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这个问题虽然问得比较笼统,但估计是很多二本学生都很关注,所以这个问题还是很有价值的。 从整体角度来看,按照以往考研的经验,二本学生是考研大军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人数相当多。而从考研结果来看,在211学校每年招收的研究生中,往往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是来自普通本科特别是二本院校;而在985高校中,二本学生考研成功顶尖985的,确实数量很少,以北大为例,每年大概只能有几个二本学生考研北大成功;在华东五校这样的一流985高校中,二本学生考研成功的也比较少;但在普通985高校中,比如川山吉(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这样的大学,大约有15 30%的学生来自于普通二本,某些学校比例更高,可达30%以上。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二本学生考研985、211学校也并没想象中那么难。 从个体角度看,则往往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主要的因素取决于报考学校专业的差异。不同的专业,从考研的角度来说,是可以有很大差异的。 考研和高考最大的差别在于,高考有个提档线,985、211的提档线相对较高,同一所学校最好的专业和最差的专业的高考录取线往往相差不会很大。但考研就不一样,同样一所985大学,不同专业的考研复试线可以相差很大。比如清华,五道口的金融专业,复试线往往400+,进了复试还未必就能通过复试而最终被录取,而某些比较冷门的工科专业,比如环境工程,340分左右就可以进复试并可以被录取。再比如四川大学,其王牌专业考研难度很大,而某些冷门专业甚至还有调剂名额,这些冷门专业第一志愿报考,只要能通过国家线,就基本可以保证能够被录取。所以,即便是同一所学校,不同专业之间,考研难度差异可以很大。 考研在不同专业之间体现出来的难度的较大差异,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因为研究生作为专业教育,往往专业的冷热程度和学科实力比学校层次更重要。不但同一所学校因为专业的冷热程度不同,考研难度差异较大,就是同一个专业,因为不同学校学科实力的不同,考研难度也有较大差异,某些时候,同样的专业,学科实力强大的211学校,考研难度就可以超过985。比如,考研经济类专业,考研211的西南财经大学的难度就明显超过同城的985高校四川大学,原因就在于学科实力的差异。 所以,从个体而言,无论你是二本学校学生还是重点大学学生,最关键的,在于你考研什么样的专业 。如果是热门专业,比如经管类、电子信息类等,学科实力强大的985、211考研难度当然会较大,因为竞争大、门槛高。如果是冷门专业,或者学科实力并不强大,即便是985、211学校,考研难度往往也并不会很大,有时甚至会相对很容易。 综合上述,对于二本学生而言,要考研985、211,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每年都有大量二本学子考研985、211成功。关键在于,把目标学校的层次、学科实力和专业的冷热程度加以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目标学校及专业,就可以保证较高的成功率。考研985、211并非高不可攀,但一定要慎重选择名校的热门专业,那通常会难度很大。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帮助 整体上来说,普通二本院校的学生想要考上985或者211院校,要比高考考上985或者211院校的难度小很多。 大部分211或者985院校的学生,如果是自己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要么是获得了保送研究生的资格,即便是迫不得已而选择考研,也会优先选择清北复交人大之类的老牌985院校。 另外,对于大部分985或者211院校的毕业生来说,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其实并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考研对他们来说只是众多选项之中的其中一个选项,因此在复习备考的时候并不是十分的努力。 至于具体难度有多大,竞争有多激烈,这个还需要考虑自己所报考的专业,以及报考的院校层次。 判断一个学校的报考难度,一般是有两个指标。第一个可以参考的标准就是院校或者网上统计的报录比,另外一个重要的参考就是院校历年的专业初试分数线。 从历年的报考情况来看,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普遍是比较高的,大部分是维持在7:1之上,有些甚至达到了20:1,比如像上海财经的金融专业以及人大的法律专业。 虽然报录比并不一定能够反映考生的真实情况,毕竟每年考研的时候有不少是打酱油的,不少备考期间就没有怎么复习,但是也有不少学生虽然是没进复试,其实距离复试的分数线是很近的。 报录比是反映了一个学校或者是一个专业的热门程度,如果是某个院校或者专业的报录比较高,对于考生来说,考研的难度是比较大的,潜在的竞争对手是比较多的。 