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每次考试成绩都在620分左右,高考能不能考得更高?积极的回答是能!原因有三点: 1.高三平时成绩620左右,应该是基础比较扎实的,相当于82%的得分率了,有这样的基本功,说明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都已经具备,高考还有100多天,持续下去,还有进步。 2.高三了,每次考试都保持在620分左右,说明这孩子还有稳定的心态,保证他稳定地发挥出正常应有的水平。而且这种稳定能形成惯性,只要不出大纰漏,高考是不会有闪失的。 3.高考试卷比平时月考试卷质量高,有利于基本功扎实的学生正常发挥。月考试卷偏难险重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出卷教师水平不一,出卷周期短,考虑不周全。而高考命题更为严谨周密,各种层次题目的比重设计更为合理。一般来说,都会比平时模考卷更易作答。诚恳的回答是不确定!因为: 1.家长提供的信息尚不全面,连省份、文理科都没有介绍,优势和不足也不清楚,实不能贸然定论; 2.每次都620分在右,既可以理解成稳定,也可以理解成瓶颈期或者个人能力水平的上限; 3.还有许多未知因素,可能带来诸多变化。比如去年全国卷试题偏简单,今年有可能偏难,尤其是数学和理综。再比如说随着高考临近,孩子压力逐渐增加,进入考场后也可能高压之下技术变形。再比如情感上的问题,等等。家长该做的事情不是紧盯着分数,而是以下几点: 1.帮孩子卸下包袱,适当降低心理预期。比如620是985的分数,主动降到211的期待,孩子会更加放松、自信,别要求他考650,否则,有可能连600都考不到。 2.确保孩子身体健康,避开各种安全隐患。以健康的身体状况,顺利步入考场,才是最重要的。一是保证睡眠时间,逐渐调整,不要到高考了才改变作息习惯;二是加强锻炼,但不能剧烈运动,以防损伤身体;三是合理膳食,在原来的食谱上作一些小的变化,补充营养;四是多用心思,谨言慎行,防微杜渐,防范化解小的风险隐患。 3.着手准备志愿填报。三分考七分报,前期准备工作做到位,才不亏孩子的多年汗水。这块工作很细致、工作量大、技术含量高,三言两语说不完,可以查看之前的专门介绍。 平时考试和高考是不一样的,主要表现为心理不一样,情绪不一样,场景不一样,期望不一样,最终导致结果不一样。 另外,高三的学生能否坚持到最后一刻,保持到最后一刻,其结果也会不一样,有的会发生"天壤之别"的情况。 我带过一个复读班,理科,班上有两个男生,平时考试可以说都是出类拔萃的,一个610分左右,另一个600分左右,在班上历来一二名,那个时候,华中科技大学录取线大约590分左右。 4月最后一次全市调考,前者615分,后者607分。当时的情况,这两个学生考985应该不会有问题。 出乎意料的是,4月调考以后,两个学生似乎都有"稳操胜券"的心态,双双产生了明显的懈怠,听课不经意,作业马马虎虎,精神萎靡不振。 我虽然不是班主任,但实在忍不住,就找他们俩谈话,我说,"你们两个有相同的心态,好像已经卖好了甲等电影票,就等电影按时开映。但我告诉你们,现在离高考仅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一个月懈怠了,再醒悟过来,去发奋,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人的心理情绪的调整,不是电灯开关,一开灯就亮,一关灯就灭,它是需要时间的,弄得不好,一年的辛苦努力就泡汤了。" 两个人不以为然地笑着,看着我。我说,"我是在警示你们,你们别不信,这真不是危言耸听!" 两个人胸有成竹的样子,继续不以为然。最终的高考结果,前者505分,后者508分,分别降低了100分左右,简直是骇人听闻! 就是这最后一个月的懈怠,真正的"功亏一篑"! 这两个例子或许很极端,但它却足以警示高三学子:高三的学习状态,必须坚持到考完所有学科以后,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气魄,抖擞精神,"战斗到底"! 孩子高三每次考试都在620左右,旗开得胜,但目前来看,只能说有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开端,是个"好苗头"。 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九十",其实,行百里者,走到九十而止步不前者,何止一半! 在这里,笔者没有丝毫对孩子贬损的意思,只是希望孩子再接再厉,严格要求自己,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去迎接属于本该自己的胜利! 你儿子应该是属于尖子生了,我是一名多年带尖子班的老师,我来说说我原来教过几个尖子生的最后的高考成绩吧。 第一个学生,2010级的一个男生,高三大考成绩一直在670分左右,语文每次考试都能在120分以上。当时他通过了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北大给他的优惠政策是降低30分录取。按照他平时的成绩,北大基本上是探囊取物。