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瞒你说,机哥到现在还会时不时看看柯南更新。 柯南手里那块表,小时候觉得它神奇,长大后觉得它搞笑。 当然,笑点九成是毛利叔贡献的。 无论对柯南手表的观感怎么变化,手表本身的设计,终究是惊艳了我的童年。 当时就在机哥心里埋下期待的种子,很想亲自体验一番这个神奇的手表。 多年后,真有厂商将类似形态做出来了。从纸面专利到量产产品,玩真的。 它,就是月初刚发布的,华为WATCH Buds。 手表刚到办公室,机哥和潮老师就玩开了。 话不多说,柯南招牌动作,来一个。 想必你已经开始好奇,手表弹出后,里面是啥? 机哥也不卖关子,手表暗藏的道具不是麻醉针,而是……一对 TWS 耳机。 华为WATCH Buds "表"如其名,是 WATCH 和 Buds 的结合。 在智能手表里面塞进一对无线耳机,华为属实在挑战产品结构的天花板了。 乍眼望过去,它跟普通智能手表没什么两样。 正面是块高清彩屏,材质是高强度锂铝硅玻璃,比 GT3 的屏幕硬度提升了 25%。 大家看到表盘下方的设计没,这个小小按键上,点缀的是经典巴黎饰钉。 果然,商务精英风,熟悉的味道… 这个神秘按钮的作用不仅仅是好看,更是开启耳机仓的钥匙。 即使华为WATCH Buds 承受了一般手表无需承受的重量——多了一对耳机,但它上手感觉并不累赘。 光听机哥描述可能没有概念,还是让精密仪器说话吧。 不算表带,华为WATCH Buds 整机重量只有 66 克。 正常一块智能手表+一对 TWS 耳机,七七八八加起来快超过 120 克了。 相当于华为WATCH Buds 将两者结合之后,还把总重量减去大半。 为了把无线耳机放进手表,华为WATCH Buds 用的方案,可以说是内外兼攻。 外部思路好说,先压缩屏幕玻璃厚度。 华为WATCH Buds 的表盘厚度做到 14.99mm,比华为GT3 的屏幕厚度薄 0.3mm。 都用毫米做单位了,实在是锱铢必争的程度。这 0.3mm 已经是 25% 的削减幅度了,你敢信? 在表盘内部,就更费功夫,得上黑科技了。 表盘内运用高集成度整体架构设计,在这么小的空间里实现了21层的立体堆叠。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缩。 全新造型的耳机也一样,缩缩缩。 整机采用定制化小型器件,耳机单只净重约 4g。 体积大概就是常见耳机的一半吧,造型像个钝钝的小子弹头。 华为WATCH Buds 开启耳机仓的方式是「弹盖」,连接处用了超微型精密转轴,官方称经历过十万次反复开合测试。 我算算看,以每天开合 30 次算,它差不多能开个十年。安全感拉满呀~ 开合角度支持 10-75 度悬停,还挺魔性的,机哥忍不住反复开合多次。 诶,就是玩儿。 但是开着开着,机哥突然发现,耳机待的位置,跟我们通常想的不一样哇。 华为WATCH Buds 采用的方案是「上盖磁吸」,开启后,耳机没有乖乖待着充电仓里,而是牢牢吸附在上方。 为什么不直接从耳机仓里拿出来?原来还是为了压缩体积。 大家想想看,如果你想尽可能缩小电池仓,那深度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电池仓深度跟耳机宽度基本持平,总体厚度相应就更小。 但这会带来另一个实际操作的问题:直接从充电仓下手,耳机不太好拿… So,耳机平时就吸附在上盖,外露面积更大,拿取也更方便。 讲真,整机的设计真的是细节满满了,谢谢华为工程师掉的头发,机哥再也不用担心出现丢失无线耳机的尴尬情况。 用上华为WATCH Buds 之后,机哥每天出门流程,从包里掏出耳机仓→戴上两只耳机→收起充电仓,简化为抬起手腕→拿出耳机戴上。 告别手忙脚乱,整个流程舒爽很多。 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以前整个坐电梯下楼过程,几乎都在捣鼓耳机,现在站在电梯门前还没进去,就全搞定喽。 