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机场候机楼时的安检员拿一张小纸条在每个箱子上碰一下,这个小纸条什么原理?
这是用布条检测爆炸物。
那个小纸条相当于一个试纸,擦拭你的箱子或者身上是检测爆炸物微粒。经常看CSI或者美国警探片的都知道,无论是开枪还是制作、接触爆炸物,都会有残余颗粒在你身上或者箱子上。
通过擦拭,即使是很少的几个颗粒,也可以被仪器检查出来。从电视剧中,我们可以得知,即使是反复洗手也不会轻易洗掉这种微粒的。PS:检测仪器制作厂家的话我们还是别听了吧,按照他们的说法,这精确程度几年前的爆炸物颗粒都能被察觉。
通过这么些年来看,其实过年放炮并不会被认为是接触过爆炸物。不然,可能一到过年,大家成批成批的人就要过不去安检了。
作为一个老CSI患者,思考过一个问题,如果出现A制作爆炸物,B负责包装,C负责用化学物品清洗爆炸物外包装,D负责装箱,E负责运输。这样的话,还能被查出固体颗粒爆炸物么?
现在面临的还一个问题就是液体爆炸物不易被察觉,因此,液体也是禁止携带上飞机的。
我总能在飞机上看到别人喝饮料,还以为能带。结果上次坐飞机,过安检的时候,安检妹子直接冷着脸把我刚买的黑卡扔进垃圾桶了,解释的机会都没给我。好歹也让我再多喝两口啊。(两年过去,至今怨念)
出门在外,安检是常事,坐飞机、坐火车、坐地铁、进展馆甚至逛公园等等都要安检。在这些安检中,因为人流量大、遇危险不容易处置等原因,机场安检可以说是最为严格的。机场安检是乘坐民航飞机的旅客在登机前必须接受的一项人身和行李检查项目,这也是为了保证旅客自身安全和民用航空器在空中飞行安全所采取的一项必要措施。刀具、超过容量的液体、打火机等物品都是禁止随身携带的物品。
问题中描述的用小纸条擦拭箱子也是一种安检方式,一般在进候机楼的大门处就要检查。安检员会使用一个小纸条来回擦拭行李箱包,然后在仪器上检测,检测通过后,再几个人一起分批放行。
其实以前每次坐飞机遇到这种情况也都会疑惑,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后来经过搜索后才知道,是专门为了检测行李箱包中有没有爆炸物的。
安检员使用的小纸条类似于试纸,是由附性强的原浆纸或者是无纺布制成的,将纸条放在乘客的行李箱包上来回擦拭,如果行李箱包中有爆炸物,其微粒就会附着在小纸条上,到检测设备中检测一下,就可以知道行李箱包中有没有爆炸物质了。
一般情况下,如果接触过爆炸物,通常会在人身上残留痕量的爆炸物颗粒,安检人员拿"小纸条"在身上蹭其实是在用试纸擦拭你的衣服或行李,在擦拭取样过程中,如果身上有爆炸物颗粒就会被试纸采集到,然后安检人员将试纸放入探测器中就可以判断被测人员是否接触过爆炸物或其他危险物品了。除了擦拭取样外,也可以进行吸气取样,这两种取样方式的检测原理是一样的。这种痕量爆炸物探测技术有能力检测和识别低浓度的气体,即模拟犬类的能力,所以也被称作电子鼻。
而在探测器内部的具体探测技术分为很多种类,以较为成熟的离子迁移谱技术为例,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在一定条件下,样品气体分子被离子化后,不同的离子通过电场的漂移时间各不相同,根据漂移时间的测量来间接达到对样品的分离和检测,从而判断被检人员是否接触过爆炸物。
至于把大家圈住等一会儿可能是为了让大家身上可能附着或游离的爆炸物颗粒聚集起来然后再进行探测。
爆炸物快速检测使用。小纸条可以吸附爆炸物颗粒,置于仪器上进行分子迁移快速检测,能够定性测出是否有疑似爆炸物颗粒,从而实现快捡目的。
简单地说,那时一种爆炸物或毒品检测装置。这种装置有时候看起来是一张小纸条,有时候会是一块小布条,也有时候会是一个棒棒。
其实这个小布条、小纸条只是吸附装置,如果你和你的行李箱接触过爆炸物或者毒品,就会多少留下一点点痕迹,这些具有强吸附能力的小纸条、小布条就能够将很细微的颗粒吸附上去,放到专用仪器中检测,如果真的有爆炸物或者毒品,就会报警。
可能你会说,贩毒或装有 爆炸物的恐怖分子难道那么不小心,会将毒品或炸药泄漏在身上或包装物上?即便有那么一点点,通过清洗换衣服擦拭干净还能检测出来?
