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除了地球上,人类还没有发现太空中存在生命的痕迹。而题目中直接问宇宙中是否存存在比人类还大上亿倍的生物,确实有点难以回答。 不过,即便外太空真的生命普遍存在,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命也很难存在。试想,一个身高1.7m,重65kg的人,放大一亿倍就是高170000km,体重65亿千克。地球的直径才12756km,木星的也才142984km,所以这个生物比木星还大,就是质量比木星小很多而已。如此大的生物,它需要的生存环境也必须十分巨大,而纵观我们的宇宙,根本没有那颗行星可以容得下此生物。 不过,或许有人说生物的形态并不一定要像人类那样,而且生命也不一定必须生活在星球上。像有些影视作品演的那样,很多生物就是单独存在,靠吞食星球为生。比如<银河护卫队>中星爵的父亲,就是一个星球形态的生命。还有神奇四侠、奇异博士中出现的一些吞食天体的怪物,都是一些体型无比巨大的生命体。这样来看,似乎比人类大一亿倍的生命体,似乎也并非没有。 不过,想象归想象,人类目前来太阳系都没有走出去,现在就谈论所谓比人了大一亿的生命体,有点未时过早。 早就有人说过宇宙中有没有星球般大的生物,总体说来这个奇葩想法比前者靠谱一点。 宇宙太大太大,粒子太小太小,这些是事实,但几百年现代科学的研究和发现,已经找到了一些规律,就不要学古代人连地球是圆的都不知道那种思维了。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只是思辨学问,看问题的方法,不是自然科学。如果把这生搬硬套的用在具体自然科学上,就是典型的民科思维。 但既然是科学标签,我们就来试着分析一下。 细菌是地球上的微生物,的确很小,有球菌、杆菌、芽孢等各种形态,但比起原子和电子等基本粒子来,又是个庞然大物了。从生物角度来说,细菌并非最小的生物体,病毒比细菌还小几百倍呢。不过还有更小的生物,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科学家在海底深处,发现了一种最小神秘生物,号称十亿分之一米。 细菌有大有小,一般1个微米左右,小的零点几个微米,长的十几个微米。 人的身体当然比细菌大若干亿倍,前面一些朋友认为人只有细菌的几百万倍,实在是太高估细菌的体积了。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一个研究小组,经过对志愿者身上27个不同部位细菌群落长达3个月的跟踪观察和深入分析,绘制出一张人类身体不同部位细菌分布图。研究人员从51个志愿者102只手掌上取样,就发现了4200余种菌类,研究认为约有100万亿个细菌分布在人体内外。 所以一个人是远远不止细菌上亿倍的,而且也远远不止100万亿个细菌那么大。 但要比人类大上上亿倍的生物,这就要看怎样算了。是按体积还是按比例加大呢?得出的结果完全不一样。 一个成人按照平均1.65米高,按照苗条体型低估,身子厚度15公分,宽度35公分,这个体积是0.087立方米。乘以1亿,就等于870万立方米,不过是一栋大点的楼房体积。如果按照重量来算,一个人按65公斤计算,这个生物就有65亿公斤,650万吨重。 如果按照人的体型一样的长大1亿倍,这个生物就有1.65亿米高,16.5万公里,而厚度达到1500万米,1.5万公里,宽度达到3500万米,3.5万公里。这可就不得了了,可以并排放30多个地球啊。 前面按体积按重量算还有点谱,充其量是个直径200多米的球,后面按比例增大就一点谱都没有了,差不多是一个海王星的体积了。这种星球级的生物有可能存在吗。 因此时空通讯认为,按比例长大的这么巨型生物根本不可能存在,但按体积或者体重比例增大,只有200米直径的生物体,在宇宙中不能肯定有,也不能排除。 人类把生物定义为有感知能够接收阳光和养分,有生有死,能够自我复制和遗传的一种物质。如果有这么巨大的生物,它们汲取怎样的养分,又怎么复制自己或者遗传自己,怎么克服巨大躯体的重力影响? 地球生物的种类存在形式有微生物、昆虫、动物和植物,又分为海洋生物和陆地生物以及两栖动物。这种生物都在残酷的竞争中为了活命和延续,为了一点点食物拼个你死我活。而这些所谓幻想中的巨型生物,至少比地球远古最大的恐龙大几十倍,它们又是怎样解决生存危机的呢?它们存在的理由和目的又是什么呢? 这一切都是未知数,时空通讯不愿意妄断,也无法做出解答。 时空通讯更倾向于宇宙中没有这样天然形成的生物,因为不管在什么星球都很难生存这么巨大的生物,越大的行星它们越难承受重力之苦,且没有存在的理由。 但时空通讯还有一个奇葩的设想:就是当人类发展到一定的文明层次时,为什么不能人工制造一个这么巨大的生物,造福于人类呢? 实际上这个生物更类似于植物性质的低等生物,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或者地热能源来自动合成人类所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等物质。 