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王之乱″是西晋宗室诸王为争夺中央权力发起的内乱。290年晋武帝卒,继位的惠帝智力低下无法理政,致使朝中变乱频发。291年,皇后贾氏与楚王司马玮合谋诛杀辅政外戚杨骏,推汝南王司马亮辅政。不久贾后唆使楚王玮杀亮,又以专杀之罪杀玮,自己掌握大权。299年,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杀死贾后,进而废黜惠帝,自即帝位。此举引起宗室诸王普遍反对,政变开始演化为内战。在外任都督的齐王司马囧、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起兵击败赵王伦,拥惠帝复位,随后三王又互相厮杀,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也先后加入。诸王各引效忠于自己的地方官乃至内迁的少数民族参战,北方社会陷入严重的动荡和混乱。前后卷入政变和内战的主要为汝南、楚、赵、齐、成都、河间、长沙、东海八位宗王,故史书称这场动乱名为"八王之乱"。至306年,前七王皆已败死,东海王越最终控制朝政,毒死惠帝,立其弟怀帝,"八王之乱″结束。 八王之乱历十六年,严重破坏了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内迁,西晋王朝从此瓦解直至灭亡,国家进入长期分裂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