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有状元的徒弟,无状元的教师,你连这个朴素的道理都不懂吗? 让教师去参加高考,不一定能考上清华或北大,而且我相信大部分高中老师都考不上,因为当年他们就读的师范大学,都不可与清华、北大同日而语。而真正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也很少有去当高中教师的,即使他们当了高中教师,也不一都能教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 术业有专攻。学科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自己会多少知识,而是把自己会的知识,想办法教给学生。与教师大学时期学习的专业知识相比,高中知识九牛一毛,教师完全能做到精通,如果就单科而论,每名教师几乎都能达到考上清北的水平,但考上清华、北大需各学科成绩都拔尖。 教师虽然考不上清华、北大,但通过各科教师的通力协作,能够教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这就是教师最大的成功之处。 很高兴回答这一问题,个人管见,不当之处欢迎"关注"作者继续交流! 我当年全国数学联赛一等奖,江苏赛区第一名,保送北大数学系,没去,学校让我高考冲状元。高考填志愿,本来第一志愿填的清华电子,后来南京大学的招办找到我,说不管考多少分(我们那会是先填志愿再考),都会录取,而且给专门的奖学金。我就把清华放在了第三志愿。最后成绩出来超清华录取线37分。 事实胜于雄辩。 回答这个问题,论述带感情色彩、可能有感情成分在里面,国家在职教师《学历》一栏统计表是实,不仅有学历,也有毕业学校,就是最好最准确回来。翻找和公布出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我谈3点判断或者说法: 1,现行在职教师队伍中,肯定有考上清华、北大的毕业生,甚至还有硕士生、博士生。 2,老师职后有继续学习,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会只增不减。 3,当老师搞教育,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并不一定是最佳人选,关键要看教育行业的需要,老师是否合格。 题主的这种明知故问、奇谈怪论,到底对教育是门外汉的完全不知情,还是出于好奇心,还是有想说什么别的目的? 题主的提问,我的回答你明白、同意了吗?但你提问的用意我们不明白。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就像体育教练,自己去参加比赛,成绩并不一定比自己所教的运动员成绩好一样。也许有人会说,体育教练曾经大多是冠军。但笔者要说,体育教练水平的高低与曾经是否是冠军无关。没有得过冠军的教练水平不一定低,得过冠军的教练水平不一定高,总之教练是教练,运动员的运动员,两码事。当教练的水平与曾经是否是冠军没有必然联系。还有,教书的教师和体育的教练不同。体育只比一门,学生考试却有多门功课。教师只教一门。教师虽然参考总分可以不如学生,只要所教的那一门功课能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分数高就可以了。所以,当高中教师的年轻时不曾考上北大清华,教高中时如果与学生一同去参考,也考不上北大清华,但这些丝毫不妨碍高中教师可以教出学生考上北大清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回答:不一定!不要说考上清华或北大,即使考取一般的"985""211"几率也很小。 比如:体育教练上赛场,想拿冠军一样,希望很是渺茫。(1)冲刺的激情已完全消尽。(2)做教练时的责任,是指导和示范,而不是自已切身训练。(3)考场如赛场,临场、入场应试俱来的冷静、灵感和激情,不是靠临时努力所获得。(4)考场上的临时发挥是靠灵感的。灵感或是激情后缀,或为苦思所赠。 临场发挥一>灵感一>成功。抓住灵感,一挥而就,百试百成! 所以,文题答案,已然而明。 老师参加高考甭说是各科都考,就是光考自己任教的那一科,也考不过成绩拔尖儿的学生。为什么这样说呢? 一是老师教学备课特别是做题跟考场答题根本不是一回事儿。老师备课做题需融会贯通,得讲出个所以然来,考场答题只追求正确答案,选择题凭感觉靠瞎蒙也有可能蒙对。老师长期形成习惯后,首先在答题速度上就没法跟学生比。 二是考场答题要考出理想的成绩需要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而良好的竞技状态需要高强度的科学合理的训练来维持,老师不可能像学生那样天天做题、经常参加考试。 三是越是年龄大的教师,思维的敏捷性越差,答题速度和答对率根本没法跟学生特别是优秀的学生比。 忘了去年还是前年,湖北有所高中,校长亲自监考考老师,让老师跟学生考同样的试卷。这位校长自视高明,实际上根本不懂教育。不用说别的,哪个拳击教练能干过自己的高徒?有几个足球、篮球教练能与优秀球员在球场上展开厮杀? 如果让老师去参加高考,能不能考上清华或者北大?我的回答是绝无可能。 为什么这么说? 