实际上这个巨大生物就是一座仿生精细化工厂,这个化工厂完全是按照生物循环模式来自我生存和排泄出人类所需物质的。这个生物工厂还可以在人类外星殖民地做出来,为那里的新居民提供生存保障。 当人类文明程度发展到有了能源就能够制造一切的时候,这样的奇迹是可以发生的。 既然如此,在这个广袤的宇宙中,又有什么不可能发生呢?时空通讯专注于老百姓通俗的科学话题,欢迎大家共同探讨。原创作品,版权所有,抄袭可耻,侵权必究。请理解支持,谢谢。 宇宙还有更多的未知,从这一点考虑,有没有可能性,还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不过,那种级别的生物不是我们可以想象的到的,也许像蚁人那样,可以缩小也可以扩大。 我们把细菌与人类比较,然后推导出另外的这种可能性,本身存在不合理性,因为细菌是最简单的生物,简单到只含有一个细胞,它是不具有智慧的,是地球上最为简单的生命体。 地球是宇宙的一份子,地球的故事便是宇宙的故事,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规则可能就是其它星球上生命演化的规则,亦或是具有普适性。 科学家观测了直径930亿光年的可观测宇宙大小,从未发现过有如此庞大的星球。比人类大上亿倍,那么身高可达上亿米,这是目前人类所知的任何星球上都无法诞生的生物。 存在这种生物的可能性不在于本宇宙,如果有其它宇宙的话,由于那边的宇宙法则与本宇宙不同,很可能星球也比咱们这里的星球大上亿倍,那是可能的。 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高智能生命体组成的智慧文明发展了千百万年,已经达到了与宇宙共生的地步,就像《银河护卫队》中星爵的父亲一样,其本体竟然是一颗星球,难以置信,当然了,那只是漫威宇宙、科幻宇宙罢了。 个人浅见,我不认为宇宙中会存在这样的生物,如果存在,那就不是在本宇宙中。 你们的看法呢?本回答由一枚游戏科幻迷原创,感谢点赞关注,我们一起科幻想象、畅游宇宙!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人和细菌的尺度之比 细菌的直径为0.5~5微米,正常成年人的身高为1.5~1.8米,而1米=10^6微米,也就是说一微米等于百万分之一米。由此可知,就尺度而言,细菌仅比人类小100万倍。 人的1亿倍究竟有多大 按尺度来比较。 人的身高按1米算,比人类大上亿倍,也就是说,该生物的尺度折算成身高至少有10万千米。地球的直径约为1.3万千米,如果真的存在那样的巨人,那么该巨人的身高至少相当于8个地球垂直堆叠起来的高度。 太阳的直径约为140万千米,该巨人的身高为太阳直径的7%。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与地球的尺度之比约为1:1300万,那么该巨人所生活的星球的尺度应为1.3x10^12米。目前已知宇宙中最大的恒星盾牌座uy的直径为2.4x10^12米,把它放在太阳系中心,边缘已经到达木星与土星轨道之间。 这样的生物不存在 由此可见,这样的生物根本不会存在。拥有这样的尺度,质量也大得难以想象,该生物受自身重力的影响,根本无法保持稳定的结构。就算这种生物存在,也没有这么大的行星供其生活,难不成生活在恒星上。 有的人可能会说,银河系甚至整个宇宙都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地球就是其中的一个细胞。可惜这终究只是想象,并且是毫无根据的妄想。我们应该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答案。科学合理的猜测才是应有的态度。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果大家有更多精彩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本文由科学探索菌创作,未经授权请勿转载。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一名自然科学爱好者,欢迎关注。您的点赞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如果你不能肯定它存在的几率为零,这样的生物可能就会有无限多! 比人大1亿倍的生物,按尺度来说的话就是17万公里长,按质量来说,就是600多万吨,按体积来说就是600多万立方米。由于整个宇宙遵循一套物理规律,可以想见,如果存在这样的生物,不管它在宇宙的哪个角落,也必然逃不脱引力和光速对它的限制。 我们先看比人尺寸大1亿倍的生物,这样的生物已经超过太阳系最大的木星直径了,估计宇宙中很难有星球给它安身。如果它的密度和人体一样,和水差不多的话,肯定会被任何一个星球的重力压垮——小的星球无法立身,大的星球不堪重压,而且如何获取能量进行新陈代谢,如何在身体内传递信号,进行生命活动都是问题,所以这样的生物很不可能存在。 