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统一耕种是一种非常好的办法,其目的是为了不让太多的农田荒废掉。 只要你经常出远门或者是到那些偏僻的地方看一看,到处就会见到长满杂草的良田好地。这些农户大部分经商经商打工的打工,根本不会在意家中的几亩田地。其原因是成本太高,平均每亩除去化肥、种子、耕种、农药、农药与收割,每亩也就所剩下寥寥无几的三二百块钱。如果遇到天气干旱那将是颗粒无收,高成本低回报造成了农田荒废的最主要因素。 无论是大户小户都应该让出田地让愿意承包田地的人去耕种,都放开手脚去经商去打工。我们国家的用工市场太多太大,只要能吃苦耐劳平均每月多者一万多,至少每月也要有五六千吧。算细帐要比在家种十几亩地要好的多吧。 现实的农村基本上都是些年龄偏大部分老人在家。把每人留下的口良地让他们去耕种管理。让他们劳逸结合,避免无事生非。在外务工的子女们要经常给些零花钱尽量让他们在生活上无忧。这应该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最好办法。 这是个大好消息。由于国家重视,辽宁省成立了乡村振兴局。这无怪忽告诉人民,国家开始帮助农村土地的管理。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土地一次性补钱,同社保掛勾,整体移民搬迁。二是小户归大户,重新走集体或小集体道路,成立互助组,农民入股搞设施农业,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国发展,应该重新领会毛主席关于农村工作的二十三条,六十条指示精神。农村前途似锦,农民有出路了。 农村土地要统一耕种,小农户怎么办? 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这是国家的政策,经营权在农民手里,国家支持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方式,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可以自愿合作,也可以自主经营。无论是走什么样的路子,这种承包关系都不会产生矛盾。 从目前农村的情况看,一部分人愿意走集体化的路子,另有一部分人愿意单干。现在农村的土地己经确权,农民对土地的自主权更加清晰明了,可以流转,也可以入股,可以合作,也可以自行经营。有人觉得允许农民自主经营,土地就很难集中,机械化就很难实现,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呀!过渡时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不同想法,强行过渡又不符合客观规律。如果找准了一条适合农业的发展方向,加大资金引导,很快就会岀现结果。 最近经常看到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的消息,充分发挥村集体的组织作用,国家加大对村集体的扶持,村集体发展显示了优势,凝聚力自然就会加强。烟台的经验,就是依靠村党支部为核心,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让农民的土地向村集体流转,产供销由村里负责,农民参加集体劳动,参与集体分红,收到了势如破竹的效果。 如果农业真的走上这样的路子,农民个人不愿意合作,肯定也是没有问题的。这样也许土地连片是个问题,如果多数人愿意走合作的路,土地是否可以重新调整,是否可以根据方便经营,适合管理的需要,将土地该连片的连片,不能连片的由小户经营,这些不得而知,但小户经营肯定不会有问题,因为政策是明确的。乡村振兴的战略,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解决农民宜业宜居的问题,相信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较好的解决。 土地统一耕种,哪来的小农户呢?现在土地必须归集体,别无选择,以村为单位或者以乡镇为单位耕种。实现大型机械化,面向社会招聘有能力的人把地种好,农民被淘汰,搞农村企业,工资制。 农村土地统一耕种,是为了实现耕地规模化,机械化,节省了人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这是大势所趋。 有人会说,土地统一耕种了,那我们小户人家吃啥,这个其实很简单啊,直接购买就行了。原本呢,农村每家都会有几亩地,每年收的粮食,除了自己吃之外,还可以卖了贴补家用,也挺好,但是仔细想想,种地需要耗费时间,浇水,施肥都需要占用人力,尤其是收庄稼那几天,更是忙的很。而这个时候,外出打工的人,就会回老家收庄稼,工厂工地就会出现用工荒。 如果统一耕种,那么一个村庄,也就那么一两户人家大面积种地,其余的农户每年可以得到一部分土地租赁费,因为不需要种庄稼了,家里的劳动力就可以出门打工,或者安心做点生意,这样赚的钱,比种地卖粮食赚的要多,而且每年回家收粮食这十天半个月所耽误的工作,如果换算一下,所赚的钱,足够买粮食吃了,因为自己种地,算上人工,水、肥料、收割所花的费用,其实就算粮食卖了,也赚不了多少,而且费时费力。 小农户,完全可以出去打工或者自己做点生意,有钱了,粮食还是问题吗。现在的农村,经济条件好的,你会发现,大批量的农田荒废,里面就种点树,只有那些土地肥沃,便于灌溉的,还有人种,不过也仅仅是只种口粮,除非是家里搞养殖的,会多种点地,因为多余的粮食可以用来喂养家畜。 新农村,新气象,土地集中管理,人力资源扩大,这才能真正让农村富裕起来。 我们在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得先对中国的土地制度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农村土地在改革开放以后大致1983年前后,基本已经完成了土地承包到户的改革。