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4月27日,前清著名官商、民国最有钱的人盛宣怀,死了。 盛宣怀死后,留下的遗产比较透明,共计有12952000两白银,放到现在,至少值几十亿以上。 为了打破"富不过三代"的宿命,对于这笔巨额遗产该如何分配,盛宣怀生前下了不少功夫,花了不少心思。 盛宣怀有整整十个子女,刚好五儿五女。当时健在的有儿子盛恩颐、盛重颐、盛升颐;孙子盛毓邮、盛毓常;女儿盛爱颐、盛方颐、盛关颐、盛静颐,其中盛爱颐、盛方颐待字闺中,还没有出嫁。 盛宣怀的观念很先进,生前他决定将自己财产的一半拿出来捐给慈善事业,也就是盛家的"愚斋义庄"。以所生孳息十分之四充作慈善事业,十分之六作本支子孙男女读书、婚嫁、经商及祭祀、扫墓、修理宗祠、置办田产、资助盛氏合族义庄。 另一半财产,则拿出来让子孙直接继承。具体怎么个继承法呢?按照中国的老传统,先留出未出嫁女儿的嫁妆,再子孙各房平分,已经出嫁的女儿则完全没份。 客观地说,盛宣怀的遗产分配方案考虑的还是相当周全的,既有以慈善之名维系盛家名声、守住盛家财富的良苦用心,也充分保证了子孙后代的富贵生活。 但巨财不败永远是有前提的,一是时局不能动荡,二是子孙不能败家。如果碰上时局既动荡,子孙又败家,再良苦的用心最终也只能付诸东流,而且还会以很快的速度。 很不幸,盛宣怀死后,盛家不仅碰上了时局动荡,而且子孙一个赛一个的败家。 颇为讽刺的是,盛家败财,起初的裂缝不在别处,恰恰是盛宣怀生前认为最不应该出问题的慈善捐助上。 1927年,盛宣怀去世11年后,世道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全国上下都在革命。江苏的国民革命政府在"反土豪劣绅"的指引下,盯上了盛家的"愚斋义庄"。 这是光鲜的说法,阴暗的说法更为现实真切,那些手握兵权的新军阀怎可能轻易放过这样一块早已放在案板上的肥肉。 江苏的新军阀提出,义庄的资产必须拿出40%充作军费,否则就不客气。 面对强索,盛家兄弟的态度竟然是"趁火打劫"。盛家兄弟说了,慈善事业本就太高调,如今军队介入了,义庄说不准哪天就全部充公了,为防肥水流到外人田,还是趁早将义庄分了的好。 就这样,盛宣怀苦心创建的义庄遭到了肢解,除去被迫交出去的40%,剩下的资产折合白银3500000两,当作盛宣怀遗产,再次由五房平分。 这要放在从前,盛家兄弟这么干,想必闹不出什么动静来,但那时候不一样,就在义庄被解散的前一年,国民政府刚刚通过了《妇女运动决议案》,其中规定未婚女子可以参加遗产分配。 首先注意到这一点是27岁的盛爱颐。此时的盛爱颐还没有婚嫁,虽然先前她错过了包括宋子文在内的好几桩姻缘,但这一回她不打算错过继承权的革命。 通过咨询律师,盛爱颐决定向兄弟侄子们讨个说法,于是一纸诉状将三位胞兄以及两个侄子告上了法庭,要求依法将愚斋义庄十分之六的遗产照七份分配,她和未嫁的妹妹盛方颐也应各得一份。 首富家族不和,女儿争夺遗产,一时间,盛爱颐掀起的官司轰动了整个上海滩。 在当时,这桩官司不仅考验着当事人,而且折射着刚刚走上前台的国民政府是否有崭新的面貌。简单说,于情于理,盛爱颐都应当胜诉,否则就意味着社会依旧是封建的,落后的,止步不前的。 结果,盛爱颐毫无悬念地赢了,通过法律途径成功地为自己争取到了七分之一的遗产,共计500000两白银。 一直在静观这场官司的盛方颐见姐姐赢得如此轻松,立马也向法院递交了诉状,过程和结果与盛爱颐一模一样,盛方颐也得到了500000两白银。 千万别以为,盛家争产到此就可以尘埃落定了,正相反,盛爱颐、盛方颐争夺遗产的举动仿佛推倒了多米诺骨牌,接下来,盛家的女人们借助时代的进步,各自的人脉资源以及能够抓住的把柄,纷纷举勺登场,分舀起这杯真金白银的羹来。 因为争产的人不止一个,咱们不妨用第二季、第三季来讲述。 第二季的争产主角是早已结婚的盛关颐,她的争产依据是新鲜出炉的《民法·继承编》,其中规定已婚女儿也有继承权。 比起盛爱颐、盛方颐,这位盛关颐更不好惹,在盛家如日中天时,宋氏三姐妹中的大姐宋霭龄就是她的家庭教师,后台硬得很。 盛关颐的诉求是什么呢?要求重新分配那笔遗产,不能照七份分,而是要分成九份。 因为有法律依据,又有过硬后台,盛家兄弟根本不是对手,只能任盛大小姐"宰割"。 再说盛家争产第三季。 第三季的主角是盛家的第三代。就在盛关颐打赢争产官司的同一年,盛宣怀已嫁人的孙女盛蓉对其叔叔盛恩颐及其儿子盛毓邮又提出了析产之诉。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这盛蓉本是盛家兄弟中盛葵臣的女儿,因弟弟盛艾臣没有生育子女,盛蓉后来被过继给盛艾臣做女儿。而那个盛毓邮呢,本是盛恩颐的儿子,盛艾臣去世后,由盛宣怀的遗孀庄太夫人做主,将盛毓邮立为了盛艾臣的嗣子,但盛毓邮一直跟亲生母亲生活在上海,并没有同继母同住。 盛艾臣去世,盛蓉尽了"孝女"的一切义务,继母去世后,同样如此。 可就在盛蓉以为自己的义务已经尽完时,有一天,她却在报纸上突然看到了一件让她感到愤怒的事——与自己同为嗣子的盛毓邮竟然将继母的外甥毛曾年告了,理由是这家伙盗窃财物。 盛蓉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在财产继承问题上,自己早已被叔叔和兄弟边缘化了,也就是说,盛艾臣这一支的财产,都让盛恩颐和盛毓邮这亲爷俩秘密私吞了。 这官司很复杂,但盛蓉最终还是赢了。 这一赢不得了,1933年又一个自称是盛艾臣嗣女的人(盛毓橘)也提出了诉讼,要求和盛毓邮、盛蓉一同继承盛艾臣的遗产。 