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月薪税后23000,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这两年觉得在上海生活很难,该离开吗?
题主你是来炫耀的还是比惨的?如果你是没结婚的小年轻,税前3万多(税后23000),已经相当不错了,即使在上海也算混出一点人样了,为何撑不下去了?难道你不知道生活和境遇,都会随着时间来变化吗?这两年难,未来几年就一定更难吗?难道你不发展了吗?这些问题要想清楚,再做决定。许多人咋呼着要离开北上广,最后还是又"逃回来"。
家乡放不下灵魂,北上广安不下肉身。这是许多奋斗青年的共性。如果你是月薪几千元且长期看不到希望,在北上广根本混不出名堂,你可以来北上广体验一下然后回家乡。如果你是月薪3万多的青年,且还有发展空间,你已经有扎根的基础了,为何不能图谋更大的发展呢?其实,北上广留下的人,有很多都是这样艰苦奋斗过来的,甚至牺牲自己这一代,为下一代打好基础。
估计题主是独自闯荡上海,所以没有知心朋友,就是缺少那些从小长大的朋友。其实,没有朋友,不是离家的理由。朋友就是朋友,离得远近,有多少关系。你到了上海,还会再交新朋友。就算没有交到知心朋友,也不是离开的理由,没有事业不能活,但没有朋友你依然要活下去啊。回到家乡,这些朋友也只是朋友而已。你在上海混好了,还可以把朋友招呼过来啊,只要你有条件,朋友照样来看你。
回答过不少这样的问题,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取舍。有些人来北上广打拼,月薪几千元,就梦想奋斗扎根。你月薪3万多,且一点信心都没有了?现在月薪3万,你有没有信心,未来五年挣到月薪5万?十年能不能做到月薪10万?到那个时候,困扰你的房子问题,朋友问题,还是问题吗?
退一万步讲,许多创业一代,难道不是为了下一代?我许多同事朋友,舍弃家乡挺好的职位和收入,到北京来发展。为什么?不一定为他们自己,有的就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小地方,教育、视野、机会都不如大城市多。我的朋友们说,宁愿让自己这一代奋斗,也要改变下一代的生存发展环境。在北上广的好处,有一点是肯定的,视野和格局大了。
作为外地人打拼在上海,工资税后23000,在上海其实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工资水平了。如果还能有年终奖金,一年到手差不多能有30多万了。就我过往认识的各类人员的经历来看:只有工资到了某一水平:在别的城市较难达到,但是又不足以在上海支撑自己较好地生活消费的时候,人们才会开始纠结,思考是否要离开上海?
尤其是生活的比较辛苦的时候,这种纠结会明显。
就这个问题,因为子佳无法获知题主的背景,就罗列过往曾碰到过得几种决策倾向,供题主做决策参考。能有机会落户上海的,基本不会选择离开
但凡能有一些希望看到落户的机会,很多周边的朋友都不会选择离开,背后的原因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很多人背后都有一个核心的理念:能有机会落户上海,就代表着从此在起点上,让自己和孩子的未来有大概率上升了一个台阶。
无需避讳,在中国现有的经济发展环境下,北上广深的经济、政治优势,决定了其所获得资源上有着二三线城市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经常听到朋友聊到:在二三线城市只要有钱,既能过得自在,也同样能获得资源;但是在上海,如果没有很多钱,照样也拿不到什么资源。
这句话,乍一听没有错,但是真的在上海生活久了,见的多了,就会发现这种有钱能获得的资源,更多时候是一种"享受资源"。
拿大家经常对比的教育资源举例:有钱,在二三线城市照样能上好学校,请到好私教;而在上海,没钱照样只能上个普通的公立学校。
但是,实际上在上海,即使没钱,上的也确实一所普通的公立学校,可能获得的成长也远大于二三线的好学校。
举个最简单的现实:过去十几年,很多地方的英语和计算机教育开始从小学阶段抓起,但是在上海,在小学课堂上开始教学英语和计算机 ,应该至少二十年前,意味着至少超前于其他大多数城市五年以上。
这种差别更多的是在于整个城市的教育理念都超前于二三线城市。类似这种差异不是仅凭个人的力量就能轻松弥补和追平的。
