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屏障,人生不设限
生活中不乏有抱怨生活的人。
没有父母给的优越生活,没有遇到好的公司,没有找到好的工作。
没有遇到好的另一半,想要的总比得到的多,然而得到的也都不满意。
有这么两句话,不知道你是否认同呢?
第一句,你凭运气赚的钱,一定也能凭实力亏回去;
第二句,现在的生活即使不是你想要的,但一定是你应得的;
记得是某年的《时间都知道》的跨年晚会上听到的两句话。
那个晚会我全程看完了,感觉比热热闹闹的明星跨年晚会更有意义。
从来没有怀才不遇,命运不济,只有三个字不自知。
没有命运对谁不公只有某人辜负命运眷顾。
就好比让一个没文化,没知识,不思进取,没有才能只懂偷奸耍滑的人中了彩票
得了几百万,这个钱在他的手上也会因为来得容易而肆意挥霍。
终有一天会回到原来的起点。
有个做培训机构的朋友,因为去年的双减政策,导致效益大减。
他说在一个培训机构的校长微信群里,大家怨声哀悼,每天都是各种人对政策的愤恨与抨击
群内每天发几千条短信不仅对自己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是更加的焦虑不知所措。
于是果断退群。
几个事业伙伴的商量研究分析发现市场需求还在,客户基础还在,何不转换观念,开发线上课程呢。然后新课都研发出来了,另辟蹊径,他们现在比以前虽然更辛苦,但总归是又回到了正轨。
反观还有一些在抱怨的机构,到现在还有很多校长觉得不开学校开小黑班一样赚钱,在违规的边界上小心翼翼地辛苦试探。
是什么阻止了他们的前进?我们有没有像他们一样,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花时间抱怨,找人诉苦,也不愿意去解决问题?
跟不同的人倾诉同一件事一遍又一遍别人支持自己就很开心,没人支持就不开心,或者生气焦虑接着倾诉知道有人支持为止。
抱怨的人不是不想解决问题,他们也想解决问题。也许他们觉得抱怨诉苦就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
常常我们会无意识地给自己设屏障,阻碍自己前进的步伐
第一种屏障:用舒适来设限
我们都喜欢认同自己的,自己熟悉的,不喜欢变化,不喜欢反驳不喜欢意见。为什么很多人明明问题很大了却不去解决,因为解决问题意味着放弃舒适和习惯。要去面对未知和恐惧,所以我们就等,在问题没有变得必须处理之前,不动手。
比如最简单的,我们对着孩子的问题有没有想过也许大了就好了。然后等大了发现没有好。第一条屏障永远舒适,永远拖延永远等待。
第二重屏障:对失败的恐惧
好不容易打算迈出一步请,先给自己想象一堆困难。
如果这样怎么办,如果那样怎么办。大家有没有担心过未来?
有时候凭空担心以后赚不到钱怎么办,以后遇不到对我好的人怎么办,担心做不好工作怎么办。
有时候我孩子在写作业,一看到作业那么多,他的第一反应不是马上去写,而是先用一种痛苦的表情哀怨到,啊,作业怎么这么多呀,这要写到几点呀?晚上写不完了怎么办呀?这老师怎么怎么样,这作业不是写过了吗?妈妈你问问别的同学,老师是这么说的吗…
我经常对我对他说,儿子,不要情绪内耗。马上去做才是你现在面临这么多作业应该做的事情。你的抱怨只会让你浪费这宝贵的时间,写到更晚。
也许有情绪是应该要发泄,但是发泄习惯了就会成为一种常态,这对解决问题并没有太大帮助。
每天很多时候不是帮人解决问题,而是劝人没必要害怕。
有人会问立了目标实现不了怎么办。实现不了就实现不了呗,不是怎么办而是能怎么样?
不实现但是我们走在路上早晚到终点,总比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愿几步好得多。
很多目标不是一年实现的,但是把时间放大,给到足够的时间和坚持都是可以实现的。
第三重屏障:禁不起挫折,坚持不了决定
第四重屏障:永远关注别人
做家长的总是犯一个毛病,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眼睛长在了别人家孩子身上。
工作也是一样,别人做得好觉得自己没机会了,别人做不好觉得这事不能干。
所有人的心思都在看别人,没有内观。
我们的人生不应该是层层设限的过程,而是不是奋斗的过程。而
直到垂垂老矣,告诉自己,我这一生,我不是平平无奇一事无成地过完一辈子。
而是创造了多少价值,接受了多少的挑战,帮助了多少的人。
希望每个人都打掉自己的局限,跨过屏障,感受阳光。
一生可以岁月静好,但是不能举步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