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二战,德国要怎么打才能赢?

  尽管二战时疯狂狭隘的纳粹德国机会渺茫,如果单从军事角度看,那它有无机会取胜呢?从后来曼施坦因的回忆录《失去的胜利》(1955)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从曼帅角度去看德国的战略战术,确实浪费了巨大机会。
  其实抛开曼施坦因的个人视角,如果历史能够重来并且德国修正犯下的全部战略错误,纳粹真的有可能会赢。尽管赢面不大!
  总结起来,德国有五胜三败。
  五胜:
  第一:敦刻尔克大撤退时的机会。当时德军已经完成了击发前所有的拉栓动作,而且英国刚刚上任的首相丘吉尔已对撤回军队不报希望,预计只能撤回几万人,而不是几十万大军。如果希特勒不是脑子秀逗了,让装甲部队暂停进攻,就会彻底把英法军队逼入死角,伤及英国根本。
  第二:早些进行全国战争总动员,彻底完成巴巴罗萨计划,这才是决定德国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但直到1943年的时候,德国才进行了全国动员,之前的经济只能称得上是半战时混合性经济,还没有完全步入战时经济状态。德国进攻苏联的总兵力不过550万,后期德国动员的兵力更高,德国的最高动员能力在1000万以上。很不幸的是,德国大大低估了苏联动员兵力的潜力,正如德军总参谋长弗朗茨·哈尔德于1941年8月11日的一篇日记中写道:"我们最初计算敌人大约有200个师,但现在已经察明番号的就有360个师。"而到1941年底,苏联重建和扩张了等同825个师级单位的数量,而且这还没有到达苏联一千万兵力动员潜能。
  当时的西线,德国还有超过一百万的陆地部队戍守,防止英国登陆!虽然英国的确需要提防,但是这说明巴巴罗萨计划实在是对苏联掉以轻心了!
  第三:德国应该重视北非的战略意义,并尽快控制其以多方面保证石油资源。一开始隆美尔横扫北非,但是苦于兵力不够,资源稀缺。若是足够重视北非,拿下英国控制的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并不困难。石油如果可以得到保障,德国在进攻苏联时的战略或许就可以有很大的改观。
  也有朋友会问,为啥重视中东呢?首先中东大规模石油开发晚于二战,要到50年代,再有德国一直是穆斯林世界的密友,不能妄自攻击而失去中东影响力。
  第四:应该积极利用乌克兰与波罗的海三国等国家的民族主义势力。一开始乌克兰人看到德国入侵苏联,本想高举欢迎大旗,没料到猪去狼来,德国人在当地地盘上又搞屠杀又抢粮食,让乌克兰人既反苏又反德。
  第五:德国应该尽力避免,至少延缓和美国开战。当德国同时与苏联和美国开战的时候,就很可能标志了其失败不可避免,美国在战争期间并没有竭尽自身全力,而德国和苏联的战争就已经把每一点人力资源都用上了,是彻彻底底的赌上国运的战争。要怪只能怪德国的猪队友,总的来说日本对德国从战略角度讲作用为负。
  当时最好的结果就是,德国控制苏联的东部领土并能够成功守住,德国的潜艇切断了美英运往苏联的补给线,苏联在乌拉尔地区失去了反抗能力,与德军处于僵持状态,随后德国和美国先后造出原子弹,由于核威慑达成停战协议。
  但是无论是什么情况,德国赢面都不大,有三点必败:
  第一,整个二战,战略层次的重要性远远胜过了战役层次。很多人说,如果德国早些时候进攻苏联躲过严冬会如何,如果德国于1942年春季进攻苏联会如何,但翻翻历史,当年拿破仑可是至少控制了莫斯科呢,二战德国军队只不过打到了莫斯科城下。就算德军打入莫斯科,恐怕也要遭受巷战以及巨大的伤亡。
  退一万步讲,就算德国控制了莫斯科,那和拿破仑又有什么不同呢?德军一样会受到严酷的寒冬的折磨。而早在二战前,斯大林也准备了大雷雨战争计划,同时已经在西伯利亚等纵深进行了工业转移,苏联在大后方仍然有足够的力量组织人力和工业产能组织反攻,而德国脆弱的补给线和缺乏冬季装备,依然会成为致命伤。
  第二,苏联的高层军官在前期虽然有诸多指挥失误,但是苏联总体的军事实力并不逊于德国甚至比德国还强。苏军的装甲技术出色而且数量众多,人力雄厚而且装备齐全,空军在中后期也完全不处于劣势。
  一旦进入城市巷战阶段,德军的优势便不那么明显,这也是德军很难在兵力并不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拿下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的主要原因。
  第三,德国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资源的匮乏,以及美英对德国工业区的战略轰炸。而德国空军对付英国尚且吃力,美国一旦参战以后,生产飞机20万架,仅B-24重型轰炸机就生产了1.9万架,即使战略轰炸机和德国截击机战损比1:1都不怂,德国的工业能力如何得到保证?而且德国并没有足够强大的海军,也没有大规模的登陆能力,所以很难遏制美国和英国。一旦英美苏三国同时与德国作战,德国多面受敌,战争能力立即捉襟见肘。
  说实在的,对于德国来说,从其闪击波兰的开始,就意味着它是必定失败的,德国人口仅有8000万人,这个条件根本不能让其同时和世界三大强国交战。
  如果完全只考虑军事问题的话,那么想赢得二战的唯一办法就是在1940年或者更早直接进入战时经济以及总动员,争取在最快的速度打垮整个西欧,不惜一切代价登陆英国,接着不远征希腊,北非,利用所能动员的全部兵力进攻苏联,不说别的,兵力上就不显得那么捉襟见肘了。
  仔细看看,这根本就不可能嘛,纳粹上台就是给老百姓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希特勒绝对不会在战争前景貌似很好的情况下下达动员令的。