农村的土地承包期大致从1983年到现在,前后经历了两期土地承包,当然了第三期土地承包政策也已经确定了。 第一期土地承包期(1983年-1997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第一轮土地承包是从1983年前后开始的,到1997年前后结束,第一轮土地承包的承包期为15年。 第二期土地承包期(1997年-2027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第二轮土地承包是从1998年前后开始,到2027年前后止,第二轮土地承包期为30年。也就是说,我国大部分地区是在1998年前后开始实行农村土地30年不变政策的。土地调整遵循"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继续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政策。 第三期土地承包期(2027年-2057年)。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加速。1978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大概是17.92%,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63.89%。我们知道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是相辅相成的,改革开放初期的招商引资可以加快我国工业化建设,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必然需要把农村的劳动力不断的吸引进城市,农村的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这就是城镇化的过程。 那留下一个问题:农村的劳动力不断进入城市进入工业和服务业,农业怎么办?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2020年数据:第一产业GDP占比7.7%,第二产业GDP占比37.8%,第三产业GDP占比54.5%。第一产业从2013年GDP占比跌破10%以后,已经连续多年在10%以下。而且我们观察到一个情况:当农村劳动力进入工业、服务业以后,很难逆转再回去种地,毕竟种地本身也是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一种职业。 目前在农村种地的以50后60后为主,部分60后70后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及二十世纪初期经历过一段半工半耕的时期,这种农闲的时候外出打工,农忙的时候回家种地,可以看出在两千年初期以前(截止时间可以是2005年),对于农村农民来说,种地在其收入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随后而来的80后90后大多数都是小时候有种地的经历(初中前),大多数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城市工作。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接纳中国加入WTO,这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开始持续的向工业发达地区流动,至此形成了"父母常年在城市打工挣钱,爷爷奶奶外婆外爷在家照顾孙辈顺带种地"的家庭分工。农村留守的386199部队也由此成型(38指的是妇女,61指的是儿童,99指的是老人)。 随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一代人的逐渐老去,农村种地劳动力已经不足以把种地维持下去,而当年常年在城市打工的父母,有好多已经在城市定居,大多数都长期在城市发展,已经没有可能回农村依靠种地过日子了。这种情况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农村抛荒严重,其中好多以前被认为是很好的耕地,都抛荒了。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农村来说,通过种地来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已经不现实了,反而靠打工可以让一家人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已经形成了共识。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2%,发展成为2020年的63.89%;第一产业农业GDP占比从1978年的28.2%下降到2020年的7.7%。四十年说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毫不为过。既然城镇化工业化是我们国家迈向发达国家必经的道路,那第一产业农业的未来在哪里呢? 参考欧美的第一产业农业的发展,都是以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为主。即用很少的农业人口,就可以完成大规模机械化种植,并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好多人对美国的印象都是金融强国,其实美国也是农业强国,依靠现代化农业,不仅可以保障国内的粮食供应,还有部分可以出口。 2020年全球粮食产量排名: 1、中国:6.57亿吨 ; 2、美国:5.98亿吨; 3、印度:3.62亿吨 4、巴西:2.21亿吨 5、印尼:1.15亿吨 美国人口三亿多,我国人口十四亿,结果美国粮食产量跟我们相差0.6亿吨左右,说美国是粮食大国,可谓名副其实。 