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意思,本来是想问雾化吸入治疗,是不是比输液治疗,副作用要大呢?我们应该按照这个意思去分析问题。因为原问题会带有片面扩大输液危害的潜在之意,我们只能说输液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要比口服和外用的高,但很多时候我们正确的选择输液药物,在疾病需要的时候,我们还是要选择输液途径给药的。 另外,这个问题还有个观念是错误的,说雾化危害大是危言耸听的,我们要知道雾化吸入治疗,不像口服和注射给药,又是苦味又是痛苦的给药过程,而雾化吸入治疗没有这些痛点,是目前非常适合婴幼儿人群的一种给药方式。 当然了,这种给药的途径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如果随便的选择药物,把一些不适合雾化吸入给药的药品也拿来做雾化的话,可能就不适合了,说严重点可能会带来或提高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那么我们如何的选择雾化吸入的药物,才能让宝宝既能安全的治疗疾病,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呢?那就是我们得正确选择药物。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规定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推荐的,到底哪些药物是真正适合儿童使用的?真正可以用来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的? 首先打开国家食药监总局的官方网站,查到了哪些药物是被国家批准上市的雾化产品,检索了关键词:吸入用、雾化、雾化液、雾化吸入...等等,包括了国产药品和进口药品,请见下面的截屏: 国产的药品中,在治疗呼吸道疾病范畴,经过筛选以后发现,只有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批准上市是用于雾化吸入治疗的。 进口的药品中,筛选后我们发现,在治疗呼吸道疾病范畴,也仅仅只有: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用复方异丙托溴铵溶液、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批准上市是用于雾化吸入治疗的。 最后,根据孩子咳嗽的情况,在医院检查好以后,在医生和护士的指导下,使用正规的雾化吸入装备来进行给药,就可以相对安全的进行雾化。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下什么是雾化? 雾化就是将药物制成几微米的小液滴或者小颗粒,它们会随着人体的呼吸,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常用于缓解治疗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 那么雾化是不是比输液危害更大呢?其实不是的! 首先,雾化疗法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英国使用,在我国临床也使用了近20年了,是目前临床治疗呼吸类疾病非常理想的一种手段。 再者,由于雾化吸入是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与口服或静脉输液相比,它起效更快、效果更好;局部药物浓度高,但总体用药剂量小,仅为全身用药的几十分之一;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家长们完全不必"闻雾化而色变"。 不过在给宝宝做雾化时,家长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进食1~2小时后进行雾化 在宝宝进食1~2个小时之后再进行雾化,这样可以防止宝宝因为拍痰、气雾等刺激而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另外,在给宝宝做雾化前,家长要先帮宝宝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以及食物残渣。 2、使用面罩式喷头 为了达到好的治疗效果,最好给宝宝选择口腔吸入的雾化方式。这是因为宝宝的鼻腔比较狭窄、鼻甲弯曲,容易使雾化颗粒停留在鼻腔,从而减少了达到气道和肺泡的药物剂量。而口腔明显宽敞多了,能使更多的雾化颗粒达到气道和肺部发挥作用。 不过由于小宝宝通常很难配合口腔吸入的方式,所以3岁以下的宝宝还是直接选择面罩式喷头吧! 3、保持平静状态 家长在给宝宝做雾化时,要尽量让宝宝保持平静,如果宝宝不是很配合,可选择在他睡着时,将面罩尽可能罩住口鼻。对于大一些、懂事的宝宝,可教会他正确的吸入方法,让他慢慢深吸气,使药液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内。 4、尽量不要中断 给宝宝做雾化吸入时,最好要坚持做5~10分钟,中途不要停止,以免影响疗效。如果宝宝有剧烈咳嗽的情况,可暂停吸入,通过拍背、喝水等方法缓解之后,再继续进行。 