够一地鸡毛的吧! 还没完。 盛宣怀的遗孀庄太夫人去世后,老太太的养老钱又成了新的肥肉,盛家的外孙、外孙女们一哄而上,都来和舅舅们争夺起遗产来。 家和万事兴,家乱万事废。 盛家子孙,争产到如此尘土飞扬、鸡毛一地的程度,岂有不败的道理。 冥冥之中也是"报应"吧。 盛宣怀挣下的巨额财产多是灰色的,财不义,子孙不贤,盛家子孙除了争产败家,争得家产后更是败家,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 就拿盛恩颐来说吧,这家伙号称上海滩第一败家子,曾创造过一夜之间赌输一条弄堂,一百多幢房子的骇人记录。 稍微正干一些的,运势也不好,就说盛爱颐吧,拿了那500000万银子,在上海滩开了一间百乐门舞厅,因为开的时候太超前,生意不好,只得亏损转让,可转让后高档舞厅随即在上海滩就流行了起来,盛爱颐辛苦争下了一笔银子,到头来还是给别人做了嫁衣。 就这样,到了民国快结束的时候,盛家后人败光的败光,潦倒的潦倒,那盛恩颐就是个典型,抗战胜利后,他连一张公园门票都买不起,最后死在了自家宅子的门房里。 败家子在那时最幸运了,我曾祖弟兄四人,民国三年分家每家分一百多亩地,那三家败家子都败光了,土改时都是中农贫农,老二的后代当了队长,老四的后代当了会计。我家的地一点也没有卖,靠辛勤守住了家业,土改时划成了地主,被批斗了几十年,还不如当时卖干花净,人家卖着花着不用出力过的潇潇洒洒,我家幸苦几十年又被批斗了几十年。败家并不是坏事,幸勤并不是好事。 "千万家产"不能说都是败掉的,日军一波轰炸300多栋房子没了,这就属毁于战乱。盛家衰败有很多原因。 盛宣怀,是继胡雪岩之后,又一大红顶商人,系李鸿章幕僚,发迹于洋务运动。1916年,七十多岁的盛宣怀去世,对大家族来说,接下来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遗产分配。 到底有多少遗产 1917年,盛氏家族召开亲友会议,包括盛宣怀的世交李鸿章的养子李经方,亲信傅筱庵等20多人出席,这次会议是执行盛宣怀的遗嘱以及设立财产"清理处"。 盛宣怀聪明的大商人,怎么会不知道"富不过三代"的道理,为了保住盛家多年积累的基业,他生前遗愿就是家族成员"动利不动本",可以动用各项事业获得的利益,本金不可动摇。因为盛宣怀曾逃亡日本,这也是受日本三井家族的启发,三井家族竟而屹立数百年。 盛宣怀的这一遗愿并没有得到执行,而只执行了另一半遗嘱,盛氏财产一半归家族公产(即 愚 斋 义 庄),另一半平分给"五房":大房盛昌颐由其长子盛毓常为代表、三房盛同颐由其嗣子盛毓邮为代表、四房盛恩颐、五房盛重颐、七房盛昇颐,而二房、六房和八房均早夭。 "五房"即由这五个人为代表,平分成五份,其中盛毓邮是盛恩颐的儿子过继过去的,家族里盛恩颐人称"盛老四",现在他最大,前面三个哥哥早逝,所以盛宣怀活着的时候也最宠老四。 经过了两年多的清理工作,1920年盛氏家族遗产目录算是出来了,盛宣怀财产总计一千三百多万两。 扣除应偿款以及各项提存款如盛宣怀的遗孀(庄夫人和萧姨太的赡养费,未嫁女儿的出阁费)最终用于分配的遗产净值为 11606114.388两,平分下来每房得116万两。这个分配也综合考虑了每房所得财产的预期收益是否均衡,算下来每房每月进项均为4000多两。 争产风波 家中最年长的是盛宣怀的第三任夫人庄氏,也是盛老四的生母。庄夫人活着的时候,家里还是蛮有规矩,基本照章办事,然而1927年庄夫人病逝几个月就出大乱子了。 义庄董事狄巽公、盛老四等要拿回愚斋义庄的慈善基金由五房平分,并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这本来已经是家族公产用于慈善救济以及家族的婚丧嫁娶等公共事项,现在拿回来令人哗然。 家族内部由此矛盾重重,此时已经是民国,七小姐和八小姐没有出嫁,按照法律可以分得一份,所以应该是七份平分。两位妹妹与哥哥协商私下解决,七小姐要求盛老四给她十万大洋出国留学,盛老四拒绝了。 于是七小姐和八小姐先后把哥哥告上了法院,结果两位小姐胜诉,分得一份。经过这一风波,愚斋义庄的财产六成被盛家分掉,因为有人参了盛家一本,控诉盛家怎么可以拿回当年官商合营的东西,于是剩下的四成充公,就此愚斋义庄解体。盛老太爷泉下有知估计要气吐血。 盛家财产90%在上海。接下来,就看各房子孙怎么"花"钱了, 大房长孙盛毓常 盛毓常不败家,但是运气不好,有两次重大的财产损失,从而使家境每况愈下。 一,盛毓常拿到祖父的巨额遗产后,就开始盖房子,在上海闸北区乌镇路自家的空地上盖360栋石库门房子,相当于现在搞房地产的,不过他不卖,只出租收租金。 钱还没赚到,石库门房子却在1937年日本人轰炸闸北时,遭遇了猛烈炮火,360栋最后只剩下20栋,损失惨重。 二,盛毓常还继承了很多祖父的古董,字画有数百件,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件叫"雨过天晴"的瓷器,据说是当年慈禧御赐。 盛毓常和管家的儿子宋治钧一起把这些收藏品带到日本名古屋搞展览。这次展览由一名叫奥田的日本牙科医生负责具体事宜,奥田认识藤山爱一郎,后来出任过日本外相,所以展览顺利的举办了。 就在此时,盛毓常的私人律师拍电报要他赶紧回上海,有个重要签字。盛毓常犹豫了一下,打算速去速回。宋治钧留在名古屋照看。 没想到,盛毓常刚回到上海"七七事变"爆发,抗战全面开始,他无法前往日本。在日本的宋治钧也无法久留,于是宋就把这些收藏品装箱封好,寄存在一个叫龙名馆的旅馆,自己赶紧回到上海。 