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健康探索娱乐情感热点
投稿投诉
热点动态
科技财经
情感日志
励志美文
娱乐时尚
游戏搞笑
探索旅游
历史星座
健康养生
美丽育儿
范文作文
教案论文

通典卷三十八职官二十

  秩品三(陈 后魏 北齐)
  陈官品:(官品禄秩班次,多因梁制。)
  第一品 相国 丞相 太宰 太傅 太保 大司马 大将军 太尉 司徒 司空 开府仪同三司 巴陵王、汝阴王后 尚书令 郡王(爵)
  第二品 中书监 尚书左仆射、右仆射 特进 太子二傅 左右光禄大夫 嗣王(爵) 蕃王(爵)开国郡公(爵) 开国县公(爵)
  第三品 中书令 侍中 散骑常侍 领、护军 中领护军 吏部尚书 列曹尚书 金紫光禄大夫 光禄大夫 左右卫将军 御史中丞 太后卫尉、太仆、少府三卿 太常卿 宗正卿 太府卿 卫尉卿 司农卿 少府卿 廷尉卿 光禄卿 大匠卿 太仆卿 鸿胪卿大舟卿 太子詹事 国子祭酒 扬州刺史 南徐、东扬州刺史 皇弟皇子封国王世子开国县侯(爵)
  第四品 通直散骑常侍 员外散骑常侍 黄门侍郎 秘书监 左右骁骑将军 左右游击将军 太子中庶子 太子左右卫率 朱衣直閤 云骑将军 游骑将军 中书侍郎 尚书左右丞 尚书吏部侍郎、郎中 太子三卿 太中大夫 中散大夫 司徒左右长史 诸王师国子博士 荆江南兖郢湘雍等州刺史 嗣王、蕃王、郡公、县公等世子 开国县伯(爵)
  第五品 秘书丞 明堂令 太庙令 帝陵令 散骑侍郎 前左右后军将军 左右中郎将大长秋 太子中舍人、庶子 豫益广衡等州、青州领冀州、北兖北徐等州、梁州领南秦州、司南梁交越桂霍宁等十五州刺史 丹阳尹 会稽太守 吴郡太守 吴兴太守 侯世子 皇弟皇子府谘议参军 皇弟皇子府版谘议参军 皇弟皇子府长史 皇弟皇子府版长史 皇弟皇子府司马 皇弟皇子府版司马 皇弟皇子公府从事中郎 开国县子(爵)
  第六品 通直散骑侍郎 著作郎 步兵、射声、长水、越骑、屯骑五校尉 太子洗马 太子步兵、翊军、屯骑三校尉 司徒左西掾属 皇弟皇子友 皇弟皇子公府属 五经博士 子男世子 万户以上郡太守、内史、相 嗣王府皇弟皇子之庶子府谘议参军 嗣王府皇弟皇子之庶子府长史、司马 庶姓公府谘议参军 庶姓公府长史、司马 嗣王府庶姓公府从事中郎 皇弟皇子府中录事参军、版府中录事参军、中记室参军、版中记室参军、中直兵参军、版中直兵参军 扬州别驾中从事 皇弟皇子南徐荆江南兖郢湘雍州别驾中从事 开国县男(爵)
  第七品 给事中 员外散骑侍郎 秘书著作佐郎 奉车、驸马、骑都尉 武贲中郎将 羽林监冗从仆射 谒者仆射 南台治书侍御史 太子舍人 太子门大夫 太子旅贲中郎将、冗从仆射 司徒主簿 司徒祭酒 领护军长史、司马 廷尉正、监、评 皇弟皇子府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版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功曹史、主簿 公府祭酒 皇弟皇子府文学嗣王庶姓公府掾属太子二傅丞 蕃王府谘议参军 蕃王府版谘议参军 蕃王府长史、司马 庶姓持节府谘议参军 庶姓非公不持节府将军置长史 庶姓持节府版谘议参军 庶姓持节府长史、司马 嗣王府皇弟皇子之庶子及庶姓公府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参军及版中录事、中记室、中直兵参军 不满万户太守、内史、相 丹阳会稽吴郡吴兴及万户郡丞 建康令 建康正、监、评 沐食侯(爵)
