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环境的结论。一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法律、部门规章、实施细则、地方法规等与跨境电商相关的政策法规类型比较完整。其中,《电子商务法》对于跨境电商的顶层引导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强化。政策体系涵盖国务院、相关部门、地方政府等三级,而且往往下级政策都由上级政策授权,进而逐步细化具体规则和条款。 此外,与跨境电商交易相关的交易前、交易中和交易后各环节监管链条的配套政策已经完整,只是有些政策还不完全适用于当前的产业模式。二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产业发展确实起到规范和促进效果。从效果看,中国现有的跨境电商政策已经对促进产业发展、规范企业行为、鼓励企业创新、营造发展环境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特别是试点地区政策积极支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提高了交易规模,总结形成了有效经验,进而复制到全国其他地区,帮助其他地区节约了试错成本,提高了发展效率。 三是中国各地、各级政府在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上有协同,仍存在一定问题。经过国务院统筹部署,跨境电商在各部门协同推动下,取得了实质性发展。财政系统与海关系统联动推进零售进口税收政策的落地和完善,商务系统协调13个部门推进59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区域与区域的差异,部门间协同推进一些重点试点工作过程中,仍然存在地区性和部门性差异,必须引起重视。 四是部分跨境电商政策还不明确、不清晰,需进一步完善。跨境电商政策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如货物与商品两种平行监管模式的存在、跨境电商统计制度不完善、缺乏对整个产业边界的有效界定、税收监管在地区和贸易方式间的差异化管理、地区优惠政策的差异化等。这些问题导致行业中的经营主体不断寻找交易成本最低、运行效率最高的方式开展业务,进而增加了行业的无序性和劣币驱逐良币效应,必须通过合理方式进行疏导和解决。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作用和影响机理的结论。一是中国跨境电商政策传导机制基本顺畅。中国各级政府出台的跨境电商政策在传导机制上,保持的较为顺畅。基本都以国务院制订总框架并作为政策依据,到部门制订具体政策来落实,再到地方政府出台配套措施,到市场主体反馈运行情况,并返回政策制订部门进行修订完善。与其他政策体系不同的是,由于出现的时间短,没有原有政策体系作基础,跨境电商政策以企业创新作为初始阶段,再到政策不断完善作为最终阶段。 二是试点政策存在缺乏长期规划的问题,容易造成区域间发展不均衡。从政策评估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的跨境电商试点政策在促进企业经营上有较直接的作用,但在行业发展软环境上,效果不明显。这对于行业持续发展并没有带来持续动力,缺少持续发展的支撑。同时,试点政策对部分城市和业务模式,特别是零售进口业务,带来差异化的优惠条件,如税收免退税和成本抵扣政策,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不断加剧。对照"为推动全国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国务院要求,地区发展差异事实上在逐渐加大。另外,由于试点批数增加,参与试点的城市增加,国务院层面以及国务院部门的配套政策的不断出台,对地方和企业的吸引力不断下降,试点工作的作用和效果逐渐减弱。 三是部门政策过于聚焦,缺少平衡性。各类政策中,海关、税务、质检的政策过于集中,并且集中体现在对B2C零售业务的影响。从跨境电商软环境的发展方面,没有充足的政策支撑,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行业的后续发展。作为跨境电商主流的B2B模式,国务院部门数年间仅出台了3项政策,对行业的影响也很有限。这也体现出各部门在支持跨境电商B2B业务方面还没有找到准确的方向和发力点。 四是试点的直接优惠政策对企业更具有吸引力,对行业发展是否有利仍有待评估。从实践看,包括杭州在内,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政策中最具吸引力的也是直接的奖金补贴和各类税收入减免等优惠政策。在同等发展条件和环境下,补贴力度越大的地区,聚集的企业主体越多,形成的交易规模越大、进出境单量越多。然而政府补贴并没有起到鼓励企业创新的作用,金融领域的支持并没有帮助企业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 五是各部门对于跨境电商定位和理解还不统一。各类政策,特别是部门间政策缺乏系统性和协同性。作为跨境电商发展的基本法律体系《电子商务法》尚不完善,对于企业经营、行业发展和产业协同都缺乏系统性安排。归根到底,是各方对于跨境电商根本概念还缺乏统一认识,对于其如何带动传统外贸发展,还没有形成正确的判断。至于部分企业利用政策的便利,获得短期效益,从而影响不同贸易方式之间的公平性,还缺乏充分的重视。 关于中国跨境电商政策对企业创新影响的结论。一是平台企业对政策更关注。从跨境电商政策诉求感知价值结果看出,各跨境电商企业类型对政策的关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在政策关注的测量维度上,自营平台企业和第三方平台企业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五种类型企业。这体现出平台企业在跨境电商交易体系中与各方融合得更深,经营各方面更容易受政策的影响。而其他企业相对会弱化一些。 二是政府的监管政策和试点政策与企业创新发展的关联度更高。通过对样本数据的探索性因素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发现企业政策感知维度的四个因子中,监管政策与试点政策对企业更具影响力,而支持政策和多边政策的影响力相对较低。这说明监管政策与试点政策与企业的具体经营和持续发展具有更紧密的关系。三是企业创新目标和创新方式都与政策呈显著相关。从跨境电商企业创新对政策选择的相关矩阵分析结果来看,企业多数创新目标和创新方式都与各类政策与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政策成为跨境电商企业创新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但运用新技术进行创新与政策的关联度不高,值得注意。 此外,依据路径系数值判断,政策对企业创新行为意向的影响最主要来自监管政策和试点政策。这两类政策通过影响企业创新目标进而影响企业创新方式。其中,试点政策对企业创新方式和创新目标以及路径形成效用的正向影响最为显著。这说明目前开展的各项试点工作,对企业创新行为起到支持和鼓励作用。四是企业对政策调整的期望值较高。统计结果表明,跨境电商企业普遍希望政府根据行业和形势变化定期调整政策。41%被调查企业认为监管政策应该做出调整,32%的企业认为支持政策应该做出调整。 结语 另外,46%的企业希望由单一部门(如商务部)牵头协调所有政策制订和发布。跨境电商企业也更加认同政府政策根据形势变化再做调整的方式。此外,企业希望将经营规模、守法经营情况、以及企业需求作为政府出台新政策最重要的出发点。 声明:文章来源于国家发展改革委消息,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华谋咨询股份】公众号,与你分享原创干货、最新热点、行业资讯、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