从此这批珍贵的文物就下落不明,后来盛家人有联系到藤山爱一郎,他承认有展览这回事,但是后来这些展品去哪了他不清楚。多年后,盛家也有人来到当时寄存的旅馆,龙名旅馆还在。他们委托律师调查,可是一直没有头绪。 时运不济,家里的生活越来越拮据,子女有十几个,连学费都难凑齐。不过,盛毓常这一支的子女都非常争气,学习刻苦,大多是大学毕业。因为种种原因辍学的也能在家自学,精神可贵。他们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也都浴火重生。 三房盛毓邮 盛毓邮是过继给三房,顶门户的,分得祖父的遗产时,只有9岁,还不会花钱就成了百万富翁。而他的亲生父亲盛恩颐非常能花钱,儿子不会花钱,就由老爸帮他花。 晚年的盛毓邮回忆,他最怕父亲请吃饭,做西装,因为之后父亲就要跟他借钱。老爸借钱不能不给,借了从来不还。 不过,盛毓邮是盛家一道独特的风景,平时刻苦读书,先是考上上海圣约翰大学,后又留学英国。毕业回国后,抗战又爆发了,一大家只能待在家里,这期间盛毓邮娶了一个称心如意的妻子宜兴任家的任芷芳小姐,人美又持家。 儿子要结婚了,盛老四包下了整个百乐门舞厅,大宴宾客,周围道路都堵塞了。新娘婚纱从舞池中央一直拖到百乐门舞厅门口,一大群伴娘伴郎。晚年任芷芳女士有给访问她的人展示当年的婚礼照片,让人着实见识到了什么叫豪门婚礼。 到了五十年代,盛毓邮已经没有什么资产了,把妻儿安顿在老丈人家,自己去香港,新加坡打拼,做过很多工作。后又前往东京,在那里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开办新亚饭店,东京票房。 四房盛恩颐 盛老四,出了名的"豪",花钱就是送钱,长的清秀帅气,对人有求必应,人缘挺好,不过都是酒肉朋友。 几个人一起打麻将,明显人家联手"抬"他"轿子",坑他的钱,他自己也知道,还笑称:"做做轿子也蛮好嘛!"基于他这样的心性,很快成为别人"围猎"的对象。赌到一夜之间输掉北京路黄河路上的100多栋房子给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筱嘉。 上海进口德国奔驰第一辆就是他买的,还给自己设计了一个独特的车牌4444,因为他排行老四。他和大盐商周扶九的第三个所以周孽田,人称周三,并称周三盛四。这一对活宝走到哪都前呼后拥,身后跟着一大群人,到哪都是焦点。盛老四给每房姨太太都配了一栋花园洋房和一辆进口轿车,外加一堆佣人。 盛老四也是有工作的,汉冶萍公司总经理,躺在大烟榻上批文件,白天黑夜颠倒,如果白天找他,只能等到下午四五点后,因为他才起床。 盛老四的原配是孙宝琦之女孙用慧,孙用慧婚前就预料自己不会幸福,想拒婚,奈何拗不过父亲。婚后,两人赴欧洲留学,回来后,盛老四还是改不了:找女人,好赌的毛病。后来,盛老四一年到头就过年回趟家,其他时间都住在各姨太太那。 抗战胜利后,盛老四已经没有多少钱挥霍了,儿子盛毓邮,盛毓度都外出打拼,重零开始。解放后,盛老四完全蜕变成了一个普通人,1958年因中风去世。 五房盛重颐 盛老五得以遗产还是比较持重的,不问官场,用心打理自己的生意,1940年之前还是生意兴隆的巨贾。 他的豪宅是淮海中路上曾为日本驻沪领事馆总领事官邸的那座大花园洋房,在上海图书馆隔壁,始建于1900年,德国人建造,英国人买下走后,盛家又买下。 抗战胜利之后,盛老五的生意非常受挫,做股票大伤元气,房地产也不行,不得不以100万美元卖掉豪宅,夫妻二人前往香港。 盛老五在香港开了一家股票交易所,又被人骗,半年之后关闭,几乎赔掉了所有家当。晚年盛老五生活潦倒,连医药费都付不起,1960年去世。 七房盛昇颐 盛宣怀去世的时候,盛昇颐才16岁,一开始结了一个"冲喜"的婚,后来离婚了。他也知道时局变幻,此时盛家已经不行了,需找一个靠山。 盛昇颐利用盛五小姐与宋家的关系,开拓自己的生意人脉,他也成了孔祥熙宋霭龄的常客,经常跑孔府。所以盛昇颐一度官做的很大,生意也是如日中天。他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宋霭龄策划生财之道,还成立了中信经济调查研究所。 抗战胜利后,盛老七生意受挫股票大跌,后台也没了。后来盛老七去了香港,靠典当过日子,日暮穷途。 结束语 盛宣怀的千万家产在五房中间就这么没了,有败家的,有投资失败的,有时运不济的。盛家孙子辈倒是人才辈出,颇有祖父盛宣怀的风采。 盛宣怀,虽然也是红顶商人,但他的格局却是官场与商场皆占一半,虽然从名气上来讲,盛宣怀的名气没有那么大,但是盛家却是长盛不衰,不似胡雪岩家族,虽然盛极一时,但仍旧逃脱不了被官方制裁的命运。若是问为什么盛宣怀家族能够被称为上海滩第一家族,自然要从盛家的格局来看上一看。 盛家最早可以追溯到明初时期,一个有着如此漫长岁月传承的家族,就算可能不一定会是某个第一家族,但绝对会是一个名门望族。 盛宣怀在晚清创下了众多成就,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个民用股份制企业,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盛宣怀的商业活动跟洋务运动息息相关。 盛宣怀手握实业,并且身居高位,盛家算作上海滩第一家族绝对是绰绰有余的,盛家最巅峰的时候,要钱有钱,要权有权。 虽然胡雪岩的名气要比盛宣怀高上一些,但是胡雪岩却是被盛宣怀在背地里耍手段搞垮的,尽管盛宣怀的名声不算很好,但他的确也算得上一个有手腕,有心计的名人。 盛宣怀去世的年头是1916年,盛宣怀去世以后,分给子辈的遗产数额巨大,遗产数目总计可以达到约1300余万两。 