然而,如果它的密度很小呢?比如和气体差不多,漂浮在类似木星的大气层中呢?它的身体可以很细长,绕着圈漂浮在木星的大气层,能直接光合作用吸取能量,或者吸收闪电的能量;像植物一样没有神经系统,像蜜环菌或者海洋中的火体虫一样,由无数个体形成一整个生命体;它身体各部分相对独立,或者干脆就是一个松散的生命体,可以不运动,因而不会被扯散。 如果行星上难以发展出这样的生物,那么太空里呢?比如一些尘埃和气体密集的地方,会不会形成这样的生命呢?偌大的宇宙,这样的生物可不可能存在呢?如果我们地球不是宇宙生命唯一发祥地的话,这种可能性就不应该完全为零,总有一个几率发生,哪怕这个几率很小很小。 再来看600多万吨或600多万立方米的生物,这个实际就不大了,大约是600米长,200米宽,50米厚的样子,比人类建造的最大油轮稍大一些。同样可以参考蜜环菌和火体虫,如果宇宙中真的到处都有生命的话,这么大的生物存在的几率可能会更高一些,比如土卫二、木卫二的地下海洋里。地球上最大的动物蓝鲸,最重的约200吨,大约是这种假设生物的3万分之一;美国犹他州鱼湖国家森林保护区一片名叫潘多(Pando)的白杨树,一共有47000多棵,源自同一根茎长出,基因相同,因而被称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其占地0.42平方公里,总重达590万公斤,已是这种假设生物的千分之一了。 如果这种生物身体密度很小,又呈网状的话,其质量就可以小得更多了,比如和空气密度差不多的话,就只有6000多吨了,完全可以在气态行星的大气层里生活了,这就让它在宇宙中存在的可能性更大了。 总而言之,如果宇宙是无限的,其它地方生命出现的几率不为零,如此巨大生物出现的可能性你既然不能肯定它为零,那么理论上它就有可能出现,甚至是必然出现的,因为无限之中的有限,是必然,是无限!【本号已进入头条"生机大会人气榜"复赛,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一定进入我的头条主页"徐德文5分钟科学频道",为我投票,为科学加油。每天可连投10票哦,切记,切记!谢谢读者朋友们~~~】 细菌比人类小上亿倍,但是宇宙中当然不存在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 这一点从人类对宇宙的探测就可以知道!比如人类很高的人,即使有2.0米的身高,但是如果放大一亿倍,那么就是说这个宇宙生物身高可以达到2亿米,即20万公里!如果存在这样大的生物,显然人类绝不可能探测不到!同时我们也可以想象,如果存在这样大的生物,那么地球等天体也不会能够安稳的呆在宇宙空间!这样的生物如果有一群,一定会将宇宙搅和的乱七八糟的! 所以,在研究宇宙的时候,我们不能想当然!即一旦在微观领域取得了哪怕一点点成果!就生搬硬套到宏观领域!实际上自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以后,人类对宏观低速物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不能再人为扩大其尺度了! 宇宙中是否存在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从物理定律上来看,不会。宇宙中已发现的力共有四种,分别是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电磁力.引力。其中,强力和弱力是短程力(力的作用非常短),只在原子核内起作用。电磁力和引力是长程力(力的作用距离长),理论上作用距离是无限的。 在生物尺度上,强力.弱力和引力的作用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计。起作用的是电磁力。如有机和无机化合物的种类.结构相互作用等等,原则上说,都是电磁力的结果。如果生物的个体太大,就意味着质量太大。这时,不但电磁力会起作用,引力也会参与进来。对于地球这样的天体而言,引力使物质聚集在一起,并且越往中心,密度越大,温度越高。 假如一个生物个体也具有地球的质量,那么它一定是球型的,一定是中心部位的密度远高于边缘部位,可能会达到上万度。一定存在从内向外的层状结构。这种情形下,这种生物是无法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也不会有名部份不同的功能。如果这个生物也是细胞结构的,那么它的细胞数量会太多,以至于营养供给.信息传递.相互之间平衡和协调都难以实现。 综上所述,任何生物都不会太大,更不会比地球还大。所以也不存在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愿世人皆明之! 按照目前的理论来说,没有可能。除非证明多元泡泡宇宙的存在,才有可能。 我们都知道宇宙太大了,从普朗克长度到可观测的920亿光年,从生物到天体。宇宙中有太多的未解之迷。