  征服英伦三岛我是有些异议的,有人认为只要占领了英伦三岛就意味着消灭了跳板,有了稳固的后方,接着就可以进攻苏联了。
  这么看,好像确实有道理,但仔细想想,是有问题的,首先征服英伦三岛和不列颠空战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换句话说,就算不列颠空战德国人赢了,你觉得英国人就会投降吗?或者说大英帝国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殖民地军队也会放下武器?不可能嘛,丘吉尔是个强硬到死的人,就算你取得了制空权又怎么样,总不能靠空降去占领英国吧…
  也就是说,想征服英国的唯一可能就是登陆英国本土,先不说德国的潜艇部队能不能彻底消灭大英帝国的海上抵抗力量。
  就算你成功登陆了英国,你下一步面对的就是无休止的英国游击队和政府军的袭击,德国一样要耗费巨大的兵力去摧毁英国本土的防卫力量,等到你好不容易把这些问题全部搞定之后,最后你还要有大量的陆军驻守英国本土,否则就可以参考阿尔巴尼亚之于意大利,屁大点地都有个一两万人的游击队。
  最要命的是,在丹麦战败之后,冰岛和格陵兰岛就交给了英美来共同管制,那现在问题来了,美军完全可以把冰岛和格陵兰岛南部作为跳板,利用冰岛进攻英国本土,在美帝重新光复英伦三岛之后,下一步还是登陆欧洲大陆,所以所谓的消灭跳板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多拖了一点盟军可以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而已。
  到了苏联这一边,实际上在大雷雨计划之前苏联就开始扩军,斯大林以为1941年打不起来了,所以闪电战才能这么顺利,但这不意味着斯大林不会于1942年或者1943年对德国发起进攻,两个意识形态完全相反的国家必定会有一战,而且关键是,时间拖得越久对德国越不利,苏军在疯狂的扩军备战,最佳的进攻时机就是1941年,所以想要避免两线作战,必须要在1941年就结束西线战争,即征服英国,不然你就是如鲠在喉,永远要担心屁股被人踹一脚,但征服英国的这种可能性又回到了我之前的假设,几乎等于零,时间拖到1942年,就算你解决了英国,所面对的苏联,可就不是那个1941年边境兵员300万人的苏联了,因为机械化兵员的组建和军校全面扩招的原因,到时候,苏联将是更加难以解决的对手。
  苏联,尤其斯大林,是绝对不能允许一个无比强大的西欧国家的崛起的。
  所以实际上,不管怎么打,一个领土仅有58万平方公里,人口仅有8000万的国家想同时打败一个世界第一工业强国,一个领土最大的国家加上一个海外殖民地最多的国家,这个可能性我感觉除了造出纳粹僵尸以外没有任何可能。
  二战,德国靠的是闪电战横扫欧洲,闪电战的特点是快,快速的击败敌人。这个好理解,但还可以继续问下去:为什么快速就能击败敌人?
  我们国家有200多万部队,以14亿人口基数,如果真打仗,其实完全可以组建一支5000万人的大军,单光棍就3000多万......组建一支5000万人的大军不是问题,问题是:要是不打仗呢?不打仗,养活这么大的一支军队,两年下来,把自己国家拖垮了。养军队不怕打仗,怕不打仗。打仗可以抢,不打仗全靠自己养,成本太高。
  其他国家也是一样道理,按理讲,都能组建一支很庞大的部队,但是,不能这么干,时间长了,谁都养不起。这是一个难题。
  各国解决的办法都是:常备军+预备役。
  平时养活一支数量很少的常备军。真要打仗,动员预备役,再组建出一支数量庞大的部队。常备军和预备役人数上的比例,最低最低也得是1:10。现在世界各国的部队基本上都常备军,如果这个国家的部队有10万人,他的预备役部队应该是100万以上。
  美军名义上有1百多万人,但他动员起来,肯定要超过1千万。
  历来各国军队真正能达到的数量,要比大家印象中,多得多。二战美军、苏军、德军、日军总数都是一千多万,都是预备役动员起来以后的数量。
  常备军用来应付突发事件,有战争临时抵挡一下。一个国家真正的力量,在数量庞大的预备役。
  但预备役有个破绽:时间。
  把预备役的人员从全国各地召集起来,组成部队,再简单训练一下,需要时间。还有武器,各国平时也不能生产出足够数量的武器以满足预备役部队。生产出太多的武器,不打仗,存几年,落后了、报废了,非常浪费。所以召集预备队的时候,还得抓紧造武器。组建预备役部队,造武器,往往都得从建厂房、建军营开始。
  以二战时期各国的条件,想把预备役部队投入作战,怎么也得一到三个月。
  一战时期,美军从组建到投入战斗,用了一年。
  法国领土面积小,好组织,他有一个月组织预备役差不多。苏联领土面积大,交通落后,效率低,得三个月。这就是德国一个月灭亡法国,希特勒叫嚣三个月灭亡苏联的根本原因。
  大规模动员预备役部队,进行战争总动员,肯定是无法保密了,敌人肯定会知道,会提前准备。闪电战的打法是不动员自己国家的预备役,只用常备军,通过铁路快速运输,机械化部队的快速突击,快速的击败对手。击败的是对手的常备军。
  这是闪电战的精髓所在。
  其他国家打仗往往都是全民动员,全民皆兵,所有的工厂都生产武器。德国不是这样,他是日子正常过,企业正常生产,商店正常营业,该吃吃该玩玩,舞会照常开,电影照常看,不露声色。他们把常备军搞得极其精良,弹药充足,然后突然打一下波兰,迅速把波兰的常备军灭了,把波兰政府灭了。打完波兰以后,德国休息,就像猎豹一样,补充体力,不进行全国总动员,军工厂正常生产,其他企业正常运作,等部队补充好了,再突然打一下法国,迅速击败法国常备军,灭掉法国政府,一个月完活,根本不给法国进行总动员的时间。打完法国,德国还是小日子正常过,假装没事人一样,不搞全国动员,麻痹了苏联人,等部队补充好了,又突然开始打苏联......