要知道,当初胡雪岩可是因为几十万的欠款一时间还不上最终被盛宣怀搞垮的。 盛家虽然起源能追溯到明朝时期,但是盛家真正的昌盛还是从盛宣怀时期开始的。 说实话,盛家在盛宣怀以后,并没有出现过多少著名人物,盛家的二代在上海几乎都是一事无成,没有什么成就。但是到了盛家第三代,就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人物。 盛毓邮是盛宣怀的孙子,也是盛家老四的大儿子,盛家分家的时候,虽然盛毓邮年纪小,但却也分得了不少财产。 盛毓邮很小的时候,因为过继给了老三家里,所以老三家里的财产最终落到了他的头上,一百多万两的财产,放到任何一个少年手中,绝对都会让一名少年从此不再平凡。 虽然年少便已经拥有了巨额财富,但这些财富在几十年后,却也被挥霍一空。 盛毓邮靠着自己的本事,没有从此堕落,反而是去日本开了一家新亚饭店,从此又一次步入巅峰。 作为盛宣怀的孙子,盛毓度也是盛家的一个著名人物。 他靠着盛家的名气,在日本集资开办了一座留园饭店,从此创业成功。 成功的盛毓度还是一个促使中日恢复邦交的政治人士,其人在国内和日本都很受欢迎。 自盛宣怀以后,盛家后人虽有亮点,但大多都是平庸之辈,没什么才华,盛家也就逐渐的没落了。 盛宣怀确实是"清末首富",他的家产何止千万,洋务运动期间,盛宣怀辖下的轮船、电报、铁路等交通垄断行业,因此赚得盆满钵满。 赚钱后,他又购置苏杭各地的巨额地产,以及经营各类当铺和钱庄。 后来,随着袁世凯的上台,以及民国政府对部分失势"豪门巨阀"的打压,盛宣怀的家产开始败掉了! 但是,到盛宣怀去世之时,他仍然是"富可敌国"的巨富。 那么,盛宣怀的家产到底是如何败掉的呢?咱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一、盛宣怀辖下的轮船、电报、铁路等交通事业,因为清末袁世凯势力的上台,而被"收归官办",进而丧失了很多商业上的垄断收益 事实上,袁世凯与盛宣怀已经积怨多年,盛宣怀对于袁世凯的图谋再起,非常忧惧,但又无可奈何。 当年庆、袁相互勾结,盛宣怀被冷落,当袁世凯入京之时,而盛宣怀则先数日就离京南行了。有识之士都认为盛宣怀不走,必及于祸。因为两人久相扼,矛盾很难化解。 袁世凯虽然为通赂权门,而挥金如土,然而他本人却不是一个惟利是图的琐鄙之人。 他之所以要擅夺盛宣怀辖下的轮船、电报、铁路等交通事业,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事业的利润极为巨大,盛宣怀经营其中,为袁世凯所不能甘心。他以收归官办的理由,将其夺入北洋军阀政府手中。 其实,袁世凯这个人,不善于聚敛资财,他是颇为干练的政治能人。像盛宣怀这样,只知聚敛和搜括民脂民膏,处心积虑用一切手段营私自肥的人,在袁世凯看来,只不过是一个贪得无厌的琐鄙小人而已。 当袁世凯在辛亥九月,朝廷命其组织内阁之时,如果盛宣怀还敢留在京中,他是很可能为了振奋人心,而要求杀盛宣怀,以谢天下的。 袁世凯的各种奸雄手段,本来就异于常人,当然,盛宣怀也深知其中的厉害关系,所以早就脚底抹油跑了。其二、辛亥革命成功后,盛宣怀被民国政府视为侵渔国家利益的豪门巨阀,他在武进县老家,以及苏杭各地的巨额地产、当铺等家产,都被当地政府没收了 中华民国建立之后,民国的某些政策对他极为不利,这就使得盛宣怀不敢回原籍,而寄居日本。 当时,盛宣怀被民国政府视为侵渔国家利益的豪门巨阀,因此,他在武进县老家和苏杭各地的巨额地产,以及当铺、钱庄等财产,都曾被当地的政府没收。 对此,他致函各地的亲朋好友,请求设法为他隐匿财产,他的大部分财产还是没有被没收。 当然,盛宣怀经此一劫,也是元气大伤,但是风头一过,他的很多家产还是保留了下来,但是岁月不饶人,转眼间,他已经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了!其三、盛宣怀去世后,家产的继承和分割,成为盛宣怀家产败掉的主要原因 其实,盛宣怀总共有8子5女。他在民国五年去世时,活着的儿子只有五个了。 盛宣怀临死前,曾将他的遗产按四六分开,他规定以十分之四设立愚斋义庄,专办慈善救济事业。 其余十分之六,则分为六股,五个儿子各得一股,另一股则留作其妻庄氏养老之用。 根据盛家传出的盛宣怀遗产总数,计有武进县城内周线巷住宅一所,共计房屋240余间,愚斋义庄田产3000余亩,另外则尚有苏州杭州等地的地产,嘉定常熟等地的数十家当铺。在现金及有价证券方面 计有:盛宣怀的妻子庄夫人的"颐养费",银70万两,财政部卷烟库券银元70万元。 轮船招商局老股11000股,折合新股22000股,每股票面值200两,共计值银440万两。 汉冶萍公司股份20267股,每股票面值银元50元,共计价值银元100万元。另有积余公司的股份17000股,仁济和股份4800股,每股价值若干,未见宣布。此外,盛宣怀在上海租界地区内所拥有的房地产,亦有很多。 租界内的房地产都很值钱,估计不下银1000余万两。 以这几项约略估计,其全部财产的总值,已超过银2000万两。 何况招商局及汉治萍公司的股票,都只按票面值计算,以当时面值而言,可能尚不止此数。 而盛怀宣所藏的珠宝珍玩,藏书楼中的珍贵图书,以及妻妾诸子的私蓄钱等,均未计算在内。 只以2000万两银子来说,当时"豪富",盛宣怀仍然可为第一。 盛宣怀去世后,因其家产的继承和分割,盛宣怀家产被分成几大块,其子女可能最多拥有200万两白银。从此盛怀宣的家产就开始败掉了! 盛宣怀的财产远比李鸿章要多,尽管盛宣怀官位不及李鸿章,但他能借兴办各种实业的机会,积聚到如此巨额的财产,足见他的手腕,实在有其高明之处。 