可是最后一个月的语文课,他认为他的语文成绩已经没有提升空间,一上语文课就看作文素材或者其他杂志。 第二个学生是2013级的一个女生,性格开朗,朗读水平很高,学习非常勤奋。在高三的时候,她勤奋到什么程度呢?在我上课闲扯或者板书的时候,她会快速地背诵一下刚才的知识点。上早读的时候,她几乎是全班嗓门最大的人。 中考她就是全县前10名的学生,如此好的基础再加上这样勤奋的态度,她的成绩自然不在话下,她是考的全级第一次数最多的一个学生,其中有几次大考甚至超过了700分。学校一直把她视为冲击清北的种子选手,但是她高考成绩却让人大跌眼镜,只考了620来分,最后只好上了山东大学。 回顾这个学生的三年表现,她唯一让我不满意的一次就是我安排她的一项任务。 当时为了提升全班成绩,我安排班里的几个尖子生利用最后一节自习课给全班同学每天讲解一道数理化的题目。另外几个尖子生都欣然接受,但是她明确拒绝了我。她说每次讲题她都要准备很多时间,这会影响她自己的学习。强扭的瓜不甜,我也不敢勉强她,只好安排了另外几个尖子生。 最后高考,另外几个尖子生的成绩都远远高于她,最高分680多分,最低分650多分。高考完之后的同学聚会,全班只有她没有参加。 第三个学生,2016级的一个男生,最好成绩能到达全市前三十名,分数为680分左右。这个学生比较个性,每次大考完都表示自己考得很辛苦,需要在家休息一天。我当时考虑他的成绩比较优秀,当时他也是学校推荐到北大参加专项招生考试的唯一一个学生,便多次答应了他的请求。高三最后两个月,他感觉老师的讲课内容已经对他没有什么帮助,就自己在家里或者自习室里刷题,他认为这样学习效率更高。2019年高考,他的高考成绩是620多分,可以说是惨败。 以上我说的是尖子生高考失利的例子,但是大部分尖子生在高考中都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发挥。 从以上几个失败的例子可以推知高考要想正常发挥,孩子必须具备一下特点: 第一,心态平和,不把考第一或者自己很难达到的目标视为唯一。 第二,乐于助人,平时与同学相处融洽。 第三,学习绝不另起炉灶,能够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 这个真不一定,说个列子。我有一个同学,高三月考的时候,总分一般550-580之间,然后在我们那,理科这个分数是过了一本线的。她也不贪心,目标就是省内的普通重点大学。 高考成绩出来后,她一查610分,比平时多了好几十分。那年武汉大学在我们那录取线601分,所以最后去了武大。 平时成绩和高考成绩有一定关系。但是考试这东西,自己实力重要,运气也重要。比如数学,物理,语文的作文,出的题你刚好最拿手,那么你当次考试总分自己要高个几十分。我那个同学,就是化学出了一个大题,刚刚好是她会的,而化学又是她的弱项。 还有些学生,平时成绩挺好,一到大考就糟糕。这主要是太紧张了。情绪一紧张,英语听力就糟糕,语文作文也不能写的流畅。所以考试一定不能紧张,临场发挥也很重要! 综上所述,平时多努力,考时放平心,不到最后别放弃! 最后祝所有学子,学登高搂,金榜题名! 家长你好,我是一名北大在读博士,当过8年高中生家教。 我写过一本书《直击高考漏洞》,书里对如何在高考前提高成绩给出了建议与学习方法,总结出历年来高考出题规律,给出高考解题策略。如果你在学习中花费了大量的努力,想在高考前成绩有一个大的突破,这本书特别适合你看一下。 如果有想要领取这本书的学生或者家长,私信:领书,我会免费送给你。 你的孩子考试成绩在620分,不管是在哪个省份,这个成绩都是重点本科,甚至在某些省份能够考入985。 所以你不用担心孩子的成绩,孩子的成绩已经属于中上等,只要在考试中正常发挥,都可以走一个不错的学校。 现在距离高考还有一百多天的时间,所以想要在高考中再提高成绩完全有可能。 我给出的一些学习建议是: 第一,巩固所有的错题,孩子要想提高成绩,最重要的是查漏补缺,只有把所有的错题全部改正,下一次考试不再犯错,才能保证所有的错题全部掌握。 第二,注意孩子的心理。一般来说,成绩越好的学生心理承受的压力越大,他们是老师与家长心里的期待,希望越大,压力就越大。家长千万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适时与孩子聊天,帮着他排解心理的压力。 第三,到现在为止,你的孩子应该做过了历年的高考真题,这个时候一定要让他把所有的高考真题进行总结与分析,找出高考出题规律,这样在高考的时候才能思路清楚,发挥出自己的超常水平。 对于成绩不错的学生,越是在高考前,越是需要注意。我教过一个学生,因为在高考前心理压力过大,结果导致本来可以走一个211的水平,最终去了一个二本院校。 所以复习策略与做题方法,是目前需要孩子注意的重点。 我整理了历年高考做题策略与复习方法,如果有需要的家长或者学生,私信:方法,我会免费送给你。 这个不好肯定,高考时再多点也正常,比平常成绩少一些也是正常的,一般都相差不会大远,如果基础知识稳固,现在再努力一些,高考时成绩超过平常成绩是可能的! 不到最后一刻不要说已经成功了!我自己的例子!九十年代初的时候,那时候的初中是上中专,只有学习不怎么好的才上高中!我们那时候在中考前四月份的时候要预选,三四个班只有一个班的人可以参加中考!最终能考上的人只有十几个!平时我在学校里基本都是前几名。预选考试也不例外!