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古城并没有完全消失,而且正在逐步恢复和完善中,我们去年三月份刚去过一次。为找寻公孙杵臼祠堂,北行八公里来到忻府区中心,以前也曾多次或坐火车或乘汽车途经这里,但入内一睹真容还属首次。忻州是一座老城,高大巍峨的城门楼矗立南北两端,虽残破却凸显沧桑的城墙环绕着四周,一眼望去,正在维修的秀容书院满目疮痍,依稀间尚能看出旧日的端庄与风雅之姿。公孙杵臼的祠堂位于高楼围抱的逯家庄村中,不大的院落两门紧锁,惟有从门墙框格中向内窥探,祠堂正北二百米的坟冢仅剩一片苍凉土堆,土堆前耸立着一块无法辨清字迹的石碑。公孙杵臼是春秋时期晋国正卿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在屠岸贾剿杀赵朔家族的下宫之难中,以牺牲自己生命作代价,帮助程婴将赵朔遗腹子赵武藏匿到盂县藏山,为十五年后晋景公恢复赵氏宗位提供了前提条件,也成就了一百八十六年后的三家分晋这一历史重大事件,更让元代纪君祥的著名忠义杂剧《赵氏孤儿》有了故事依据。此日之游除忻州老城和公孙杵臼祠堂,还观光了遗山园和妱婵园两处古人遗迹,忻州,的确是个出产名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