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妈 CC爸妈 前几天,CC给我讲了她看到的新见闻: 法国著名科学家法伯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虫子,这种虫子都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它们外出觅食,都会跟随在另一只同类的后面。 如果你将它们首尾连一圈放在花盆沿上,一只只虫子会不知疲倦地围绕着花盆转圈,谁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几天之后,你会发现,所有的虫子 一只只首尾相连地饿死在花盆周围 ,即便在离花盆不远的地方,放置着这种虫子爱吃的食物。 法伯在他的实验笔记中写道: 这些虫子死不足惜,如果它们中的一只能够越出雷池半步,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命运也会迥然不同。 然后CC跟我说:妈妈,你说这种虫子是不是傻? 我突然想到,何止是虫子呢? 如果你习惯在网上冲浪,那你一定会发现,网络上的信息真假难辨,到处都有人刷屏带节奏,而很大一部分人,压根就不思考,听风就是雨,总是跟着别人的节奏跑,被一些幕后键盘利用,成为了互联网打手都不自知。 小至孩子,为什么校园欺凌中被欺凌者最终孤立无援,始作俑者可能只有10%,另外90%都成为了帮凶。 孩子没有正确的思维模式,就很容易盲从,更容易"作茧自缚",也更容易在别人的评价中无法抽身。 缺乏这种思维的人,最容易被骗。 所以,这个与成绩无关的能力——独立思考,却是我最想培养孩子的方向。 ● 一、什么是独立思考的能力? ● 所谓独立思考,其实就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 它指的是对事物或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结论的思维能力。 说白了,就是不受周围其他人的影响,自己会进行深度的思考。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说过:独立思考比读书更重要。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智能化的社会下,大数据把每一个人的喜好都拿捏的死死的。 我们打开手机,接受的信息大多都是自己喜欢的、认同的,当你身处的信息都类似时,慢慢地你就认为自己的是对的。当一个人接受的信息越单一,他的思想也就会越局限,甚至是偏执。 这就是为什么受教育水平越低的人,越固执。因为他们接受的信息有限,认为自己已知的事情就是真理。 至于自己不熟悉的,都是歪理。 而当你受过的教育越多,信息的来源更多元时,能够进行交叉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也就越能发现错误或自相矛盾的地方。 这里有一个误区,很多人觉得独立思考, 就是特立独行,与别人不一样。 其实,不然。 比如,有人说了一件事,其他人都附和,你为显示不同,说我不这样认为。这不是独立思考。 独立思考,并不代表你另类,也不代表你要对抗周围的大多数人 。而 是不管认同或不认同,你都有自己的证据支撑。 ●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们就是普通家庭和父母,没有那么多专业的知识,怎么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 其实在家就可以,从生活的小事开始就可以。 01 任何事都给孩子说服你的机会 CC每周末都有电视时间,看电视就是一件让人上瘾的事儿,所以经常就"多看一会儿"跟我讨价还价: 妈妈,我还想再看一会儿电视。说好了看完这个纪录片。我一点都不想睡觉!那该睡了也得去睡觉啊?我今天中午睡了,所以现在不困,而且明天又不用早起。可是屏幕看多了容易近视眼啊!我今天都户外活动一下午了,多看一会儿也没事。听你这么说也有道理,那我批准了,说话算话啊,再看15分钟就去刷牙。好啊~ 孩子讨价还价并不可怕,"凭什么家长要不分情况一刀切地下命令?", 当孩子有理有据的说服你时,不应该生气,反而应该庆幸——我的娃不是个提线木偶,她有自己的思考,她敢争取自己的权益。 多年之后,这将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品质。 所以,我们不如换一种思维,多问孩子为什么提出这样的要求,只要你能说服我,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我就会允许。 讨价还价的过程,就是大人和孩子思维碰撞和谈判的过程,我们可以有理有据引导孩子想清楚几个问题: 我想要什么? 我为什么想要? 我为什么拒绝其他的? 我要怎么说服其他人同意我? 