5、雾化后要洗脸、漱口 用面罩做雾化吸入的宝宝,应在每次做完后及时清洁脸部,尤其是面罩覆盖的区域,以免残留在脸部的药物刺激皮肤。等雾化结束后,家长要帮宝宝拍背排痰,并给宝宝喂一些水或漱口,来清洁口腔。 6、出现这种症状要警惕 在给宝宝做雾化时,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状态。如果宝宝出现口干、恶心、胸闷、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并让医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说起宝宝做雾化,那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雾化":它是将药物制成直径为几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颗粒,可以让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它的用药量也只有其他用药方式的1/10,药物对孩子的毒副作用伤害是最小的。吸入的药物,可直接到达患病部位,比口服药物起效快,而且更为有效。 对于某些以病毒感染为主的、可自愈的疾病,如感冒,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明显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它还可以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可以普遍用于各种呼吸道疾病。 网上说,雾化里的成分都很可怕,它对宝宝的伤害比输液还大……这让很多家长都感到不安,那么雾化真的那么可怕吗? 雾化疗法其实是目前临床治疗呼吸类疾病非常理想的一种手段,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对比口服或静脉输液,它起效更快、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少。 而且雾化只是一种治疗方式,用药灵活,连中药都可以作为吸入对象。根本不存在"雾化吸入的都是抗生素、激素"的说法。另外,补充一点:雾化治疗中用到激素类的药含有的激素成分还不如宝宝擦的湿疹药膏。 雾化用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扩支气管药: 出现支气管异常收缩(痉挛)时使用的药物。一般情况下1天可重复4次。 化痰药: 目前多数不是直接雾化剂,而是注射针剂来雾化吸入。 抗微生物药: 抗生素还有抗病毒药物,国内直接雾化的药剂较少。 激素: 常见的"布地奈德"是新型表面糖皮质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强,激素用量仅为全身几十分之一,能迅速被肝脏灭活而几乎不产生副作用。 中药: 有时候家长会遇到少数医生拿中药雾化用来化痰,目前有没有副作用还不可知。 给宝宝做雾化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雾化吸入治疗前,家长应给孩子清理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不要给孩子涂抹油性面霜,以减少皮肤对药物的吸收。雾化吸入治疗宜在餐前一小时或餐后两小时进行,可防止呛咳引起呕吐。 2、雾化吸入治疗时,孩子最好能采取轻松直立的坐姿,也可采用半坐位或侧卧位,尽量避免仰卧位。选用大小合适的密闭式面罩紧贴在孩子的脸颊上,并保持储药盒为直立状态。指导孩子在平静状态下做慢而深的呼吸,尽量用口吸气,用鼻呼气。雾化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面色、神志、反应,一旦发生异常,应立即停止雾化并采取相应措施。 3、 雾化吸入治疗完毕,家长可即刻帮孩子叩背以促进痰液排出,具体手法是五指并拢成空心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有节律的一下一下的轻拍孩子背部。雾化后还应及时洗脸,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或喝水),以防止出现口腔溃疡,较小龄患儿如不能漱口,可饮水或用棉棒涂抹清洁。 4、坚持按医嘱治疗。因为雾化治疗中的激素可能使父母害怕,而经常有这样的做法:孩子稍有好转就停了。因为没好彻底,很快就复发,不得不再用,但一见好又停用。这样反复刺激,身体越来越敏感,不得不老用激素来治疗,最后激素没少用,身体也形成依赖。所以,应严格按照医生开出的用量和时间,等病彻底好转再停药(此项也同样适用于抗生素使用)。 5、雾化过程中观察孩子有无呛咳或者气管痉挛,如有问题及时停止雾化,观察情况,并及时和医生沟通。 春雨医生来回答这个问题~ 现在很多宝宝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咳嗽、打喷嚏等症状,每到这个时候,家长都会特别着急带着去医院看,觉得怎么着也得吃点药打点针什么的,结果医生说雾化治疗,家长一头雾水,直接把药吸进去?这比起输液安全吗? 首先,雾化是治疗方式的一种,像口服药、打点滴、肌肉注射一样,主要治疗呼吸系统的疾病。