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半,沈阳皇姑屯一声震天动地的爆炸,将从北京返回东北的奉系军阀张作霖炸成重伤,随后张作霖不治身亡,这就是"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是日本战犯河本大作等法西斯一手策划的结果,而日本之所以对张作霖痛下杀手,根本原因在于其一手扶持的张作霖越来越不听话,严重阻碍了日本殖民东北的利益。 只是,日本没有想到,炸死张作霖,并未起到让奉系军阀"悬崖勒马"的作用,反而让奉系军阀与日本恩断义绝,随后张作霖儿子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气急败坏的日本帝国主义只能一不做二不休,在1931年9月18日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可以说,一次精心策划的爆炸,产生了极其可怕的蝴蝶效应,并改变了历史的进程。而91年后,又一场爆炸似乎也开启了又一场蝴蝶效应。 就在俄乌对抗如火如荼、美俄双方矛盾不断升级,核战阴云黑云压城的情况下,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本土塔曼半岛的克里米亚大桥突然爆炸起火,并发生部分坍塌。 经过初步了解,爆炸原因是一列油罐列车途经克里米亚大桥的时候,被附近的一辆由俄罗斯边疆区居民驾驶的"卡车炸弹"引爆波及,随后引发了火灾。 爆炸造成一条机动车道断裂,共导致3人死亡。 虽然当天晚上,爆炸路面"没有受损"的另一条机动车道目前已经恢复有限通车,但似乎只限于小轿车,其功能毫无疑问受到了巨大影响。 在静夜史看来,相比于"皇姑屯事件",克里米亚大桥事故虽然没有炸死哪位领导人,相比于北溪管道被炸,挪威海底电缆被割等事件也显得不那么惊天动地。但对俄罗斯的影响是巨大的,而这种影响,用一句话概况就是: 大桥炸,后路绝。 这种后路,一是明面上的后路。众所周知,克里米亚大桥是2014年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后才天堑变通途的。俄罗斯国旗插上克里米亚国土后,为了缓解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本土被刻赤海峡阻挡的现实困难,更为了在象征上表明克里米亚和俄罗斯之间"不可分割"的"统一"。俄罗斯耗资36亿美元,历经数年施工完成。2018年大桥落成的剪彩仪式上,俄罗斯总统普京还亲自驾驶卡车穿过大桥,象征这一连接俄罗斯祖国和克里米亚的生命线正式投入使用。 因为俄乌交兵之后,俄军通过克里米亚大桥直接向前线俄军士兵提供燃料和补给,所以这座大桥堪称是俄军最最重要的后勤补给通道。如今随着此次爆炸之后,也就意味着俄军战略后勤补给通道,基本上被彻底切断,所以虽然大桥勉强能通车,但后路基本被切断,如果冬季来临前不能完全修复大桥,那么俄军后勤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必将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可怕后果。 而另一层面的"后路",则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乃至北约彻底失去了转圜的可能。 从俄乌交兵的那一刻开始,无论是武器精度不足还是心存侥幸,亦或是仁义之师的所谓妇人之仁,都让俄军呈现出一种瞻前顾后、拖拖拉拉的状态,和俄罗斯所谓"战斗民族"的称号相去甚远。 静夜史始终认为,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如果在下定决心之后,不能拿出狮子扑兔的全力,不能在第一时间把乌克兰打垮,那么再而衰三而竭之后,等待俄罗斯的就是无尽的麻烦。因为躲在乌克兰身后的北约各国,看到俄军的表现如此拉胯,就如同"黔驴技穷"中看到驴子真实实力的老虎一样,必然会肆无忌惮地对俄罗斯群起而攻,俄罗斯的局面只能是越来越被动。 所以,才会有克里米亚大桥被炸的尴尬之事,而大桥被炸之所以让俄罗斯尴尬,除了普京刚过完70岁大寿的气氛,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是发生在俄罗斯"本土"上的"恐怖袭击"。 要知道,虽然克里米亚和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及赫尔松4地区一样,都经历了"公投入俄"的历史性"跳反",但作为乌东地区"公投入俄"的先行者,克里米亚比其它4地战略价值更高,也更有俄罗斯属性。说白了,虽然大多数国家依旧不承认克里米亚是俄罗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包括北约国家在内,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之后,已经在事实上承认了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控制。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说乌克兰收复乌东4地区,俄罗斯可以以立足未稳等理由应付过去,毕竟"公投入俄"只是手段和程序,俄罗斯守不住也并不算太丢人。 但克里米亚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俄罗斯领土。想想俄罗斯方面上个月"乌克兰和北约若胆敢进攻乌东4地,俄罗斯将有权使用核武器"的高调表态,我们可以明白,当真正的本土遇袭,俄罗斯没有任何理由再自欺欺人。 所以,克里米亚大桥的一声巨响,可以说炸断了普京的所有后路:北约已经打到家门口甚至杀到院里了,俄罗斯该如何保家卫国? 而乌克兰方面的表态,无疑又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比如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在爆炸事件后表示:"克里米亚大桥事件仅仅是一个开始,所有非法的事物都将被摧毁,所有被盗取的事物都将归还乌克兰,俄罗斯的占领将被全部驱除。"而乌克兰国防部则更直接:"莫斯科号巡洋舰和刻赤大桥,俄罗斯在乌克兰克里米亚最著名、悲情的两大标志,如今都沉没了。俄国佬们,下一个又会是谁?" 这无疑让俄罗斯更加尴尬,毕竟和北溪管道被炸的罗生门不一样,乌克兰大大方方地承认,反而让俄罗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境,就看俄罗斯敢不敢以牙还牙了。 那么,普京有化险为夷的智慧吗?当然有,毕竟从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中带领俄罗斯一路走来,普京的个人能力不容置疑。只是,当前的状态下,早已无路可退的普京,到底如何才能在不推波助澜的情况下,又妥善留住俄罗斯的大国颜面呢?静夜史认为最有可能的方式就是两个: 一是给克里米亚降级,将本是俄罗斯"本土"的克里米亚降级到与乌东4地区的地位,也就是将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本土区别对待。此举虽然让克里米亚人民不爽,但给了俄罗斯充足的台阶。毕竟,就像守不住乌东4地区一样,不是我军无能,而是北约太强大,俄罗斯守不住乌东的克里米亚,也不算很丢人嘛。 二是给成立调查团,虽然乌克兰一再表示就是老子干的,是爷们就架起大炮来轰我。但俄罗斯决不能被这种主动跳出来顶包的替罪羊们迷惑了双眼,毕竟真相只有一个,比如俄罗斯人自己炸的桥啊,突然天降陨石什么的,总之这和北溪管道被炸的严重挑衅不是一回事。 静夜史认为,在众叛亲离的极端被动情况下,俄罗斯能做的,除了必胜的充分准备,更要有暂时能屈能伸的定力。 只是普京能否沉得住气,或者能否坚持到最后,实在不得而知。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