  闪电战,是用自己的常备军,迅速灭掉敌人的常备军,灭掉敌人的政府,不给他们进行全国总动员的时间。政府没了,军队没了,警察跑了,也就没人组织群众、预备役抵抗了。
  各国的真正战争实力不在常备军,而是在于全民动员的预备役,和全国的工厂全转行造军火。但德国打闪电战,不给敌人动员的时间,叫你有劲使不出来。
  闪电战的成本非常低,基本上不影响本国经济发展。全国的工厂转行造军火,预备役全部组织起来,说直白点就是日子不过了。经济不要了,打完了以后再重建。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一般没有哪个国家乐意这么干。而且全动员起来,双方都是上千万的部队厮杀,死的人非常多。一战是典型的例子,英法德俄都是充分动员起来,动不动就几百万人大会战,死伤惨重。到了二战,德国打闪电战,我不动员预备队,你也别动员,一个月灭了法国,法军总计才死9万人,德军死2万多人。压根就不给你死人的机会。一战法国死了124万人。
  不是说法国不想抵抗,他是没法抵抗。德军直接击溃法国常备军,然后拿下巴黎,法国失去政府,也就失去了组织军民抵抗的能力。
  闪电战成本很低,不破坏经济,所以德国打了很多仗,本国的小日子过得依旧不错。
  德国灭掉法国,把英国赶下海,西线问题基本上已经解决了,这时候,他并不存在两线作战的问题。不是说德国人傻,进攻苏联,陷入两线作战的境地。是由于德国没能迅速拿下苏联,三年以后,英美军队在欧洲登陆,德国才重新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他主动进攻苏联的时候,并不存在两线作战的问题。与英国的空战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西线对整个战局的影响非常小。当然,越往后,压力越大。刚开始打苏联的时候,西线没多大压力。英国人那时候远远没有实力在西线登陆。
  西线已经摆平,该解决东线了。由于之前的肃反以及在芬兰战役中的糟糕表现,导致希特勒极度轻视苏军的战斗力。再加上德军的优秀表现,希特勒顺理成章地以为依靠闪电战,能迅速击败苏联。
  还是打闪电战,只用常备军,不搞全民动员。三个月迅速灭亡苏联,也不给他全民动员的时间。这就为德国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按希特勒的计划,应该是9月22日,占领基辅、莫斯科、列宁格勒,和打法国一样,歼灭苏联常备军,占领首都、重要城市,使苏联丧失组织能力,完活。
  但是,由于打乌克兰耽误了时间。苏联的道路漫长,路况极差,耽误了时间。秋天的大雨,道路泥泞和冬天的严寒,耽误了时间。德军虽然拿下了基辅,进攻莫斯科的时间,拖到了9月30日,刚好超过9月22日的三个月。
  德军打到莫斯科的时候,超过了三个月,这时候,苏联的全国动员开始见效了。不断的有部队赶过来,不断的有新组建的部队。各种企业转行造军火,需要时间,三个月以后,这些工厂也开始能造出武器了。时间越往后拖,苏联人越多,武器越多,拖到1945年,德国就没法打了,几百万苏军,全是最新的武器,弹药无限。
  所以,二战德国想打赢并不难,前提是希特勒不轻敌。因为他西线已经打赢了。只要他能充分、正确评估苏联的实力,认识到难度,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最初德军制定了三个目标,基辅、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基辅已经拿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只差一点,德军再强一点就打下来了。想加强这一点,能及时补充一两百万德军是足够了。也就是说,围攻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的时候,德军再增加一两百万人,绝对能拿下。
  而这一两百万人和武器装备,德国是能拿得出的,因为他没进行全国总动员。
  全国总动员,动员预备役,工厂企业转行生产武器,会破坏经济。但打输了,会亡国。最后德国战败,第三帝国灭亡。这个损失和全国动员比起来,要惨重得多。如果希特勒能预见未来,肯定会及时全国动员,多拿出四百万的部队也不是问题。
  不过全国总动员会暴露作战意图,会让苏联提前有所准备,所以德国最初还是应该打闪电战。进攻苏联以后,再紧急全国动员。德国人的素质高,交通条件好,企业效率高,再加上国土面积小,容易管理,他紧急组建出一两百万人的新部队,两个月之内是足够了。
  两个月的时间,打闪电战的常备军还在往莫斯科、列宁格勒推进,新组建的部队完全能追上去,等到了莫斯科、列宁格勒城下,德军会多出一两百万,是肯定能打下来的。这样,德军的三个目标,就都能完成了。
  但是,由于希特勒低估了苏联的实力,觉得单纯依靠德国常备军就能灭亡苏联,所以他没进行全国动员。觉得这些部队能拿下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结果,差了一点,没能打下来。德国人又一根筋,41年没能拿下莫斯科、列宁格勒,希特勒觉得不全国动员,还能打。只是零星的补充部队。再拖两年,把这些精锐部队耗干了,想全民动员也晚了。
  德国是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第六集团军覆灭以后,才进行全国总动员的,明显是太晚了。他应该41年进攻苏联的同时,全国动员,多动员出一两百万的部队,工厂多动员出供应这些部队的弹药物资。
  所以前面咱们说要"及时"补充一两百万的部队。不及时,拖到后期,补充500百万也没用。德国最后投降,还有700万人的部队,但这些部队已经没有战斗力,都是后来动员起来的老百姓。如果最开始,德军精锐还在的时候,再从这700万人里挑出200万素质高的,加入到精锐部队里,肯定是另外一个效果。
  二战时期,如果苏联丢了莫斯科、列宁格勒,他就灭了,德国会赢得战争。这在国际上是共识。但在咱们国内会有人不认可。这是因为很多人是用中国的情况去套苏联的情况,想当然。中国有很多省,每个省的人口都不少,地盘也不要,也都有一定的经济能力。所以中国打仗,丢了一半国土照样能继续打。苏联、俄国不是这样。他们国家的主要城市就莫斯科、列宁格利、彼得堡那么几座。主要的人口,工厂也集中在这几座城市。这几座城市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这几个城市丢了,他就是亡国。要不然现在普京怎么天天抱着核弹喊同归于尽,因为他的情况确实很危险。
  丢了莫斯科、列宁格勒,苏联会失去很大一部分人口,失去这里的工厂,无法制造足够的武器。失去交通枢纽,来回运兵运物资,会非常困难。剩下的地盘虽然大,但人口稀少,而且都是落后,没文化的人,军工厂减少一大半。
  德国占领这几座城市以后,立即扶持伪政权,组建伪军,就变成了苏联人打苏联人。远东、西伯利亚的苏联人想反攻回去,是做梦。到时候,德国是控制了从莫斯科、列宁格勒一直向西,到西班牙的整个欧洲大陆,几亿人口,足够大的地盘,无限的资源。英美再想从海上打过来,也是不可能。而这也是希特勒的最终目标,也就打赢了二战。
  所以我一直有个想法,国家应该有这样一个专门的机构,评估各国的实力,包括战争实力。尤其是现在有超级计算机,大数据,可以量化一个国家的战斗力。把人口、资源、文化、信仰、工业、经济、地理、气候......等等元素都加进去,做成模型。对一个国家的评估一定要准,不然很要命。希特勒是血淋淋的例子,他对苏联的评估,差了那么一点点。
