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读者在阅读文章前,为作者点一个"关注",作者会努力按时按量写出更好优质内容,谢谢!大雨震碎宝塔 1981年8月25日,电雷交加,风雨喧嚣。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 现任陕西省法门寺博物馆馆长的韩金科当晚在办公室里值班,电话铃响了,他只听见对面语无伦次的说了起来。 过了一会,他终于了解清楚了事情的原委——法门寺宝塔因为强降雨坍塌了。 由于久年失修和雨水侵蚀,宝塔中部出现裂开的痕迹,东北边已经完全坍塌,西南边出现倾斜,岌岌可危。 怎样才能更好的挽救损失呢? 上级部门非常重视宝塔坍塌事件,迅速给出两个解决办法。 一是将宝塔全部拆除,重新构建。 二是把西南边的宝塔保护起来。 经过考古专家、建筑专家的严密勘测与调查,认为方案二的可行性难度太大。 佛塔里都是土坯,保护技术有限。 于是,结合多方面的斟酌考虑,最终决定选择方案一——拆除重建 。 1987年4月3日,勘查现场的人员都在紧锣密鼓的赶工。 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塔很快就被夷为平地 ,专家清理出来了塔基,可以辨别出来一半是唐代打下的,一半为明代打下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大发现: 由于坍塌的宝塔砸穿了地底,漏出一大块白玉石板,下面是空心的。 所有人都紧张起来,难道这里有地宫 ?那有没有传说中的佛身舍利 呢? 专业人员清理了一下现场,搬走白玉石板旁边的碎石板,一个通往地下的洞口出现在眼前。 "看起来很神秘很壮观,在那云雾缭绕的底下,就是金碧辉煌的金银器。" 这是一次伟大的挖掘,大家的干劲写在了脸上。 不过,所有人都清楚,不能莽撞,而是要用科学的方式,找到真正的地宫入口 。 考古队将情况汇报了上级,在政府的安排下,公安和武警队赶来现场,为后续行动提供保障。 1987年4月9日,在塔基的正南面,专家们找到了真正入口。起初发现的那个地洞是位于地宫最后面的。 地宫真容初露 为了防止在从前往后的挖掘过程中坍塌,损害文物,专家们决定先从最初找到的地洞入手,把里面的东西先取出来。 现场工作人员费了很大心思,从地洞上面将物品捞了上来。 让人们震惊的是,里面的宝物实在是太丰富了。 历经千年岁月的沉淀,无数场天灾的降临,但是宝藏仍然完好。 这些奇珍异宝,单单是 金银器 ,就有 121件 ; 珠宝玉石字画,400余件 。 古代文献就曾说过: "地宫宝物穷天下之庄严,集人间之焕丽。" 众多珍宝在一千多年后重新问世!震惊了全界! 此时,专家们的脚步停在了南边的地宫入口。 通往入口的地方有19级台阶,下去之后就是一道上了锁的石门。 门上还刻有神秘文字,不是汉字也不是古印度的梵文, 到现在还是个谜。 也许是抵御入侵和强盗的咒语吧。 考古人员都穿上了防护服,义无反顾的打开了门锁,已经被锁了一千一百多年,打开算不上多费劲。 轻轻推开门,一股霉气扑面而来。 石门后面是一条长长的甬道,幽暗深邃,墙壁为黑色大理石拼贴。 就在甬道的地面上,铺撒了一层厚厚的钱币,一共有两万多枚! 其中还有13枚用玳瑁制作成的纪念币。 走完这条甬道,专家们又发现了第二道石门。 门前有一道刻满铭文的石碑。 石碑上记载着阿育王与舍利的故事: 阿育王 于公元前3世纪统一印度,连年的征战,建立印度历史上第一个帝国之后,为救赎战争中的杀戮,阿育王晚年皈依佛门,开始收集释迦牟尼的舍利。 舍利就是释迦牟尼在涅槃后,徒弟们将其焚化,留下的尸骨和结晶。 舍利被称为圣物 ,由释迦牟尼的徒弟和家人们收藏起来。 阿育王派出了大量僧众和信徒去到国外,宣扬仁慈和非暴力,大力宏扬佛教。 他在世界各地建造了数座佛塔,将舍利放入此处,供人们礼敬佛祖。 其中中国佛塔有19座,法门寺佛塔,就是其中之一。 铭文还包含着供奉人名称、供奉物品名字、供奉数量,历朝历代皇帝供养舍利的盛况,其中唐朝最为盛行 。 石碑铭文印证了民间传说与佛经史书记载的真实性很高,但究竟能不能找到这些宝物和那个真身舍利呢? 所有人带着巨大的希望 继续工作。 这第二道石门相比前一个难开太多了,但也没有难倒考古专家。 门被打开了,专家们翘首以盼的通往了第二道门的入口。 首先进入专家视线的,便是那座阿育王塔。 它是由一整块汉白玉雕刻 而成。 即便经历了千年岁月,塔身的菩萨像仍然颜色艳丽。 在阿育王塔的附近,还堆放着无数的丝织品。即便丝制品的颜色已经黯然无光,变成褐红色,但从走线线条仍能看出这是精美华丽的上品。 当人们想拿出阿育王塔走近查看时,发现了一个难题。 