  第八品 中书通事舍人 积射、强弩、武卫等将军 公车令 太子左右积弩将军 奉朝请 武卫常侍 太后三卿丞 十二卿丞 大长秋丞 左右卫司马 太子詹事丞 胄子律博士 皇弟皇子府正参军、版正参军、行参军、版行参军 嗣王府皇弟皇子之庶子府录事记室中兵参军、版录事记室中兵参军、功曹史、主簿 庶姓非公不持节诸将军置主簿 庶姓公府录事记室中兵参军、版录事记室中兵参军、主簿 嗣王府庶姓公府祭酒 蕃王府中录事记室直兵参军、版中录事记室直兵参军 庶姓持节府中录事记室直兵参军、板中录事记室直兵参军 太子太傅五官功曹史、主簿 少傅五官功曹史、主簿 太学博士 国子助教 司樽郎 安蛮戎越校尉中郎将等府长史 蛮戎越校尉中郎将等府版长史 蛮戎越校尉中郎将等司马 庶姓南徐荆江南兖郢湘雍等州别驾中从事 不满万户以下郡丞五千户以上县令、相 皇弟皇子国郎中令、大农、中尉 乡亭侯(爵)
  第九品 南台侍御史 左右二卫殿中将军 东宫通事舍人 材官将军 太子左右二卫率殿中将军丞 嗣王府皇弟皇子之庶子府正参军、版正参军、行参军、版行参军 庶姓公府正参军、版正参军 蕃王府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版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功曹史、主簿、正参军、版正参军、行参军、版行参军 庶姓持节府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版录事记室中兵等参军、功曹史、主簿 庶姓荆河益广衡青冀北兖北徐梁秦司南徐等州别驾中从事史扬州主簿、西曹及祭酒、议曹二从事 南徐州主簿、西曹及祭酒、议曹二从事 皇弟皇子诸州主簿、西曹 不满五千户以下县令、相 皇弟皇子国常侍、侍郎 嗣王国郎中令、大农、中尉 嗣王国常侍 蕃王国郎中令、大农、中尉 开国中关外侯(爵)
  右承梁制,而又置相国,位列丞相上,并及丞相、太宰、太傅、太保、大司马、大将军并以为赠官。定令尚书置五员,郎二十一员。其馀并遵梁制,为十八班。官数未详。大抵其官唯论清浊,从浊得官微清,则胜於转。自十二班以上,并诏授。表启不称姓。从十一班至九班,礼数复为一等。又流外有七班,此是寒微士人为之。从此班者,方得进登第一班。
  后魏百官:(后魏官,初有九品及有从品。每一品之中,又有上中下三等之差。至孝文太和二十三年,改次职令,除其中等,而有上下二等,以为永制。其今所列者是也。)
  第一品太师 太傅 太保 王(爵) 大司马 大将军 太尉 司徒 司空 开国郡公(爵)
  从一品 仪同三司 开国县公(爵) 都督中外诸军事 诸开府 散公(爵)
  第二品 太子太师、太傅、太保 特进 尚书令 骠骑、车骑将军(二将军加大者,位在都督中外之下。)卫将军(加大者,位在太子太师上。) 四征将军(加大者,位次卫大将军。) 诸将军加大者 左右光禄大夫 开国县侯(爵)
  从二品 尚书仆射(若并置者则左居上。) 中书监 司州牧 四镇将军(加大者,次卫将军。) 中军、镇军、抚军将军(三将军加大者,四镇同之。) 金紫光禄大夫 散侯(爵)
  第三品 吏部尚书 四安将军 中领军、中护军(二军加将军,则去中,位次抚军。) 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子少师、少傅、少保 中书令 太子詹事 侍中 诸曹尚书 四平将军太仆 廷尉 大鸿胪 宗正 大司农 太府 河南尹 上州刺史 秘书监 诸王师 银青光禄大夫 前左右后将军 左右卫将军 开国县伯(爵)