你别说,还真很难逃过这小布条、小纸条的火眼金睛,它们强大的吸附能力可以把离子级的样品吸附上去,在通过它们身后强大的仪器能力把它们分辨出来。这些仪器能够分辨出多大的物体呢?比如根据一些资料介绍,一般台式炸药/毒品探测器,就能够分辨皮克级的颗粒,精度可达10^-12克,就是百万亿分之一克。
要知道漂浮在空中的灰尘质量都在5*10-7g左右,也就是说比灰尘小50万倍的炸药和毒品颗粒,被纸条或布条吸附到就能够检测出来,这种极小颗粒,是怎么擦拭和清洗都无法洗干净的。因此,这种装置一般是机场对进入候机楼旅客必备的检查仪器,在当今世界多事之秋的时候,这种检查是为了保障每个旅客的安全,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因此今后遇到这种检查,还是要理解并积极配合为好。
据悉,这种仪器在每次使用前都要调试,包括用微量炸药或毒品测试,检查其敏感度,因此有人戏称这种仪器是吃炸药毒品长大的。
当然,任何仪器都不会百分之百准确,有时候也会出现误差。比如有人就遇到过检查报警的麻烦,弄得大家都紧张,后来仔细检查又没发现任何东西,或者在包里翻出原来是一堆化妆品。
看起来机器弄烦了也会来点小脾气,或者开个玩笑,大家如遇到这种事只有自认晦气,也要冷静对待,耐心接受检查,毕竟都是为了大家安全嘛,能这样严格检查你,也就会同样严格检查别人,最终还是保障了自己的安全,理解万岁。
当然,机场安检不能光靠这一台小玩意,还有许多其他的检查方式,包括情报部门的及时沟通,才能最大限度确保航空安全。
就简单这么说一下,谢谢阅读,欢迎讨论。
时空通讯原创版权,请予尊重支持。
我们去赶火车或长途汽车时,往往在车站要进行一番安检,火车站最常见的检查有两项,一个是检查行李包裹用X射线透射成像技术,另一个是手持金属探测仪。
X射线成像技术能形成物品的三维图象,测定物质的厚度,同时能够将爆炸物和其它类似物质区分开,检查行李包内的一些金属物品,如危险品刀具,匕首等。金属探测仪主要是检查你身上携带的管制刀具,如开刃的各种刀(直的弯的刀)、匕首、枪械、子弹、甩棍等,还可检查出包括手机、钥匙、刀片、大头针 、六四式手枪 、钢球等物品,甚至一元硬币都能探出来。
那么爆炸物怎么检测呢?为了检测爆炸物机场上还会增加不同于车站的检查程序,提高安检级别,通常情况下用一张小纸条在你的箱子上擦拭一下,我们把这项技术称之为爆炸物痕量探测技术:离 子迁移技术。
根据法证学罗卡定律,两个物体相互接触肯定会带走一些东西同时也会留下一些东西,形成物质交换,那么会有一种物质的残留。我们取样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吸气取样和擦拭取样。
吸气取样很简单,相当于我们中学课里的化学实验,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在任何环境下都会有微量分子散发到空气中,只是散发量上存在差异,比如醋酸的挥发性较高,而水的挥发性相对低,铜、铁的挥发性更低。我们常见的炸药成份多为几十种,如硝酸铵、TNT、黑索金、黑火药、三硝基甲苯等,这些炸药里都含有氮元素,在空气中往往与氧结合,形成游离硝酸根离子。当我们用这种仪器检测时,在大气或迁移气体中将被测样品电离形成离子,然后在外加电场中漂移。由于不同样品的迁移率不同,样品中的不同成分在迁移管内分开,一般情况下重的分子比轻的分子走得慢。这样,根据测量得到的迁移时间就可以知道样品的成分。
擦拭取样
犯罪分子如果携带爆炸危险品时,势必进行包装、搬运,在接触过程中,会有微量危险品物质(小颗粒)残留在手上,之后通过将爆炸物小颗粒传递至行李箱提手、口袋等处。通过擦拭刷来对行李的提手,旅客的口袋等部位进行擦拭取样,通过仪器就可检测出危险物质,并发出报警。擦拭取样的优势在于漏报率相对较低,可迅速确认危险品携带者。
无论是吸气取样还是擦试取样,这要涉及精度问题,理论上来说,灵敏度越高,漏网的犯罪分子才会越少,那么两种取样能达到什么浓度才能检测出来呢?