阿育王塔只要稍稍倾斜,便会有前室倒塌的可能性发生。 要想将它拿出来,必须要用几根柱子支撑前室,但是地上的丝织品便会受到伤害。 于是,专家们便决定先取出地上的文物箱子和丝织品。 箱子里面存放着的,全是皇室成员的衣物,要说最精美的,就是那条用金线秀成的绣裙。 金线并非我们常见的金丝线,而是用真正黄金拉成的线,金线十分精细,直径基本都在0.06毫米左右。 也正是这种金线,才能让现在的我们一睹千年前唐朝丝绸的真容。 专家们前往之前那座石碑查看铭文,发现这条绣裙的拥有者正是中国第一位女皇帝——武则天。 经历史查证,这是武则天在当任皇后时穿的绣裙。 这也是武则天唯一一件遗物。 专家们目前已经挖掘出了地宫的甬道和前室。打开第三道石门,就是中室。 中室被一个巨大的汉白玉灵帐 填了三分之二,并且汉白玉灵帐还被3件螺纹金线袈裟罩着 。 这是什么用意呢?到目前专家们也不得而知。 在灵帐后面有一只腐朽破损的檀木箱 ,里面放着的都是秘色瓷。 秘色瓷是早已经失传的工艺做出来的瓷器 ,在当时只有皇室才能用。 而且里面的瓷器大多都是茶具,大家都知道,茶文化和佛教文化的关系很大。 "茶,在修身养性时融通了禅意;禅,在日用平常处恬淡自守,恰似茶性。禅与茶,正是走往心灵的办法。" 佛身舍利面世 接下来就是位于地宫最里面,难度系数最大的第三道石门背后的后室。 一般来说,放到最后最隐蔽的,肯定是最宝贝的。 究竟有没有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 呢? 来到第三道石门面前,专家们仔细观察起来。 石门上有浮雕,两边还有雕塑,他们在这里应该就是门神的作用——守护宝物。 在进入石门之后,一个巨大的丝绸包裹 映入眼帘。 专家们小心翼翼的拿出,是一个八重宝函 。打开,被金、银、玉、珍珠一层层包裹了八层,最后一层是纯金四门小塔! 打开这个小塔,众人吸了一口去气。 "当时就觉得,啊,不得了!功夫不负有心人,舍利找到了!" 仿佛冥冥之中天注定,这一天是1987年的5月5日。 在古老的东方立法中这是佛诞生的时间。 打开八重宝函,就看到一个佛指舍利 在里面! 可就在大家惊喜的时候,文物鉴定组专家说这只是玉制的。 专家组们略显灰心,随即又继续工作。 文物清理工作已经接近了尾声,就在考古成员在后室做后续清理时,发现后室的石板下竟然是空心的。 专家组赶紧清理了一下周围的活土,发现了一个壁龛。 壁龛上,供奉了一个铁盒子。 里面是一个水晶棺椁,里面是一个小玉棺。 真正的佛指舍利,就在其中! 这个舍利就是骨制 的,毫无疑问就是释迦牟尼的指骨。 大家心里都浮现出一句话: "高一寸二分,上齐下整,高下不等,色白如玉,稍青,二角有纹,纹并不彻,中有隐迹。" 面前这个正是记载中佛指舍利的原貌。 人群中出现了鼓掌声,欢呼声。 这么多年的努力,在今天得到了回报。 专家们还打开了前室的阿育王塔和中室的汉白玉灵帐。 里面同样都是玉质的佛骨。 在这个地宫出现了一骨三玉的佛身舍利! 出土的两千多件奇珍异宝都是为了供奉这件真正的佛指舍利。 这一重大的发现让虔诚的人们震惊万分,也震惊了整个佛界。 大家都合理猜测,这三个玉质舍利,应该是想要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来保护真正的佛指舍利。 法门寺博物馆的建立 为了保护、研究、展示这批珍宝,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筹备建设法门寺博物馆 。 法门寺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 大唐宫廷珍宝 和 佛教艺术 为馆藏特色的博物馆。 1990年以来, 法门寺博物馆相继举行了七次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使其成为中国唐史、佛教史、茶文化 的研究基地。 此外, 法门寺博物馆 还积极 参与 在中国国外举办的 多次展览 ,在让 国外观众感受到中华璀璨文明 的同时也 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 。 谁能想到一场倾盆大雨使矗立千年的法门寺真身宝塔突然坍塌? 谁又能想到埋藏在宝塔下的秘密和宝藏在尘封千年之后和世人见面? 正是因为这些 考古专家 的 废寝忘食,不辞辛劳 ,我们才能了解更多这些 文物存在的历史和意义。 致敬所有在这次事件中伟大付出的工作者,同时欢迎大家可以走进法门寺亲身经历,感受一下法门寺的巨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