  从三品 散骑常侍 四方中郎将 护匈奴羌戎夷蛮越中郎将 国子祭酒 御史中尉 大长秋卿 将作大匠 征虏将军 二大二公长史 太子左右卫率 武卫将军 冠军将军 护羌戎夷蛮越校尉 太中大夫 辅国将军 中州刺史 龙骧将军 散伯(爵)
  第四品 二大二公司马 太常、光禄、卫尉三少卿 尚书吏部郎中 给事黄门侍郎 太子中庶子 司空、皇子长史 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太府六少卿 中常侍 中尹 城门校尉 骁骑、游击将军 从一品将军开府长史 司空、皇子司马
  以前上阶
  镇远、安远、平远、建义、建忠、建节、立义、立忠、立节、恢武、勇武、曜武、昭武等将军 从第一品将军开府司马 通直散骑常侍 司从谘议参军 中散大夫 下州刺史上郡太守、内史、相 开国县子(爵)
  从四品 中坚、中垒将军 尚书左丞 二大二公谘议参军 司州别驾从事史 第二品将军始蕃王长史 太子家令、率更令、仆 中书侍郎 太子庶子 第二品将军始蕃王司马 前左右后军将军
  以前上阶
  宁朔、建威、振威、奋威、扬威、广威等将军 谏议大夫 尚书右丞 司空、皇子谘议参军事 司州治中从事史 左右中郎将 建武、振武、奋武、扬武、广武将军 从一品将军开府谘议参军事 散子(爵)
  第五品 宁远、鹰扬、折冲、扬烈等将军 从二品将军二蕃王长史 二大二公从事中郎 秘书丞 皇子友 国子博士 散骑侍郎 太子中舍人 员外散骑常侍 从二品将军二蕃王司马
  以前上阶
  射声、越骑、屯骑、步兵、长水等校尉 司空、皇子之开府从事中郎 第二品将军始蕃王谘议参军 开府从事中郎 中郡太守、内史、相 开国县男(爵)
  从五品 伏波、凌江、平汉将军 第三品将军三蕃王长史 二大二公掾属 著作郎 通直散骑侍郎 太子洗马 从二品将军二蕃王谘议参军事 第三品将军三蕃王司马 奉车都尉
  以前上阶
  太子屯骑、步兵、翊军校尉 都水使者 司空、皇子之开府掾属 领护长史、司马 归义、率义、顺义、朝服侯 轻车、威远、虎威等将军 开府掾属 洛阳令 中给事中散男(爵)
  第六品 宣威、明威将军 从三品将军长史 二大二公主簿及录事参军事 皇子郎中令司空主簿 司空、皇子录事参军事 从三品将军司马 三品将军三蕃王谘议参军事二大二公功曹、记室、户曹、仓曹、中兵参军事 皇子文学 治书侍御史 谒者仆射从一品将军开府录事参军 司空皇子功曹、记室、户曹、仓曹、中兵参军事 皇子功曹史
  以前上阶
  河南郡丞 虎贲中郎将 羽林监 冗从仆射 驸马都尉 廷尉正、监、评 尚书诸曹郎中 中书舍人 从一品将军府功曹、记室、户曹、仓曹、中兵参军事,功曹史 下郡太守、内史、相 上县令、相
  从六品 襄威将军 厉威将军 第二品将军始蕃王录事参军事 二大二公诸曹行参军事 给事中 太子门大夫 皇子大农 骑都尉 符玺郎
  以前上阶
  从二品将军二蕃王录事参军事 皇子主簿 司空、皇子诸曹行参军事 第二品将军始蕃王功曹、记室、户曹、仓曹、中兵参军事,功曹史 正一品将军开府主簿、诸曹参军事 从二品将军二蕃王功曹、记室、户曹、仓曹、中兵参军事,功曹史 太子舍人 太常、光禄勋、卫尉丞
  第七品 威烈、威寇、威虏、威戎、威武将军 四品正从将军长史、司马 二大二公祭酒 三品将军三蕃王录事参军 司空、皇子之开府祭酒 王公国郎中令 武烈、武毅、武奋将军 积弩、积射将军 员外散骑侍郎 皇子中尉 二大二公参军事及诸曹行参军 开府祭酒 司空、皇子参军事及诸曹行参军