从历年的情况来看,除了部分知名的985院校,所有的专业报录比都维持在5:1左右之外,大部分985或者211院校的部分专业,往往会出现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情况,需要通过调剂才能完成招生计划。 除了报考人数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就是院校的历年专业复试分数线。 虽然,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大部分院校的专业课都是自主命题,不同院校的考试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同,不同的院校复试分数线也没有太多的可比性。 但是,如果一个院校的复试分数线呈持续上升的态势,并且历年的录取分数线都比较高,那就证明这个院校比较热门,报考的难度往往会比较大。 期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普通二本考研考上985,211学校肯定有难度,但很难给出具体界限。可以先从二本同学考研面临的具体竞争来看。 首先,985,211高校接受保研的名额越来越多,排名越靠前的学校,越是热门,优势的专业越是这样。 比如部分顶尖高校的某些专业保研学生录取率达到了80%以上,绝大部分都超过了50%,保研录取的人多,就意味着留给考研的同学的名额就少,这对所有考研的同学来说都一样。 其次,985、211高校不管是保研还是考研,接受同层次高校的学生相对较多。 这也不一定是高校刻意为之,只是因为大家都把目标放在这些学校,好学校可挑选的优质生源就多,相比较而言,普通二本的同学除非在考试成绩上有比较明显的优势,面临的竞争实在太过激烈。 第三,同第二条类似,除了985、211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普通高校考研的同学都会把目标定在985、211高校,也就是说竞争对手人数相对较多,考取的难度必然随之增大。 第四,二本同学考985,211高校必然面临跨校的问题,有很多可能还面临跨专业等问题。 双跨考研的难度可想而知,基本上备考的过程就是自学成才的过程,期间还要顾及自己的专业课学习,并且需要自己收集目标学校的相关考研信息等,联系学校,联系导师的难度相比本校的都要大得多。 虽然难度很大,但每年还是有不少普通院校的同学考上顶尖大学的研究生。因为比较起来,普通院校的同学目标更明确,准备的时间也较长,相对而言准备肯定更充分, 很多985、211的本科生往往都是等到保研无望的情况下才开始准备考研,所以在考研这件事情上,他们往往比不过普通院校的同学。 相比高考而言,考研比高考的难度低得多。 首先985、211高校的很大一部分同学都会选择保研或者出国,考研的竞争对手少了很大一部分对手。其次,985、211考研的录取率平均大约在10%左右(当然不同学校和专业有很大差别),而高考这类学校的录取率只有6.5%,所以只要有决心,认真准备还是有很大机会的。 难度相当大,比高考更厉害 因为二批生大多高考时差个数十分甚至几分与重本擦肩而过,也许只是一次临场发挥失常而已。尽管,从本质上说,二本一本没有质的差别,大学期间,二本生反超一本生者也比比皆是,但为了弥补高考时的一些遗憾,还是有许多二本院校的学生选择了考研。社会上有种奇谈怪论,或者纯粹的胡说八道和别有用心,说什么研究生不如第一学历,这简直就是放屁,睁着眼睛胡编乱造。难道一考定终身吗?难道在重本里泡妞泡吧混日子的学生就一定比二本院校里奋起直追,孜孜不倦的学生强吗?所以,考研是在证明自己的实力丝毫不弱,是值得鼓励与点赞的。至于那些王八蛋们"看第一学历"的流氓言论,权当放屁就是了! 感谢悟空小秘书/头条教育联盟 的邀请。 题主的985/211范围太大,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到照顾性211,之间的难度差异极大。 上图是人民日报发布的2018年高校报考人数数据,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的报考人数超过2万,竞争极为激烈。2009年考研人数124.6万人,2018年是238万人,你觉得难度如何? 笔者所在的985某学院,之前的导师19年招收的新生中,都是双非院校的学生,也有题主提到的二本大学,如湖南城市学院等。二本院校的录取率放大到整个学院、学校,笔者的粗略估算是10-15%左右。这还是普通的985大学,而不是顶尖的985大学。 当然,若是211大学的话,难度同样不小。竞争的压力主要来源于985大学的落选调剂生,这些院校的学生是不少照顾性211大学导师喜欢的,甚至比直接报考的学生受重视。 考研需要做的准备工作较多,建议题主8月确定好报考大学,提早沟通联系导师,尽量获得他的认可,这个很关键。同时,针对报考院校的专业课考试,做好复习的准备,想要获得高分,专业课极易得分。 最后,笔者想说在我的师弟、师妹中,二本院校的同门比较多,他们比名校本科的同学更为努力,在毕业的时候获得科研成果更丰富。只要你努力,一切皆有可能不是空话。希望对您有帮助,方便时给个关注,谢谢您~ 我来回答一下吧!我感觉这个问题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 先说一下我的情况吧,我是15年高考的四川理科考生,当时一本线是528,我考了514,我们那一年刚好取消三本,本科线好像是445(记得不是很清楚),我记得当时我这个分数有点尴尬 ,就是成都的学校,比如川师,西华,成都信息工程都上不了,这些学校的提档线都比我的分数高个几分,就别说成理工了。