第一,高考是综合性考试,一个考生要考六个学科,而老师是‘术业有专攻’,例如英语老师的数学成绩不可能是顶尖的了,而要上北大或清华,考生的各科分数都应该是最为拔尖的,所以各科老师也许能将自己所教的学科考到一个最好的分数,但不能保证所有学科都最好,所以他们不可能考上清华或者北大。 第二,高考需要进行长时间的适应性训练,才能获得高分。老师平时工作中都只学习、运用了自己所教的学科,对于其他学科都长时间没有学习了,特别是那些工作时间长的老师,他们甚至已经遗忘了很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所以,他们应付不了高考这样的综合性考试,不能获得较好的分数,自然与北大清华无缘。 我是教师,记得参加工作后的好多年,我时不时就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高考考场,可是看到高考试题,昔日烂熟于心的知识现在全然不会了,心里说完了,高考要落榜了,一下子吓醒了。 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如此,以前读高中时英语不错,可是现在对高考英语试卷完全无感,其他学科更是不行。 第三,我们生活中的老师大多是毕业于师范院校,这些师范院校和清华北大都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也就是说,老师们在学生时代参加高考时都没有考取清华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若干年后,又没有坚持全科学习,怎么能考上清华北大呢? 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既然老师能教出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那么那个老师一定也能考上清华北大,其错误之因就在于他没有认识到教出清华北大学生的不是一个老师,而是几个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另外学生自己的努力是主因,老师只是配角而已。 让重点高中的老师,与学生一起 参加高考,就自己所授的科目,也不一定能考过学生。原因很简单:1、老师更注重教学,深入了解知识点间关系。并善于做到,怎么让学生学会。2、高考是一综合过程,需要知识的到位,运用,并要在一定程度时间内完成⋯这些年轻的学生,尤其是拔尖优秀的学生,更容易到位。3、高三的学生,有较強的综合能力,比如理化老师,计算能力就可能不如学生,因为他们的数学是一门重要的主科。4、老师的希望全面,学生的初生牛犊,在考试心态上,学生可能好于老师。 如果老师在自己专业上,都不一定考得过学生,哪些已丢了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学科,还能得几分?高考可是一门成绩都差不起的,更何况要考清华北大,还不得是门门接近满分,或干脆滿分!你看哪个老师能做到? 我考上清北的学生,和我讲:四年本科毕业,再去参加高考,绝没有考上清北的可能性了。也应该是同样的道理? 更何况,我们有几个老师,当年高考时,能考上清北的?哪怕不少清北毕业的硕士、博士,当年高考,也不一定能考上清北。时过境迁,当了几年老师,突然开窍,能考上清北了?或者参加高考,能够考出淸北彔取分数线的成绩了?是否有点天方夜谭? 作为老师,就应甘为人梯,让我们的弟子,踩在我们的肩上,向上攀登,足矣! 多数考不上,因为工作以后就专心做一行,比如教书,其他科目就会放下,这也是工作的意义和社会价值所在,何况完全没必要再去考啊,最多是术业上的进修,再提升。不知为什么会提出这么无聊的问题来。 从理论上说,教师是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但那是在读中学的时候。随着教龄的增加,教师考上清华北大越来越成为不可能了。 高考是一种综合性的考试,考的科目比较全。你只有每一科都优秀,才能考得好。中学的时候,读的科目多,所以如果读得好,考上清华北大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有很多教师就考上过清华北大。但是,进入大学以后,随着各科学习偏于专业化,这种考上清北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因为进入大学,进入教师这个岗位之后,你所学的知识,专业性更强了,你不能像一个高中生一样,六门科目都去学。时间越长,忘记的东西越多。我可以肯定地说,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如果再让他去参加高考,他未必能再考上,因为学的东西不同了。 这有点像狗咬兔子。一条狗小的时候,你让它钻过一个小洞,去抓住一只兔子,它可以做到;可是等它长大以后,也许它只能抓住那只兔子,但未必钻得过那个小洞了。当然,狗大了,也许一口可以咬死一只兔子,因为它咬合力更强;而狗还很小的时候,也许只能把那兔子咬个半死,因为它咬合力不够。所以可以这样说,教师在自己所教的那个专业方面的能力,肯定要胜过中学时期的自己,胜过自己绝大部分学生;但要教师全面参加高考六个科目的考试,肯定没有自己以前、没有自己现在的学生考得好,而且工龄越长,会考得越差。要说好,也只能是自己教的那一科考得好,而其他科,可能连自己当前最差的学生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