  所有的问题都出在评估上。如果他能准确的评估,后面有的是办法来解决。
  而且自大的民族主义要不得。这也是他高估自己,低估别人的重要原因。
  法国战役之后全力攻击英国。
  一战结束之后,德国人做了很多反思,他们认为之所以在一战中失败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陷入多线作战,所以希特勒纳粹政权上台之后,一直想办法避免多线作战。
  波兰战役的时候想办法稳定英法,法国战役的时候想办法稳定苏联,可是法国战役结束后,由于这场胜利远超过德国总参谋部的设想,从希特勒到他手底下这帮将领都飘了,认为德国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在还没有征服英伦三岛的时候,竟然决定开辟西线战场去攻打苏联,结果犯下了一战时期同样的错误,被迫开始多线作战。
  大西洋沿岸,德国军队和英国人隔海相望;北非德意联军与英国陆军血战;大西洋上德国海军的主要对手就是英国皇家海军的护航舰队;再加上东线的苏德战场和后期本土防空作战,最多的时候德国人是在5个方向上投入的兵力,比一战的时候形势还要复杂,还要不利。
  那么,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法国战役结束之后,德国人飘了,忘掉了一战之后他们的总结犯了同样的错误,没有执行此前的作战任务,在征服英国之后对苏联开战,保留了盟军在欧洲西部的桥头堡。
  这一错误是非常致命的。
  首先,北非战场上的英军能得到来自本土的源源不断的支援;西班牙虽然扼守直布罗陀海峡,但是由于英国没有投降,他依然首鼠两端;土耳其虽然打算和一战时期一样与德国人结盟,不过考虑到英国还在节节抵抗,整个中东地区依然在英国人的手中控制,土耳其也不敢和德国人结盟;被迫和英国在大西洋打一场漫长又耗费资源的大西洋海战,二战期间德国人造了1000多艘潜艇,造这些潜艇的资源足以造几万辆坦克了。
  如果德国人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征服英国,那么不会有大西洋海战,不会有持续数年的北非战场上的熬战,西班牙和土耳其也会倒向德国帮助德国控制地中海北非到中东,甚至配合德军在苏联南方开辟新的战场,或者向东占领印度与日军配合,到那时二战的形势将会极为凶险,法西斯国家没准真会牢牢控制住亚欧非大陆,和美国以及流浪到加拿大的英国政府在大西洋、太平洋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那么,法国战役之后,德国人可以有能力征服英国吗?
  答案是,征服英国当时的德国来说可以。
  法国战役结束之后,德国已经拥有至少500万武装力量,包括德国本土军队和仆从国军队,并且可以在英伦三岛上空形成一定的制空权。
  如果把意大利拉过来,这个优势将更为明显。
  其实,到不列颠空战的后期,英国人已经撑不住了。
  除了空中取得一定的制空权之外,德国方面只需集中百架战机进入到英吉利海峡,这一区域的英国海军将会受到德国空军的绞杀,再结合当时德国的海上力量,英吉利海峡会牢牢控制在德国人的手中,只需集中100万德军登陆英伦三岛就能将这里征服。
  因为,一旦德军登陆英国政府就得赶紧逃往加拿大,这是当时英国政府早已制定的撤退计划,可是德国人去了最后关头选择了停战,把矛头指向了苏联,可以说是天佑英吉利。
  一旦英国被征服,德国就可以全力对付苏联了,依靠大半个欧洲北非中东的资源,就算是有英美在背后给苏联人提供支持,苏联也是凶险至极。
  如果日本紧接着发动太平洋战争,苏联就必败无疑了。
  所以,没有在法国战役之后征服英国,导致多线作战犯了和一战同样的错误,是当时没有打败苏联的重要原因。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怎么打才能赢?不,基本上没有赢的可能性。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不认可这个答案。
  您先别着急把您那四十米长的鞋拔子抽出来,认打认罚俺把道理给大家伙摆上一摆,您听着如果不再理的话,再抽那鞋拔子,俺也认了。首先第一点
  德国人的人力资源掐头去尾拢共就八千万,就这点人口他是不足以支持德国人同时和世界所有的强国开战。
  说到底战争想要进行到底,人口同样很关键,毕竟没有人去拿武器,一堆机器是没法子自己挪窝开炮的。
  这就是为什么当德国人的闪电战遇到苏联人的拼死一搏,仅仅一个斯大林格勒战役消耗掉一百五十万部队之后,德国人就感觉到了人力的匮乏,不然他们也不会去组建什么青年师,让一堆十六七岁的孩子加入到战局之中。
  另外还组建什么维京师,其实说道根子上就是伪军,只是没有想到这货居然打出德国党卫军老牌师的水准。
  在战争中人口就像柴火棒一样,是一种消耗品,没有足够的柴火棒,这场战争您感觉他会持续的烧下去吗?第二点,美国人不会袖手旁观的。
  别忘了美国人建国二百来年,可是有着二百多年的战争史,几乎年年都在开战,当然也有休息的时候,可只有十六年,这和没有有啥区别。
  所以美国人的财富那可都是通过战争打出来的,他可不会让一个能够威胁到他地位的德国从战争中爬起来和他抗衡。
  二战中,德国,日本,英国,苏联打成了一锅粥,而美国却在各个国家的地头上做着小买卖,榨光了这些国家的真金白银。
  好吧,钱没有了,美国人立马提供了价值五百零一亿美元的援助物质,换算到现在差不多有六千六百多万美元,这可不是小数字。
  而笔钱全部留给了同盟国使用,美国得到了盟军陆军和海军基地的租借权,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美国人开始站队了,最终的结果美国人加入战局,其实这个结果那是必然的,不是什么偷袭珍珠港,愤怒引起了美国人的参战,其实就算没有偷袭珍珠港,还有偷袭菲律宾啥的,变成导火索引美国人入局。
  事件是偶然,但结果是必然的。
  之所以说美国人的加入,成为了打垮天平的砝码。咱列一个数据,大家伙感觉一下。
  钢产量其实是一个国家战争潜力的指标,美国在二战期间他们家的钢产量最高达到了八千一百三十二万吨,而位居第二的德国人最高也就三千二百一十万吨。
  瞅见吗?德国人连人家一半都不够,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崇尚大口径重炮,玩的自动武器,就一个原因——人家玩得起。
  这颗砝码很重的,一家伙就能把天平给砸塌了。
  以上两个原因就足以把德国人胜利的大门给关的死死的。
  当然您可以说德国人的科技很牛叉,用质量来弥补数量,这个俺是赞成,但这也必须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最简单的例子,苏联人的装备很差劲,他们的坦克一个拖拉机厂就可以生产,但还是顶住了德国人。所以当数量超过了一定界线的时候,质量就成为了一个笑话。那么接下来,咱抛开政治等一些层面上的因素,单从军事上了解一下,有没有可能。
  首先发起这场战争的德国人,在整个二战的时候也犯了不少的错误,当然他们是局中人,咱是马后炮,所以看的比较清楚。
  那么第一个错误是啥呢?