我们对待宇宙问题一定要谦卑,不要以取得一点点科学成就就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宇宙总是给人出乎预料的事实而震撼着我们,比如时空弯曲,黑洞,引力波等超乎寻常的现象。 寄托在人体中的微生物逍遥自在,如果它具有意识,它肯定想象不到它是在一个更大的生物体中。它甚至都无法分清人体和外界的边界。 同理,我们的确有可能存在于更大生物体内的可能。这个生物体的思想,器官是我们无法感知的。 由于人的思维限制性,我们没有手段认识到它。 但可以确认,这种生物体肯定和地球生物构造不一样。它们没有DNA,没有血液,取而代之的是更大的天体构造。 按照泡泡宇宙模型,整个宇宙只是个类似气泡的模型,宇宙外面还有众多无数的泡泡宇宙。泡泡宇宙或许就是构成其他生物的一个基本要素。 曾经有人问,人体中的原子是否包含一个宇宙。目前理论看来没有可能,因为我们都看到原子内部了,但是不知道夸克内部的信息。或许在夸克之下,就会出现更加神秘的世界。 这些问题目前都无法证伪。这不是错与对的问题,只是想象与证实的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些问题将一一揭秘开来! 首先细菌并没有比人类小上亿倍,也只有上百万倍而已。抛开这来不说,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究竟有多大呢? 以人类1米7的身高计算,比人类大一亿倍的生物高度达到17万公里,地球直径不到1.3万公里,木星直径也不过14.3万公里,也就是说该生物比木星还要大! 存在如此巨大的生物吗? 或许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以目前我们对生命的认知和生命的定义来看,不可能有如此巨大的生物,如此巨大的"生物"不就是我们见到的各种天体吗? 但从科学角度讲,天体并不属于生命,虽然各种天体也具有生命周期,但与人类所说的生命有本质区别。 如此巨大的生物如何在宇宙中存在是一大问题,自身的巨大引力会让物质向内核塌陷,同时如果该生物可以在宇宙中以某种方式活动应有,它的引力会与路过的附近天体发生作用,这种作用将会是致命的! 也许有人会说,宇宙本身或许就是一种生物,而生命的存在方式也许超乎我们的想象,不一定以人类目前认知的生命形式存在! 但是科学是很严谨的,也是讲究证据的,不仅仅是充斥着各种"也许"的想象!根据科学家们的研究,最后中各种天体不是生命,太阳系和银河系等星系也不是生物! 细菌比人类小上亿倍,那宇宙中是否存在比人类大上亿倍的生物? 大家估计看过这样一个视频,从植物内部的一个细胞出发,逐渐拉高视野,慢慢显现出植物叶片的脉络,然后显示出整个叶片,接着再到一棵树、一片土地,镜头继续拉高,逐渐显现出地球的外貌、太阳系的轮廓,接下来就是整个银河系、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最后定格到整可观测宇宙。在浩瀚的星际空间中,许多星系所组成的画面,与植物叶片中细胞与细胞之间所构成的画面,一上眼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了。大和小、内和外的这种转换,无疑让人感到非常震撼,同时也加深了对"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种深层次的思辨逻辑。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联系,是否可以通过无限的放大和缩小,来表明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呢?如果相似,是否意识着宏观即微观,微观即宏观呢?要解释这个问题,难度的确很大。我们不妨从细菌和人的大小对比出发,先看看宇宙中能否会存在着比人还要大上亿倍的生物。细菌和人体大小的对比 在生物学上,细菌是被划为细菌界的一类单细胞生物,隶属于原核生物,是地球上存在时间最长、结构最为简单的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各个角落,无论是两极、高山,还是陆地、海洋,抑或有氧环境还是无氧环境,都有它们身影的存在。从生物遗传和进化的角度分析,目前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命体,都是在地球刚刚形成之后的数亿年时间里,由真细菌和古细菌的共同祖先演化而来。 细菌根据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球状细菌、杆状细菌和螺旋细菌三大类。无论是哪种细菌,其结构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以及核糖体等,有些细菌还包括一些特殊结构,比如荚膜、菌毛、鞭毛、芽孢等。不同种类的细菌,其大小不一,有的可以达到十几个微米,有的还不到1微米,但大多数都在0.5-5微米之间(以下为了计算的方便,我们取平均值2微米)。 