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客博物馆vol.26:联想手机作为「中华酷联」的一员,曾经在手机市场上也是第一梯队的排头兵,这款乐Phone在Android阵营中更有着不俗的创新力和产品力。 有那么一些已经老去的产品,它们也许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每每想到却令我们充满回忆。作为极客之选(微信号GeekChoice)怀旧栏目,《极客博物馆》希望找到这些曾经带给我们惊喜和感动的产品,带你重拾它们迷人的特质。 CES从来都不是手机厂商唱主角的舞台,但在九年前CES 2010上,联想手机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国厂商,发布了被寄予厚望的乐Phone系列的首款机型——联想乐Phone。这款手机无论是外形ID设计还是UI交互都在当时Android阵营中的一股清流,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一切都是原创设计。 但可惜联想在这九年的时间因为经常更换战略打法,砍掉了很多本来有着不错发展前景的品牌系列。比如像是VIBE、黄金斗士、乐檬等等,这些系列在当时都有着很多的粉丝,可惜最终被放弃。 本期极客博物馆,我们就来看一看这款概念颇为超前的联想乐Phone。其实之后乐Phone发展为了一个品牌系列,但初代乐Phone并没有特别的数字代号,只有型号W100来区分。 联想乐Phone首次亮相是在2010年1月6日,也就是CES 2010正式开展的前一天,联想在发单独的发布会上公布了这款手机。联想乐Phone的正式上市时间为2010年5月17日,在5月11日联想也特意在国内联合中国联通举办了上市启动仪式。通过这两次发布会,乐Phone对于联想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比MIUI还早的深度定制UI 这次极客之选依旧淘到了部全套包装的全新乐Phone,而且是型号为3GW100的最初始的版本。在2010年,国内手机市场上「中华酷联」是主角,所以联想这次推出乐Phone,联通同样非常重视,搭上3G网络的车对于乐Phone而言同样很重要,我们在包装上也能够看到中国联通的元素。 联想乐Phone的整个包装尺寸不算大,但比较厚,正面繁体的「乐」字可以看出联想当时希望用中国风让整机显得更具个性,包装的几何分割线则显得很有设计感。 包装里面采用了三层的设计,最上面一打开就能看到联想乐Phone本体;中间一层是说明书、擦镜布以及皮套;最下面一层是充电头、特有的数据线以及耳机。虽然东西并不算非常夸张,但擦镜布和皮套也足以看出联想细节处还是下了功夫的,并且也想增加整机的品质感。 联想乐Phone整机造型很圆润,用了非常多的弧线,和MOTO的里程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让整机的握持感得到了不错的保证。那个时代手机的机身厚度控制并不好,所以背面的弧度也是提升握持感的一个重要部分。 联想乐Phone银色的中框,从顶部一直延伸到了前面板的底部,整体感保持的很好。该机采用了可更换电池设计,背盖可以通过上滑打开,金属材质+纹路让手感和视觉效果都有着很出色的表现。 需要提到的是,乐Phone本身支持microSD卡扩展,这个功能对于Android手机来说在当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因为本身系统存储的容量问题,很多用户还会选择app2SD的挂载功能。 联想乐Phone拥有一块3.7英寸的AMOLED屏幕,分辨率为800*480像素,这块AMOLED屏幕也是W100这个型号独有的,后续的W101更换了LCD屏幕,这和三星的供货也不无一定关系。这块屏幕因为采用了AMOLED材质的缘故,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审视,它都有着非常好的色彩表现,而且在当时这个分辨率也同样是主流旗舰的标准,720P屏幕则在2011年的旗舰型上才得到普及。 之所以说联想乐Phone整体感很强,除了外观ID设计以外,屏幕一侧形成一个完全的平面也功不可没。联想乐Phone在屏幕下方还有一个触控区域,可实现导航键的功能,不过它和普通的触控式按键不一样,该机是通过手势操作进行识别的,左右滑动、上滑和双击都对应不同的功能,虽然不支持自定义,但在今天看来这个想法依然很超前。 