能检测出1皮克物质,这是多大的量呢。
1克=1000毫克(mg)
1毫克=1000微克(μg)
1微克=1000纳克(ng)
1纳克=1000皮克(pg)
1皮克=1000飞克(fg)(1皮克=10^-12克)相当于一粒尘埃的十亿分之一大小。假如你去机场时,路途经过放烟花的地方,衣服上就会粘有火药的爆炸物,就能检测出来。精度如此之高,令犯罪分子无处藏身。
当然擦试检测爆炸物品检验过程有些繁琐,降低了安检口的旅客流动速度。这在检测大量的密集人群时,有一些繁琐,但有检测精度高的优点。吸气取样则可以保证流动速率,但是通过吸气获取爆炸物分子的难度比擦拭高,安全性比擦拭取样要低。两种方式都需要2~10秒左右的数据分析过程,一旦被检测到存在危险品,就需要将前面的旅客进行开箱检查。
一般乘客是接触不到爆炸物的,而且我们国家是明文禁枪的,但在一些小的城镇还是有燃放爆竹的情况,这样的乘客在乘飞机安检时很麻烦,需要你配合安检工作人员说明原因。还有一些特殊工种,如采矿工人,银行保安押运,影视道具、军人等都可能接触烟花爆炸物,这些工种最好携带安检证明材料,以免延长你的检查时间。
可能还有一些液体爆炸物,乘飞机、乘火车安检时对于不明的液体,一般工作人员会询问你这是什么液体,如果是饮料的话,有时候还会让你喝上几口,当然乘飞机安检时,有明文规定不允许携带液体物的。
"乳房炸弹",是英国情报部门在监控巴基斯坦和也门等聊天网站时意外发现的。他们获悉参与的女性自杀式袭击者或许会先接受外科手术,把藏在胶囊内的烈性炸药"季戊四醇四硝酸酯"通过隆胸方式植入她们的乳房内,然后再像普通隆胸整容手术一样缝合伤口,使之成为两枚威力强劲的"乳房炸弹"。对于这种检测采用毫米波成像技术加以识别。上图两图可以对比一下。
安检识别爆炸物的方法非常多,其中小纸条擦试方法最简单,识别率还高,被各大安检站所采用,对于安检过程之复杂,大家心存恐惧,只要登机前严格按照要求,不要携带违禁物品,一般情况下,是平安无事的,高高兴兴乘机去,平平回家来。机场安检为大家,安全你我他。
目前大多的机场用的都是用帝都某集团的离子迁移谱进行炸药,火药类物质快检。安检人员手上拿的是一种吸附材料,完成擦拭富集采样。当然如果是液体或气体目前可以用GCMS进行快速分析…
爆炸物检测的常用方式。
小条具有一定的吸附性,会将微小颗粒粘在上面,然后放到机器分析检测。常见爆炸物的微粒,都可以快速检出。
由于检出率非常低(的确很少有人携带火药过检)。所以采取一批人一起检测的方式,如果没有检出,则一批人均未携带爆炸物;如果有检出,则一批人再单独过检,详细排查。
首先这个检测目前各大城市机场都普及了,当然他也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防爆检测"。
如图
听其名字不难理解他的意思,防爆检测肯定和危险品相关,现如今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出行越来越方便,飞机出行早已不是10年前那样遥不可期了,而与之对应的安全更不用说,肯定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虽说国内恐怖袭击很少发生(不是没有发生,比如云南火车站砍人事件。),但是不能不防备。
