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阳了,孩子也没了,家也散了" "为我四个月的孩子,求个公道!!" 无奈的求助!绝望的呐喊! 河南90后夫妻哭诉,因为他们4个月大的女儿,还没来得及好好看这个世界,就永远地离开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4个月大的女婴去世了。 "120拒诊和延迟1个半小时到达现场" 孩子的父亲,在网络发布多封求助信,因为120各种延误才导致女儿错过最佳治疗救治时间而夭折。 李先生的网络求助贴 "120急救车到达后,医护人员看都不看,就以"病情不严重"为由拒绝拉走就诊并离开。" 事情引起极大的关注,因为我们就是不缺善良且充满正义感的网民!大家开始对120乃至整个郑州进行口诛笔伐。 事件发酵没几天时间,郑州市纪委监委会同郑州市卫健委组成的核查组,就通过"清风郑州"微信公众号发布了情况通报。 部分截图 根据这位父亲自述和媒体的采访,我梳理了事情的经过。并和官方通报做了对比。 10月份,李先生夫妻两人带着患病的女儿去郑州一家医院治病,10月14日顺利出院。恰逢郑州疫情封控,李先生一家只能借住在郑州的亲戚家。 11月12日,李先生的妻子新冠阳性。李先生和女儿作为密接去了酒店隔离。期间女儿身体状态正常。 隔离的第三天,也就是11月14日上午8点,李先生的女儿身体出现异常,呕吐、腹泻 ,此后一直不吃不喝。其后14日11时57分,李先生第一次拨打120。 从这里李先生的自述和官方通告产生了分歧。(原文贴在下面)120当时的回复确是隔离人员不能私自拨打120电话,需要隔离酒店医护拨打,在于酒店沟通后的得知并没有此规定后。 于12:01分又再次拨打120。 12点34分救护车到达。 但是到达酒店后并没有第一时间上楼接诊,而是让酒店人员前去采集抗原检测, 得知我是阳性孩子是阴性后,确以孩子不是重症患者为由拒绝接诊 , 这期间酒店防疫人员经过半个多小时劝导让先把孩子接走救治120人员还是拒绝接诊, 理由是让定点医院的救护接诊,酒店防疫没办法只能联系定点医院 , 在此期间我也多此询问接诊情况并向他们讲孩子情况。 其中"确以孩子不是重症患者为由拒绝接诊""理由是让定点医院的救护接诊,酒店防疫没办法只能联系定点医院",这是李先生想不明白的事情。 第一次120来到酒店,急诊医生是否以孩子不是重症,李先生阳性为由拒绝接诊? 官方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12:01,郑州市120调度员沈某某再次接到婴儿父亲报诊后,紧急协调救护车。 12:08,郑州市紧急医学救援11号急救站出诊。 郑州市紧急医学救援11号急救站出诊医生李某第一时间联系婴儿父亲,嘱其先与隔离酒店驻点医生联系查看婴儿,等待车辆到达。婴儿父亲回复婴儿未再呕吐,情况尚可; 12:29,救护车到达,出诊医生李某通知隔离酒店驻点医生查看病情,并进行快速抗原检测,如需抢救,及时通知; 12:42,出诊医生李某向120报告情况,120告知:如需急救就转往医院,不需要就等核酸结果出来,上报后转往定点医院; 13:05,隔离酒店驻点医护人员现场查看病情:婴儿病情稳定,且已入睡,抗原结果大人阳性、小孩阴性; 13:12、13:17,出诊医生李某两次与婴儿父亲沟通,询问婴儿情况,告知如需急救随时拨打120。婴儿父亲回复婴儿已入睡,未再呕吐腹泻; 13:18,出诊医生李某向120报告后离开; 以上内容摘自于官方通报。 其后,120再次联系李先生,为其女儿转移到定点医院救治。 20时35分左右,120救护车来到酒店。去医院的路上,又接了另外的一名确诊病例,并将3人送到医院。23时左右到达医院。 第二次联系120,为什么要送到距离郑州100公里外的医院? 这也是李先生的疑问,为什么不送到酒店附近的定点医院? 官方通报: 市指挥部将转运信息推送至郑州阳城医院( 该医院基础医疗设施较完备,且有儿科专用病区,距离市区较近的其他定点医院当时不具备收治婴幼儿的条件 ),指派56号站转运车组执行该转运任务。 (以上内容摘自于官方通报) 11月14日23时左右,到达医院后,"发了一个体温计让等待第二天的医生抽血检查,我抱着孩子到病房继续观察孩子情况,在00:29分发现孩子手脚冰凉发现窒息的现象赶紧联系护士医生,医生在病房里医生抢救了三个多小时最终宣布孩子死亡,当时这个消息就如晴天霹雳一般,我实在没办法接受。" 官方通报 22:30,病区护士马某某进入病房查看婴儿及其父亲。 22:39, 值班医生孟某某通过电话采集婴儿的病史,婴儿父亲告知,其女儿白天吐奶1次,量不多,体温最高37.5摄氏度。目前无高热、无呕吐,未诉其他特殊情况,值班医生遂开具医嘱。 11月15日00:29,婴儿父亲通过微信告诉值班护士王某某, "能不能帮忙看看孩子,手脚冰凉"。 护士王某某到病房查看婴儿,发现四肢末梢发凉,呼叫、刺激均不应。 王某某呼叫医生刘某等医护人员来查看婴儿,发现呼之不应后,立刻呼叫疫情期间在郑州阳城医院值班的河南省儿童医院医生刘某某,护师侯某某、许某某实施抢救,同时远程连线河南省儿童医院专家指导抢救。 病房科主任、护士长等医护人员也参与了抢救。 抢救期间,告知婴儿父亲,孩子病情凶险,死亡风险高。婴儿父亲表示理解并签字。 03:57,婴儿李某雨抢救无效死亡。 对于这过程中,医护人员所出现的问题。也有急诊科的医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我不是医生,没有专业知识,仅供参考) 来源于:急诊夜鹰的头条部分截图 对于医护人员的问题,官方也给出了结果。从调查情况看, 尽管不存在网传"120拒诊和延迟1个半小时到达现场"的问题,但在对四个月大的婴儿接诊过程中,暴露出个别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履职尽责不到位、工作不深入、应急处置能力不强,集中隔离场所培训管理不到位,对幼儿等特殊群体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 根据有关规定,分别给予集中隔离点专班负责人高某某、曲某某及集中隔离点驻点医生姚某、郑州市紧急医学救援11号急救站医生李某、定点医院医生孟某某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诫勉和党纪政务处分。 我们对孩子的不幸夭折深感惋惜和痛心,对家属表示深切同情和慰问,责成相关部门及时做好家属的善后工作。我们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聚焦重点人群和急危重症患者诊疗工作流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 似乎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所有的热度都消失了。 后来,我看到了网上的这些评论。 来源于李先生的微博 他也是受害者,在几天前,刚刚失去了女儿。 在那样的情况下,他应该被苛责吗? 作为一个新手父亲,或许他在这场考验的不够优秀,不够镇定,很慌乱,甚至记不住一些细节。 但是,我从他的表述中,看得出他是爱女儿的。 大家在这场考验中,都表现得不够优秀。 群众在盲目地发泄一直以来被压抑的情感,却未真正地探究真相。 医疗人员面对前所未有的"战疫",暴露了很多的缺点。 但是,这场争论的风暴,没有胜者。 别忘了,还有一个4个月大的生命。 "她生于疫情期间,逝于疫情期间;她因新冠病毒而亡,却又不是亡于新冠病毒。" 别让悲剧再重演了。 别忘了,这场战斗还在继续。 "我们都在努力地活着"。 也许,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 我们能够脱下戴了3年的口罩, 放下恐惧, 回到2019年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