雾化吸入是用专门的雾化装置把药物分散成直径为几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颗粒,让他它们悬浮在气体中,随着呼吸,药物会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清洁湿化气道,达到治疗目的。 (图片来源:123rf图库) 静脉输液是通过静脉给药,药物要先进入血液,经过一个长长的循环才能到达肺部,可以说是走了不少冤枉路,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广泛撒网重点捕捞。 而雾化治疗非常大的一个优点是可以准确作用于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就像知道哪里有鱼,直接一网打尽,所以药效又快又好,而且是局部用药,药剂量也相对比较少,基本不会出现过量的问题,同时副作用也少。 还有一点,雾化吸入操作起来比输液简单多了,虽然护士扎针的水平都很高,但如果宝宝比较小不配合、血管又太细的话,就很不好扎针了,一针不行,两针,疼的是宝宝,家长也更心疼,而雾化吸入就是在口鼻处放置一个面罩,不会有疼痛感,也基本没有难闻的气味,宝宝更容易接受。 综上几点,雾化吸入相对输液危害小,方便,疗效好,很适合宝宝。不过,最后要采取哪种治疗,一定要是经过医生的专业评估,选择对宝宝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希望春雨医生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欢迎关注头条号【春雨医生】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识哟。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秋冬季节,容易感冒发烧,当小宝宝们出现咳嗽、痰多、甚至咽喉水肿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时,儿科医生常常会给小宝宝进行"雾化吸入"的治疗方式。有的家长就会有疑问,为什么不打针不挂水?雾化治疗行吗?吸入的又是什么药?听说含有激素,会不会影响宝宝将来的生长发育啊? 为了解答家长的问题,我们先来对比一下输液和雾化对于呼吸道疾病及肺部疾病治疗原理的不同。 输液是一种全身性的用药方式,药物通过静脉血流输送到肺部和呼吸道,当然全身其他部位也会有药物流经,所以,为了能够在局部达到有效治疗浓度,输液中的药物浓度相对要大一些。而雾化吸入是直接将药物通过吸入装置制成直径为几微米的小液滴或小颗粒,小液滴或小颗粒随着呼吸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治疗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所以,跟口服或静脉输液等用药方式比较,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局部药物浓度更高,起效更快、效果更好,而且总体用药量非常小,仅为全身用药的几十分之一,所以相应的不良反应也会少,安全性更高。 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雾化吸入目前已成为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疾病和治疗目的,选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早在20世纪50年代雾化吸入就在英国开始使用,在我国临床上也使用了近20年了。所以,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相对于输液,雾化更安全。 雾化吸入常用的药物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有些家长担心会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其实,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宝宝吸入的激素只作用于局部,吸入的量又少,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全身不良反应。但是雾吸并不是完全安全无害,毕竟"是药三分毒",家长们也必须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给宝宝使用合适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最好的临床疗效和最小的不良反应。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防止宝宝用药后口咽部出现念珠菌感染,每次用药后,家长们要给宝宝用清水漱口,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药事网权威解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一场秋雨一场寒,最近一段时间秋雨过后,气温骤然下降,很多小宝宝不小心感冒了,导致上呼吸道感染,面对咳嗽、多痰、咽喉水肿等问题,许多医生都会推荐"雾化"治疗。然而有不少家长很担心,不少家长认为,雾化治疗的药物里成分不好,对宝宝危害甚至比输液还大,那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呢?