  敦刻尔克大撤退,一个完美歼灭英法联军的机会,那可是足足几十万大军,更何况这几十万人他们丢弃了自己的步枪,火炮,坦克,等等一切的东西,只为了跑的更快一点而已。
  而德国人的坦克引擎都已经预热完毕,炮弹都装到了炮膛里头了,就差拉那么一下了。
  结果希特勒如同死机了一下,产生了卡顿一般,放弃了进攻。
  其实当时的丘吉尔对这次撤退不饱任何的希望,哪怕他把英国里的小舢板都提溜出来,准备过去拉人,其实也就进一点人事而已,拉个几万回去就不错了。
  结果几十万大军完成了撤退,这为以后盟军反攻留下了保障,毕竟没有这些军队,光靠美国人,至少很困难的。
  再有就是德国人的总动员发生的有点晚了。德国其实动员能力还是很好的,最高的时候他们动员了一千二百万的部队,这要是加上占领区的这就上到了一千五百万。
  但是在德国人进攻苏联的时候,他们只有五百多万,差不多一个零头而已。
  他们太小瞧苏联人了,这可是存亡之战啊!
  德国人认为他们的闪电战在欧洲挺好使的,结果撞铁板上了。
  说道之类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接着应该是德国人不应该去暴揍苏联人,而是去把进攻中心转向英国人。
  要俺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德国人真要是去解决英伦三岛的问题,苏联人一定会在德国人的身后烧一把火。
  苏联人的大雷雨计划您应该听说过,这个计划就是去揍德国人的,结果被德国人抢先实施了巴巴罗萨计划。
  所以进攻方向是没有毛病的。
  缺少的只是,希特勒没有对北非战场有足够的关注度,当时给隆美尔多一些坦克和兵力,控制北非。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说了,这还不是因为兵力不足吗?
  瞧瞧这又回到了人力资源的问题上边了,但北非对于欧洲战场很重要的,毕竟那里的石油是可以保障德国人的后续进攻的,而隆美尔确实有能力将北非拿下。
  最后就是那个偶然因素,尽量的拖延美国人加入到战局,千万不要给他们借口。
  只不过日本人把这炸药包给点着了,为此日本人还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二战,德国要怎么打才能赢?
  二战时期德军侵略其它囯家时,总是采用闪电战术,占领该国后没有得到攻固,战线拉的太长,导致后勤保障能力差。
  比如在攻打英国时应让投降过来的法国同时进攻英国,相信会在短期内攻占英国,在完全占领了英国后,帮助再建立傀儡政权,掠夺该国财富,支援前线作战。
  征服英法后,再攻打日本,攻破日本后,联合日本一同攻击苏联,苏联的地盘大,必须得有几个傀儡国的后勤保障才能进攻苏联。假如说德军在包围莫斯科时,有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德军不会被冻死冻伤,既而失去战斗力,给了苏军喘息的时间,使苏军反包围德军,战败了德军。
  综合上述分析,还是德军战线拉的太长,忽视了后勤保障,因而导致了他们二战失败而告终。
  当时的德国对原子弹的研究已经是领先世界的,如果调集所有资源全力支持原子弹的研发,赶在美国之前把原子弹造出来,那德国的整个战略态势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战,德国根本打不赢,除非德国在英法发出保证波兰领土安全的外交声明后"悬崖勒马"见好就收。当然,这样一来也就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了。
  一些人看到曼施坦因等人的回忆录,就天真认为德国有机会赢得战争。这些人忽视了曼施坦因等人的回忆录是"应诏之作",当时美国为首的"北约"饱受苏联"钢铁洪流"威胁之苦,美国人需要借助德国军官的"回忆录"来编故事贬低苏联军事力量。曼施坦因等人是在美国控制下帮美国人"写作文",他的观点当然是"扯淡"为主,不足为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是同时挑战英国(英联邦)、法国,还在1941年挑战苏联,这就陷入了欧洲强国的"群殴"之中。德国偷袭苏联1个月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在大西洋发表了《大西洋宪章》,直接宣告了纳粹德国的死刑,完全是把德国当成"死人"来商量"战后"国际安排。这说明美国已经明确要参战,只是寻找参展时间与参战机会。德国就是再有能力,同时面对"欧洲内战"都力不从心,何况还有美国‘’摘桃子"。
  1938年全球工业"五强"排序是美国、苏联、德国、英国、法国,1913年全球工业"五强"排序是美国、德国、英国、俄国、法国。这说明1938年德国比起1913年的德国其实国际优势要弱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开始,德国就面临英法联军与俄军"东西夹击",马恩河会战一结束,德军总参谋长小毛奇就向德国皇帝威廉二世汇报说"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这说明只要是英法俄联手,德国必败。
  1939年德国是在苏联"中立"、美国"观望"、英法"静坐战争"的情况下击败波兰,然后是在美国与苏联作壁上观、英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情况下击败法国。德国的"辉煌战绩"是建立在波兰、法国等国对"闪电战"不熟悉与美国、苏联"不出力"、英国"坑队友"的情况下取得了。
  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苏联就不是英国那样"出工不出力",而是"全民总动员"打一场生死之战。在德国进攻苏联那一天开始,德国的失败已经不可逆转,美国人只会"下注"到胜利者一边。莫斯科保卫战进入反攻前夜,美国的第一批战略物资刚刚运到北冰洋港口摩尔曼斯克,苏联人是在没有美国援助的情况下打赢了莫斯科保卫战。几天后,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向日本宣战,德国向美国宣战,美国向德国宣战,德国彻底陷入美苏英"群殴"之中,败局更是不可改变。
  德国不可能打赢第二次世界大战,除非不打世界大战。
  二战对于德国来说,并不是大家想的是一盘必死棋——简单地说:避免两线作战,全力对付以英美为代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德国就能够赢得战争。
  1940年 —1941年 ,全力 打英国,不要动 苏联,甚至 可以 为 此 不惜 一切 代价 团结 苏联 (历史 上 这是 有很大 可能 的 )。
  ——希特勒在 苏联 支持 下 ,如果 赶 在 1941年 12月 日本 (这个 猪 队友 )挑战 美国 之 前 ,攻陷 或者迫 降 英国 ,那么 他 就能 为德国 逆天 改命 ,赢得 战争 。
  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以下两点:1、对盎格鲁-撒克逊人不要抱任何幻想
  事实上,希特勒作为在一战中幸存的老兵,不是没有想到必须避免重蹈一战覆辙,击败法国之后,他已经尽力在试图避免两线作战。
  希特勒的失误在于:他始终对同属"高贵白人"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就是今天"五眼联盟"的那帮人,同源英国 )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归根到底还是低估了现代战争的"灭国属性"。
  而在他的对手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看来:
  敌人没有彻底灭亡,战争就不会停止。
  1940年到1941年初,希特勒几次想和英国单独媾和,甚至准备对英国大幅度让步,在当时德国兵锋极盛时能做出低姿态,此举已经是常人所不能及。
  可惜,他还是大大低估了盎格鲁-撒克逊人。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支配过世界的民族———盎格鲁-撒克逊人不仅仅精于战争、杀戮和掠夺,而且精于政治手腕和坚持自己的国家意志。
  客观地讲,希特勒对英国的公开喊话,特别是关于欧洲和平的那一段演讲——就是以我们现在的角度重新审视,也说得很有感情和入情入理。
  下面就是希特勒的演讲节录:
  "3个世纪以来,
  在欧洲大陆流 的鲜血与它产生的后果是不相称的。
  归根结底,法国仍是法国,德国仍是德国,波兰仍是波兰,意大利仍是意大利,如此等等。
  朝代的利己主义、政治热情、盲目的爱国主义,它们用大量的鲜血获得了仿佛深刻的政治变化。
  然而这些变化,从民族的角度看,往往只产生极为肤浅的影响。
  如果有关国家对其牺牲品——哪怕是部分——作更明智的安排,那么结果肯定会更可观更持久。
  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的德国要求和平!