其实这种差异,不仅仅体现在教育,其实在思维方式、见识眼界、接人待物、机会获取上,特大城市都远远超过二三线城市,直白来讲:发生"黑天鹅"事件,改变命运的机会远远超出其他点。
曾有一篇爆火的网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虽然有些夸张的成分在,但是确实道出了二三线城市与特大城市的差异所在,这种差异不是靠外在的个人努力就能抹平的,背后是一个城市资源的巨大优势展现,积累和打造出来的"先天性差异"。
在上海待的越久,对这一点认识的越深刻,只要有一线机会能够落户上海,很多人都会拼一把,不仅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下一代拼出一个更高的起点与成长环境。无法落户上海的:越年轻离开越好,尤其是在30岁之前下决定
随着二线城市的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对于二三线城市的倾斜,如果觉得在上海大概率没机会落户,很多朋友会选择离开上海,而且是越年轻越好。
因为年轻,还有在二线城市再拼搏一次的机会,也许回去的绝对薪资额度在降低,但是相对于当地消费水平的工资收入并没有降低太多,生活质量也不会降低太多。
在这个时候参与到二三线城市的大发展,无疑是集中自己的所有优势力量,在这些城市获得更大的收益。
身边就不乏朋友,在上海打拼几年后,结合实际情况,果断选择回二线城市发展,不仅避开了上海激烈的人才竞争,还带着在上海历练出来的一身本领,在二线城市打出一片天地。
在整个经济发展大势下,中国在向经济发达国家学习,二三线发展城市在向特大型城市学习,中小型企业在向大型企业学习;
学习的目的不是生搬硬套,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少走弯路实现快速发展。
在这种氛围状况下,如果有几年在上海打拼的经验,年龄和精力上又属于职场黄金时间,这种人才在二三线城市就会很受欢迎,很容易获得更大的资源和发展优势。无法落户上海,年龄又已经偏大:那么就把以上海作为赚钱的地方,为未来回二三线过上更好的生活再拼几年
这种情况下,子佳建议从长远来看,就做好离开上海的打算,把上海作为赚钱的地方。
从概率上来讲,在上海赚钱并省下钱的金额,会大于在二三线赚下的金额。
毕竟特大城市和二三线城市相比,如果不是生活要求太高,除了房租一项,其他的生活成本不至于偏差太多。
按照题主税后23000的收入,很难在其他城市轻松找到如此工资水平的机会,如果确实打定了注意想要离开上海,不妨先在上海拼搏几年,攒下一笔钱。
"在上海赚钱,在家乡花钱",才是绝大多数打工一族精打细算、反复研究后最合算的生活致富之路。结语
无论是从个人发展与成长,还是为下一代创造机会的角度考虑,基于题主能拿到税后23000的工资的能力水平,子佳是特别建议能有机会拼一拼,就不要想着离开上海,把心思和注意力放在如何解决在上海生活不开心的问题。
题主的题目说到底,就是未来和当下的冲突问题,那么先考虑清楚未来长远发展的可能,再思考如何解决当下的问题,才是更合适的思考方式。
"为当下而舍弃未来"一定不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我是子佳看职场,大型集团企业HR总经理,严肃专业,偶尔搞怪的HR从业者,持续分享职场干货,关注我,我们一起职场前行
我觉得你可以选择离开,原因如下:
第一:在上海月收入2.3万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是收入的背后是自己不停的付出,别人或许只是看到了你的光鲜亮丽,但是背后是自己默默加班到凌晨,吃饭无规律,生活作息不正常的付出。
第二:高薪等于高压力,长时间神经处于紧绷的状态,对自身没有什么好处,高压力,高焦虑,如果你很优秀,别人会指望你做的更好,不停的给你施加压力,这种状态不适合长期发展。
第三:这种收入水平,在上海或许你吃穿用度会稍微好一点,但是避免不了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买房子,如果你在上海长期发展的话,买房这个问题是避免不了的,我身边很多朋友,月收入3万以上,因为在上海买了房子,一家老小都在这边,吃穿用度得很节约才行,每个月还得还款高额的房贷,工作不敢轻易懈怠,看起来就很辛苦。
赚钱和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希望你能做出自己的选择,希望你能开心不再纠结!加油!