  以前上阶
  从三品将军录事参军事 二品将军始蕃王主簿、诸曹行参军事 从一品将军开府诸曹行参军事 三品将军三蕃王功曹、记室、户曹、仓曹、中兵参军,功曹史 二品将军二蕃王主簿、诸曹行参军事 二卫司马 讨寇、讨虏、讨难、讨夷将军 从三品将军功曹、户曹、仓曹、中兵参军 詹事丞 六卿丞 秘书郎中 著作佐郎 中县令、相
  从七品 荡寇、荡虏、荡难、荡逆将军 五品正从将军长史、司马 强弩将军 二大二公行参军 司空、皇子行参军 二品将军始蕃王诸曹行参军事 二品将军三蕃王主簿及诸曹行参军 三品将军三蕃王主簿、列曹参军 从一品将军开府行参军 王公国大农
  以前上阶
  太学博士 皇子常侍 太常博士 武骑常侍 从二品将军二蕃王行参军事及诸曹行参军事 从三品将军主簿及诸曹行参军事 四品正从将军录事、功曹、仓曹、中兵参军事 司州主簿 奉朝请 国子助教
  第八品 殄寇、殄虏、殄难、殄夷将军 二品将军始蕃王行参军事 三品将军三蕃王行参军事及诸曹行参军事 四品正从将军主簿及诸曹行参军事 侯伯国郎中令 司州西曹书佐 殿内将军 皇子侍郎 大长秋丞
  以前上阶
  侍御史 协律郎 辨章郎 从二品将军二蕃王行参军 从三品将军行参军事及诸曹行参军事 五品正从将军录事、功曹、户曹、仓曹、中兵参军 王公国中尉 司州祭酒从事史 下县令、相
  从八品 扫寇、扫虏、扫难、扫逆将军 司州议曹从事史 二大二公长兼行参军 公车令 符节令 诸署令千石以上者 中黄门令 门下录事 尚书都令史 主书令史 殿中侍御史 中谒者仆射 中黄门冗从仆射
  以前上阶
  宫门仆射 侯伯国大农 司空、皇子长兼行参军 二大二公长兼行参军 皇子上中下将军 皇子中大夫、二率丞 四品正从将军诸曹行参军事 王公国常侍 厉武、厉锋、虎牙、虎奋将军 五品正从将军主簿、诸曹行参军 司州文学 从一品将军开府长兼行参军员外将军
  第九品 旷野、横野将军 子男国郎中令 太祝令 诸署令六百石以上者 中黄门 公主家令 皇子典书令 四门小学博士 律博士 校书郎 二大二公参军督护 都水参军 检校御史
  以前上阶
  王公国侍郎 侯伯国中尉 谒者 太子三卿丞 五品正从将军列曹行参军 司空、皇子参军督护 二品将军始蕃王长兼行参军 从一品将军开府参军督护 殿内司马督
  从九品 偏、裨将军 太子厩长 监淮海津都尉 诸局都尉 皇子典祠、学官令皇子典卫令 王公国上、中、下将军 王公国中大夫 诸署令不满六百石者
  以前上阶
  二品将军始蕃王参军督护 从二品将军二蕃王长兼行参军 太常光禄卫尉领护詹事功曹、五官、治礼郎 子男国大农 小黄门 员外司马督
  右内外文武官七千七百六十四人,(二千三百七十一人内,五千三百九十三人外,州刺史、郡太守、县令长等。)内文学学生三千人,都计内外官及学生一万七百六十四人。其京城诸司令史及诸色职掌人及外州郡县属官并诸色职掌人等并未详,命数亦未详。按魏氏之初,法制简略,设官分职,多因事宜,罕依故实,诚非经远。既列九品,每品又分为上中下三等。至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定令,方有伦序。今所录者,以此为正焉。又按前代职次,皆无从品,魏氏始有之。自四品以下,正从又分为上下阶,亦一代之别制也。
  北齐职品:
  正一品 太师 太傅 太保 王 大司马 大将军 太尉公 司徒公 司空公
  从一品 开府仪同三司 开国郡公(爵)