  这种和平愿望建立在牢固的意识形态信念之上。
  德国希望有持久和平!
  而这是基于以下这个简单而基本的事实:
  任何战争,都无法最终消灭我们大家在欧洲承受的苦难,
  相反,
  战争只会加深苦难 。 "
  面对希特勒充满感情伸过来的"橄榄枝",
  丘吉尔冷冷地拒绝了。
  丘吉尔是这样回答的:
  "虽然欧洲的大部分土地已经陷入了纳粹(德国 国家 社会主义 工人党 的 缩写 )德国的魔爪 ,
  但我们绝不气馁!
  绝不言败!
  我们将战斗到底!
  我们将在法国作战,
  我们将在海洋作战,
  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
  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天空 作战,
  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自己 !
  我们将在海滩作战,
  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
  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
  我们将在山区作战。
  我们,
  绝不投降!"
  ——希特勒你真是开玩笑,英国人玩了几百年的欧陆平衡手,难道会允许你说几句动听的话就一家独大了?
  在这一点上,日耳曼人还是太幼稚。
  动听的话只能糊弄平民百姓,
  但对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高层无用。
  希特勒在一战时只是个下士——而丘吉尔在一战时已经贵为英国海军部长,他怎么可能听希特勒的?
  希特勒当时的明智选择,只能是放弃幻想,和苏联结盟,投入全部力量对英作战。
  一方面积极落实"海狮计划",登陆英国本土;另一方面在北非攻占埃及,切断大英帝国的补给生命线苏伊士运河,进而和日本在印度半岛会师。这样做,英国有很大可能坚持不下去。
  由于没有了东线后顾之忧,德国拥有足够的兵力和资源实现这些计划——隆美尔一个轻装甲师+两个步兵师都可以在利比亚把英国人打得晕头转向,如果投入足够的兵力,占领埃及和登陆英伦不在话下。
  英国一旦沦陷,美国就失去了在欧洲的立足点,空有庞大的国力,没有支点它很难介入欧洲战场。
  然而现实是希特勒舍本逐末,在未解决掉英国这个心腹之患前,掉头去进攻苏联。
  2、拉拢斯大林,和苏联结盟
  德国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盟?
  看起来这有点让人难以置信。
  其实,历史曾经非常接近这一可能。
  斯大林从1939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一直在积极考虑苏德同盟问题。要知道,斯大林对英国并无好感,特别是苏联在反共老手丘吉尔的操作下,被国联(相当于现在的联合国 )踢了出去之后,斯大林更是记恨上了英国人。
  1940年11月,就在德国空军和英国空军在英伦三岛鏖战时,斯大林派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带 着 两国 是否 结盟 的 试探 访问柏林。
  德国以最高 规格 的外交礼仪接待他。
  在双方会谈中,希特勒提出德苏"政治合作"协议框架,彼此划分势力范围。
  斯大林关心的是苏联周边地区的安全,他要求德军撤离芬兰,保证瑞典中立,停止在巴尔干和近东扩张,保证苏联在土耳其( 当时 亲 德国  )博斯普鲁斯 海 峡的安全。
  这些条件让希特勒犹豫了。
  事实上,现在看来,这都是一些微小的让步,换句现在的话说:
  这不涉及到一个 国家 的"核心利益"。
  但希特勒自己还带有对斯拉夫人和共产主义敌视的基因,缺乏一个政治家实用主义的天赋,他认为斯拉夫人没资格啰里啰嗦提那么多条件,双方的会谈虽然"愉快地"结束,但德苏同盟也不了了之了。
  他当时应该果断答应斯大林!
  就像德苏战争爆发后,美英立马放弃对苏联的意识形态分歧和仇视,全力支持苏联与德国对耗一样。
  如果德苏结盟,那么接下来,苏联在高加索充足的石油资源将为德国战车服务,德军的石油也就不仅仅依靠罗马利亚油田了。
  当时抱团对抗英美的德意日三国,由于位置和实力因素彼此很少配合,对德国人来说:意大利是个累赘,日本则是个惹事包,和这两个猪队友同盟,更多的还是在政治层面给自己以安慰。
  但苏联加入后情况就完全不同了,这样一个世界级的强国加入轴心国阵营,苏德联手搞定大不列颠,不是什么难事,甚至在战后世界格局的划分上,也会对美国形成咄咄逼人的优势。
  可惜对希特勒来说,这一切都只是假设了。
  ———————德国在二战的失败,也给我们一些思考:
  我们 不能 低估 盎格鲁-撒克逊人!也 别对 他们 抱 任何 幻想 !
