食用量。
加点调料就可以食用,生的熟的都可以,操作简便,免得每顿饭炒菜的麻烦。
过去生活苦,什么野菜都吃过,连臭蒿,扬树叶都吃过。难以下嚥,但非吃不可。要数还是白蒿最高级,掺上许些面或馍花(碎馍)非常可口。现在白嵩在城里卖到十来块钱一斤,还是抢手货。每年一过春节,城里的休闲人就开着小车,骑着电动,跑到我们这汾河两岸来剜白蒿,听说白蒿防治肝炎,活血柔肝,经专家们_一炒咋,白嵩身价百倍,一直到清明左右,剜白蒿的人不断,有的回去晒干常年泡水当茶喝,究竟其功效,不得而知,只知道价钱不菲。
在农村,你吃过最多的野菜叫什么?这个还是有点多,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野菜,下面说说。春天
万物苏醒,鲜花盛开,这个时候最多的野菜应该是蕨菜和小笋子了,虽然说蕨菜有致癌风险,可是其鲜嫩的味道,依旧抵档不住大家的喜爱。在我们这边,不仅喜欢上山摘新鲜的蕨菜回来吃,还要将其腌制或晒成干品,储藏着来吃。
小笋的话,这个比较适合炒肉片吃,但是注意,一定要摘那个刚出士15~20厘米的,太高的吃起来会有"骨头",会影响口感的。同样,其也没有逃过晒成干笋或腌制成酸笋的命运。夏天
这个时候天气较热,一般都是喜欢弄一些清热祛湿的野菜,这个时候比较多的野菜主要有马齿苋和鱼腥草。马齿苋一种超级抗旱的野菜,经常生长在水泥路面缝隙里,也有的生长在菜园孑里,既可炒来吃,又可次拌,酸溜溜的口感好不过瘾。
鱼腥草,我估计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这个东西喜欢潮湿肥沃的环境,既可以当菜吃,也可以泡茶喝,其独特的鱼腥味道,迷醉了多少人。秋天
这个时候,树叶开始落叶了,但是有的野菜却是这个时候,刚刚破土出来生长的,比如我们常见的苦菜和野小蒜,苦菜看其名字就知道其味道有点苦,据说其有抑制白血病的作用,偶尔吃下还行,吃多几次口感实在不敢恭维。
野小蒜,这个在秋天的山坡上比较常见,炒肉吃煎鸡蛋吃,都是不错的选择,味道有点辛辣,比较适合口味重的朋友。冬天
这个时候,最好吃的应该是荠荠菜和折耳根了,荠荠菜这个野菜,在冬天是最鲜嫩的时候,估计让不少朋友流口水了吧!不管是打汤还是炒来吃那个味道真叫一个爽。
折耳根,鱼腥草在冬天倒苗后留在土中的根茎,这个需要平常多观察生长在哪些地方,到冬天倒苗后来挖其根茎食用。
好了,我就介绍上面这几个野菜,供大家回忆一下,你们还吃过哪些特别的野菜,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灰菜,香椿。野槁。
在农村,小时侯,春天来了,一场场春雨过后,在玉米苗还没钻出土之前,苦苦菜的嫩芽就最先钻出黑土,一片一片的,远远的望去,煞是诱人。与几个小伙伴,手里拿着镰刀头,而且刀头处弄一个弯曲,这样挖苦若菜才好用。脚踩在酥软的黑土上,看着满地的苦苦菜,伙伴们都贪婪地往筐里挖。有时有一绺小根蒜,那更是下饭的好菜。但那时生产队已经把土地深翻了多年,小根蒜已经很少见了。在田埂上,或坟圈边上,有时有山韮菜,细细的,坟圈边上的小孩子们大都不挖,心里搁痒。只有满山遍野的苦苦菜最耐挖,也耐吃。回家用水洗了以后,一小筐变成一大盆。那时的春天最不好过,没有青菜可买,冬贮的白菜土豆也吃腻了,吃得也快没有了。有苦苦菜占大酱下饭爽口,而且苦苦菜去火,大人孩子都乐意吃,也吃得最多。
在农村野菜就很多,特别是初春时有野生菌,春芽,薄荷,莆公英,雷公根等多种野菜
在农村,还真是吃过很多的野菜。至少有十种以上吧!要说吃过最多的野菜也有好多种。我印象最深的野菜,一是构树花,就是一种喂猪的树叶的花,一般构树的花有两寸长左右,青色,有小颗粒,在五六十年代,我们吃构树花不是当菜吃,而是当饭吃,就是将构树花摘回来后,去年杂物,然后在锅里用开水煮开,再拌到玉米面里面用蒸锅蒸,尽管很不好吃,但是,为了充饥,只能硬着头皮吃。因为有一种涩味。
二是广日苔,一种在水沟边长起来的野菜,不吃叶子只吃杆子,将广日苔采回来后,先开水煮熟,然后去掉皮,再切成小颗粒,拌到玉米面里面吃。也有做菜吃的,将广日苔煮开后,切细,再用猪油炒了吃。据大人们说,这种植物还是古时候的染料,就是将布匹染成各种颜色。还有古时候的彩色绘画都是这种野菜做的染色。
广日苔
三是鸡不啄,是一种青菜,不过这种野菜的特殊性就是真正的"野",完全不用人工栽培,纯天然的野菜,生长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外貌和青菜差不多。吃法也和青菜差不多。用这种野菜做出来的冲菜那是一绝。我们还将鸡不啄采回来后做成腌菜,晒干后炒腌菜吃,比青菜还好吃得多。
鸡不啄
四是折耳根。这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做菜吃的最多的一种野菜,而且基本上是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最普遍的吃法就是腌了吃,将折耳根折成一段段的,洗干净后直接加盐、香油、腌了就吃,喜欢吃辣的加点辣椒面更好。
在农村,要说吃野菜,确实吃的比较多,折耳根、野酒菜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