在硬件方面,联想乐Phone采用了高通QSD8250处理器,主频最高1GHz,RAM为512MB,在Android 1.6/2.2那个时代还算是不错的配置。不过乐Phone最具看点的并不是硬件,而是颇具辨识度的深度定制UI——四叶草。2010年8月16日,小米才正式发布了MIUI,而联想这款手机在同年1月已经发布,时间更靠前。 联想乐Phone首屏拥有一个标志性的类似四叶草造型的图案,每一片「叶子」都对应一个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定义。首屏的四叶草配合手势控制,在原生Android体验一般的情况,联想乐Phone却有着不错的体验。 另一方面,四叶草在视觉交互上也下了不少功夫,首先是整个系统的色调看起来非常和谐、统一。无论是首屏、小插件或者是其他的页面,保持了相当高的一致性,而且图标上也进行了统一,与一众改个主题图标就说是定制UI的国内厂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为当时环境的关系,联想乐Phone拥有很多的预装app,但其中一个app值得关注——乐安全,这个app可以管理手机上应用权限并加以限制。因为本身是系统级app,即使不root也能够正常管理应用权限,这对于当时软件生态鱼龙混杂的Android系统来说非常重要,联想更是国内率先推出权限管理软件的厂商之一。 但可惜的是,乐安全并不在初期的系统上预装,打开应用商店也显示「404」,乐安全官方网站更是停止了服务,这项功能无法展示。但必须要承认的是,乐安全在Android 2.2到4.0的时代有着不少粉丝,即便是非联想品牌的产品,也有不少人愿意root之后安装乐安全来管理应用权限,其实这和人们对于「黑域」的需求是相同的。 在前文中提到了联想乐Phone使用了特殊的9针磁吸充电接口,单独定制是因为它能够通过该接口搭配一些有趣的配件。 最亮眼的就是一个类似于眼镜盒设计的外置键盘,这款配件打开后正好可以将乐Phone放在其中一半,另外一半的键盘可以进行输入等操作。因为当时在Android阵营当中,QWERTY全键盘算是一种风潮,为了控制机身厚度,联想选择了用配件的形式来实现。 联想手机也是率先拥有官方社区的品牌之一,在社区内无论是对于产品的建议还是bug,用户可以畅所欲言。从这点依旧能看出,联想手机在当时倾斜了不少资源给乐Phone。 创新也有可能带来「麻烦」 联想乐Phone的优点有不少,野心也很大,但其实除了一部分喜欢折腾手机的玩家以外,乐Phone并没能征服所有消费者,这也侧面说明了它也有不少问题。 首当其冲的就是名字,乐Phone虽然不难听,包装上的「乐」字元素也非常有个性,但一个词+Phone组合总让人感觉像是在模仿iPhone,这可能也让很多消费者反感。不过X+Phone的组合也不是苹果专用,所以联想此举也不能算是问题。 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触控手势+四叶草UI的原创组合让很多人为之眼前一亮,而且也的确能看出联想确实花了很多心思。但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这种创新却需要用户付出更高的学习成本,尤其是当年有3000元预算并且是联想手机目标人群的消费者,并不是那么轻易就能适应这种操作模式的。 另外,限制应用权限的这个功能固然好用,但在Android体验不完整,原生系统并没有提供API的情况下,假如用户限制了app的部分功能,有可能会导致app的闪退或者是黑屏。这算不上联想的错误,但这也确实给一些不太懂的用户造成了困扰。 与此同时,独特的磁吸接口让乐Phone具备了更强的扩展能力,但同时这个接口让用户充电也成为了一种麻烦。因为它的触点是裸露设计的,外面需要有防尘盖保护,但防尘盖很容易丢失,而且长时间使用后充电接口也会有污渍附着,会影响充电体验。 写在最后 联想乐Phone绝对是联想手机最有野心的一款,也同样是最具创新的一款,在原生Android不给力的情况下,乐Phone为用户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使用体验。但恰恰是因为这些创新功能的原因,形成了天然的屏障,即便当时乐Phone的销量不差,但始终没能征服所有消费者,这也导致了乐Phone系列最后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