就只是西南科技大学提档线是510,但是在绵阳,又不太想去。于是就去了省外的一所学校。我们学校在省内是一本招生,他们都比一本线高16分,而在省外是二本招生。所以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我到底是一本还是二本。 大学四年,差强人意吧。没挂科,但也没拿过奖学金。社团也没怎么加。只是通过英语四级(考了五次),以我可能就是大多数普通学生的缩影吧!我英语特别差,高考就没及格(83)。大学四年感觉也一直在学英语,但就是学不好。于是在2019年第一次考研总分315(工科),考的英一,英语34,18年A区的线就是34,但是19年就涨到39了,而B区是36。英语小分没过国家线,调剂无门,选择二战,经过又但是一年的学习。今年考的英二,考了65分,总分342,报考的某985高校,在5月13号已经收到拟录取通知。我们专业的方向一共进复试108人,最后录取68,而我排在第48位。 说一下我的感受,我把考研看的比较重,感觉考上了和没考上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2019年我们班有30个同学考研吧,最后只有8个人上岸,两个985,五个211(包括985),一个本校。在我考上985之前,我感觉考上985特别难,当时我特别羡慕考上985的同学,他们真的是很优秀。 最后说一下二战的备考过程吧,毕业之后我在学校周边和同学租了房子,也是电梯公寓,只有一间房间,有空调,厕所公用。一个月总共800。我感觉出了学校什么东西都变得好贵,还是学校好。我都是在学校的教室复习。放暑假的时候学校开了一栋教学楼,专供我们备考。教室只有风扇,没有空调。暑假也比较热。在凳子上坐久了裤子都湿了那种,于是我又到一楼的楼梯间站着看英语。就是感觉暑假是最苦的时候。最后到了报名的时候(11月份),涉及到报考地点的问题,迫不得已回到家里复习,爸妈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有我一个人。但是也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复习。上午从8点学到12点,下午从2点学到6点,晚上从7点学到11点。真的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读书时。我感觉要对自己负责,既然选择了二战,就要一直坚持下去。老天爷是公平的,人在做天在看,付出了就有收获。总得来说,对于二本考生考到985不是太难,但是要把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鉴于以上都是自己即兴写的一些感受。写的不好,句子偏口语化,希望大家多多包涵,最后也真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这里面涉及的问题很多,首先说自身基础。 特别是外语的基础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通过率。因为别的学科,很多起点就是大学开始,可以下决心学的较好,但是如果英语基础差很多,那么无形中考研的难度,已经增加了很多。 第二,周边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如何,这也是一个影响考研的因素。 试想,如果全班、全宿舍都是浑浑噩噩,除了打游戏,就是打游戏,你想学点东西,甚至有人还讥笑你,这样的环境,也不利于考研。你可能要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努力。 第三,学得是否得法,定位是否准确。 这也很关键,因为好学校毕竟是稀缺资源,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所以竞争是异常激烈的,那么以你现在的基础,参加如此高强度的竞争,恐怕不免要落于下风。因此在考研的目标院校上,定位准确也是一个关键,很显然,省属211,难度要低于部属211。 第四,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其实考研的难度,要低于同等水平的人,从高中直接考211本科。因为到了大学,就会出现分流,一部分人直接参加工作;另一部分人会出国;还有部分人去了更高的院校,所以说机会也是有的。 困难是必须要克服的,踏遍荆棘也是必走之路。但是只要心中有梦想,决心够坚决,努力程度超越他人,希望就有可能化为现实,前例不是没有。 如果真想考,那么就要跟惰性做坚决的斗争! 加油! 看见这个提问就乐了,这不就是我的经历吗。 我本科就是二本,念了一个交叉学科,交叉到什么地步呢,就是有些学校是把它放在教育学院,有些是设在物理学院,还有些是设在计算机学院,嗯,挺乱的。 然后呢,学完大三的暑假决定考研,因为找了一圈实习工作,发现现实好残酷,于是呢,就开始选学校选专业,后来也懒得挑了,就想着考男朋友所在的211学校。但是没有我所学专业的硕士点,无奈就挑了一个自己稍微感兴趣的专业。属于管理学下的公共管理下的学科专业。然后就开始找复习资料。 大四开学,9月份的时候考研大纲出来了,赶紧把指定书目买了,但是有一门挺重要的专业书一直没有,一直到10月底才买到。我真正开始复习也是从10月底开始的。 这是重点:说说我的复习方法,先把所有书籍通读两遍,边学边写要点,认认真真写在复习本上。读完两遍后不再看书,开始死磕笔记。这期间我托男朋友要来了他们学校我要考的那个学院的那两本专业课的本科生笔记还有他们的期末考试试题。