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骨骼会变脆?2味调料少吃,是伤骨利器,或加快骨质流失
转眼之间,北方的冬天离我们越来越近。正如一句玩笑话,"北方只有冬夏两季"。刚刚从炎热的三伏天缓过神来,这立马又受到了寒风的侵袭,真正做到了"一秒入冬",让人猝不及防。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冬天不是一个"好过"的季节。不少上了年纪的人在严寒的秋冬,都会或多或少出现腰膝酸软、腰背疼痛等骨骼疾病,好似骨骼在冬天变得"脆"了不少,稍不注意,就有骨折的风险。
秋冬季节,为什么是"骨折高发期"呢?
1、肌肉僵硬
天气寒冷,人的肌肉协调能力下降,紧张僵硬,再加上血流循环变慢,也就更容易滑倒。
2、穿衣厚重
秋冬季节冷风习习,老人穿衣多而厚,更易造成行动的阻碍,遇到险情往往反应不过来。
3、饮食问题
植物的生长顺遂四季,人体的饮食也应当如此。
一般讲究"春升发,秋进补",秋天是适合进补的季节,此时要补充滋润、营养的食物,减少辛辣刺激,针对性的养护骨骼健康,尤其是调味品,要谨慎筛查。
秋冬骨骼会变"脆"?2味调料少吃,是伤骨利器,或加快骨质流失
1、酱油
酱油是隐藏的含钠大户,盐分的含量并不低,但因为口感丰富,所以也更容易被人们忽视,进了秋季,可以适当减少酱油的食用量了。
《2021年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成人每天的适宜摄盐量是6g,而每100ml的酱油含盐量,约为18g。长期吃盐过量,会让身体在排钠的同时,流失一部分的钙,逐步造成骨质疏松。
2、白砂糖
汤羹中适当加糖,会增加鲜味,但并不健康。过多的糖分,会消耗体内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影响骨骼的建立和营养吸收,造成缺钙、缺钾,对于本身缺钙的中老年人,更是"雪上加霜"。
正常人一天的摄糖量一般在30g~40g,包括所有的隐形糖在内,蛋糕、碳酸饮料、糖果等,平时还是少吃一点为好。
若出现以下几种异常状态,请尽早进行骨密度检查
※ 头痛头晕,疲惫嗜睡;
※ 骨头受力后,容易出现骨裂;
※ 身高变矮,含胸驼背;
※ 运动或者睡觉时,腿脚抽筋;
※ 短暂剧烈活动后,出现腰酸背疼;
※ 走动时骨关节不适,上下楼困难。
秋冬季节,做好3件事,打好骨骼"保卫战"
1、行动要"稳"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平时行动可以稍微慢一些,力求"稳"。例如:可以久坐之后,可以稍微活动一下腕关节,再起立;或者行走的时候,避免在湿滑的地面逗留等,都能够大风险的降低滑倒的风险。
此外,深秋气温较低,一定要留意膝关节、脚腕、腰背等位置的保暖,也对增加骨骼的硬度有好处。
2、营养要"全"
日常饮食应保证:高钙低盐,少荤多素,营养搭配合理。
而秋冬季节,中老年人很容易出现腰酸背痛、体虚乏力、骨质疏松等症状,适当地吃一些碱性食物能够帮助缓解这些状况。
驼奶就是碱性食物的代表。驼奶中含有的优质钙和蛋白,是营养补充的良好来源,更是早在元朝就被誉为了"宫廷八珍之一"。
岁月优驼,源自新疆伊犁河谷的黄金牧场,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钙元素、牛磺酸、益生菌、乳铁蛋白、叶酸、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为中老年提供复合营养,易于被人体吸收。
用45℃左右的温开水冲上一杯岁月优驼,甘醇浓香,还夹杂着一丝和谐的咸味,香浓的口感在口腔中交织,享受一场味觉盛宴。
3、增加日照
维生素D是骨钙吸收的"黄金搭档",而维生素D的转化大部分依赖于紫外线的照射。所以适当增加太阳照射,对促进钙吸收大有好处。
日照时间11am-3pm时间段最好,每次最少15-30min,每周至少两次,注意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
温馨小贴士:骨骼疾病,尤其像骨质疏松等,已逐渐成为中老年人群的"大众病",所以更应该引起重视。从日常饮食到生活习惯,都应该向"健康靠近",才能保证我们的晚年生活更加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