  正二品仪同三司 太子太师、太傅、太保 特进 尚书令 骠骑、车骑将军(二将军加大者,在开国郡公下。) 卫将军(加大者,在太子太师上。) 四征将军(加大者,次卫大将军。) 左右光禄大夫 散郡公、开国县公(爵)
  从二品 尚书仆射 中书监 司州牧 四镇将军(加大者,次四征。) 中军、镇军、抚军将军领军、(加大者,次尚书令下。)护军、翊军将军 金紫光禄大夫 散县公、开国县侯(爵)
  正三品 吏部尚书 四安将军 中领军 中护军 太常、光禄、卫尉卿 太子少师、少傅、少保中书令 太子詹事 侍中 诸曹尚书 四平将军 诸王师 大宗正、太仆、太理、鸿胪、司农、太府卿 清都尹 三等上州刺史 左卫将军 右卫将军 秘书监 银青光禄大夫 散县侯(爵) 开国县伯(爵)
  从三品 散骑常侍 三等中州刺史 司徒左长史 四方中郎将 护匈奴、羌戎、夷、蛮越中郎将 国子祭酒 御史中丞 中侍中 长秋卿 将作大匠 冠军将军 太尉长史 领左右将军 武卫将军 太子左卫率 太子右卫率 辅国将军 护匈奴、羌戎、夷、蛮越校尉 太中大夫 龙骧将军 散县伯(爵) 三等上郡太守
  正四品 镇远、安远将军 太常、光禄、卫尉少卿 尚书吏部郎中 给事黄门侍郎 太子中庶子 司徒右长史 司空长史 三公府司马 中常侍 中尹 城门校尉 虎骑、云骑、骁骑、游击等将军 大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少卿
  以前上阶
  建忠、建节将军 通直散骑常侍 诸开府长史 中散大夫 三等下州刺史 三等镇将 诸开府司马 开国县子(爵)
  从四品 中坚、中垒将军 尚书左丞 三公府谘议参军事 司州别驾从事史 三等上州长史 太子家令、率更令、仆 前左右后军将军 中书侍郎 太子庶子 三等中郡太守 左右备身正都督 刀剑备身正都督 备身正都督 御仗正都督 直荡正都督 三等上州司马
  以前上阶
  振威、奋威将军 谏议大夫 尚书右丞 诸开府谘议参军 司州治中从事史 左右中郎将 步兵、越骑、射声、屯骑、长水校尉 朱衣直閤 直閤将军 太子骑官及内直备身正都督 三等镇副将 散县子(爵)
  第五品 广德、弘义将军 太子备身正都督、直入、直卫正都督 领左右、三等中州长史三公府从事中郎 秘书丞 皇子友 国子博士 散骑侍郎 太子中舍人 员外散骑常侍 三等中州司马
  以前上阶
  折冲、制胜将军 主衣都统 尚食、尚药典御 太子旅骑、屯卫、典军校尉 领护府长史、司马 诸开府从事中郎 开国县男(爵)
  从五品 伏波、凌江将军 三等下州长史 三公府掾属 著作郎 通直散骑侍郎 太子洗马 左右备身刀剑备身副都督 御仗、直荡副都督 左右直长 中尚药、中尚食典御 三等下州司马
  以前上阶
  轻车、楼船将军 驸马都尉 翊卫正都督 直寝、直斋 奉车都尉 都水使者诸开府掾属 崇圣、归义、归正、归命、归德侯 清都郡丞 治书侍御史 邺临漳成安三县令 中给事中 三等下郡太守 大理司直 太子直閤、二卫队主 太子骑官备身副都督、内直备身副都督 开国乡男(爵) 散县男(爵)
  正六品 劲武、昭勇将军 尚书诸曹郎中 中书舍人 三公府主簿 三等上州别驾从事史四中府长史 三等镇长史 三公府录事、功曹、记室、户曹、仓曹、中兵参军事 皇子文学谒者仆射 皇子郎中令
  以前上阶
  明威、显信将军 太子备身副都督 四中府司马 虎贲中郎将 羽林监 冗从仆射直入副都督 千牛备身 大理正、监、评 侍御师 诸开府录事、功曹、记室、户曹、仓曹、中兵参军事 三等上州录事参军事、治中从事史 三等上郡丞 三等上县令 太子内直监 平准署令