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盛宣怀死后,盛宣怀家族就一蹶不振了,其子弟往往有挥霍的气派,却很难在商业上有所作为,东山再起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综上所述,盛宣怀辖下的轮船、电报、铁路等交通事业,因为清末袁世凯势力的上台,而被"收归官办",进而丧失了很多商业上的垄断收益。 辛亥革命成功后,盛宣怀被民国政府视为侵渔国家利益的豪门巨阀,他在武进县老家,以及苏杭各地的巨额地产、当铺等家产,很多都被当地政府没收了。 盛宣怀去世后,家产的继承和分割,就成为盛宣怀家产败掉的主要原因。 歌宴高处容易散,繁华暗角风生寒。多少摇心动耳事,岁月蒸烤化云烟。 盛宣怀,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常州市)人,因投靠李鸿章,紧紧抓住官督商办政策,而迅速积累大量财富,在斗败了胡雪岩后,成为晚清的"中国首富",1916年4月27日病逝于上海。 (盛宣怀出殡) 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还没花完。盛宣怀就是这种情况,他去世时,还有留有家产巨额遗产呢。 一,盛宣怀的遗产分配 为了不让后代败坏了这笔巨额遗产,他在遗嘱中规定,遗产一半划归慈善信托机构——愚斋义庄,用以救济盛氏贫困族人与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另一半平均分给后代。 遗嘱执行监督人为李经方,此人系李鸿章长子,曾任清朝邮传部左侍郎、驻外大臣等高官,确保权威性。 (盛宣怀) 据了解,盛宣怀共有8子8女,儿子从大到小分别是:盛昌颐、盛和颐(夭折)、盛同颐(夭折)、盛恩颐、盛重颐、盛泰颐(过继给盛善怀)、盛升(昇)颐、盛钧颐(夭折)。3个早死了,剩下5个儿子及其家人,分别叫做5房。(女儿没份分配,可怜) 1920年1月25日,盛氏家族,为了处理这笔巨额遗产,召开了第1次家庭会议,参会人有:李经方、孙宝琦(盛宣怀亲家)、吕景瑞、费邦屏、宋舜年、盛毓琳(孙)、盛善怀、宋滋修(盛府管家)、倪锡纯(地产公司经理)、李文焕(盛府管家)、沈庆圻。此次会议主要厘清了盛宣怀总共留有遗产13493868两8钱5分5厘。 26日,盛氏家族又召开了第2次会议,厘清纠葛不清的产业。 27日,又召开了第3次会议,议定从遗产中拨出盛宣怀的安葬费20万两,庄德华老太太(盛宣怀第三原配)赡养费70万两,萧姨太太(妾)赡养费30万两,七小姐(盛爱颐)嫁妆6万两,八小姐(盛方颐)嫁妆6万两,蓉孙小姐(盛毓蓉)嫁妆3万两。 31日,第4次会议,还清业务欠款,分清产业中产生的利息。 了清所有纠葛产业后,剩下12956098两3钱8分8厘,以及除去第3次会议的那些支出,剩下11606114两3钱8分8厘。 然后对半分,愚斋义庄和五房后代各分得约580万两。 2月3日,盛氏家族召开第5次会议,规定把五房所得财产分为5份,分别以仁、义、礼、智、信命名每笔财产,以拈阄的办法分配给每一房。 其中仁字有1160586两9钱1分6厘,这笔钱会每月产生利息4789两。 义字有1160471两4钱1分6厘,月利息4684两。 礼字有1160447两7钱9分6厘,月息4419两。 智字有1160436两8钱9分6厘,月息4347两。 信字有1160481两1分6厘,月息4238两。 1920年3月14日,开心的财产瓜分大会,在下午4点钟在盛府祖先堂开始,全程由拈阄分配,一众权威李经方等、证人律师丁榕和各亲戚族人作为见证;大房盛绳祖抓得信字,三房盛毓邮抓得仁字,四房盛泽承抓得义字,五房盛泮澄抓得智字,七房盛萍臣抓得礼字。 (盛宣怀家族) 3月22日,盛氏第7次会议召开,交割各房拈阄所得,以及划出愚斋义庄的那一份。 11月21日下午5点,盛氏第8次会议召开,商量管理愚斋义庄的办法,最后得出成立一个董事会,要求董事们永远按照规章办事,即愚斋义庄本金不许动用,只准分配利息去办事;利息的4成作为慈善基金,4成作为盛氏公积金,2成作为盛氏家族公用。 二,愚斋义庄的破败 1927年,庄老夫人去世,盛宣怀的第四个儿子,花花公子盛恩颐无视章程约定,向上海临时法院提出,原划入愚斋义庄的那笔财产,由他们盛氏5房分掉。 为何花花公子盛恩颐率先不顾规矩? 原来老大盛昌颐比他爹盛宣怀还早死10年,剩下一些孙子辈,老二老三又早夭,老四盛恩颐便成了盛家兄弟辈的领头人,同时他花钱又极其大手大脚,上海滩第一辆豪华奔驰桥车,就是他斥巨资购买的,同时还骚包的把车身喷成银白色,刻上自己的名字,四处招风。 (盛恩颐及其妻子) 他吃喝嫖赌抽,样样精通,娶了7个姨太太,给她们每人买了一辆轿车,并且每人配了一栋西洋小别墅,外加一群佣人。 他特爱赌博,有一次与浙江督军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设局赌博,一夜之间输掉了北京路、黄河路一带100多栋房子。 遗产仅仅瓜分了几年,花花公子便把他所得的那份100多万财产挥霍一空,同时两个弟弟和大哥家的侄子也把手中的遗产吃喝嫖赌抽光了。他们一家人,都是一个鸟样。 于是在领头人盛恩颐的带头下,联手其他几房,要分掉愚斋义庄的那笔遗产。 七小姐盛爱颐那时候还没出嫁,她觉得如果要瓜分愚斋义庄的遗产,那么按照民国法律,未出嫁的她与妹妹八小姐同样享有继承权,遗产应该分为7份。