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统一按工龄上调,15年200元,20年300元,30年400元可以吗
明年养老金统一按工龄上调,工龄15年涨200元,20年300元,30年400元,可行吗?
还有不到1个月,2022年就要结束了,对于2023年,不少退休人员充满了期待,因为养老金又到了是否调整的关口,而从目前释放的种种信号来看,2023年养老金大概率会迎来新一轮的上涨,对于人数超过1.3亿的退休人员来说,到时可以参与上涨,到手的钱可以增加。不过也有一些人更为关注养老金的差距问题,认为每年养老金上涨,又会来开差距,即便是工龄30年以上,上涨的金额也不多,2023年开始,养老金能不能按照工龄来上调,工龄15年上调200元,20年上调300元,30年上调400元,这样做行不行?
我们整理网友的观点时发现,持有并支持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少,整体上有这么几条理由: 1、更加公平,对于养老金水平低的退休人员来说比较有利,能够提升他们的待遇水平;2、工龄的价值可以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提高工作热情;3、按照工龄上涨,更加简单明了,等等。
这些理由确实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养老金单纯按照工龄来调整,会导致很多问题,实施起来还是很困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
1、虽然体现了"长缴"的价值,但是忽略了"多缴"的意义。 养老金发放原则是"长缴多得、多缴多得",如果现在仅仅强调工龄,而忽略缴费情况,那么养老保险缴费档次的设计也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大家都会选择按照最低档次缴费,参保积极性会降低。
2、工龄15年涨200元,以此类推,20年300元,30年400元,上涨金额比较大,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会增加。要知道,养老金的上涨幅度是逐年下降的,比如今年上涨4%,人均养老金也就是增加100多块钱,如果工龄15年上涨200元,按照对应的养老金1000元左右来算,那么上涨幅度就达到了20%,显然是非常高的,养老保险基金也难以承受。
3、按照工龄上涨,对于部分人群来说并不公平。 比如下岗职工或者灵活就业人员,他们的工龄相对比较短,有的甚至没有工龄,如果按照工龄来上涨养老金,对他们来说,就会比较吃亏。
4、仅仅根据工龄来上调养老金,无法体现出养老金调整的灵活性和倾斜性 。大家知道,养老金调整目前是通过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这三种方式结合的,如果现在仅仅保留了挂钩调整中的跟工龄挂钩部分,其他都拿掉,就无法体现出政策的灵活性,对于部分人群,比如高龄老人,边远艰苦地区的退休人员,或者企业退休军转干部等等,无法给予适当照顾。
5、导致一些到龄退休人员选择延迟退休,不愿退休,影响到年轻人就业,另外单纯强调工龄,也会导致在职人员倾向于熬工龄、熬资历,上班摸鱼,而不去想着创造效益。
综上所述
2023年养老金大概率会迎来新的调整,到时预计仍然会采取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倾斜调整相结合的方式来调整,不会单纯偏向工龄调整,而取消定额和倾斜调整。因为如果仅仅按工龄调整,工龄15年200元,工龄20年300元,工龄30年400元,至少会带来5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稳健运行。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