  从六品 度辽将军 横海将军 直突都督 三等中州别驾从事史 三公府诸曹行参军事 给事中 太子门大夫 三等上州功曹、仓曹、中兵参军事 皇子大农 骑都尉直后 符玺郎中 三等中州录事参军事
  以前上阶
  逾岷、越障将军 直卫副都督 三等中州治中从事史 诸开府主簿、诸曹行参军 太子舍人 三等中州功曹、仓曹、中兵参军事 三寺丞 太子直前 太子副直监 太子诸队主
  正七品 戎昭、武毅将军 勋武前锋正都督 三公府东西閤祭酒 三等下州别驾从事史 三等上州府主簿、诸曹参军事 三等下州录事参军事 四中府录事参军事 王公国郎中令积弩、积射将军 员外散骑常侍 皇子中尉 三公府参军事及诸曹行参军
  以前上阶
  雄烈、恢猛将军 翊卫副都督 诸开府东西閤祭酒及参军事、诸曹行参军 三等下州功曹、仓曹、中兵参军事 四中府功曹、仓曹、中兵参军 三等中州主簿、诸曹参军事 二卫府司马 詹事府丞 左右备身五职 三等镇录事参军 六寺丞 秘书郎中 著作佐郎太子侍医 太子骑尉 太子骑官备身五职(都将、别将、统军、军主、幢主是也。下同。) 三等中郡丞 三等中县令
  从七品 扬麾、耀锋将军 勋武前锋副都督 强弩将军 三公府行参军 三等上州参军事、诸曹行参军事 三等下州府主簿、诸曹参军事 四中府诸曹参军事 王公国大农 长秋寺丞 将作寺丞 太子二率坊司马 三等镇仓曹、中兵参军事
  以前上阶
  荡边、开域将军 勋武前锋散都督 太学博士 皇子常侍 太常博士 武骑常侍左右备身五职 三等中州参军事及诸曹行参军 诸开府行参军 奉朝请 国子助教 公车、 京邑二市署令 三等镇诸曹参军事 三县丞 侍御史 尚食、尚药丞斋帅 中尚食、中尚药等丞 太子直后、二卫队副 前锋正都督 太子骑官备身 太子内直备身五职 诸戍主 诸军主
  正八品 静漠、绥戎将军 协律郎 三等上州行参军 三等下州参军事、诸曹参军事 四中府诸曹行参军 侯伯国郎中令 殿中将军 皇子侍郎
  以前上阶
  平越、殄夷将军 刀剑备身五职 前锋副都督 太子内直备身 主书 殿中侍御史太子典膳、药藏丞 太子斋帅 三等中州行参军 王公国中尉 三公府典签 三等镇铠曹行参军 三等下郡丞 三等下县令
  从八品 飞骑、隼击将军 三公府长兼左右户行参军及长兼行参军 门下录事 尚书都令史 检校御史 诸陵、太庙令 大乐、武库诸署令 衣冠将军 太仓、典客、骅骝、钩盾、鼓吹、守宫、左右尚方、左藏、太官、掖庭、司染、典农、左右龙、左右牝、冶东西、驼牛、司羊诸署令 诸开府典签 中谒者仆射 中黄门冗从仆射
  以前上阶
  虎牙、虎奋将军 备身御仗五职 宫门署仆射 大子备身五职 侯伯国大农皇子上、中、下将军 皇太子上、中大夫 王公国常侍 诸开府长兼左右户行参军及长兼行参军 员外将军 勋武前锋五职 司州及三等上州典签 太子诸队副 诸戍副诸军副 清都郡丞
  正九品 清野将军 子男国郎中令 太祝、导官、太史、太医、黄藏、卫士、细作诸署令 内谒者局统 三等上州长兼行参军 中黄门 太子内坊令 公主家令 皇子防閤 皇子典书令 四门博士 大理律博士 校书郎 三公府参军督护 都水参军 七部尉 诸郡尉
  以前上阶
  横野将军 王公国侍郎 侯伯国中尉、谒者 太子三寺丞 诸开府参军督护 殿中司马督 御仗 太子食官、中盾、典仓令 太子备身 平准署丞 公车署丞 三等中州典签