同时她向花花公子提出,不分给她们2个也可以,但要给她俩10万两作为留学费用。 {盛关颐(中)、盛爱颐(右)、盛方颐(左)} 此举遭到其他两房强烈反对,七小姐一气之下就告到上海临时法院,请法院停止瓜分愚斋义庄遗产给5房男丁,继续遭到5房无视。 由于上海滩首富遗产争夺一案,极尽风议,吸引社会各界眼球,给了早已垂涎欲滴的国民党南京省政府插手的借口。 1927年12月22日,南京省政府以盛氏违反庒规为由,多次派出孟森到上海查办,企图吞收愚斋义庄那4成慈善基金,盛氏不服,拒绝了孟森。 1928年6月,愤怒的七小姐聘请律师,正式起诉哥哥盛恩颐、盛重颐和弟弟盛昇颐,以及两个侄子盛毓常、盛毓邮,这5房代表人,要求将愚斋义庄遗产的350万两分成7份,每人得50万。此时,愚斋义庄有各种公司股票、典当、房地产及现款等,财产高达671万余两。 (宋子文) 1928年4月,财政部长宋子文电令愚斋义庄董事会,强制要求他们认购卷烟库劵100万,以支持北伐大业;4月20日,在前线的蒋介石也电令盛氏迅速认购,以助军需,同时电令江苏省政府督促他们。 在强权的威胁下,愚斋义庄只得通过购买债劵,把4成财产230万拱手让给江苏省政府,剩下的6成由他们盛氏分配,愚斋义庄走向了破产。 三,盛氏后人的归宿 在瓜分完愚斋义庄的遗产后,盛氏族人们各奔东西,大部分人将遗产挥霍一空,盛宣怀的孙子盛毓度、盛毓邮两兄弟则去了日本。 他们在日本创立了留园株式会社,经营餐饮和房地产,特意取名"留园",表示不忘祖宗基业。 据查留园是他们曾祖盛康在苏州购买刘氏的寒碧庄,经过修建后改名为留园,是他们盛氏的祖居。 (盛氏祖居苏州留园内的"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现在的留园株式会社,由盛宣怀的曾孙盛承洪及他弟、妹在经营管理,在日本有一定的影响力。 2008年,盛承洪先生在上海的一次拍卖会上,花了80多万人民币拍买了两大册关于盛怀宣的档案,送给了上海图书馆收藏。 笔者有点不明白,在那个小日本欺辱咱们中国的年代,为何有盛氏后人要去日本发展? 参考:《盛宣怀遗产分析史料汇编》、《盛宣怀愚斋义庄遗产风波》 说起胡雪岩人们都知道,那是名气在外的红顶商人。其实在他的那个时代,还有一位与他地位差不多的商人,那就是盛宣怀,只不过似乎没有专门拍过关于盛宣怀的影片,导致其知名度似乎比起胡来逊色了不少。但实际上,两人的财力都是非常强大的。"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 说起"中国实业之父",人民一定会想到一个人,此人便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盛宣怀,盛宣怀科举不仕,但因为父辈的关系得以进入李鸿章的幕府,从此开始了他传奇的人生。 1844年的时候,在盛怀宣的父亲考中进士的时候,他同时也降临在这个世界上了。嬛嬛作为家里的长子,那人对她疼爱有加,更是抱了很大的期望,对他的教育十分的严格,但是他的家人并不赞同她死读书,所以经常在任职期间将他带在身边进行学习,开拓他的视野。他的父亲认为这样做可以让他早日接触官场和处理正事,为以后他进入仕途做好准备。 不过不幸的是,事与愿违,他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但是却只考中了一个秀才。科考无望之下,他便做了李鸿章府中的秘书。李鸿章升职之后,盛宣怀的机遇也来了。在李鸿章参与洋务运动的时候,在筹办新式军队、引进西学的过程中,李鸿章竭力推荐盛宣怀出任商局督办。任职之后,提出建议,要建立第一家轮船招商公司,这个建议得到了李鸿章的认可和大力支持。 盛宣怀此后也没有让李鸿章失望,建立第一个股份制企业——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外资对船业的垄断;创立第一个电报局——中国电报总局;建立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有利地打击了外资银行的垄断…… 事实上,盛宣怀在洋务运动中所创建的实业企业,多如牛毛,可以这样说,盛宣怀的"中国实业之父"的称号,乃是名副其实的,是他用一生拼出来的!当然,盛家由一个常州大户升华为大上海的豪门富户,也是出自盛宣怀之手。那么,盛家在盛宣怀的经营下,到底有多少财富?据估计,至盛宣怀去世之日,盛家家产达到了惊人的一千三百万两!"清末首富"盛宣怀千万家产是如何败掉的? 盛宣怀一生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五个孩子当中四个都夭折了,只剩下盛恩颐,在那个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盛恩颐成为了家里最溺爱的孩子,连名字都是慈禧起的,我们可以想宠爱盛恩颐到什么程度。 作为首富的儿子,盛恩颐肯定是从小就被灌了一身毛病,长大以后无法改掉。盛宣怀也想着让儿子独立起来,不能这么堕落下去。于是盛宣怀就给孩子安排了一个公司经理的职位。开始的时候盛恩颐做的还挺好,后来慢慢的染上了抽大烟和赌博的毛病。 在赌博这方面简直就是嗜赌成瘾,哪怕是放到现在盛恩颐赌博所创造的记录,就很少有人能和他比。最让人惊叹不已的就是她和浙江总督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赌博,结果一夜之间把家里在北京路与集华和路等一些位置的房子和弄堂全部输个精光。加起来可谓是有100多栋。