作为一个逃离上海而后悔的过来人,我建议楼主勇敢面对;
本人98年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找到工作,当时的社会平均工资大概是800块每月,第二年涨到大约1500人民币每月,当时大多数人的工资也在1500左右,而当时上海闸北区相对偏远的地方的房价为1500人民币每平,但扣除最基本的生活费之后所剩无几,即使房价低到那种地步,依然觉得买房无望,感觉生活在社会底层;2001年我选择了逃出上海,去到海口,工资增加为大约3000每月,而海口当时的房价大约为800每平方,海口普通人的工资大约为1200每月,瞬间感觉自己生活在社会的中高层了;
但现在再回过头来看,如同玩游戏一样,上海永远是Hard模式,去到其他地方从Hard模式转为Easy模式,可能当时觉得很开心,但人这一辈子很长,我们所做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争取自由,所谓的自由就是有选择,当时选择留在上海的同事他们早就在上海有房有车,他们随便卖掉一套房子就可以实现财务自有,可以选择去享受海南的阳光沙滩,而选择Easy模式的,再想回到上海已经几乎不可能了,上海的房价已经把大多数人堵在门外;
税后23000 在键盘侠眼里刚过温饱线,但真实情况是超过90%的人,楼主最大的问题不是经济压力,而是没有朋友的孤独,上海这座城市有表面上的包容,骨子里是排外的,个人建议楼主安排多一些户外活动,既可以结识新的朋友,也可以锻炼身体,坚持下去,有了朋友后日子会好过很多;逃离上海,可能经济压力会小一些,但还会继续有新的问题产生,如果我们每次在碰到困难都选择逃离的话,我们离自由会越来越远,因为生活没有"very easy"的模式;
兄弟你不要扯淡了可以吗?一个月二万三可以了,离开干嘛呢?没朋友很正常啊!二十多岁就是想要一帮朋友,三十多岁朋友要是没资源还不如不要,四十多岁朋友可有可无的因为那么多年你应该知道过自己的活自己的,一切都是假的,好好活着才是真的,五十多岁要懂得放手懂得感恩懂得满足,六十多以后除了发退休工资其他的事情听听就算了一耳进一耳出,该干嘛干嘛去,到了七十多活在自在,到了八十多身体好的话管你国家政府什么事,醒了起来吃,吃饱了躺下睡就是了,要是在现在这个空气污染,水质变差,食品安全有问题的年代你能活到九十九,你就是仙人了,兄弟姐妹别去考虑你有没有朋友先想想活到九十九吧
23000税后在上海太太太普通了。能回去就尽量回去。陪陪父母多好。
上海不是战场做人有这么难吗?月薪二万三千不底了,年薪二十七八万工资以不底了,生活水平谁中等,不底也不高,工资比你高的不会太多,工资比你底的还很多,做人要心平,没有什么真正的朋友,现在社会跟钱去交朋友!真朋友也不会给你钱,再苦再累靠自己!这两年你觉得上海生活很难,是你心里不平行,听到人家工作工资有百万!这是很少的人,好的人家开厂,做生意有千万,跟这些人比你的工资太底了,你的生活真的很艰难了,该离开上海了!如果月薪二万三千还够高的话!这个大上海有多少在打工,市政府的财政要多少都不知道了!上海工资最高的我们不知道!最底清洁工,工资只有二三千元,去问问他们的生活难不难。
你在上海工作月工资薪二万三千以不底了,在上海生活不难,生活水平很好了!该不该离开上海,现在离开,以后会后悔的,像你这样的人要离开,上海的房价要涨了?因为都是高工资的人了!没有底工资的人!你生活很累很难还是该离开了!
税后收入两万三,一年就是27万,如果是央企或者国企可以考虑留下来。也许若干年单位集资分房呢?没有这个待遇也可以享受享受廉租房的待遇,而且体制内年纪大了也是有保障的。
如果私企和外企,年龄在三十岁以内还能拼一拼,三十岁以上有点少了,如果没有奋斗到高管,三十五岁将是一个巨大的事业瓶颈期,一旦失业,再找工作可就难了。这个收入就算你省吃俭用,一年的存款也不过3、4个平米的房子,这得奋斗到何年何月啊。
现在强二线城市的发展已经上来了,杭州、南京、重庆、成都、武汉、西安这些城市如果你有过硬的业务能力,找个两万左右的工作不算太难,找个离家近一点,亲戚朋友多,饮食习惯也能接近一点。
如果上海有房产,那就留下,如果上海没房产,那就离开!