预选后上课也不专心听讲了,作业也马马虎虎了,三年初中没怎么玩的我开始放纵自己,结果最后中考的时候,我是以全校达线分数上的中专,平时不怎么样的同学都考的比我好! 所以拿我自己为例子,不到最后时刻希望你的孩子不能松懈,按理来说你家孩子现在的成绩到高考的时候600肯定没问题,只要努力,650也不是没可能!但前提是不能松懈!不知道我的讲解对你有没有用。 这里无法从总体上得出一个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这涉及到具体的学校,具体的考生。 说到学校,所有高三学校是分层次的。 如省重点学校,一般学校。即使省重点高中,也是有不同层次的。 越是顶尖高中,学生程度越高,每次模拟考卷的难度就较大,甚至超越了高考试卷的难度,那么高考时学生高考成绩当然有所超越。 而一般校,学生基础较差,每次考试试卷难度老师可能有意让其降低点,甚至在改卷时都有可能让其宽松点。这样,高考成绩与平日成绩可能出现一些差异。 有时教育局组织属下高中进行统一的模拟考试,其重点校与普通校的学生统考成绩差距巨大,远远越出了这些学校平日里的成绩差距。 至于说到具体考生,就涉及到每个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考试能力及应场发挥能力了。 毕竟是正规的统一大考,与平日在学生本校考试环境有所不同,有良好的考试应对能力和习惯的考生总能从容应对,而个别考生可能出现缺乏自信而怯场,影响考试成绩。 还有一点,就是学生平日里的每一次考试成绩,不管多少分,是否是客观的,货真价实的?这势必也影响到高考成绩。 这个不一定,儿子去年高考,他发挥算正常,他班两个同学,平时摸考都在660 680左右,可在高考时,他俩自己估的,一个635,一个估了620,没有想到的是分数下来一个551,一个573,他们自己,父母都接受不了,可这已经是事实。高考最重要不仅是学习基础,还有心态也很重要,我认为孩子在此阶段努力就好,多鼓励,多交心,多宽慰,做好后勤,孩子自身压力大,做父母的要学会无形的减压,我当年就这样,儿子心态特好,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心仪已久的大学,好专业,已上大二了。 "赢在高三"观点:稳中有升! 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高三的历次考试有很大的参考性,尤其是在名次方面,高考的前几名, 往往是历次模拟考试的前几名,至于分数,也变化不大。 一、高三模拟考试成绩为什么能够接近高考? 其实,高考并不神秘,当你走上高考的那一刻,尤其是考完了语文后,你会发现:高考也不过如此!只是换了个地方考试而已。因为高考的绝大多数题型和知识点,都是我们常练的知识点,即便有一些变化和创新,也不会影响大家的整体认识。 "基础性、稳定性、创新性" ,这是高考题的特点,正因为有这些特点,所以,高考的成绩和平时的考试成绩就有很大的关系了。试想,如果平时考试成绩很好,学的很扎实的学生,面对"突然袭击"的高考,都纷纷落马,那么还能用高考来指导教学吗?学生还愿意付出努力吗?显然不会,所以,高考的目的,就是让平时学的好的学生能考出好成绩!高考就是"常考的就考,不常考的就不考"。 因此,学生高三模拟成绩就很有参考性了,尤其是对于处于620分这种成绩较好的学生,哪些知识、哪些题型会了,哪些不会,在多次考试后,都基本成型。 其次,就是老师和教研员的研究能力,让试卷无论是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更加接近高考题,所以,也让平时的模拟题有了很大的参考价值。 二、高考为什么会考的稍微好些?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高考确实能够比平时模拟题考的更高一些,这主要来自三个因素: 1、高考题的命题更科学: 高考题是经过专家多次打磨后成型的题目,一般不会有错题、争议题;而且在难易搭配上,更科学。平时老师自己选题,看着这个也好,那个也好,但是这些好题放在一张试卷上,就不一定能称为好题了,因为难中易这三种题应该有一定的比例,这一点高考题做的更科学。 2、高考改卷更公正: 高考改卷采取"双评"模式,减少了很多人为因素,因为平时改卷基本上都是"单评",阅卷老师的能力和态度对学生影响很大,错判一道题,可能十几分就没有了,在高考阅卷中,这种情况很少出现。"步骤分"在平时阅卷中可能存在给或者不给的情况,因为而在高考中,是必须给步骤分的。另外"保险分"思路,也让很多文科的学科,学生成绩会有一定的提高。 3、个人发挥更好。 高考时,多数学生往往能保持"适度紧张",比平时考试紧张一些,但是并不是过度紧张,而这种状态,有利于高考发挥。 以上情况适合整体的学生,对于每个具体的同学,情况都可能不一样,你周围有没有高考发挥严重超常或者严重失常的学生?如果有,也不会太多吧?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研究,如果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关注,并转发给你关心的高三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