如果按照体积来算,一个细胞的体积约为4.2*10^(-18)立方米,质量约为10^(-10)克,可见细菌从体积上看,要远比1个原子的体积10^(-30)立方米大得多。而成年人体的身高普遍在1.7米左右,体重我们按平均60公斤衡量,那么1个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立方米。所以,人所占的体积将是细菌的百万亿倍,而质量仅是细菌的千亿倍。 将人体与细菌的对比延伸到宇宙空间中 如果按照体积对比,比1个成年人体积大百万亿倍的物体,假如是圆形的话,其直径将达到1.8万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5倍,也就是说假如存在这样的巨型生物的话,它的体型将是星球级别的。 如果按照质量对比,比1个成年人质量大千亿倍的物体,那么它最终的质量将是60亿吨,以地球这样的岩质行星平均密度5.5吨/立方米来衡量的话,也就相当于半径为640米的一个球体,这个大小甚至比不上很多进入到地球大气层的小行星。 存在这么巨大的生物吗? 如果以地球存在碳基生命的基础条件来衡量,即使用上面对比出来的最小值,即以质量对比出来高达1公里(半径640米)的生物,那么这种生物的生存就会面临几个严峻且难以解决的问题:一是存在的载体对其重力的影响。像地球这样的行星,由于引力的作用,在陆地上生存的最大生物(远古时期生存的恐龙),其高度最多也只是十几米,体型再大的话,身体的骨骼就不能再承受引力产生的对身体的压力。目前为止,在海洋中存在的蓝鲸,体长可以达到数十米,主要也是受益于海水的浮力,减少了重力对身体的压迫。 二是食物来源的问题。一种生物如果生存,就必须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足够的食物或者养分,来维持自身生理活动、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消耗。体型越巨大、所要求的能量保障也就越大,几百米甚至上万米大的巨型生物,如何有效地获取足够多的能量,也是一个大问题。 三是重力压缩所带来的内部高压问题。长度在数百米的生物或许还能好很多,假如一个生物的长度在数万米之巨,那么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组成身体的各个部分,都会受到来自核心处很强的引力,相当于非常巨大的拉力将这些部位朝着核心处"拉扯",而碳基有机体的组成部位,根本无力承担这样的拉力作用(即使是固态行星,最后也会在这种引力作用下坍缩成球体),从而形成高度致密的球体状态,特别是内部会因为剧烈的坍缩,变化为高温高压的环境,参考地球内核温度为6000多摄氏度、压力100多万倍标准大气压,试想哪种碳基生命体能够承受这样的环境? 宏观宇宙与微观世界的本质区别 从现有科学理论以及观测结果表明,地球之外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生命形式,而且理论也不支撑会有那么大的生物体存在。至于宏观宇宙的运行,与微观世界中原子的运行,表面上看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都围绕着某个核心在运转,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许多本质性的区别,比如: 一是因果性和随机性的差别。宏观宇宙的天体运行和发展演化,势必存在着紧密的因果联系,没有哪一个天体的运行,找不到推动的力量和原因。但是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世界越微观,则这种因果关系就会越弱化,而不确定性就会越来越强,等到原子中的电子级别,则只能用概率来描述粒子的运动规律了。 二是维度的可拓性差别。按照超弦理论的推测,在微观世界,整个空间可以分为11个维度,从人体的角度来感知,除了常规的三维空间以外,其余的8个维度都极度卷曲。而随着尺度的逐渐增大,其余的几个卷曲维度也慢慢消失不见。 三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差别。在尺度非常大的宏观宇宙,万有引力是维系物质运行最强有力、也是最根本的作用力;而在我们能够感知的宏观与微观并存的尺度,则是电磁力居主导地位,万有引力退居其次;如果到了原子层面的微观世界,则强核力和弱核力开始越来越强。 总结一下 我们不能因为原子与宇宙的运行特征有着一定的"人为判断"的相似性,就可以得出宇宙也是一个大的生物体这样的结论。其实,在宏观宇宙和微观世界中,还有着太多本质上的差别,而我们却往往忽略这种差别。当然,我们不能一下子全盘否定存在星体级别生物的这种猜想,因为我们得出的"不可能",是建立在现有物理体系和科学认知范畴之内的结论,以后物理大厦和对宇宙的认知,能够达到什么级别和水平,现在谁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