以楼主的收入来看,一年近28万即使在魔都也算高薪,因此日常开销足以满足消费需求。
但是有一点必须要清楚,虽然上海有75%的人到手月薪还没有过万,但是这些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当地人,自家有房产。而居住上海,一生当中最大的开销可能就是房子,主城80平小两居动辄六七百万,而且还不是什么好地段。
在上海,月薪2万的无房族,生活品质远不如月薪七八千的有房租。因为如果打算安居上海,就得省吃俭用攒首付。上海首套房首付比例是30%,二套房50%,买套700万的房子首付要210万,即使公积金贷款,每月也得还2.1的月供。这2.3万月薪还完贷款连生活费都不够。
有房无贷,月薪两万三活得滋润;
有房有贷,苦几年,以后会越来越好;
没房没贷,待越久越看不到未来。
这就是同等收入条件下有无当地房产导致的巨大差异。
在早以前,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有很多其他城市享受不到的繁华与配套,但是现如今,各城市之间硬件条件差距在逐步缩小。如果继续留在东部,杭州、南京甚至青岛、苏州都可以成为新的落脚地,这些地方竞争更小,人才需求度更高,以你上海的高薪背景去这些城市找个相近的待遇并非难事。何况这些新一线的发展潜力就像十几年前的北上广深,前途未必不及你在上海的岗位。
月薪在23000左右,一般是年龄在30岁左右的中层管理人员的收入,这个收入在上海,如果没有车贷和房贷的情况,如果未婚租房族,那生活还是比较自在的,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
如果你是一家之主,有车贷房贷,那是比较辛苦的,如果你离开上海,你去三四线城市生活,从你的自身综合实力来看,收入能超过月薪23000元吗?如果不能超过,建议你还是留在上海,如果能去小城市担任高管,月薪超过23000元,房租也会比较便宜,这种情况下回去发展是可以的。
说实话,在上海的工作机会肯定比三四线城市多,薪水也高,如果你只是因为没什么朋友而失去这么好的工作条件,那实在是很惋惜。
增加人脉的方法有很多,你如果现在还是单身,周末时间也比较充沛,你完全可以利用周末再去名校读MBA 或者EMBA ,或者读个自己专业的技能证书,哪怕是去考个托福雅思,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那也是为自己的未来锦上添花,可以让自己的职场晋升更加顺利。你得给自己的未来做个中长期的规划。
在周末学习提升的过程中你还可以拓宽高阶层的朋友圈,万一有一些新的机会也可以及时把握。你要多丰富周末的生活,这样你也会有很多好朋友的。
如果你赞同我的观点,请点赞加关注,如果你在财富生活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加我的圈子提问,我会尽快给您答复。点击我的头像到首页,再点击导航条中的"圈子"加入即可,感谢大家的关注!
CBA下赛季最大黑马?深圳队18人名单全部确定,四位国手齐聚争冠深圳队今年休赛期闷声发大财深圳队是今年休赛期引援最为成功的球队之一,从广东队得到了周鹏,签下了自由球员李京龙和赵宴满,从青年队上调了李文豪王浩然马明坤廖智鹏。当然,深圳队也送走了不
好消息!刘诗雯回归国乒,现场指导年轻球员,刘国梁仍需要她北京时间2022年9月5日,国乒队内选拔赛已经结束,林高远成为世乒赛男队第5人,女队这边蒯曼拿到了候补名额。还有一个好消息,在选拔赛现场我们看到了刘诗雯的身影,她已经回归国乒,指导
服贸改变你我生活央视网消息文旅专题展区内的沉浸式体验场景吸引了很多观众在现场参观互动,而这其中不少的场景是来自于我们生活中的文旅游览项目。从虚拟场景到现实美景,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总台央视记者李琳
陌上花公园时雨亭穿过五亩田的蓝雪花海,顺着曲曲折折的登山阶梯拾级而上。陌上花公园时雨亭山头海拔不高,想起了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时雨亭没有大仙,也没有相关龙的传说!但
与沃尔沃XC60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9月27日世界旅游日,而你是不是也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挑选一处你爱的风景,摆脱繁忙的工作,释放积压已久的压力,让身心都得到放松。来踏上沃尔沃XC60打造的
西沙行之五银屿岛日上九天,六点半开始早餐,同样是分组陆续进餐,同样丰富的自助餐。830开始登银屿岛。邮轮是大船,停泊在距离岛屿几海里之外,游客需通过接驳艇登岛。800众团友已跃跃欲试,全体集
关于啤酒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忙碌了一天,最让人惬意的事情,莫过于三五知己或者一家人,围在一起品尝各种美食,对杯畅饮啤酒,一大杯啤酒下肚,瞬间激发体内所有细胞,唤醒大脑,消暑解渴。啤酒被称为液体面包,是最古老的
突发!俄外交部宣布制裁!欧洲最大核电站断网中国基金报记者伊万综合报道彻底断气?欧洲天然气一度跳涨35在俄罗斯北溪1号无限期停止供气的背景下,作为欧洲基准的TTF荷兰10月天然气期货周一盘中最高涨35至290欧元兆瓦时,尾盘
邓小平逝世9年后,戈尔巴乔夫回忆邓小平至今难忘他说的8个字1989年,苏联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第一次访问中国,同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进行会谈。这次会谈中,邓小平同志说出了堪称世纪经典的8个字,此后中苏关系彻底被扭转。2006年,在邓小平逝世
杨利伟在太空曾听到神秘敲门声,13年后,谜底终于被揭开在无边无际无声无息地的太空中遨游,突然听到几声敲门声,你的第一反应是惊喜还是惊吓呢?有些坚定的外星人拥护者可能会大喜过望,觉得这即将是人类历史上与外星人的初次见面当然也有不少人会大
阿富汗国家博物馆重开一年后文物保护仍然艰难坐落于首都喀布尔西南郊的阿富汗国家博物馆是阿富汗全国最大的博物馆,成立于1919年。去年八月,博物馆一度关闭三个月才重新向公众开放。目前,这里的文物情况如何?博物馆又有哪些变化?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