时间久了盛恩颐欠的债越来越多,为了还债,没办法,就开始变卖家中的财产和古董。一些当铺嫌他麻烦,索性就把钱放在了门口,让他自己来取。 都到了这样的地步,盛恩颐不仅没有悔改,而且更加的挥霍无度。当年上海第一辆奔驰小轿车,就是这位败家公子哥儿给买下来的。并且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把照相机都弄成纯银的。取得一些老婆,姨太太也都是人手,一辆车和一栋洋房。这样的无节制的挥霍哪怕是父亲盛宣怀留下的家当,天高地厚,也遮挡不住这样的折腾。结语 盛宣怀逝世之后,由于盛家的后人没有继承盛宣怀的优点,被一些贵族弟子沾染,家族逐渐走向衰败。虽然家族最终走向了衰败,但不能否认盛宣怀为当时中国所做的贡献,他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个成功的读书人。 说起"清末首富",很多人会想到红顶商人胡雪岩,但是很可惜,既生瑜何生亮,胡雪岩有一个老对手,盛宣怀。 此人也算是红顶商人,曾经担任清朝的邮传部尚书,创办了许多现代化企业,比如招商局,汉治萍公司,中国通商银行,上海交通大学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亿万的财富。 胡雪岩的背后是左宗棠,盛宣还的背后是李鸿章。两个人在经济领域的争斗,其实是左宗棠和李鸿章两位大佬在朝堂上的斗法。 盛宣怀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就是提出四川铁路国有化,这件事直接导致了四川的保路运动爆发,清政府调动湖北的兵力去镇压四川,湖北兵力空虚,给革命党制造了机会,辛亥革命一声枪响,断送了清王朝。 所以,有人说,盛宣还才是大清国真正的掘墓人。 不过,清王朝亡不亡与盛宣怀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因为他已经通过大清朝聚集了巨额的财富,多达1349万两银子,相当于康熙时代全国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其中地产价值760多万两,股票511万两,存款35万两,现金35万两。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在上海病逝。 面对盛宣怀留下的巨额遗产,他的子孙们早就虎视眈眈,迫不及待的想出来瓜分殆尽。为了公平公正的处理盛宣怀的这笔巨额遗产,盛家请来了曾经的老领导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作为遗产处理的主持人。 盛宣怀生前家业庞大,有各种地产、生意、股票、债权等等,财产清理核算工作一直持续到1920年才算理清楚,盛宣怀留下的遗产一共折合银两1349万。 盛宣怀知道,这么庞大的家业,如果任由子孙们挥霍,就是金山银山也能掏空。为了能让后代子孙细水长流的享用这笔财富,盛宣怀在遗嘱里做了如下规定: 第一,所有遗产中的50%拿出来,成立一个慈善基金,就是后来的"愚斋义庄"。这个慈善基金由专人负责打理,基金产生的收益,40%用来做慈善事业,40%计提到盛家的公积金中,20%可以供盛家使用。 第二,按照传统,出嫁的女儿不继承遗产,未出嫁的女儿仅留嫁妆费,剩余部分由5个儿子继承。 经过李经方与盛家人商量,给盛宣怀留出20万的丧葬费,给盛宣怀的夫人庄老太太留下70万元的赡养费,给盛宣怀的小妾萧姨太留下30万两的赡养费,给未出嫁的七小姐、八小姐分别留下6万辆的嫁妆费,给孙女盛毓蓉留下3万两的嫁妆费。 此外,在偿还一些债务和必要的开支后,遗产还剩余1160万辆。根据盛宣怀的遗嘱,580万辆拨出来成立了"愚斋义庄",580万两由5个兄弟平分,当时已经有2个去世,还在世的是盛恩颐、盛重颐、盛升颐。 1920年3月14日,遗产瓜分大会在盛家召开,5家派人进行抓阄。其实平分下来都差不多,基本都是116万两左右,但是因为不能平分,所以,数字是不等的,大概每家相差几十辆银子,为了体现公正,就决定抓阄来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个116万两的银子,在当时每个月可产生的利息就有4000两,放到现在,即便是靠利息生活,也算土豪的生活了。但是,盛家的子孙出身豪门,手面都很大,这点钱在他们眼里也就是买菜钱。 3月22日,遗产正式交割,5房儿子以及其他家庭成员,都拿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是真金白银的钱。 人们常说"富不过三代",可惜,在盛家,"富不过二代",盛宣怀的这些儿子们拿着这些巨额财富,过着挥霍无度的生活,很快就把这笔遗产给败光了,尤其是老四盛恩颐,最后穷的连一张公园的门票都买不起。 盛家的巨额财产是怎么没的呢?主要的是无休止的瓜分和无度的挥霍瓜分,瓜分,无休止的瓜分 盛宣怀留下的这笔遗产,那就是一头大肥肉,家族成员瓜分完以后,就开始内部瓜分,每个人都盯着对方手里的大肥肉,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瓜分。 第一轮:瓜分庄老太太的钱 1927年,盛宣怀的夫人庄老太太去世,在处理老太太的遗产的时候,大家惊奇的发现老太太手里居然还有294万两银子。根据规定,其中147万两被归入愚斋义庄,剩余147万两,被5房儿子平分。 