在旅客进入候机大厅时都会携带大小箱包,这些行李中什么东西都会有,就比如汽油、油漆、火药……,这些严禁携带的危险品,往往一天会查出很多,很多朋友会好奇,坐飞机带这些干嘛,其实这里就涉及到出行客人群体不一样,很多农民工朋友一年或者辛苦几年,都没有回一趟家,因为火车票难买,或者其他原因,忍疼买了一张回家的经济舱机票,虽说也就500~1000元左右,但是这对他们的收入来说,已经足够多了,回家的票买好了,那就开始整理行李,好不容易回一趟家,肯定想把所有 认为有用的物品,全部都带回去,因为不了解乘坐航空器安全规范注意事项,不知不觉间那些易爆品就进入了行李中。
进入候机大厅第一道安检,目的就是把这些曾在特大安全隐患的物品,第一时间全部清除干净,这样可以从杜绝有可能发生的一切安全事项,同样也减轻了后面安检人员工作强度,及更有效的提升安检的过检速度,最主要保护了航空器及旅客生命财产安全。
至于防爆检测原理,其实这个很好理解,安检工作人员手中的小纸条,也就是试纸,在每一个行李上面碰一下目的就是取样,这个取样分为 擦拭取样和吸气取样2种,基本原理接近。自然界中任何物质都具有一定的挥发性,在任何环境下都会有微量分子散发到空气中,只是散发量上存在差异,比如硫酸的挥发性较高,水的挥发性较低,正是利用这个挥发特性,对旅客所携带的行李取样检测,当发现有可疑物品时,检测机器会立马报警,工作人员会立马要求旅客开箱协助检查。
当然不管是那种出行方式,安全到达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遵守安全规则,平安出行。
以上分享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有关于机场出行需要了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本人天津机场工作员工,将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助大家。
喜欢请关注,谢谢!
谢谢邀请!
题主的问题是"机场安检员拿一张小纸条在每个箱子上碰一下,这个小纸条什么原理?"
首先,机场安检员拿一张小纸条在行李箱上碰一下是在检测爆炸物。安检人员把纸条在旅客的行李箱包拉锁或者箱子边沿等部位来回蹭几下后,拿到旁边专用的仪器上检测一下,就能知道包里是否有爆炸物。据介绍,这种仪器就是防爆检测仪,不仅快,而且灵敏,能够通过微量的炸药痕迹检测和排查出箱包内的爆炸物或者爆炸装置,带有爆炸物的人或仅仅是接触过爆炸物的人或物品,都能被该仪器检测出来。
然后,它是利用了离子迁移的原理。具体如下:这种小纸条是一种采样设备,一般由吸附性强的原浆纸或者无纺布造的。可以把你身上的特定物质吸附到上面去。在仪器里通过产生气态离子团;沿第一轴及时分离气态离子团,形成多个离子组,各离子组具有与其相关的单一离子迁移率;沿垂直于第一轴的第二轴顺序地及时分离至少一些离子组,形成多个离子小组,各离子小组具有与其相关的单一离子质量;和处理至少一些离子小组,由此确定质量的特定信息,也叫离子质谱。机场那种场所特定的检测对象包括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磺酸根离子等等,主要是现代炸药很多是硝基炸药,制作过程中会混入硝酸根。有些非硝基炸药就检测不出来。
最后,这种小纸条它可不是万能的,前提是只要人和爆炸物有接触过,它就会查出来,如果未有接触,那就呵呵了!所以,希望有关科研单位能够早日研究出更高级的安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