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焦虑引起生育焦虑?人口红利渐行渐远,且不断告诉你,不必追
★引子
2022年国家教育宏观政策论坛年会上,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教授认为——
世界人口会持续增长,但中国人口会逐步下降。即使生育政策不断调整,年轻人生育意愿也不高,生育焦虑会普遍存在,而生育焦虑其实很大程度是教育焦虑引起的。所以,缓解全社会的教育焦虑,成为回应生育焦虑的关键。
★人口的重要性
2016年我国全面放开二胎,今年我国全面放开三胎,但我国出生人口仍然逐年下降。全国总人口濒临负增长的警戒线。
我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得益于"人口红利",成为世界DGP第二国家,世界工厂和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
所谓"人口红利",最通俗的解释就是——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多,保证经济增长中的劳动力需求;少儿抚养率低;老年人口比例尚未达到最高点,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抚养负担(少儿和老人)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如果出生人口持续减少,老年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全面适龄劳动人口自然也会大幅降低,"人口红利"就会逐步消失,不利于经济发展。
★生育焦虑的根源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丁金宏教授认为年轻人不生,是因为"生育焦虑"。
"焦虑"是一种心理状态,人的心理状态决定人的行为做法,由于心理焦虑,所以导致不生。在生育上,到底焦虑什么呢?主要是指"生不起、不敢生、不想生"。
"生不起"——生育成本太高,难以承受,即抚养问题;
"不敢生"——生育后续所涉及的问题,已经大大超出生育本身,即社会问题;
"不想生"——主观上,没有生育的意愿,即思想问题。
丁教授说生育焦虑主要由教育焦虑引起。所谓"教育焦虑"不外乎就是指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过高,而引起的心理焦虑。客观分析会发现,生育问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最主要的包括抚养问题、社会问题、思想问题。而教育投入只是生育成本的一部分,属于抚养问题。所以,如果将生育问题全部归结于教育,有失偏颇。
比如去年的"双减"政策,其核心目的就是通过减轻教育负担,以减轻家庭负担,促进生育。但,如果只是减轻教育负担,而忽略其他方面(诸如:住房、女性就业权益、医疗保障、社会竞争、女权思想兴起、就业压力、过度防疫)的改革、完善、引导,则政策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而言,"教育"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避开经济基础,谈教育问题造成生育现象,是典型的避重就轻,本末倒置了。
★"人口红利"不可持续
人口发展是有规律的,一个国家的"人口红利"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这只是人口变迁过程、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经阶段——
即当经济处于发展期时,人口出生率较高,适龄劳动人口不断增加,老龄化趋势仍不明显,"人口红利"的优势又助推经济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死亡率明显下降,老年龄速度提高,各种因为经济飞速增涨所导致的社会问题凸显,独立、自由、平权思想的流行,人口出生率逐渐降低,适龄劳动人口开始减少,"人口红利"的黄金期就渐行渐远了。"生之者众,食之者寡"向"生之者寡,食之者众"转变。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所谓生育焦虑其实是国家所焦虑的,是一种宏观焦虑。它从来不是老百姓关注的重点,老百姓更加上心的是生活焦虑——首先解决生存问题,再希望在有生存保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我的生活质量。
这就会产生一种认知错位,即国家关注的点与百姓关注的点是不一致的。于是,当基于关注的点,国家所产生的各类政策、措施、方案,可能老百姓并不买帐。
比如:抗疫三年,为什么2020年时,我们能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服从于国家的防疫政策,并充满自豪感,是因为那时老百姓所关注的点与国家所关注的点是一致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从2021年底开始到现在,为什么同样的防疫政策,同样的防疫宣传,同样的疫情大环境,却难以获得老百姓的认可和支持,关键就在于,老百姓关注的点已经转到了顽强生存、正常生活上,而国家关注的点没有改变。
比如:放开二胎三胎政策之所以难以达到效果,就是因为老百姓觉得生孩子会降低自我的生活质量。我们国家的资源还远远没有达到过剩的程度,甚至毫不夸张地说,5%的人掌握着90%以上的财富资源,你让95%的人陪着那5%的人一起生孩子玩?
其实,国家从宏观角度思考,老百姓从个人角度思考,本身是肯定会有差距,但如果国家代表的是广大的普通老百姓,能更多的从老百姓的角度去思考,那么这种差距是能极大弥补的。
国家提出的"共同富裕"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当老百姓解决了生存问题,并且很好的生活,拥有较高的幸福感时,生育焦虑就会迎刃而解了。
没有了"人口红利",不必追,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人才红利"让我们的经济继续向前。
刘国梁回家了刚刚结束在澳门的比赛,参加新乡WTT世界杯决赛2022的运动员教练员和协会官员就来到我市,感受到不一样的热情。中国乒乓,世界共享欢迎刘主席回家欢迎欢迎,热烈欢迎,10月24日18时
我国将推行独居空巢等特困老人的探访关爱服务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0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先藕洁)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民政部2022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介绍说,民政部日前会同中央政法委中
英国公交车司机平均每天得到37次感谢远超其他行业据英国都市报10月25日报道,在英国,公交车和长途汽车司机平均每天会得到37次感谢,比其他职业多了约5倍,司机们都表示这是他们工作中最高兴的事。客运联合会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40的
板栗不可以随便吃?医生提示这4类人平时尽量少吃,要听劝导语每到秋冬季节,就是板栗丰收的时候,大多数的人只清楚板栗非常好吃,但是对于板栗的营养价格却不是十分了解,更别提对于板栗的好处了。其实,板栗相较于西红柿所含的维C还要多,对于这一点
秋冬的时髦优雅,少不了治愈系比起冬季常见的黑白灰,暖色调色彩清爽的浅色这类清淡素雅的色调更能够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不仅和谐养眼,也更适合黄皮肤的亚洲人。白色大毛衣驼色半裙,再配一双燕麦色短靴,色调简洁却温暖有
鼻整形术前准备前几篇有跟大家科普鼻整形术后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前一定要了解鼻整形的风险。今天来跟大家讲讲在做鼻综合手术前,大家要做的准备工作。千万不要小看这一步,很多人只关心隆鼻后的效果但却不知道隆
璐比玛斯NOBEEMAS优雅永不过时金星老师曾经说真正的美人,有着闻过书香的鼻,吟过唐诗的嘴,看过字画的眼,是不显山不露水的美。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种优雅,仪态端方,亦是一种优雅。面貌经不起时光的摧残,但优雅永远不会
我也不勉强你黄叶飘落秋色美,小区附近风景佳。独自散步不热闹,游人早就各回家。我也不勉强你,是走是留,全凭你自己的意思。在我看来,天下乌鸦一般黑,无论你到哪里找工作赚钱,都要受到老板的制约。你不
靠谱的最高境界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古人讲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无论说话做事,还是与人交往,都要采取合适的方式。一勤天下无难事,一懒世间万事休。图中文字作者渡兰君曾国藩在写给儿女们的家书中说到凡人做一事,便
艰难时刻艰难时刻无能治愈的顽疾!无法遏制的疼痛!无有休止的煎熬!无奈莫助的彷徨!病患者痛苦难耐溢于哼嗐,儿女们揪心裂肺泣于床前。减轻病患者痛楚的生理诉求,已经升超延续生命的伦理期望。这种情
岁已寒衣可暖天上人间风从盛夏吹到了晚秋,又要吹入初冬,岁月缱绻,季节更迭,再没有了撕心的呼唤,如雨般的泪滴也变成了思念藏于心间。这一场隔世的梦,深爱的人不愿清醒。只一眼,便一眼,就让思绪回到从前。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