  从九品 偏将军 诸宫教博士 太子司藏、厩牧令 太子校书 诸署别部局都尉及合昌、方城局都尉 诸关津尉 三等上州参军督护 三等中州长兼行参军 秘书省正字皇子典书、典祠、学官、典卫等令 王公国上中下将军、上中大夫 廪牺、太宰、司仪、左校、中宫仆、奚官、肴藏、清潭、典寺、乘黄、车府、籍田、华林、甄官诸署令 诸县丞
  以前上阶
  裨将军 领护府、太常光禄卫尉三寺、詹事府功曹、五官、治礼郎 子男国大农小黄门 员外司马督 太学助教 诸幢主 廷尉中侍中省录事 三等下州典签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医师
  右内品二千三百二十二人,国子、太学、四门等学生并尚书都令史、门下通事主事等令史五百九十六人,都计文武官及学生、令史等总二千九百一十八人。其诸省台府,因其繁简而置吏,有令史、书令史、书史之属。又各置曹兵,以供其役。其员因繁简而立。其馀司专其事者,各因事立名,条流甚众,不可得而具也。其州郡官及命数并未详。
  《通典》 唐·杜佑

一位老工人的退休生活散文与我同在一个村民组居住的,有一位现年72岁的曹姓退休老工人。还在少年时代,我与他在小社一个生产组劳动期间,关系就很好。他是个大个子,身强力壮,干活歇火时,不时地说一点笑话他年龄比我梦里还乡的散文昨夜做了一个梦,梦里回了乡。我坐在村东那口老井边的石凳上,看雨,淅淅沥沥的连阴雨。亦或是听。不知是在哪一年,村委会给老井搭起了一座顶。从此,这座井就变成个二不像,既不像屋,又不像棚烟雨多伦的散文从清晨到日暮。烟雨,多伦。进入美丽的多伦湖,烟雨濛濛。秋日,绚烂多彩的树木缀满山野。宁静的多伦湖,飘渺,如梦,如雾。午后,秋雨丝丝密密笼罩着宁静的多伦湖。如一位貌美端庄的少妇,安静豆包蘸糖稀散文哈尔滨群力开发区新建一处旅游景点关东古巷。前几天和朋友去玩,多年不见的艺人正在做糖人,周围围着很多的人在参观。看到那一个个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糖人,不由地想起来过去在农村熬糖稀的情景时光留不住的散文云儿悠闲的行走在蓝天里,鱼儿遨游在大海里,大地印下我们友情的足迹,小花微笑的美丽,鸟儿翩跹飞翔,暖融融的秋阳啊,写意在这多彩斑斓如画的秋天里,来自四面八方的我们一路笑语,组成36人静寂的时光,默默的淡然网络散文时光静寂,相处那一份淡然,已是从前,打开相册,再看一眼你的微笑,一切定格在那个时间的交点,从此分别,相见不知是何期!那些老旧的照片,那些青涩的青春,似在心底泛起波澜,却不知这波澜要冬天里的萨尔浒散文辞旧迎新的鞭炮硝烟还未消散,农历第一个节气立春,我举步踏进了冬天里的抚顺东郊神州北湖的萨尔浒景区。越过山口,耸立山腰山脚的三慧寺漠然等待着我这个不速之客,积雪厚厚地压住寺院宫殿顶盖染火万丈寒散文十里寒风,我只取一缕抿千尺冰冻,你在就万丈暖。太平盛世里,我偏爱儿女私情。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野马尘埃透心凉,点点凛冽吞噬着躯壳中蕴含的每一个雀跃的灵魂。大雪还未曾纷飞梦虽醒,人未醒美文人们常说时间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时间其实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是把原来我们想不通的问题,变得不再重要。我也曾是个爱做梦的少年,后来每一次都在梦中受伤,流血,后来我怕了,但梦虽然醒了,但关于青春方面的散文引导语青春理应勇猛过人而非怯懦怕事,应积极进取而非苟安现状。