这个过程就是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还有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和魄力。 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有不同的想法,或不符合世俗判断的说法,就忍不住指责、打断孩子。 或直接给孩子提建议,"你应该这样......" 这不是给孩子提供帮助,恰恰是大人为了省去"麻烦",而扼杀孩子的思考。 国外小孩给人最大的冲击就是他们敢说,也愿意说,老师布置作业也不要求有标准答案,只要你说的有理有据,逻辑清晰就ok。 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没有对错,这都是孩子独立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02 教会孩子"区分观点和事实" 培养孩子思辨能力的重要课题之一,就要教孩子学会区分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比如"你这道数学题写错",这是事实。"这么简单的数学题都写错了,你真笨",这就是观点。 比如"你的皮肤黑",这是事实。"皮肤这么黑,真丑"这就是观点。 事实是可以被证明是对的,或是错的。观点是一些人的想法和意见。 只要是观点都可以被质疑、可以商榷、可以讨论,哪怕它出自权威之人之口。不能被证明的对或错,它只代表你的个人主观感受。 甚至孩子自己玻璃心、钻牛角尖时,也能自我开解: 比如,孩子们经常走入的一个误区,"XXX是不是不喜欢我?":"我举手老师不叫我,是不是不喜欢我?" "我给同学A打招呼,她没理我,是不是不喜欢我?" 这些结论里,"他们不喜欢我"是结论,举手没叫、打招呼没理是论据。 如果孩子拥有批判性思维,就会分析: 同学A没理我,是真的不想理、还是没注意到?我打招呼的方式是否明显?别人给她打招呼她什么态度?一次不理能不能说明他不喜欢我? 其中任何一个否定,都会推翻"她不喜欢我"这个结论。 而且,教会孩子分辨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孩子把握事实,保持自己的思考,不人云亦云。 前段时间,CC跟我说,他们班里有同学给一个男孩起外号,叫邋遢大王。好多人都这么叫他。我问,为什么给他起这样的外号呢?CC说,因为他老是流鼻涕,课桌里塞的都是擦鼻涕的纸。我问,那你觉得那个男生是邋遢大王吗?CC,我觉得不是啊,他流鼻涕是因为生病了,但我觉得他不邋遢啊,他都是把纸放在桌子里,下课扔到垃圾桶里。大家说他邋遢只是他们的观点,这并不是事实。 听到CC这样说我真的觉得很欣慰,之前所有的口舌都没有白费。 所以,注重事实、分辨观点,可以让孩子时刻保持清醒。将来也就更不容易盲目从众、随波逐流了。 03 和孩子一起讨论新闻时事 很多人都有和队友讨论时事的习惯,但为什么讨论时不能带上孩子呢?和孩子讨论一些时事或某些网友的言论是一个很好地帮助孩子培养思辨力的机会。 像我们家,有时候坐在一起讨论也会带上CC,甚至有时候会先问问CC怎么看? 提示下,很多孩子对于社会上的事件不熟悉,通常被问后第一反应会说,不知道。 最好是启发式的提问,从孩子熟悉的内容入手,来发表观点,同时抛出不同的观点,刺激孩子思考。 就比如前段时间韩国梨泰院踩踏事故我们就和CC讨论过。 我:网上很多吐槽他们为什么要去过洋节,就是外国的节日,说死了也活该,你觉得他们说的对吗? CC:不对,这些人肯定没想到会发生事故的。而且,他们已经死了、受伤了不该这样说。我:那你觉得这件事的原因是因为过洋节吗?CC:我不知道。我:那你想,如果不是万圣节,而是韩国自己的一个节日,或是一个庆典活动,事故会发生吗? CC:应该也会。我:是的,踩踏事故的发生主要的原因是在狭窄的空间人流量过大造成的。和过什么节日是没有关系的。我:那如果有这样的活动你会去吗?CC:不会,太危险了。我:你觉得危险是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个事故。若是不知道这件事,你憋了很久,突然有好玩的活动,还可以cosplay你会去吗?CC:应该会。我:那这件事给你什么启发呢?CC:不能什么都想参加,必须特别喜欢的事,才值得冒风险。但是也得看风险大不大。我:是的,我们没办法永远不出门,但我们一定要学会观察环境。比如,当时出事的是一段长10米的陡坡,两边都是墙,前边的人过不去,后边的人越聚越多。所以若发现环境不对,人流过多,一定要提前离开。 当然了孩子的想法很可能不成熟、甚至错误,也不必纠正, 只要会思考,他自然会慢慢形成一套自己的价值观。 无论什么事情,千万不要一股脑地抛出各种大道理,孩子暂时理解不了也没关系,毕竟讨论只是开始,刺激孩子求知欲、思考意愿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