第二轮:瓜分愚斋义庄 应该说,盛宣怀的理念还是很超前的,设计出来的慈善基金"愚斋义庄"就是给盛家留下了一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足可以保证盛家丰衣足食。 可惜,老四盛恩颐是个十足的败家子,在把自己的那份钱给挥霍完了以后,又盯上了愚斋义庄,这样做,无异于杀鸡取卵。 1927年底,盛恩颐向法院申请,要把愚斋义庄的财产平分给5房兄弟,此时义庄还有大约671万两银子。 盯上这块大肥肉的不仅仅是盛家自己人,还有当时的国民政府。宋子文曾经电令盛恩颐购买100万的国民政府卷烟库券,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也出面让盛家捐助。 在那个军阀割据的年代,盛家为了能保存自己的财产,让出了义庄40%的财产给了国民政府,留下60%的财产,5兄弟平分,大约有350万两。 第三轮:七小姐、八小姐利用法律瓜分 就在盛家5兄弟乐滋滋的瓜分义庄的财产的时候,盛家七小姐盛爱颐注意到一个事情,那就是民国政府在一年前颁布了一个《妇女运动决议案》,其中规定,未婚的女子也可以参与遗产继承。 于是,盛爱颐就聘请了律师告到了法院,要求重新分配义庄的这笔财产。当时这个官司可是轰动了整个上海滩。 为了表达对封建思想的反对,也为了支持国民政府新出台的这个《妇女运动决议案》,法院宣判盛爱颐获胜,义庄财产重新分配,盛爱颐获得了50万两。 后来,盛爱颐拿着这50万两在上海开办了著名的"百乐门大舞台",但是盛爱颐经营不善,很快就半价卖给了别人,但是后来百乐门却成了上海滩最大的娱乐场所,可惜已经与盛爱颐无关了。 七小姐打官司获胜了,八小姐也出来了,依葫芦画瓢的告到了法院,很快八小姐也拿到了50万两。 第四轮:五小姐利用法律瓜分 五小姐盛关颐,盛宣怀死的时候已经出嫁了,所以,他没有参与遗产的继承。但是,当1927年盛家开始瓜分义庄的财产,尤其是七小姐利用民国的法律争取到了遗产,五小姐也坐不住了, 她也开始疯狂的翻各种法律书,别说,还真让她给找到了,民国的《民法 继承篇》,这里规定,出嫁的女儿也有继承遗产的权利。 五小姐也告到了法院,要求继承义庄的遗产。这个五小姐,人称盛五娘,在当时的上流社会中可是有些分量的,宋霭龄曾经当过她的家庭教师,当时宋家正如日中天,没人敢惹这个盛五娘,很快五小姐也拿到了40多万两的遗产。挥霍,挥霍,无休止的挥霍 盛恩颐,盛家的老四,因为老大早死,老二、老三夭折,所以,他就是盛家事实上的长子,但是他却没有一个长子的样子。 有了父亲的巨额遗产,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吃喝嫖赌。娶了7个姨太太,每人给买一栋小洋楼,一辆小汽车,上海滩的第一辆奔驰轿车就是盛恩颐买的。 吃饱了没事就去赌,曾经和浙江督军卢永祥之子卢小嘉豪赌,一夜之间就输掉了一整个弄堂的100多套房子。 还有上文提到的盛五娘,也是上海英租界内豪赌圈的贵妇人,曾经和杜月笙在一起豪赌,一晚上输赢过万。 不过,盛家也并全是挥霍无度的人,盛家第三代盛毓度和盛毓邮两兄弟后来去了日本,并在那里经营餐饮业和房地产业,创办的企业名字叫做"留园"。这是盛家在苏州老宅的名字。 盛宣怀,虽然也是红顶商人,但他的格局却是官场与商场皆占一半,虽然从名气上来讲,盛宣怀的名气没有那么大,但是盛家却是长盛不衰,不似胡雪岩家族,虽然盛极一时,但仍旧逃脱不了被官方制裁的命运。 若是问为什么盛宣怀家族能够被称为上海滩第一家族,自然要从盛家的格局来看上一看。 盛家最早可以追溯到明初时期,一个有着如此漫长岁月传承的家族,就算可能不一定会是某个第一家族,但绝对会是一个名门望族。 盛宣怀在晚清创下了众多成就,中国第一家银行,第一个民营股份制企业,第一座公共图书馆,第一所近代大学。盛宣怀的商业活动跟洋务运动息息相关。 盛宣怀手握实业,并且身居高位,盛家算作上海滩第一家族绝对是绰绰有余的,盛家最巅峰的时候,要钱有钱,要权有权。 虽然胡雪岩的名气要比盛宣怀高上一些,但是胡雪岩却是被盛宣怀在背地里耍手段搞垮的,尽管盛宣怀的名声不算很好,但他的确也算得上一个有手腕,有心计的名人。 盛宣怀去世的年头是1916年,盛宣怀去世以后,分给子辈的遗产数额巨大,遗产数目总计可以达到约1300余万两。 要知道,当初胡雪岩可是因为几十万的欠款一时间还不上最终被盛宣怀搞垮的。 盛家虽然起源能追溯到明朝时期,但是盛家真正的昌盛还是从盛宣怀时期开始的。 说实话,盛家在盛宣怀以后,并没有出现过多少著名人物,盛家的二代在上海几乎都是一事无成,没有什么成就。 但是到了盛家第三代,就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人物。 盛毓邮是盛宣怀的孙子,也是盛家老四的大儿子,盛家分家的时候,虽然盛毓邮年纪小,但却也分得了不少财产。 盛毓邮很小的时候,因为过继给了老三家里,所以老三家里的财产最终落到了他的头上,一百多万两的财产,放到任何一个少年手中,绝对都会让一名少年从此不再平凡。 虽然年少便已经拥有了巨额财富,但这些财富在几十年后,却也被挥霍一空。 盛毓邮靠着自己的本事,没有从此堕落,反而是去日本开了一家新亚饭店,从此又一次步入巅峰。 作为盛宣怀的孙子,盛毓度也是盛家的一个著名人物。 他靠着盛家的名气,在日本集资开办了一座留园饭店,从此创业成功。 成功的盛毓度还是一个促使中日恢复邦交的政治人士,其人在国内和日本都很受欢迎。 自盛宣怀以后,盛家后人虽有亮点,但大多都是平庸之辈,没什么才华,盛家也就逐渐地没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