今天小编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正确认识一下雾化治疗。雾化治疗跟口服药物、静脉输液给药、肌肉注射给药一样,都是给药方式的一种,主要治疗咳嗽异性哮喘、婴幼儿喘息、急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等多种儿童上呼吸系统疾病。雾化吸入可以将药物变成直径只有几微米的小颗粒或者是小液滴,也就是气溶胶,随着呼吸药物直接进入呼吸道和肺部,可以缓解上呼吸道梗阻的症状。这种给药方式吸收快,所以药效又快又好。而且因为是局部用药,使用的药剂量也少,容易让孩子接受,是目前临床治疗小儿呼吸类疾病非常理想的一种手段。 目前,雾化治疗常常选用以下药物, 第一,激素类药物布地奈德,它能够局部抗炎,用量仅仅是全身的几十分之一,副作用很小。其次,扩支气管药,多用于伴有支气管痉挛症状的患儿;第三,抗微生物药物,主要是抗病毒和抗生素。由于雾化吸入可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和口服用药或静脉输液相比,雾化治疗起效更快、效果更好;因为总体用药剂量很小,仅为全身用药的几十分之一,所以几乎不会有不良反应的。所以部分家长担心雾化吸入比输液副作用大是多余的。 点击页面下方【了解更多】可查看更多医师解答或免费向医师提问 关注"家庭医生在线"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每到换季的时候,很多宝宝就会感冒,进而引发发烧和咳嗽等一系列症状。开心今年就是,发烧咳嗽持续了好几天,看着宝宝在那里费力的咳嗽,努力到脸红脖子粗的样子,爸爸妈妈们别提多揪心了。如果宝宝咳嗽比较严重的话,只能是去医院治疗,而在医院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快点给孩子做雾化吧"。 说起雾化来,很多爸爸妈妈们都畏之蛇蝎,觉得雾化简直就是对宝宝的不负责任。记得以前在朋友圈流传着一张聊天截图,上面把雾化说的简直就是万恶之至,感觉给孩子用雾化就是生生害了孩子一样。什么支气管扩张剂啊,什么糖皮质激素啊,什么粘液溶解剂啊,什么抗生素啊,看的大家都是胆战心惊,一时间一听到雾化就本能的拒绝。那么真的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了 其实雾化这种治疗方式很早就有了,如果要追溯的话从古埃及时就开始用了,只不过那时候的雾化还很简陋,主要是用来治疗呼吸困难的。发展到今天,雾化治疗已经很成熟了。 雾化是临床很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用雾化泵将药物打散,形成一点点微小的雾滴或者颗粒,然后将这些颗粒送到呼吸道或者肺的内部,对局部病变位置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比如常见的消炎,祛痰等。其效果比口服和输液的效果都要好,更加安全,副作用小且疗效显著,毕竟雾化是把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病变部位,减少了中间消耗。妈妈们所担心的无非是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直接把药物作用在气管或者肺的内部,是不是安全啊? 这个担心其实毫无道理的,都是同样的药,吃进去和把药物直接作用的病变部位上能有什么不同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腿上受伤了,直接在伤口上喷止血喷雾和口服止血药,是不是功效是一样的呢?我们能说喷雾就不安全吗? 第二个就是,雾化的药物有抗生素吗? 这里开心爸爸给大家一个个分析一下吧: 支气管扩张剂 主要是用在支气管痉挛的时候,比如孩子咳嗽的时间长了,肺部听诊后由哮鸣音,就需要用这种药物来治疗了。一般来说,医生开的剂量都是安全范围内,对于孩子来说,副作用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糖皮质激素 ,并不是叫激素就一定对孩子不好。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孩子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等症状时是很有效的药物。只要剂量安全了,几乎没有副作用。所以说,雾化其实是治疗孩子咳嗽的很有效手段。至于是不是有对孩子不好的激素,这点爸爸妈妈可以自己判断,毕竟医生开的药单中,对于每种药物都有所提及。雾化是个好手段,爸爸妈妈别因为自己的谨慎,让孩子受更多的罪了。 每个新生宝宝都是父母们的手心肉,因此一旦宝宝出现了已定位状况就会表现的特别紧张,而往往紧张就会导致人作出错误的判断以及采取错误的措施,下列这种情况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子。当宝宝患有呼吸道等疾病时,由于宝宝特殊的体质,医生有时候采取雾化治疗和输液治疗,那问题就来了:有些父母听信了网络谣言,认为雾化会对宝宝造成伤害,当然这是其中一方的看法,至于另一方的看法,毫无疑问则是认为输液会对宝宝造成伤害。那究竟两者之间谁造成了伤害,或者说谁造成的伤害大呢? 凡事讲究特殊情况特殊处理,不能一概而论 。