研究完这块表的创新外形,是时候看看它能帮我们做成什么事了。 机哥认为,智能手表的重要作用,无非是便捷、健康和运动。 作为一块智能手表,华为WATCH Buds 该有的都有。 日常工作生活中,某绿色软件,就是机哥在智能手表上最常用的 App。 老板急 call,对象夺命查岗,用手表火速回复。一条语音甩过去,让他们也尝尝 60 秒的滋味? 录音效果嘛,自然是配上耳机会更好。 而且光是在回复姿势上,就已经秒杀全场。以前用智能手表回微信有个最大痛点,就是你得凑近手表收音。 梦回对讲机时代有没有。 华为WATCH Buds 巧妙解决这问题,通过耳机,直接像平时对话那样就 OK,不用再把手表硬塞到嘴边。 健康与运动方面,本来机哥最常用睡眠监测功能,但最近阳过,血氧数据成了更重视的部分。 作为参考吧,让我们更了解自己身体。 睡眠监测也是类似的,大老板也好,打工人也罢,在睡眠面前人人平等。 华为WATCH Buds 支持睡眠呼吸暂停风险筛查,睡觉打呼的盆友们,可以留意下。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安静睡眠和闹腾运动时,我们需要的身体数据不一样。 为了更长久的身体健康考虑,机哥强烈建议,在运动时搭配智能手表,看看心率什么的,若有反常,好及时调整。 特别对于阳康人来说,很多健康科普有讲,千万不要急于运动,得缓缓恢复。这时,运动时心率数据更加要参考了。 华为WATCH Buds 支持 80 种运动模式,够用。 作为一块跟耳机高度集成的智能手表,华为WATCH Buds 有更多延伸玩法。 智能手机能够接电话,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华为WATCH Buds 接电话之余,还能直接在手表上调节耳机设置,比如开启降噪。 没错,虽然前面提到,华为WATCH Buds 的单个耳机重量才 4g,但它依旧支持降噪功能。 耳机小小,功能不缺呀。这对耳机佩戴感受就两个词:轻盈、稳固。 而且它不分左右耳,好方便! 随意将耳机戴上,不用看 R 或 L,然后轻轻摇头,会听到"左右耳机已适应"的提示。 试想想,以前在摇摇晃晃的地铁上、在夜灯昏暗的睡前,拿出耳机或放回充电仓时还要眯着眼睛分左右,多费劲呐,现在不用烦喽。 都说科技工具是肢体的延伸,华为WATCH Buds 的「广域耳廓触控」恰好诠释了这个观点。 像暂停、调节降噪等操作,直接敲敲耳朵或者面颊就行。 别人都是在敲耳机,你直接敲耳朵,体验感上升一个层次哇。 华为WATCH Buds 稍微改动思路,就把传统 TWS 的"听诊器效应"问题攻克下来了。 那些因触碰耳机所产生的奇怪噪音,拜拜! 手表+耳机二合一的体验,耗电自然是双份的。 官方数据显示,华为WATCH Buds 在手表+耳机的情况下,续航 3 天;单是手表可以续航 7 天。 机哥实测,按我正常使用频率,超过 3 天也行。 跟多数智能手表一样,华为WATCH Buds 配了充电座,支持无线快充。 整个体验下来,华为WATCH Buds 称得上是创新与实用兼具。 往小了说,这玩意儿可以满足 cool boy 们的好奇心,用着有点酷。 往大了说,华为WATCH Buds 这种创新的设计,为智能穿戴设备形态注入了新鲜气息。 机哥想起华为从最初就擅长做这样的创新,多年前那款华为TalkBand B1 智能手环,在手腕上是手环,拆下来就成蓝牙耳机了。 从那时起,华为智能穿戴系列,在使用场景和玩法方面,给了机哥无限想象。 设计从惊艳到经典,往往就是从某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巧思开始。 让我许个小愿望吧:智能穿戴设备的整活,来多点,再来多点吧! 说不准,还能影响到手机形态的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