那么关于青春方面的散文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关于青春方面的散文一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走走停村居?赏春散文村居?赏春杏花俏先放,桃开艳群芳。春意犹阑珊,雪落梨谢场。已然弱冠,亦明吾志年既成人,已然弱冠。吾思,弱冠应以文相记,生辰当聚友庆之。破晓记文,为人静之深思前日无言,为慵懒之弊处。
男人的择偶标准杂文随笔说起男人的择偶标准,也是从有次做公交车,听到两名老男人,随便这么一说。两名老男人说找媳妇,一定不能找太漂亮和太有能力的女人,一定要找长相一般的女人。无论这个女人的家境多么贫穷,只要生活感悟随笔自己人,是一种富有七情六欲的高级动物,人心,则更是高深莫测,有的人,把自己伪装成一派正气,却将内心狂欲隐藏的一丝不露,有的人,看似活蹦乱跳,却把内心忧愁掩盖的密不透风。在世间,最了解自贾世昌的随笔散文在北方,在我的家乡林都伊春,当霜降这个季节来临的时候,深秋也就自然地走进了我们的身边走进了我们更加冷静而深沉的生活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我感觉自己居然会越来越喜欢深秋这那年初冬遇见你心情随笔霜色的冬,斟一杯醇香的酒,和着十一月的微温入喉。那千种浓烈,万般灼热,都只是意念里种植的烟火。纵使,让江河湖海都瞬间沸腾,然而,最为贴切,终还是你相赠的那一场温柔。题记初冬的季候,推开门随笔推开门,突然发现,阳光就在门外,照亮了天空,照亮了街道,照亮了屋子,照亮了我的眼睛。曾经执拗地以为,雾霾是这个世界带给我么的伤害。灰蒙蒙的天空,阴沉沉的心情,还有呼啦啦的风,夹杂在开门和关门美文开门和关门是人的生活中最有意思的行动,门内是多么神秘莫测啊!一个人打开一扇门时,不知道等待着他的是什么。即使是最熟悉的房间,那里钟在滴答作响,壁炉在暮色中闪着红光,也可能会藏有叫人新疆印象杂文随笔刚从一场旅行回来的人最需要一个假期。不记得是谁说的,反正不是我的杜撰,是某个国外名人说过。或许不是原话,但意思是这样的。这话说着极为拉仇恨,从7月26日早上7点多出门,到8月5日晚观岳阳楼杂文随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都是古人盛赞巴陵胜境的名言佳句,而只有登上岳阳楼,远眺洞庭水,美景入目入心才能真正领略如此这般的诗情画意。历朝历代的人们都很喜爱岳阳抠门的男朋友的杂文随笔那个男人已经追了马小萌好几个月了,只是太小气了点。他们是在北大街地铁站商场的快餐店里认识的。当他端着自己的快餐盒坐到马小萌面前时,她觉得他有些眼熟,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他是谁,他似乎看知识的聚集处是书随笔写作每天,我除了三餐之外,还固定有很多的大餐。你可别误会,以为我是一个能吃的小胖妞,相反,我身材特苗条。那每天要吃很多顿大餐,又怎么会不胖呢?这是因为大餐进入的不是我的胃,而是吃进脑子烟雨小城随笔散文山一重水一重,蜿蜒曲折的山路,引你步入这座青山环绕的小城。烟一重雾一重,错落有致的奇峰,引你感叹这座布依风情的小镇。烟雨蒙蒙,迷离了小城的眼神。江水悠悠,浸染了小城的发梢。你在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