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牛人发明煎饼机,自动摊饼铲饼,又薄又脆又香甜可口
手工制作的山东煎饼质量层次不齐,外观不好看,也会影响食欲。
山东有位牛人叫李青华,发明了一台煎饼机,只需将调配好的面糊倒进去,机器就能自动摊饼、铲饼,质量更是又薄又脆又香甜,获得食客们的喜爱。
本期铭人观察,就带你一起去了解这台煎饼机到底有多么厉害。
山东牛人发明煎饼机
街边处的各种美味小吃,构成了人们生活中的烟火气息,让人们的味蕾能够得到极大的愉悦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独特的美食,武汉热干面,北京烤鸭,广东早茶,山东煎饼。
在山东,煎饼已经成为了人们的零食,甚至是主食,一天三顿都少不了煎饼。
煎饼店更是随处可见,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客人,所以他们自然对煎饼的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
但每位师傅的手艺都不同,做出来的煎饼更是有着天差地别,煎饼薄又脆,火候和时机没有掌握好,做出来的煎饼卖相就会很难看,影响食欲。
食客们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自我安慰道,他可能是便衣警察吧!但谁又知做煎饼的不易呢?
摊煎饼时,人的手经常要拿着刮板近距离接触冒着热烟的高温鏊板,一不小心手就会被烫伤起泡。
面对大量的食客,他们从早到晚都要不停地摊一个又一个煎饼,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夏季更是会热得满头大汗,根本无法保证每一个煎饼的质量。
山东临沂就有一位做煎饼的大哥,他叫李青华,母亲做了几十年的煎饼,手上残留着各种烫伤疤痕。
他实在是觉得母亲太辛苦,于是决定研制一台煎饼机,来协助母亲摊煎饼,让母亲远离高温伤害。
眼前这台机器就是李青华研制出来的煎饼机,其结构很简单,由一个鏊板和一个刮糊刀组成。
机器启动后,鏊板会开始旋转并快速升温,需要人手动将面糊倒在鏊板中央,面糊就会在刮糊刀的作用下,慢慢向外展开,逐渐形成一个圆。
等面糊逐渐便得干脆,人再用铲刀将煎饼铲起来,一个煎饼就做好了。
李青华研制的煎饼机,可以通过刮糊刀模拟人手的动作,同时刮糊刀与鏊板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就能保证摊出来的煎饼厚度相当,不会太薄,也不会太厚。
机器研制好后,李青华便用面糊在煎饼机上摊了一个煎饼,一名食客品尝后,觉得又脆又香甜,味道很不错。
于是,食客就邀请来了一位拥有几十年做煎饼经验的刘大姐前来评价一下他的煎饼机。
可没想到,李青华在做第二个煎饼时,机器却突然出现了意外,刮糊刀仿佛有黏力般,把经过的面糊都给吸走了。
他刚用铲刀将面糊刮下来抹平,新的问题又来了,煎饼直接被刮糊刀给刮碎了。
李青华连忙停下机器进行调整,可面糊还是会粘在刮糊刀上,做出来的煎饼也都存在破碎的情况。
最终,刘大姐只是品尝了煎饼的味道,有些失望地离开了。于是,李青华只好带着机器回家继续修改,经过一番研究后,他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来,刮糊刀与鏊面的距离太近,且不可以调整,如果没有控制好倒入面糊的量,面饼的厚度就会超过两者间的距离,面糊自然就会粘在刮糊刀上。
明确了改进方向后,李青华又投入了煎饼机的研制中,经过他反复的设计与测试,第二代煎饼机终于被他造了出来。煎饼机能自动摊饼、铲饼
升级后的煎饼机外观较上一代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体型变得更大了,功能也变得更加齐全。
这次,只需要将调配好的面糊倒入机器的进料口,机器就能自动从喷管里喷出一定的量。
这样就能保证每一张煎饼的厚度、大小一致,刮糊刀也能够调整高度,不会再把煎饼压坏。
当煎饼做好后,大铲刀就会将煎饼铲起来,通过旋转的软齿轮的协助,将煎饼运送到另一端的传送带上。
之后,架子抬起翻转,将煎饼放置在末端的装载台上,最后,人只需要在煎饼上放入相关的食材,就可以轻松完成一份煎饼的制作。
可以说,二代煎饼机完美地避免了人与鏊板的接触,保证了每一张煎饼的质量,也就能给食客带来更好的享用体验。
李青华对第二代煎饼机进行了一场速度测试,煎饼机在15分钟内做了15张煎饼。每一张煎饼的厚度均匀且一致,没有出现破碎等情况,味道也很香甜。
可他用的是玉米面糊,如果用大米面糊,煎饼机也能制作出完美好吃的煎饼吗?要知道,大米面糊相对较粘稠一些,稍微掌握不好时机,面糊就会粘在鏊板上。
为此,李青华决定跟刘大姐进行一场煎饼大赛,来看看机器和人工的效率到底谁高谁低。在村支书的号召下,比赛当天,现场来了许多热情的村民,十分热闹。
刘大姐还带来了自己的弟弟,作为人工队一起参赛,而机器队只有李青华一人和他的煎饼机。
比赛规则为双方各采用玉米面糊和大米面糊制作15张煎饼,谁做得快又好,并获得在场20名食客的最多投票数,谁就获胜。
比赛开始后,刘大姐和弟弟分别采用大米面糊和玉米面糊摊煎饼,弟弟经验不足,一开始摊出来的煎饼时常有破损的情况,后面上手了,煎饼也摊得越来越好。
而刘大姐经验十足,即使用大米面糊,也能保证煎饼质量,速度也快。
李青华那边,他只需要将大米面糊倒入进料口,启动机器,就可以不用管了,一张张煎饼就自动地在生产线上被造了出来。
他偶尔还可以去刘大姐那边看他们的进展,十分悠闲。15分钟很快过去,煎饼机也制作好了15张煎饼。
李青华又将大米面糊倒入了进料口,开始新一轮的制作,效果并没有受面糊材料的影响。
很快,人工队那边就完成了30张煎饼的工作,此时,李青华的煎饼机完成了15张玉米煎饼和11张大米煎饼的制作,虽然速度不及人工队,但机器做出来的煎饼外观好看,味道更是又脆又香甜。
之后,经过20名食客的品尝,人工队获得了6人喜欢,机器队获得了14人喜欢,取得比赛的胜利。
这下,李青华终于可以用煎饼机帮助母亲制作好吃又美观的煎饼。
不仅能让母亲免受高温的伤害,还能保证让每一位食客享用到等质量的煎饼,更是稳固了山东煎饼的名声,可谓是一举多得。
如果你也支持李青华的发明,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文章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