  在16世纪以来的所有 地缘政治斗争中,盎格鲁-撒克逊人是唯一一个百战百胜的民族,尽管这个民族也曾犯 过 错误 受 过挫折 ,但他们 总是笑到最后。
  这个民族先后战胜了拉丁人(西班牙帝国 )、高卢人(拿破仑法国)、日耳曼人(纳粹 德国 )、日本人(日本 帝国 )、斯拉夫人(苏联),这绝不属于 "偶然",必须引起我们重视。
  我们的对手——美、 英、加拿大 、澳大利亚 、新西兰(五 眼 联盟 ) ,再 加上 他们 的 附庸 日本人 ,他们 仍然 拥有 巨大 的力量 。
  对于这样的对手 ,料敌从宽 ,心里多 一分 谨慎,永远都不会是错误的。
  毕竟, 历史女神 目睹过太多悲剧 ,目睹过 太多 因 轻视英美而堕入 毁灭的国家,中国必须有所借鉴。
  二战期间,德国曾经横扫整个西欧,占领了大半个欧洲,而且以一己之力对抗英国、美国、苏联三大强国。最终德国在反法西斯同盟的夹击之下,以失败而告终。二战最终以德国、日本法西斯的失败而告终。
  德国法西斯发动二战,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灾难。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所造成的损失也非常巨大。二战是整个人类的灾难,给世界文明造成了严重损害。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失败告终。
  仅从军事上说,德国在二战中的表现确实不错。德国以千万军队、八千万人口、七十万平方千米土地,硬是与法国、英国、苏联、美国四大国抗衡。二战中,英法美苏四大国的总军队超过3000万,人口超过3亿,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千米。德国在二战期间,创造了许多经典的战术、战法,也创造了许多经典战例。最终德国还是败给了美英苏三大国。那么二战期间,德国要怎么样打才能赢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我们无法解决。当年纳粹德国那么多将领都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自然也无法解决。如果作为一个不负责任的键盘侠,我们可以找出各种方法帮助德国"取胜"。我们能够想到的那些帮助德国"扭转"战局的办法,当时的德军将领和统治者应该已经想到。但是限于当时的时局,有些方法策略无法实施,有些策略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希特勒发动二战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德国一定会失败,无论纳粹德国采取什么样的办法,都不可能避免失败。
  德国发动的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想依靠法西斯主义征服世界。二战的性质是反法西斯性质,德国是非正义的一方面。德国与整个世界为敌,纵使德国综合国力强盛、拥有不少优秀军事将领、德军战斗力强大,也无法同整个世界为敌。德国的综合国力确实非常强大,但是并不足以同时跟美国、苏联、英国三大国同时抗衡。美国的综合国力要远远超过德国,苏联的综合国力也要超过德国,老牌殖民帝国英国的综合国力也不弱。德国想凭一己之力同时对抗三大国并不容易。
  有人可能会说,如果德国不发动巴巴罗萨计划,而是率先击败英国,有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实际上,问题没有那么简单。在巴巴罗萨计划之前,苏联已经制定了"大雷雨计划"。如果德国和英国陷入胶着,苏联趁机发动针对德国的"大雷雨计划",那么德国有可能更加危险。
  有人说如果美国不参战的话,德国可能不会失败。实际上希特勒一直都尽量避免招惹美国人。美国参战之前,德国一直没有得罪美国,奈何日本将美国拖进了二战。即使日本不偷袭珍珠港,美国也会找其他借口加入二战。一战之时,美国就借助无限制潜艇战加入战争。如果苏联和英国抵挡不住德军,美国也有可能直接参战。
  也有人说德国之所以失败,因为找错了盟友。意大利不仅起不到正面作用,还处处拖后腿。日本能打,但是和德国不一心,而且还将美国人拖入战争。实际上如果没有这两个盟友,德国更加孤立无援。美国、英国则可以集中所有精力对付德国,德国的日子更难熬。
  德国之所以会失败,究其根本原因,一是由于战争的性质,二是双方的力量差距。三个法西斯国家都是小国,领土面积加起来也不足150万平方千米,总人口不到2亿,各种资源非常缺乏,比如钢铁、石油、橡胶等。盟国国土面积超过4000万平方千米、人口超过10亿,各种资源更是多不胜数。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的GDP大约为561亿美元,处于世界第三位,落后于美国和苏联。美国的GDP总值要超过德国、意大利、日本三国的总和。德国的工业产值也要落后于美国和苏联。德国年产作战飞机不过几千架,苏联可以年产作战飞机四万架,美国更是在二战期间生产了几十万架飞机。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仅下水一艘航母,美国却拥有一百多艘航母。
  德国军队的作战能力强,二战后期苏联红军的作战能力也不弱。苏联陆军的战斗力已经超过了德国,如果英美盟军不开辟第二战场,仅靠苏联红军,最终也会打败纳粹德国。只不过时间可能会稍微长一些。
  总之,当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那一刻,就已经意味着失败。只不过失败的时间和方式不同,实际上德国前后也就是坚持了6年时间,便彻底崩溃。在绝对实力面前,德国的失败便不可避免。在盟军正义的军队面前,德国的失败也不可避免。
  其实我觉得德国有一个办法可以赢,那就是"不战"。如果德国不发动二战,便有可能会赢。如果德国不发动二战,便可以保持自己已经获得的利益,还可以继续讹诈英国和法国。只要英国和法国在,苏联也不敢贸然进攻德国,美国也不会与德国为敌。只要德国能够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就等于胜利。
  其实在赌桌上流传这样一句话:"不输就是赢"。如果纳粹德国没有赌,又怎么会输呢?只要纳粹德国不输,相对于二战的后德国,不就是赢了吗?二战之后,纳粹德国六十九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只剩下三十五万平方千米,还一度分裂为两个国家。二战后,德国受到多方面限制,成为一个被"阉割"的国家。相比较于二战后的德国,纳粹德国不赌不就是赢吗!

