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发奖,请问是发哪方面的奖?我认为发奖状是以奖励的形式对每个孩子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应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得到奖状。这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如果只发一部分奖状,这会深深伤害那些没有得到奖状孩子的心。 我们也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奖状和老师的表扬,我们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再调皮的孩子也有自尊心。发奖和表扬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孩子,让他们有一种自豪感。 对于小学发奖,老师可不可以发到家长群里这问题?如果老师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学习特点等,给每一位孩子都发一张奖状表示鼓励,我觉得可以发到家长群里,也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哪方面有特长,人人有奖,皆大欢喜。好孩子是在鼓励、自我欣赏中成长起来的。 如果是针对小部分同学发奖,老师不可以发到家长群里,因为家长群里只有学生家长,而没有学生,很多学生对得不得奖状可能根本不在乎,而在乎的是学生家长,家长之间有一个攀比的过程,如果一个孩子很调皮,不受同学欢迎,那么学生家长也会在家长会上抬不起头来,其他家长会对他另眼相看,这又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奖状虽然是一张简单的彩色纸,但它代表的是对孩子个人表现的肯定,发奖状看似小事,但对孩子来说是一件大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考虑、谨慎对待,合理使用奖状,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激励效果,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给小学生发奖状,老师可以把结果公示到家长群里吗?没毛病! 1.见贤思齐焉 发奖状的意义何在? 既然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发奖状的结果公示到家长群里,那就先说说发奖状的意义何在?某度百科说的:奖状是授予获奖单位或个人的奖励证明书,用来表示对单位或者个人获得成绩的一种认可和表扬。 既然老师发的奖状是授予学生个人的奖励证明书,用来表示对孩子个人获得成绩的一种认可和表扬,那就有必要颂扬出去,广而告之,让更多有关系的人知道,让获得奖励的学生为此而倍增荣耀感而今后倍加努力,争取更加优秀;二是让没有获得奖励的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学习,希望自己能够跟他们一样的争取优异成绩,即"见贤思齐焉"。那么同理,把结果公示到家长群里,也是老师的良苦用心,他们出于一种良好的意愿和动机,一方面是对在陪伴孩子学习过程中做得好的家长的赞许,同时希望对做得还不够好的家长也有鞭策和促进,一箭双雕。 常听说,有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点名批评表现差的学生,家长不乐意的事,这都可以理解。但是,在群里发一下发奖状的结果,也会激起家长的不满,这我完全没有想到。2.三省吾身 古人说别人家的孩子能获得奖状,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这里面是不是有家长的原因,对孩子关注重视还不够?对学校老师还配合得不够?把学生交给学校了,教育孩子的事就全部交给学校了,自己做甩手掌柜?作为家长,这些都值得思考。 要学会看到甚至欣赏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如果题主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而内心感到不舒服,那种心理是不健康的,千万要不得,尽早改!3.这就是我的回答 综上所述,我认为老师的做法非但没毛病,反倒是值得肯定的!如果题主要从这个好鸡蛋中挑点骨头出来,那反而显得你"太不专业""没事找事儿"了!如果想借这事,给老师找点茬,那可以说是用心不良了! 你如果不同意我的观点,那就在留言处留言吧!