说一千道一万,既然已经入城的劳动力,不可能返回农村种地,那就只能顺势发展以机械化、规模化为特点的现代化农业,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我国的粮食安全。当然了,由于中国这片土地上,历朝历代都是农业大国,而且王朝更替大多因为土地兼并即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而造成社会动荡。所以农民失去土地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建国初期我们才确立了农村耕地为村集体所有,个人不可买卖。即使是1978年改革开放耕地承包到户,耕地的所有权仍然是村集体所有,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户只有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耕地仍然不可买卖。 而这一项土地政策现在变成了发展以机械化、规模化为特征的现代化农业的最大政策阻碍。根据国家最新土地政策,在土地第二期承包在2027年结束后,第三期土地承包期(2027年-2057年)开始,可见国家坚决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而未来政策大概率走向是:农村耕地所有权是村集体的,承包权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民家庭的,经营权可以出租,未来可能以村为单位,把土地集中起来出租给企业来耕种,然后农户每年可以收到耕地租金,当然了未来如果部分农民想自己种,仍然可以从村集体手上拿回自己的耕地,目前这项政策在上海等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施了(上海出租一亩地农户一年大概可以收到2800元,如果普通农户家里有4-5亩地,一年就可以收到1.2W-1.5W,收益还是不错的,当然了区域不一样,价格可能有很大的差异),相信如果试点效果好,后期还会在全国推广。 土地,可以这么讲,是农户的天,农户的地,离开了土地,农民也无法生存。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离开了土地,你说的多么的天花乱坠,是人,而不是知了,扶在草物,吸风把屁。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老令化的增加,大片的耕地,杂草丛生,无人耕种。 而年轻的小伙,逃离苦海,独步闯天下,可以说鲤鱼跳龙门。 在那繁花嘈杂大都市,混的人五人六,吃穿不用愁,谁还愿意回来,挖地球。 但不论什么事情,要一分为二的对待,不管眉毛胡子一起抓,那就成了手指头上,戴袜子乱套了。 不过那大片齐整的耕地,舒合那大集团耕作,而那高低不平,坑坑凹凹的山地,更离开农户粗糟的茧手,来耕务…… 永远实现不了,土地已经确权了,下一轮土地又不调整了,更不容易了,现在很多农民包括我,已经认为土地是自己的了,我不想让别人种,你还真种不成,那怕土地闲着,也不让你种,这就是现实的社会,拿笔写文章的永远不知道农村的情况 农村土地的集约化、成片化,已是大势所趋,因为一家一户单干的模式,明显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那么,统一耕种小农户怎么办? 国家在土地调整方面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必须在不违背农民意愿,不侵害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进行调整。所以,近年来国家也在逐步试点,寻求一条切实可行的方案。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几种形式: 一、农业合作社,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股份,按土地多少分得红利; 二、土地流转,把土地转包给大户,原土地承包人获得租金; 三、互相串换,邻里间自愿协商,互相串换小块,达到使土地成片的目的; 以上这些是我们目前能够看到的几种土地调整模式,但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些小农户而言,到不如向过去工厂职工一次性买断一样,国家定出合理的价位,在争得承包人同意的前提下,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偿款,将土地收回,这样既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他们有钱了,也能寻求新的创业或就业机会。 农村土地要统一耕种,小农户怎么办,关于这个问题我来说说。 农村土地是家庭承包责任制,第二轮承包还没到期,国家就出台了第三轮承包还是以家庭承包为主,这说明国家根据国情制定的,是大家都认可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也有它的不合理性,有的家庭人口越来越多,有的家庭以绝户了,那这样的现象该怎么办,是农村土地承包中的最主要的问题。 话又说远了,回归正题,现在种地的都是上了岁数的人,年轻人种地占比太少,等到这些人种不动地了,也会有人种地,但是那时候就不像现在这样,小门小户的种植时代就结束了,有的人还想自己种,那就是天方夜谭,毕竟没人去给你翻地种地,你也不能再回到以前的农耕时代。 十年以后,农村的变化让你想像不到,到那时小门小户也不种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