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年住在南锣鼓巷中的福祥胡同,当时南锣鼓巷还没有现在这么红火,生活在大杂院里带来了众多的不便,公共用的自来水和厕所离住处有一段距离,家家搭建的小厨房把院内通道所留无几,遇到刮风下雨更是难以出行,没到冬天生火取暖家中还是很冷的,总之有众多的不便促使我们搬家住进远离市中心的楼房里。不久前我还是回去看一看,以前的大院变化不大,还是这么拥挤不便,唯独好的各家都进行了煤改电,冬天家里很暖和。至于网红不网红他们都没有什么感觉,一路既往的在那里生活,就是出门那看人来人往有些乱。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几年前,南锣鼓巷被改造,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变成帝都网红打卡地之一,从街头到街尾,看到的尽是人头涌动,盛况空前。带着一份好奇心,我骑着自行车走了一趟,算是一探究竟吧。 我进去以后,才发现这是一条十足的商业街,从牌楼开始走到街尾,距离并不是很长,不过多停留,十几分钟就能走完。放慢脚步,闲逛着店铺,真是让人容易吐槽。这不是老北京所代表的胡同,而是全国各地方小吃聚会的地方。 比如说云南的芒果王,哈尔滨的马迭尔冰棍等等,北京小吃也有看到,但是并不多。最为头疼的是,价格真的好贵。我去哈尔滨时两次吃到的马迭尔冰棍都是5块,在这里最便宜的也要15元,太吓人啦! 到今天为止,我再也没有去过南锣鼓巷,具体有无变化也不大清楚,而且那里也没有多少北京人去玩,大部分都是游客。建议喜欢购物的友友,倒是可以过去转转,专门跑一趟却也有点无趣了。 彩蝶可以推荐几个独具北京特色的街巷:五道营胡同、烟袋斜街、雍和宫大街、前门步行街,簋街到鼓楼大街一带。这些地方都有中华老字号,以及老北京小吃,而且古迹众多,玩过景点后就可以用餐,十分方便。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你,麻烦关注,码字不易,绝对原创,感谢阅读! 南锣鼓巷在外地的朋友眼里是代表着北京的特色的旅游一条街,在北京人眼里可能就是一条商业街,一个自己的家。 我原来是住在杨梅竹斜街,离琉璃厂很近,琉璃厂也是很有特色的一条北京的老街,卖文房四宝的,小时候北京的特色很浓,老的四合院,老的门房,在家就可以听升旗,随着腾退工作的开展,老的物件越来越少 ,代替的是仿古翻新的一些东西,这也是北京胡同共同的问题,包括南锣鼓巷,现在的琉璃厂对我们来说更多的可能也就是回忆了,一条不温不火的街道。 所以说,南锣鼓巷就是一条普普通通的商业街,代表不了北京的过去,来玩的朋友建议多去那些没拆的胡同转转,可以从里面多少还可以看到北京的一点过去。 家就在南锣到后海之间的胡同里。走到南锣不到十分钟,走到后海五分钟。楼上很多评论说的对,南锣后海都是近年兴起的商业区。 大概在我上高中时,2005年左右吧,南锣附近还是最最普通的老北京胡同,普通到我一个女孩纸,冬天放学天黑了,骑车回家走鼓楼东大街绕远,都不穿南锣的胡同。因为胡同里六点多就路灯昏暗,没什么路人。尤其一些坏学校的小痞子还会在这边胡同黑暗处问你借个零花钱,没大事心里也是怕怕的。 也是大概在这几年,后海兴起来了。于是夏天半夜,不关窗的话,我家能清楚的听到后海撕心裂肺的酒吧驻唱。也开始有喝醉酒的人半夜两三点在胡同里高唱单身情歌。 这样的繁华,在民间说法中让东城气不过了:凭什么一街之隔的西城后海发展成了人气商业区?于是东城手动打造了南锣鼓巷,意在与后海一争高下。在政府扶植下,民房拆了,盖起古色古香的各种小店面,隔两年就翻修一次,似乎还要追赶时代潮流。之后又修了地铁站,从此彻底人满为患。 如今附近几乎每条胡同里都有各种文艺或青春的小店,摄像头星罗密布。借零花钱的坏孩子们怕是再也没机会了。可安静的胡同里"脏乱差"的小菜场叫卖声,晚饭时间滋滋的炝锅炒菜声、叫孩子回家吃饭的呼喊,还有暑假午后满耳的蝉鸣也都跟着一起消失了。附近很多房子已经租出去,临街的当店铺,隐蔽的也是学区房。邻居换了,街景变了。所谓的背井离乡,原来不需要真的远渡重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