喜欢就关注吧,谢谢! 现在的社会很变态,现在的人很变态,发个奖状都有这么多问题,现在的教育还是教育吗?根本不是,纯粹是胡扯淡! 老师奖励先进都不可以了,鞭策后进就更不行了,学生离家出走,跳楼喝农药,谁也担当不起。我就不懂,为何就担当不起了,莫非死人的情况下,就不问青红皂白了?任何事讲一个理字,有的人,不懂理的人,胡搅蛮缠的人,活的越长害人越多,死不是一件好事吗? 以前,没有那么多教育专家,学校里学习成绩都是公开公布,都是排名上墙,排在后面的,知耻而后勇,激发起内心的血性和动力,赶超拼搏,好像从来都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专家多了,学生成绩不能排名了,不能公布了,等到需要公布需要排名的时候,出走了,跳楼了,司空见惯了,真不知是谁的错?公布了,排名了,没有要死要活的,现在保护隐私了,不是喝农药就是跳楼,究竟谁对谁错? 挫折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重要内容,温室里的花草是见不得太阳的,经不起风雨的,这是个基本常识,很多人现在连常识都不懂,张嘴闭嘴隐私,什么狗屁隐私,越是这样,害人越凶,很多人还蒙在这样的无知里,醒醒吧! 小学生发奖状,为何不能发在家长群里?理直气壮!如果不能接受,自己退群就是了,连自己的孩子不如人都不敢承认,还有希望让自己的孩子赶上别人超过别人,做梦去吧! 给孩子发奖状,然后公示在家长群里。 我想让大家讨论的关键句,是后一句:公示在家长群里。 公示在家长群里,我想老师不外乎想,一方面方便快捷,二方面让家长了解孩子哪方面做得好,找到孩子的长处。 若家长面子上挂不往,这便是家长心里有了问题;若社会上对此大加指责,这便是社会心里有了问题!见孩子短长,家校配合找到培养孩子的方式方法,这才应是着力点,大家把心思放在这里,才是正理! 发奖状是好事,为什么不可以公布,不要到时又有家长投诉说,表扬别人孩子就是批评自己孩子吧,现在的人是没底线的,什么都要照顾孩子的感受,但是他们不知道,孩子太软弱,完全是他们自己造成的。 记得小学的时候,我的孩子都是报喜不报忧的,不合格时不说,成绩高时就说。我都拿她没办法,不过后来成绩差了她还是会向我说的,开车接她放学时她告诉我,数学只有70多分,我没出声,因为我知道骂也没用,我知道她是真的长进了,会把成绩不理想的科目告诉我。我听到她在后面哭,其实我心里在笑,因为她开始有荣辱感,知道成绩不好自己会担心,会心痛,那我还怎么骂得出口呢,我早就跟她说了,我不是介意你成绩不好,我是介意你成绩不好都不跟父母说,不想想解决的方案。 孩子就是这样,你越是护他,他以手就越多理由去躲懒,去欺骗家长。公布个成绩都要照顾孩子感受,公布个成绩都要照顾孩子感受,那跟那个杀害母亲的13岁少年,不用受惩罚,还要不让他参加母亲的葬礼怕他难受有什么区别,这不是在维护孩子的尊严,这是在一步一下把孩子推下悬崖,孩子已经不知道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已经不是什么叫荣辱,最后连是非观都没了,犯罪还觉得理所当然,我们正在毁掉我们的下一代。 哈哈,这怎么行?这种行为是对没得奖状的孩子赤裸裸的羞辱。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没得奖状的孩子怎么受得了?跳楼了怎么办?杀老师怎么办? 完全可以! 凡是表扬的,都可以发到家长群里;凡是批评的,都不可以发到家长群里! 表扬一定要大张旗鼓!这样,既表扬了先进,也激励了后进,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受表扬的学生的家长,满脸荣光,心里高兴;没受表扬的学生的家长,也没有伤失脸面,保住了他们的自尊和尊严! 受到表扬的孩子的家长,一定会鼓励孩子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没有受到表扬的孩子的家长,肯定会激励孩子奋起直追,迎头赶上,下一次赢得"奖状"! 这样,班里就会迅速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班风和学风,这是老师和家长都愿意看到的喜人景象! 在理论上说,这样的做法完全可以实现。具体操作也是尽人皆知,恕不赘述。 但是,对于这样的做法笔者不敢苟同。首先说受奖的对象是学生,奖状是对学生某一时期某个方面突出表现的褒奖,是对学生言行举止、良好习惯、个性发展、在校表现等方面的肯定,也是对学生今后继续努力学习、努力发展的一种激励。 所以发放奖状应当选择一个正式的场合隆重举行。一纸奖状,看似分文不值,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最神圣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