大势已去,输掉天王山,保罗的职业生涯可以盖棺定论了今天上午的比赛,太阳在家门口输掉关键的天王山之战,那么几乎可以说恭喜雄鹿拿到本赛季的总冠军了!太阳连下两城时,字母受到了多方的指责,我甚至以为雄鹿会被横扫。万万没想到太阳输掉第三场黄子韬真性情直播卖货,怒怼黑粉毫不掩饰,大胆曝光代言内幕短视频平台电商网红相结合便促成了一个全新的行业那便是直播带货。甚至如今随着该行业迅速火爆许多明星也进来分一杯羹,但大多都是捞一笔快钱罢了。偏偏黄子韬不一样,直播间中用真性情卖货大胆又一新综艺诞生,仅靠移动KTV车在户外录制,可谓高手在民间如今的湖南卫视已经开启了综艺节目的改革了在之前官方爆出的消息当中对于其中的老牌综艺快乐大本营已经提出了改革方案。因为这件事让当时很多的网友以为快本将要停播了不过也证实了其就是传言而新蝙蝠侠发布最新预告,熟悉的暗黑DC回来了,能否再创佳作?蝙蝠侠这位超级英雄,早已经成为了DC当中一面其从38年有了初始形象之后,人气便开始逐渐地上涨。在39年蝙蝠侠这个称号正式的诞生,到如今九十二年的时间人气一直都居高不下,成为了很多人90后新晋主持人马凡舒,颜值与实力并存,被誉为董卿的接班人如今的央视当中大家也是能够看出一直在培养一些的新主持人,比如王冰冰并且王冰冰如今也直接被誉为了央视当中的流量密码。因为之前的那些优秀的主持人董卿李思思撒贝宁年龄已经有些大了。并且都听评书白眉大侠有感之九两个弃暗投明却结局凄惨的女性角色一个是王金玲,八宝叠云峰青松狼牙涧大寨主半翅风王典的女儿另一个是张笑颖,三仙观三当家窜地金蛇张道远的女儿。两个女人的故事基本是同一模板,张笑颖算是王金玲的PLUS版本。王金玲的故事首钢战山西,球队官微又挨轰炸,比起输赢他们更该重树形象!北京时间11月7日,首钢对阵山西,上一场两队都输了球,尤其是首钢,面对三连败他们急需一场胜利。打四川,首钢内线被爆,篮板球输了12个,哈达迪一人打垮了首钢的豪华内线。自从加盟首钢以他或是20年来最招黑国内球员!常语出惊人,球迷黑出了感情因为疫情的影响,2022世界杯预选赛已经被推迟了许久。可能已经有很多球迷都已经忘记了国足在之前的4场世预赛中仅取得了2场胜利,剩下的两场比赛一场输给了叙利亚,另一场和菲律宾打平,这前国脚转型当演员大获成功,曾与多位明星飙戏,经常出演日本兵在很多国家,成为运动员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比如在美国的大学里,运动员的地位比那些学霸尖子生还要高。如果在短跑篮球这种观赏性强的项目上具备一定的实力,那么他(她)在学校里绝对会有大批粉小球时代盛行,十年前的NBA和现在对比,确实需要改变大家好,我是篮球吹水侠阿水,一个拿着篮球吹水的男人,可以关注哦!小球快节奏的战术打法已经是当今NBA联盟的常态,内线肉搏的时代渐渐的已经要过去了,现在传统的内线少之又少,低位背打和亮剑原著共386页,为何剧集只拍了199页?剩下的不能拍亮剑的核心就是李云龙的亮剑精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中国精神,是民族的特质!电视剧选择拍摄前半部分,也许就是想让观众记住这些精神,记住这些特质,这些精神和特质,是震撼的!是让人
中国足坛近期人气王者寒来暑往,中超再次鸣锣开战。如下几位官家在不同的战役中成为最大赢家,是名副其实的人气王者No。1郝伟中超冠军已如囊中之物,足协杯冠军也是依依在望,年度最佳主帅是势在必得,下面看看能湖人积极活跃交易市场,媒体人好奇詹姆斯回归骑士可能性TheAthletic记者查拉尼亚(ShamsCharania)日前证实,湖人因为表现不如预期,威斯布鲁克(RussellWestbrook)交易没有启到效果,目前在交易市场上相当小号约基奇?火箭队本赛季最大的惊喜自休斯顿以第一顺位摘下姚明的那一刻开始,火箭就成为了中国球迷的聚焦重心。姚麦组合22连胜季后赛跟湖人大战七场的画面无不记忆犹新。以至于姚明退役,火箭队的热度依然不减。哈登走后,火箭3年4100万!火箭内讧再度升级,1711中锋进入交易倒计时北京时间12月25日,NBA常规赛正在进行,其中詹姆斯哈登格里芬确定可以代表布鲁克林篮网出战圣诞大战,帮助凯文杜兰特,去率领球队赢球,勒布朗詹姆斯透露,我们任何一套阵容都没化学反应CBA三消息四队仍未注册外援,郭凯苦练为爆发,阿不都正式归队大家好呀,我是北柠,各位小伙伴们要养成先赞后看的习惯哦!CBA新赛季常规赛第二阶段的比赛将会在12月25日正式开打,球迷们最关注的还是各队外援情况,但直到12月24日为止,依旧有四湖人大败马刺,佩林卡还不行动?4连败,湖人一场大败结束斯坦普斯的最后一场球,这个承载这资金王朝的球馆完成了它的使命。不吹不黑,湖人的连败没有谁的锅,詹姆斯得分,命中率都没问题,威少30分,沃格尔被隔离,霍华德上北京VS辽宁!北京集齐三外援,书豪对位郭艾伦欲率队复仇12月25日1935,北京和辽宁这对冤家将再一次在第二阶段的比赛中相遇,这两支球队之间有很多渊源,而且相互之间其实并不算友好。无论是北京三冠王时期还是辽宁制霸的那些年,这两支球队的你怎么看?5人参加奥运,3人夺奖牌,欧洲仅3万小国排名世界第一奥运会已经结束两天了,但关于奥运会以及奖牌的一些话题仍然是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中队本届奥运会共夺得88枚奖牌,尤其是38枚金牌,已经追平了在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好的成绩。较之于里约奥强如韦少当年仅第四顺位,排在他前面的三人是谁?三人全是天才自从韦少加盟湖人之后,现在湖人在下赛季的夺冠呼声越来越高,作为常规赛MVP得主,并三次做到单赛季场均三双的球员,韦少的能力毋庸置疑,在上个赛季更是带领鱼腩奇才杀进了季后赛,上个赛季山西男篮老将任骏威离队山西晚报讯(记者张洁)10日,山西国投职业篮球俱乐部宣布,为球队效力6个赛季的球员大威任骏威离队。经过俱乐部与球员本人的顺利沟通及友好协商之后,山西国投职业篮球俱乐部在充分尊重任骏冷知识!一图见证奥运冠军学历,杨倩清华领衔,网友这才是偶像东京奥运会已经落幕,中国军团最终以38金32银18铜的战绩完美收官。在这届奥运会上,我们看到了奥运健儿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我们看到了他们在各自领域内的高光时刻,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