对于这两种医学治疗措施,只有具体了解了作用和特性之后才能有较好的判断。首先是输液,输液是一种对全身进行用药的方式,为了达到局部的有效治疗浓度,在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药物浓度可能相对较大。 其次是雾化治疗,这种方式是直接将药物通过特殊的吸入装置将其制成肉眼所无法察觉的小颗粒,然后使其直接进入患者的呼吸道、肺部等部位,直接作用于患者病变处,这也就意味着其局部药物的使用量会更高,但是相对的它的作用效果既快又非常有效,而且其总体用量非常小从而使得其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很小,相对比较安全。 目前,世界上将雾化作为治疗呼吸道疾病的重要辅助手段,其高安全性也深受医生的推崇。而且,其对宝宝的伤害可谓微乎其微。但是是药三分毒,在为宝宝做雾化时也一定要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专家:石计朋,主治医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三甲医院工作近1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尤其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危重症的诊疗。 觉得本文有用,欢迎点赞或推荐给朋友,并关注【医联媒体】。 为什么雾化会给人一种对身体有害的感觉呢?我们深究一下,就很容易得出结论。 雾化吸入最常用于治疗的疾病就是急性咽炎和支气管哮喘。 治疗急性咽炎的时候最常用的药物是庆大霉素和地塞米松。庆大霉素是一个副作用很大的药物,它会导致耳毒性,肾毒性,甚至导致孕妇和胎儿畸变。地塞米松也是属于激素药,而很多人都对激素谈虎色变。 治疗哮喘最常用的就是特布他林,布地奈德,也是属于激素药(和地塞米松不属于同一类激素)。 因此啊,问题的根源不在雾化身上,而在于雾化作为一种载体,经常搭载一些让人恐惧的药物,从而导致了这种谈雾化则色变的情况。 其实啊,雾化是一种很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它完全符合了精确之间的原则,可以让药物快速的到达病灶,并且让药物沉积在病灶处,既萌最大程度地发挥药效,又能尽最大可能避免药物的副作用。 雾化疗法是目前临床治疗呼吸类疾病非常理想的一种手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在英国使用,在我国临床也使用了近20年了。由于雾化吸入是直接作用于发生病变的呼吸道和肺部,和口服、打针、输液给药一样,就是一种给药方式,雾化吸入治疗具有用药的剂量小,药物起效比较快,全身副作用小,无痛无创及使用方便的特点。所以,妈妈们完全不必"闻雾化而色变",可以放心治疗。 只是做雾化时,家长要注意这些: 1、进食1—2小时后进行雾化选择在宝宝进食后,隔1—2小时再雾化,可以防止排痰、气雾等刺激引起恶心或呕吐。吸入前要清洁口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 2、使用面罩式喷头因为宝宝的鼻腔比较狭窄、鼻甲弯曲,雾化颗粒经过时,很多药物会停留下来,达到小气道和肺泡的药物就减少了,而口腔明显宽敞多了。所以为了达到好的治疗效果,雾化最好选择口腔吸入。不过小宝宝通常很难配合口腔吸入,不说用嘴吸气,老老实实含着喷头十来分钟就是不可能的任务,所以3岁以下的宝宝还是直接选择面罩式喷头。手持雾化器药罐时,应保持与地面垂直,否则药罐如果发生倾斜,可导致药物倒出、不出雾。 3、保持平静状态家长可以将宝宝抱起,尽量让宝宝保持平静,如果宝宝十分不配合,可选择在他睡着时,将面罩尽可能罩住口鼻。大一些、懂事的宝宝,可教会他正确的吸入方法,让他慢慢深吸气,使药液充分到达支气管和肺内。4、尽量不要中断雾化吸入通常需要5—10分钟,尽量不要中途停止,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如果宝宝剧烈咳嗽,可以暂停吸入,帮孩子拍背或喝一些水,等咳嗽缓解后再继续。吸入药液的浓度不能过大,吸入速度要由慢到快,雾化量要由小到大,使宝宝逐渐适应。5、雾化后要洗脸、漱口用面罩做雾化吸入的宝宝,做完后要及时洗脸或用湿毛巾擦脸,着重清洁面罩覆盖区域,防止残留的药物刺激皮肤;吸药前不能抹油性面霜。雾化结束后,家长要帮宝宝拍背排痰,并给宝宝喂一些水或漱口,来清洁口腔。具体的拍背方法是:妈妈坐在椅子上,用一只胳膊挡在宝宝的前胸部,手握住宝宝的腋下位置。让宝宝坐在大腿上,或将宝宝的腹部和腿都放在自己的腿上,让宝宝的身体与地面保持平行,或是略微往下弯。每次使用后,要将雾化器的零部件拆开,用温开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6、出现这种症状要警惕在雾化的过程中,家长要随时注意观察宝宝的状态。如果出现口干、恶心、胸闷、气促、心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要及时让医生处理。如果家长在家自己给孩子做雾化治疗,一定要问清楚医生雾化需要做几天,1天需要做几次,什么情况需要带宝宝去医院复诊。且在雾化过程中,家长千万不要擅自给宝宝改药、增减量、停药,要按医生要求的频次、用量坚持做完整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