因为专业课是他们学校的任课老师出题,所以上那门课的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大程度上会是重点。然后结合老师讲的重点和指定书目的课后习题再把笔记精简了一遍。最后把这精简的内容做到烂熟于心。 在考试前几天,重新拿出指定书目,快速过一遍即可。 我最后好像是考了389,算不上不下的分吧,录取线好像是374?记不太清了。 其实跨专业不可怕,二本到211,985,也不可怕,关键要用对适合你自己的复习方法,再加绝对的恒心和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菜鸟来谈谈吧!欢迎大家关注菜鸟*^O^* 二本考研考上211高校的难度肯定要小于考985高校的难度,这个是毋庸置疑。为什么985或者211高校难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报考的人数太多,录取名额固定,报考比例大,竞争激烈。至于出的题目的难度相对来说都比较适中,也没有特别变态的题目。但报考985和211高校的学生太多了。加之最近几年各个985高校和211高校之间的保研名额增长很大。这也导致留给普通招考的名额就少。相对于好多名校出身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优势就很明显,而普通二本学校的学生要考上985或者211高校的难度可想而知。 选拔性考试,综合素质要高 菜鸟想说,我们原本就要比好多985高校或者211高校的同学就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想以普通二本学校的水准考上名校,难度不是一般的大。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定位自己,我们到底是否能够和他们竞争。如果要竞争,我们应该以怎么样的能力去竞争,这个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但你要知道,如果好好努力一定会考上。因为每年以普通高校考上985或者211高校的同学不在少数。 至于题主所说的难度有多大,菜鸟只能说稍微比高考好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我们在高考的时候已经比别人差一步了,如果你想考上名校。那可能你的努力程度可能比高考的时候还要拼命。没办法,这可能是你摆脱现状的最好的办法了。而且还能圆了你的名校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校情节,菜鸟也有。可是菜鸟没有勇气去考,现在很后悔。菜鸟也建议那些准备考研的小伙伴们,如果能考个好学校那就最好拼命的考个好学校。因为这确实太重要了。在读书的阶段你可能还感觉不出来,等到你真正步入社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考个名校是多么的重要。 所以,菜鸟才说考研是一项选拔性考试,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以普通二本学校考名校,难度确实很大。但努力学习考上的几率也非常大,不是没有机会。能考上的机会很大,那就要看你怎么好好复习了。 用荣誉弥补出身缺陷 各位准备考985或者211高校的小伙伴们要注意。好学校都是看出身的,别说人家不公平。这样是没有意义的,与其一直追究这个问题,还不如好好复习。因为在高考结束后,我们已经和别人拉开距离了,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同样的条件,目标院校人家肯定会优先考虑录取985或者211高校的同学。这个确实现在在菜鸟看来是一个规律,暂时没办法解决,只能通过一些办法,缩短两者之间的差距。 菜鸟现在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用你读本科四年取得成绩来提高你的综合竞争力。当然,大家都有的就不要摆在明面上了,只需要让复试老师知道你有这个证书就行了。那么,应该怎么才能提升你的竞争力呢。一是各种获奖证书,最好是省部级以上的获奖证书或者是发明专利。二是最好能有一些学术成果,这样可以提高你的竞争力。 菜鸟先说这两个提高竞争力的办法。因为题主问的是普通二本学校考上985或者211高校的难度有多大。说真的,学校选择好了,菜鸟觉得也没有那么难考。特别是一些211高校,总得来说还是比较好考的。比如说分布在边疆地区,或者较为偏远的一些地区的高校。那边报考的人数相对少一些,那么竞争压力会小一些。如果只想读个211高校,那么选择一个比较好考的高校,那考上也是难度不太大。当然,如果你非要扎堆在北上广和东部沿海地区,那就比较难考了。所以,到底是以学校为准,还是以地区为准,这就靠你自己选择了。 我是菜鸟,欢迎大家关注*^O^* 考研能上985、211,是绝大多数二本学生的梦想。难度的确很大。 (1)高考一战,基础好、态度好、聪明伶俐的考生,顺利登陆了985、211高校,已经超越普通二本学生的起跑线了。 (2)985、211学校的保研率比较高。进一步封堵了普通二本学生的考研空间。 (3)即使到了考研调剂和面试环节,985学校喜欢985的毕业生,211学校喜欢出身985、211的学生。普通二本学生也是不招人待见。 (4)早已不占优势的普通二本学生,要想考研985、211,必须付出更大的努力,才有可能安全登陆。 所以,普通二本学生考研985、211,真心不易。必须靠自己的特别优秀,不断地闯过一道道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